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穴位(標準針灸)_第1頁
氣功-穴位(標準針灸)_第2頁
氣功-穴位(標準針灸)_第3頁
氣功-穴位(標準針灸)_第4頁
氣功-穴位(標準針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標準中穴位名稱的著錄方式參照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部針灸穴名國際標準化科學組會議

審定通過的《標準針灸穴名》。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人體腌穴定位的方法和361個經穴、48個經外穴的標準定位。

本標準適用于針灸教學、科研、醫(yī)療、出版及國內外針灸學術交流。

2關于經穴定位的依據(jù)和方法

2.1經穴定位的依據(jù)

根據(jù)中醫(yī)典籍和歷代針灸學專著,如《黃帝內經》、《脈經》、《針灸甲乙經》和《銅人腌穴針

灸圖經》等文獻,結合近年我國出版的高等醫(yī)藥院校和國際針灸培訓班用的教材和專著,通

過分析、討論,注重臨床實際和現(xiàn)代研究成果,對十四經穴及部分經外穴進行標準化定位。

確定經穴標準部位,是以中醫(yī)學基礎理論和經絡學說以及審定穴位的準則為指導的。中醫(yī)學

對人體部位與方位的描述與現(xiàn)代解剖學不完全相同。將上肢的掌心一側即屈側稱為"內側"

是手三陰經穴所分布的部位;將手背一側即伸側稱為“外側",是手三陽經穴所分布的部位。

將下肢向正中線的一側稱為“內側",是足三陰經穴分布的部位;將下肢背正中線的一側稱為

“外側”,下肢的后部稱為“后側”,是足三陽經穴分布的部位。

手足部掌面與背面皮膚的移行處稱"赤白肉際";掌指關節(jié)或跖趾關節(jié)都稱"本節(jié)",以關節(jié)兩

端的圓形突起(包括關節(jié)囊所覆蓋處)為準,區(qū)分為“本節(jié)前"和“本節(jié)后”。即以遠端為"前”,

近端為“后”。上肢的前后方位則以拇指側即梯側為"前”,小指側即尺側為"后”

頭面軀干部的前后正中線分別為任脈穴和督脈穴的分布部位,是審定分布于其兩側的三陰經

穴或三陽經穴的基礎。

2.2經穴定位的方法

經穴定位的方法分三種:a.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b.“骨度”折量定位法;c.指寸定位法,三者

在應用時互相結合,即以體表解剖標志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離分寸,并用手指來比量,從

而確定經穴位置。分述如下:

2.2.1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

這是指以體表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志為依據(jù)來確定經穴位置的方法。體表解剖標志,可分為

固定的標志和活動的標志兩種。

固定的標志,指各部由骨節(jié)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輪廓,發(fā)際,指(趾)甲、乳頭、

臍窩等。例如,于腓骨頭前下方定陽陵泉;三角肌尖端部定臂肺;眉頭定攢竹;兩眉之中間

定印堂;兩乳頭之中間定膻中等。

活動的標志,指各部的關節(jié)、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xiàn)的空隙、凹陷、皺紋、尖端

等。例如:聽宮,在耳屏與下頜關節(jié)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曲池,在屈肘時,肘橫紋外側

端凹陷處。

全身各部的主要體表解剖標志如下:

頭部:

a.前發(fā)際正中(頭部有發(fā)部位的前緣正中);

b.后發(fā)際正中(頭部有發(fā)部位的后緣正中);

c.額角(發(fā)角)(前發(fā)際額部曲角處);

d.完骨(撅骨乳突)。

面部:

a.眉間(印堂)(兩眉頭之間的中點處);

b.瞳孔(正坐平視,瞳孔中央)或目中(目內毗至外毗連線的中點處)。

頸、項部:

a.喉結(喉頭凸起處);

b.第七頸椎棘突。

胸部:

a.胸骨上窩(胸骨切跡上方凹陷處);

b.胸劍聯(lián)合中點(胸骨體和劍突結合部);

c.乳頭(乳頭的中央)。

腹部:

a.臍中(神闕)(臍窩的中央);

b.恥骨聯(lián)合上緣(恥骨聯(lián)合上緣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

c.骼前上棘(骼骨崎前部的上方突起處)。

側胸、側腹部:

a.腋窩頂點(腋窩正中央最高點);

b.第十一肋端(第十一肋骨游離端)。

背、腰、舐部:

a.第七頸椎棘突;

b.胸椎棘突1?12、腰椎棘突1?5、舐正中崎、尾骨;

