《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探析綜述》3500字_第1頁
《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探析綜述》3500字_第2頁
《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探析綜述》3500字_第3頁
《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探析綜述》3500字_第4頁
《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探析綜述》35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分析綜述目錄TOC\o"1-3"\h\u22928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形式分析綜述 125759(一)人工智能概述 1311151、人工智能的相關概念 1208442、人工智能的特點 26925(1)智能性 219146(2)依附性 221603(3)服務性 228952(二)人工智能犯罪概述 288761、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和特點 26729(1)“利用工具型”犯罪 325620(2)“犯罪導向型”犯罪 3132432、人工智能犯罪的形式 416608(1)使用智能設備犯罪 423440(2)使用智能軟件犯罪 525043(3)網(wǎng)絡攻擊入侵智能系統(tǒng)實施的犯罪 5人工智能研究的進展勢如破竹,隨著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使人工智能日益滲透到了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為了使人工智能可以進一步地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相協(xié)調,更加規(guī)范地發(fā)展,需要從法律的角度討論其更標準化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的相關概念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對于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56年麥卡錫在達特茅斯會議上。對于該定義的釋義目前有很多種,但是截至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普遍定義。一些科學家指出,利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的科學便可以稱之為人工智能。它自始至終都致力于利用計算機來展示人類的行為,兼有普遍常識、認知、推理、學習以及決策等能力參見皮勇、陳奕屹:《論人工智能的刑法屬性及其相關刑事責任》,載嚴勵、岳平主編:

《犯罪學論壇》(第五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第807頁。參見皮勇、陳奕屹:《論人工智能的刑法屬性及其相關刑事責任》,載嚴勵、岳平主編:

《犯罪學論壇》(第五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第807頁。參見高銘暄、王紅:《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全新時代的刑事風險與犯罪類型化分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第1頁。人工智能的起源最早是隸屬于計算機學科的范疇之下,它是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門獨立學科。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涵蓋研究此類問題的相關學科,也包括基于智能系統(tǒng)和程序的人工智能軟件。本人認為,人工智能是指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種機器或系統(tǒng),它利用相關的電子技術來合成人類智能,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和集成來研究人類智能,從而模擬人類行為,例如無人駕駛汽車、大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等。人工智能的特點通過人工智能的定義,可以總結出其具有如下特征:智能性與其他機器相比,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高智能性。當普通機器人不具備分析和識別能力,沒有人類控制就無法獨立工作時,人工智能就可以通過利用模擬人腦的思維方式去獨立地分析和識別各種物質,并進行深入學習。依附性與人類自然進化形成的高級生物不同,人工智能是人類智能的產(chǎn)物。它沒有生命特征,本質上只是一臺機器。由于人工編程,它具備一定的實施能力,然而,其智力水平受到開發(fā)者知識水平的限制。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具有很大程度地依附性。服務性人工智能的服務性源于其依附性,既然人工智能是由人類發(fā)明而來的,那么為人類服務便是它的設計宗旨,無論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何種程度,它都無法擺脫人類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事實,其服務性的特點也不會因此而改變。人工智能犯罪概述人工智能犯罪是指可能參與到人工智能的開發(fā)和使用過程中的犯罪形態(tài)。通過對人工智能犯罪進行分類,了解人工智能的類型及特點,加之對其總體狀況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其存在的問題。人工智能犯罪的類型和特點“利用工具型”犯罪所謂“利用工具型”犯罪,指的是人工智能雖然它可以在設計和編程的范圍內做出獨立的決策,但其自主學習的決策能力被行為人故意利用,成為犯罪過程中實施犯罪的便捷手段。參見高銘暄、王紅:《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全新時代的刑事風險與犯罪類型化分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第9頁。在上述情況下所實施的犯罪,通常人工智能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智能化的犯罪工具。參見高銘暄、王紅:《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全新時代的刑事風險與犯罪類型化分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第9頁。對比傳統(tǒng)工具犯罪,“利用工具型”犯罪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利用工具型”犯罪的效率高于傳統(tǒng)犯罪。