&肩胛岡根部點(肩胛骨內側緣近脊柱側點);

d.肩峰角(肩峰外側緣與肩胛內連續(xù)處):

e.骼后上棘(骼骨帽后部的上方突起處)。

上肢:

a.腋前紋頭(腋窩皺裳前端);

b.腋后紋頭(腋窩皺裳后端);

c.肘橫紋;

d.肘尖(尺骨鷹嘴);

e.腕掌、背側橫紋(尺、梯二骨莖突遠端連線上的橫紋)。

下肢:

a.髀樞(股骨大轉子);

b.股骨內側牌(內輔上);

c.脛骨內側黑(內輔下);

d.臀下橫紋(臀與大腿的移行部);

e.犢鼻(外膝眼)(齦韌帶外側凹陷處的中央);

£胭橫紋(胭窩處橫紋);

g.內踝尖(內踝向內側的凸起處);

h.外踝尖(外踝向外側的凸起處)。

2.2.2"骨度"折量定位法

這是指以體表骨節(jié)為主要標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定出分寸,用于經穴定位的方法。

即以《靈樞?骨度》規(guī)定了人體各部的分寸為基礎,并結合歷代學者創(chuàng)用的折量分寸(將設

定的兩骨節(jié)點之間的長度折量為一定的等分,每?等分為1寸,十等分為1尺),作為定穴

的依據(jù)。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見下表。

“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起止點折量寸度量法說明

前發(fā)際正中一后發(fā)際正中12直寸用于確定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眉間(印堂)一前發(fā)際正中3直寸用于確定前或后發(fā)際及其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一后發(fā)際正中3直寸

眉間(印堂)一后發(fā)際正中一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18直寸

前兩額發(fā)角(頭維)之間9橫寸用于確定頭前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耳后兩乳突(完骨)之間9橫寸用于確定頭后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胸骨上窩(天突)一胸劍聯(lián)合中點(歧骨)9直寸用于確定胸部任脈穴的縱向距離

胸劍聯(lián)合中點(歧骨)一臍中8直寸用于確定上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臍中一服骨聯(lián)合上緣5直寸用于確定下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兩乳頭之間8橫寸用于確定胸腹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腋窩頂點一第11肋游離端(章門)12直寸用于確定脅肋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部肩胛骨內緣一后正中線3橫寸用于確定腰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肩峰緣一后正中線8橫寸用于確定肩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部腋前、后紋頭一肘橫紋(平肘尖)9直寸用于確定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肘橫紋(平肘尖)一腕掌(背)側橫紋12直寸用于確定前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下肢部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一股骨內上黑上緣18直寸用于確定下肢內側足三陰經穴的縱向距

脛骨內側牌下方一內踝尖13直寸

股骨大轉子一橫紋19直寸用于確定下肢外后側足三陽經穴的縱向距離(臀溝一*橫紋,

相當14寸)

橫紋一外踝尖16直寸用于確定下肢外后側足三陽經穴的縱向距離

2.2.3指寸定位法

這是指依據(jù)患者本人手指所規(guī)定的分寸以量取腌穴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節(jié)樓側兩端紋頭(拇中指屈曲成環(huán)形)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jié)的寬度作為?寸。

橫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尺側手四指并攏,以其中指中節(jié)橫紋為難,其四指的寬度作為

三寸。

此法主要用于下肢部。在具體取穴時.,應當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礎上,參照被取穴對象自

身的手指進行比量,并結合一些簡便的活動標志取穴方法,以確定經穴的標準部位。

3十四經穴標準定位(14JingxueBiaozhunDingwei)

StandardLocationof14MeridianPoints

3.1手太陰肺經穴:

ShoutaiyinFeijingxue

pointsofLungMeridianofHand-Taiyin,LU.

3.1.1中府Zhongfu(LUI)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3.1.2云門Yunmen(LU2)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

3.1.3天府,Tianfu(LU3)

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槎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3.1.4俠白Xiabai(LU4)

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撓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

3.1.5尺澤Chize(LU5)

在時橫紋中,肪二頭肌鍵僥側凹陷處。

3.1.6孔最Kongzui(LU6)

在前臂掌面撓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3.1.7列缺Lieque(lU7)

在前臂槎側緣,橫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槎肌與拇長展肌健之間。

3.1.8經渠Jingqu(LU8)

在前臂掌面槎側,槎骨莖突與槎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3.1.9太淵Taiyuan(LU9)

在腕掌側橫紋槎側,槎動脈搏動處。

3.1.10魚際Yuji(LU10)

在于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shù)?掌骨中點槎側,赤白肉際處。

3.1.11少商Shaoshang(LU11)

在手拇指未節(jié)撓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

3.2手陽明大腸經穴

ShouyangmingDachangjingxue

pointsoflargeIntestineMeridianofHand-Yangming,LI.

3.2.1商陽Shangyang(LU)

在手食指末節(jié)樓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

3.2.2二間Etjian(LI2)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節(jié))前,槎側凹陷處。

3.2.5三間sanjian(LI3)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節(jié))后,橫側凹陷處。

3.2.4合谷Hegu(LI4)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shù)诙乒菣M側的中點處。

3.2.5陽溪Yangxi(LI5)

在腕背橫紋椅側,手拇指向上翹起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健之間的凹陷中。

3.2.6偏歷Pianli(LI6)

屈肘,在前臂背面梯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3.2.7溫溜Wenliu(LI7)

屈肘,在前臂背面槎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3.2.8下廉xialian,(LI8)

在前臂背面槎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

3.2.9上廉shanglian(LI9)

在前臂背面橫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

3.2.10手三里Shousanli(LI10)

在前臂背面橫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3.2.11曲池Quchi(LI11)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牌連線中點。

3.2.12肘髏zhouliao(LI12)

在臂外側,屈肘,曲池上方1寸,當肱骨邊緣處。

3.2.13手五里Shouwuli(LI13)

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翹連線上,曲池匕3寸處。

3.2.14MJ^binao(LI14)

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曹禺連線上,曲池上7寸。

3.2.15肩鶻Jianyu(LI15)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3.2.16巨骨JUgu(LI16)

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3.2.17天鼎Tianding(LII7)

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后緣,當結喉旁,扶突穴與缺盆連線中點。

3.2.18扶突Futu(LI18)

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后緣之間。

3.2.19口禾髏Kouheliao(LI19)

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

3.2.20迎香Yingxiang(LI20)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3.3足陽明胃經穴

Zuyangmingweijingxue

PointsofstomichMeridianofFoot-Yanginmg,ST

3.3.1承泣Chengqi(STI)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3.3.2四白sibai(ST2)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3.3.3巨醪juliao(ST3)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3.3.4地倉dicang(ST4)

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3.3.5大迎Daying(ST5)

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的前緣,當面動脈博動處。

3.3.6頰車Jiache(ST6)

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3.5.7下關xiaguan(ST7)

在面部耳前方,當額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3.3.8頭維Touwei(ST8)

在頭側部,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3.3.9人迎Renyins(ST9)

在頸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博動處。

3.3.10水突Shuitu(STlO)

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

3.3.11氣舍Qishe(ST11)

在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3.3.12缺盆Quepen(ST12)

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3.3.13氣戶Qihu(ST13)

在胸部,當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

3.3.14庫房Kufang(ST14)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3.3.15屋翳wuyi(ST15)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3.3.16膺窗Yingchuang(ST16)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3.3.17乳中Ruzhong(ST17)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乳頭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3.3.18乳根Rugen(ST18)