人工智能革命作為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從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決定經(jīng)濟基礎的角度來說說,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生產(chǎn)效率也會隨之提高。同理,在犯罪過程中,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作為犯罪的輔助手段。憑借其程序強大的計算能力,即使面對極其復雜的犯罪現(xiàn)場,他們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犯罪。例如:將泄露的信息和個人用戶的數(shù)據(jù)作為樣本是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段,利用人工之智能技術批量登錄多個網(wǎng)站,并且從中獲取到其他網(wǎng)站的賬號信息及數(shù)據(jù)資料等,從中謀取高額非法利潤。這種方法通常被稱為“撞庫”,與傳統(tǒng)的密碼破解方式相比它更加高效、便捷。例如,“撞庫”的方法就是允許非法訪問儲存在網(wǎng)站后臺的各類用戶初始注冊信息。犯罪集團在成功匹配用戶信息后,對相關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組織銷售,從而實施犯罪。第二,“利用工具型”犯罪的犯罪門檻比傳統(tǒng)犯罪要低。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協(xié)助司法機關偵破案件,例如,人臉識別技術和犯罪分子行蹤的大數(shù)據(jù)記錄已經(jīng)應用于偵察領域;另外,人工智能犯罪的便利化與可操作化在現(xiàn)階段看來優(yōu)勢明顯,犯罪分子不僅僅它還可以提高其實施犯罪的成功概率,降低犯罪成本,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犯罪后規(guī)避偵查的可能性。目前,一條專門制造AI犯罪工具、提供人AI技術犯罪服務的黑色產(chǎn)業(yè)鏈已經(jīng)形成,這也使得犯罪分子無需其他復雜操作,只需要購買人工智能產(chǎn)品或服務就可以進行犯罪。例如,廣為人知的智能軟件“Tay”,不法分子可以同構購買此軟件遠程操控目標者的電腦,即使不法分子不是專業(yè)的軟件工程師也能輕松實施犯罪,不法分子實施犯罪變得輕而易舉。“犯罪導向型”犯罪所謂“犯罪導向型”犯罪,是指犯罪對象為人工智能本身,通過對AI信息進行存儲以及數(shù)據(jù)的分析進行非法獲取資料、監(jiān)聽等活動,從而危害個人組織乃至國家的安全。人工智能犯罪的形式人工智能犯罪根據(jù)犯罪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高智商人工智能設備可以獨立實施的犯罪,另一種是人類利用AI技術所實施的犯罪。霍金預言的強人工智能犯罪就體現(xiàn)了第一種犯罪構想,但它僅僅是人類主觀的假想,不是現(xiàn)實真正存在的犯罪。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技所帶來的安全威脅也會被日新月異的技術所克服。第二類犯罪是現(xiàn)階段由人介入的人工智能犯罪類型。根據(jù)人工智能犯罪所使用的媒介類型不同,可將其分為以下三種簡要模式:使用智能設備犯罪人工智能技術的日新月異在給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變相的衍生出了很多更加高效、威力更強的犯罪裝備。利用無人機等智能設備實施犯罪活動的情況在當下已屢見不鮮。對于無人機來說,它可以代替高風險或不方便的工作人員從事活動,正是由于其方便操作、成本低廉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諸多行業(yè)種。同樣,犯罪分子也將AI作等作為重要的作案工具去從事竊取隱私、實施恐怖活動等。利用高精度定位和人臉識別技術,犯罪分子只要使用帶有智能檢測攝像頭和爆炸裝置的無人機,就能準確地進行犯罪活動。根據(jù)電視劇《黑鏡》中出現(xiàn)的標簽-殺人的人工蜜蜂,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變成現(xiàn)實。關于機器人方面,經(jīng)常在各類報道中能看到因機器故障而造成死亡的各項報道。但是,這主要是由于技術的缺陷,隨著相關技術的發(fā)展,這些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盡管機器人等在廣泛的應用當中,所以我們就更應該加強整治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各類機器人的漏洞,鉆法律的空缺去進行犯罪,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利用“殺人機器人”實施的犯罪行為。殺人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控制軟件和傳感器等智能裝置,通過對其控制使其全部自動化地執(zhí)行例如辨別敵人、分析敵情以及殺死敵人等任務。在調查“殺人機器人”相關案件的聯(lián)合國官員海恩斯特別指出:例如像美國等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沒有沒有討論道德及法律方面的問題,便已經(jīng)開始研發(fā)各類“殺人機器人”,并且它們都帶有不同層級上的自主獨立性。這是非??膳碌摹H绻@樣的機器人被恐怖分子控制,像電影科幻片中出現(xiàn)的無論是刀還是槍都不會破壞人類,沒有感情、殺人不眨眼的冷血惡魔就會變成現(xiàn)實,那么到時候人類也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與挑戰(zhàn)。使用智能軟件犯罪日前,這種犯罪主要是從智能軟件中盜取信息來實施的犯罪。正如前幾年《天網(wǎng)》中的經(jīng)典案例,它就是以網(wǎng)上代付詐騙案作為全安的出發(fā)點,通過警方的緝拿最終破獲了一個將人工智能軟件作為工具的犯罪集團。本案中的犯罪手段就是上述的“撞股罪”。智能軟件不僅可以更方便地竊取用戶的各種信息,還可以一并將信息挖掘深度化,為發(fā)現(xiàn)用戶的行動法則,實施更深的犯罪提供了可能性。網(wǎng)絡攻擊入侵智能系統(tǒng)實施的犯罪美國FBI在某年度安全報告中指出,我們不僅要看到人工智能系統(tǒng)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智能與便捷,還要看到正是由于AI的出現(xiàn),虛擬網(wǎng)絡世界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被一覽無余。雖然目前AI在自動運轉、智能服務等領域急速發(fā)展,然而,這些智能系統(tǒng)的應用更多地依賴于網(wǎng)絡來實現(xiàn)信息地傳輸與應用,諸多潛在的安全隱患潛伏其中。許多安全漏洞隱藏在信息傳輸?shù)倪^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