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3.3.19不容Burong(ST19)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0承滿chengman(ST20)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1梁門Liangmen(ST21)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2關門Guanmen(ST22)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3太乙Taiyi(ST23)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4滑肉門Huaroumen(ST24)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5天樞Tianshu(ST25)

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3.3.26夕卜陵wailing(ST26)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7大巨Daju(ST27)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8水道Shuidao(ST28)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29歸來Guilai(ST29)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30氣沖Qichong(ST30)

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3.3.31髀關Biguan(ST31)

在大腿前面,當器前上棘與臏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3.3.32伏兔Futu(ST32)

在大腿前面,當骼前上棘與臏底外側端的連線上,臏底上6寸。

3.3.33陰市Yinshi(ST33)

在大腿前面,當骸前上棘與臏底外側端的連線上,臏底上3寸。

3.3.34梁丘Liangqiu(ST34)

屈膝,在大腿前面,當骼前上棘與臏底外側端的連線上,臏底上2寸。

3.3.35犢鼻Dubi(ST35)

屈膝,在膝部,臏骨與臏韌帶外側凹陷中。

3.3.36足三里Zusanli(ST36)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3.3.37上巨虛Shangjuxu(ST37)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胚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3.3.38條口Tiaokou(ST38)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3.3.39下巨虛Xiajuxu(ST39)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3.3.40豐隆Fenglong(ST40)

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3.3.41解溪Jiexi(ST41)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mu(拇)長伸肌鍵與趾長仰肌鍵之間。

3.3.42沖陽Chongyang(ST42)

在足背最高處,當mu(拇)長伸肌鍵與趾長伸肌鍵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3.3.43陷谷xiangu(ST43)

在足背,當?shù)?、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3.3.44內庭Neiting(ST44)

在足背,當2、3趾間,趾蹊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3.3.45厲兌Lidui(ST45)

在足第2趾未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3.4足太陰睥經穴

ZutaiyinPijingxue

PointsofSpleenMeridianofFoot_Taiyin,SP

3.4.1.隱白Yinbai(SP1)

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3.4.2大都Dadu(SP2)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圖26、27)。

3.4.3太白Taibai(SP3)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3.4.4公孫Gongsun(SP4)

在足內側緣,當?shù)?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3.4.5商丘Shansqiu(SP5)

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jié)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3.4.6三陰交Sanyinjiao(SP6)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3.4.7漏谷Logu(SP7)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3.4.8地機Diji(SP8)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3.4.9陰陵泉Yinlingquan(SP9)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牌后卜方凹陷處。

3.4.10血海Xuehai(SPIO)

屈膝,在大腿內側,臏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3.4.11箕門Jimen(SP11)

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沖門連線匕血海上6寸。

3.4.12沖門Chongmen(SP12)

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3.5寸,當骼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3.4.13府舍Fushe(SPI3)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一,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

3.4.14腹結Fujie(SP14)

在下腹部,大橫下L3寸,距前正中線4寸。

3.4.15大橫Daheng(SP15)

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3416腹哀Fu'ai(SP16)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3.4.17食竇Shidou(SPI7)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3.4.18?<MTianxi(SP18)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3.4.19胸鄉(xiāng)Xiongxiang(SP19)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3.4.20周榮Zhourong(SP20)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3.4.21大包Dabao(SP21)

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shù)?肋間隙處。

3.5手少陰心經穴

ShoushaoyinXinjingxue

PointsofHeartMeridianofHand-Shaoyin,HT.

3.5.1極泉Jiquan(HT1)

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3.5.2青靈Qingling(HT2)

在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

3.5.3少海Shaohai(HT3)

屈肘,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黑連線的中點處。

3.5.4靈道Lingdao(HT4)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鍵的樓側緣,腕橫紋上1.5寸。

355通里Tongli(HT5)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鍵的槎側緣,腕橫紋上1寸。

3.5.6陰部Yinxi(HT6)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鍵的梯側緣,腕橫紋上0.5寸。

3.5.7神門shenmen(HT7)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鍵的橫側凹陷處。

358少府Shaofu(HT8)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3.5.9少沖Shaochong(HT9)

在手小指未節(jié)槎側,距指甲角0.I寸(指寸)。

3.6手太陽小腸經穴

SshoutaiyangXiaochangjingxue

PointsofsmallIntestineMeridianofHand-Taiyang,SL

3.6.1少澤Shaoze(Sil)

在手小指末節(jié)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

3.6.2前谷Qiangu(SI2)

在手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jié)(第5掌指關節(jié))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363后溪Houxi(SI3)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jié)(第5掌指關節(jié))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364腕骨Wangu(SI4)

在手掌尺側,當?shù)?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3.6.5陽谷Yanggu(SI5)

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3.6.6養(yǎng)老Yanglao(SI6)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橫側凹陷中。

3.6.7支正Zhizheng(SI7)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3.6.84、海Xiaohai(SI8)

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限之間凹陷處。

3.6.9肩貞Jianzhen(SI9)

在肩關節(jié)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指寸)。

3.3.10懦俞Naoshu(SI10)

在肩部,當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3.6.11天宗Tianzong(Sill)

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3612秉風Bingfeng(SI12)

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3.6.13曲垣Quyuan(SI13)

在肩胛部,岡上窩內側端,當瞬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3.6.14肩外俞Jianwaishu(SI14)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6.15肩中俞Jianzhongshu(SI15)

在背部,當?shù)?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3.6.16天窗Tianchuang(SI16)

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后緣,扶突后,與喉結相平。

3.6.17天容Tianrong(SI17)

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后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3.6.18顆髏Quanliao(SI18)

在面部,當目外毗直下,頷骨下緣凹陷處。

3.6.19聽宮Tinggong(SI19)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懿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3.7足太陽膀胱經穴

ZutaiyangPangguangjingxue

PoointsofBladerMeridianofFoot-Taiyang,BL。

3.7.1睛明Jingming(BLl)

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3.7.2攢竹Cuanzhu(BL2)

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3.7.5眉沖Meichong(BL3)

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發(fā)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3.7.4曲差Qucha(BL4)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一與中三

分之一交點上。

3.7.5五處Wuchu(BL5)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

3.7.6承光chengguang(BL6)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3.7.7通天Tongtian(BL7)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

3.7.8絡卻Luoque(ST8)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

3.7.9玉枕YuZhen(BL9)

在后頭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

3.6.10天柱Tianzhu(BL10)

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fā)際凹陷中,約當后發(fā)際正中旁開1.3寸。

3.7.11大抒Dazhu(BL11)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2風「JFengmen(BLI2)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3肺俞Feishu(BL13)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4厥陰俞Jueyinshu(BL14)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5心俞Xinshu(BL15)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6督俞Dushu(BL16)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7隔俞Geshu(BL17)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8肝俞Ganshu(BLI8)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19膽俞Danshu(BL19)

在背部,當?shù)?0胸椎棘突下,旁開1.54。

3.7.20脾俞Pishu(BL20)

在背部,當?shù)?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21胃俞weishu(BL21)

在背部,當?shù)?2胸椎棘突下,旁開1.54。

3.7.22三焦俞Sanjiaoshu(BL22)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23腎俞Shenshu(BL23)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24氣海俞Qihaishu(BL24)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25大腸俞Dachangshu(BL25)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26關元俞Guanyuanshu(BL26)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7.27小腸俞xinochaogshu(BL27)

在舐部,當舐正中崎旁1.5寸,平第一撕后孔。

3.7.28膀胱俞Pangguangshu(BL28)

在撕部,當舐正中崎旁1.5寸,平第二舐后孔。

3.7.29中膂俞Zhonglushu(BL29)

在舐部,當舐正中喳旁1.5寸,平第三撕后孔。

3.7.30白環(huán)俞Baihuanshu(BL30)

在舐部,當舐正中嶗旁1.5寸,平第四能后孔。

3.7.31上修Shangliao(BL31)

在舐部,當器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適對第1舐后孔處。

3.7.32次修Ciliao(BL32)

在舐部,當器后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舐后孔處。

3.7.33中髏Zhongliao(BL33)

在撕部,當次修下內方,適對第3舐后孔處。

3.7.34下髏Xialiao(BL34)

在撕部,當中修下內方,適對第4舐后孔處。

3.7.35會陽Huiyang(BL35)

在撕部,尾骨端旁開0.5寸。

3.7.36承扶Chengfu(BL36)

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3.7.37殷門Yinmen(BL37)

在大腿后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3.7.38浮都Fuxi(BL38)

在胭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37.39委陽Weiyans(BL39)

在胴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3.7.40委中WeiZhong(BL40)

在胭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I-HJ。

3.7.41附分Fufen(BL41)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2魄戶Pohu(BL42)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3膏盲Gaohuans(BL43)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4神堂Shentang(BL44)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5道常Yixi(BL45)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6隔關Geguan(BL46)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7魂門Hunmen(BL47)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8陽綱Yanggang(BL48)

在背部,當?shù)?0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49意舍Yishe(BL49)

在背部,當?shù)?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50胃倉Weicang(BL50)

在背部,當?shù)?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51盲門Huangmen(BL51)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52志室zhishi(BL52)

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3.7.53胞盲Baohuang(BL53)

在臀部,平第2舐后孔,能正中崎旁開3寸。

3.7.54秩邊zhibian(BL54)

在臀部,平第4舐后孔,舐正中崎旁開3寸。

3.7.55合陽heyang(BL55)

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

3.7.56承筋Chengjin(BL56)

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3.7.57承山Chengshan(BL57)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3.7.58飛揚Feiyang(BL58)

在小腿后面,當外踝后,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

3.7.59附陽Fuyang(BL59)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

3.7.60昆侖Kunlun(BL60)

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7.61仆參Pucan(BL61)

在足外側部,外踝后下方,昆侖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

3.7.62申脈shenmai(BL62)

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3.7.63金門Jinmen(BL63)

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3.7.64京骨Jinggu(BL64)

在足外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3.7.65束骨Shugu(BL65)

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jié)(第5跖趾關節(jié))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3.7.66足通谷Zutonggu(BL66)

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jié)(第5跖趾關節(jié))的前方,赤白肉際處。

3.7.67至陰zhiyin(BL67)

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3.8足少陰腎經穴

ZushaoyinShenjingxue

PointsofKidneyMeridianofFoot—Shaoyin,KL

3.8.1涌泉Yongquan(KI1)

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

后三分之二交點上。

3.8.2然谷Rangu(K12)

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

3.8.5太溪Taixi(KI3)

在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8.4大鐘Dazhong(KI4)

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3.8.5水泉Shuiquan(KI5)

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結節(jié)的內側凹陷處。

3.8.6照海Zhaohai(KI6)

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3.8.7復溜Fuliu(KI7)

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鍵的前方。

3.8.8交信Jiaoxin(KI8)

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后方。

3.8.9筑賓zhubin(KI9)

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3.8.10陰谷Yingu(KI20)

在胭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3.8.11橫骨Henggu(Kill)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2大赫Dahe(KI12)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3氣穴Qixue(KI13)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4四滿siman(KI14)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5中注Zhonszhu(KI15)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6盲俞Huangshu(KI16)

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

3.8.17商曲shangqu(KI17)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8石關Shiguan(KI18)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19陰都Yindu(KI19)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20腹通谷Futonggu(KI20)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21幽門Youmen(KI21)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3.8.22步廊Bulang(K122)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3.8.23神封Shenfeng(KI23)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3.8.24靈墟Lingxu(KI24)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3.8.25神藏shencang(KI25)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3.8.26或中YuZhong(KI26)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1。

3.8.27俞府shufu(KI27)

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

3.9手厥陰心包經穴

ShoujueyinXinbaojingxue

PointsofPericardiumMeridianofHand-Jueyin,PC?

3.9.1天池Tianchi(PCI)

在胸部,當?shù)?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

3.9.2天泉Tianquan(PC2)

在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3.9.3曲澤Quze(PC3)

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3.9.4郊門Ximen(PC4)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3.9.5間使Jianshi(PC5)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棱側腕屈肌腱之間。

3.9.6內關Neiguan(PC6)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

3.9.7大陵Daling(PC7)

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槎側腕屈肌腱之間。

3.9.8勞宮Laogong(PC8)

在手掌心,當?shù)?、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3.9.9中沖zhongchong(PC9)

在手中指未節(jié)尖端中央。

3.10手少陽三焦經穴

ShoushaoyangSanjiaojingxue

PointsofsanjiaoMeridianofHand-shaoyang,SJ(>

3.10.1關沖Guanchong(SJ1)

在手環(huán)指未節(jié)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

3.10.2液門Yemen(SJ2)

在手背部,當?shù)?、5指間,指跳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3.10.3中諸ZhongZhu(SJ3)

在手背部,當環(huán)指本節(jié)(掌指關節(jié))的后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3.10.4陽池Yangchi(SJ4)

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3.10.5外關Waiguan(SJ5)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橫骨之間。

3.10.6支溝zhigou(SJ6)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植骨之間。

3.10.7會宗Huizong(SJ7)

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槎側緣。

3.10.8三陽絡Sanyangluo(SJ8)

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槎骨之間。

3.10.9四瀆Sidu(SJ9)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梯骨之間。

3.1010天井Tianjing(SJ10)

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3.10.11清冷淵Qinglengyuan(SJ11)

在臂外側,屈肘,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3.10.12消源Xiaoluo(SJ12)

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膈會連線的中點處。

3.1013膈會Naohui(SJ13)

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髏的連線上,肩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緣。

3.10.14肩髏Jianliao(SJ14)

在肩部,肩弱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

3.10.15天髏TianLiao(SJ15)

在肩胛部,肩井與曲垣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3.1016天牖Tianyou(SJ16)

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后緣。

3.10.17翳風Yifeng(SJ17)

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3.10.18翹脈Chimai(SJ18)

在頭部,耳后乳突中央,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三分之一的交點處。

3.10.19顱息Luxi(SJ19)

在頭部,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點處。

3.10.20角孫Jiaosun(SJ20)

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

3.10.21耳門Ermen(SJ2I)

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牌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3.10.22耳和修Erheliao(SJ22)

在頭側部,當鬢發(fā)后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顏淺動脈的后緣。

3.10.23絲竹空Sizhukong(SJ23)

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3.11足少陽膽經穴

ZushaoyangDanjingxue

PointsofGallbladderMeridianofFoot-Shaoyang

3.11.1瞳子髏Tongziliao(GB1)

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3.11.2聽會Tinghui(GB2)

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鐮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3.11.3上關Shangguan(GB3)

在耳前,下關直上,當頷弓的上緣凹陷處。

3.11.4頷厭Hanyan(GB4)

在頭部鬢發(fā)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四分之一與下四分之三交點處。

3.11.5懸顱Xuanlu,(GB5)

在頭部鬢發(fā)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中點處。

3.11.6MXuanli(GB6)

在頭部鬢發(fā)上,當頭維與曲鬟弧形連線的上四分之三與下四分之一交點處。

3.11.7曲鬢Qubin(GB7)

在頭部,當耳前鬢角發(fā)際后緣的垂線與耳尖水平線交點處。

3.11.8率谷Shuaigu(GB8)

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1。5寸,角孫直上方。

3.11.9天沖Tianchong(GB9)

在頭部,當耳根后緣直上入發(fā)際2寸,率谷后0.5寸處。

3.11.10浮白Fubai(GB10)

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三分之一與上三分之一交點處。

3.11.11頭竅陰Touqiaoyin(GB11)

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中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點處。

3.11.12完骨Wangu(GB12)

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

3.11.13本神Benshen(GB13)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

的交點處。

3.11.14陽白Yangbai(GB14)

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3.11.15頭臨位Toulinqi(GB15)

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發(fā)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

3.11.16目窗Muchuang(GB16)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1.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3.11.17正營zhengyins(GB17)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3.11.18承靈chegling(GB18)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4.0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3.11.19腦空Naokong(GB19)

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

3.11.20風池Fengchi(GB20)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11.21肩井Jianjing(GB21)

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3.11.22淵腋丫皿”6(GB22)

在側胸部,舉臂,當腋中線上,腋下3寸,第4肋間隙中。

3.11.23輒筋Zhejin(GB23)

在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4肋間隙中。

3.11.24日月Riyue(GB24)

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3.11.25^1']Jingmen(GB25)

在側腰部,章門后L8寸,當?shù)谑吖怯坞x端的下方。

3.11.26帶脈Daimai(GB26)

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shù)谑焕吖怯坞x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3.11.27五樞Wushu(GB27)

在側腹部,當骼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

3.11.28維道Weidao(GB28)

在側腹部,當骼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

3.11.29居髏Juliao(GB29)

在魏部,當骼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3.11.30環(huán)跳Huantiao(GB30)

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舐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與中三分之一交

點處。

3.11.31風市Fengshi(GB31)

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胭橫紋上7寸?;蛑绷⒋故謺r,中指尖處。

3.11.32中瀆Zhongdu(GB32)

在大腿外側,當風市下2寸,或腿橫紋上5寸,股外側肌與股二頭肌之間。

3.11.33膝陽關Xiyangguan(GB33)

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部上方的凹陷處。

3.11.34陽陵泉Yanglingquan(GB34)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3.11.35陽交Yangjiao(GB35)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緣。

3.11.36外丘亞疝4訕(GB36)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

3.11.37光明Guangming(GB37)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3.11.38陽輔Yangfu(GB38)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

3.11.39懸鐘Xuanzhong(GB39)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3.11.40丘墟Qiuxu(GB40)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鍵的外側凹陷處。

3.11.41足臨泣zulinqi(GB41)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跖趾關節(jié))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3.11.42地五會Diwuhui(GB42)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跖趾關節(jié))的后方,第4、5跖骨之間,小趾伸肌鍵的內

側緣。

3.11.43俠溪Jiaxi(GB43)

在足背外側,當?shù)?、5趾間,趾蹊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3.11.44足竅陰Zuqiaoyin(GB44)

在足第4趾未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3.12足厥陰肝經穴

ZujuyinGanjingxue

PointsofLiverMeridianofFoot-Jueyin.LR.

3.12.1大敦Dadun(LRl)

在足大趾未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3.12.2行間Xingjian(LR2)

在足背側,當?shù)?、2趾間,趾跳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3.12.5太7中Taichong(LR3)

在足背側,當?shù)?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3.12.4中封Zhongfeng(LR4)

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3.12.5蠡溝Ligou(LR5)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3.12.6中都Zhongdu(LR6)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3.12.7膝關Xiguan(LR7)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牌的后下方,陰陵泉后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3.12.8曲泉Ququan(LR8)

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jié)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部的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

前緣凹陷處。

3.12.9陰包Yinbao(LR9)

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靚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3.12.10足五里Zuwuli(LR10)

在大腿內側,當氣沖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jié)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3.12.11陰廉Yinlian(LRll)

在大腿內側,當氣沖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jié)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3.12.12急脈Jimai(LR12)

在恥骨結節(jié)的外側,當氣沖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2.5寸。

3.12.13章門Zhangmen(LR13)

在側腹部,當?shù)谑焕哂坞x端的下方。

3.12.14期門Qimen(LR14)

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3.13督脈穴

Dumaixue

PointsofDumeridian,DU.

3.13.1長強Changgqian(DU1)

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3.13.2腰俞Yaoshu(DU2)

在舐部,當后正中線上,適對舐管裂孔。

3.13.3腰陽關Yaoyangguan(DU3)

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4命門Mingmen(DU4)

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5懸樞Xuanshu(DU5)

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6脊中Jizhong(DU6)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7中樞zhongshu(DU7)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8筋縮Jinsuo(DU8)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9至陽Zhiyang(DU9)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0靈臺Lingtai(DUlO)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1神道Shendao(DUll)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2身柱Shenzhu(DU12)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3陶道Taodao(DU13)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4大椎DaiZhui(DU14)

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5啞門Yamen(DU15)

在項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第一頸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