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導學案(三階提升)_第1頁
《鄧稼先》導學案(三階提升)_第2頁
《鄧稼先》導學案(三階提升)_第3頁
《鄧稼先》導學案(三階提升)_第4頁
《鄧稼先》導學案(三階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鄧稼先》導學案學習目標重難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主題。2.抓住文章結構進行整體把握。3.了解回憶性文學傳記的特點,多變的語言特色。4.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1.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2.抓住文章語言進行整體把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揣摩語言,學習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上。要點填空知識要點1.關于鄧稼先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理論的研究。2.關于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年學獎。3.文體知識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順序來記敘。長篇傳記要寫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周圍環(huán)境等。(答案詳見“知識要點”)1.關于鄧稼先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2.關于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3.人物傳記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長篇傳記要寫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周圍環(huán)境等。當然,重點是寫人物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況。短小的傳記(小傳),只需寫人物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甚至可以選寫人物生平的幾件典型事情。1993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七周年,楊振寧教授寫了這篇文章作為紀念。這是一位科學家寫的科學家評傳。作者和鄧稼先是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在美留學期間又是同學。他自己說是“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此文珍貴之處是楊先生從科技發(fā)展史的高度,將同他有長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國、美國兩位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作了比較評述,既高且深,又親切可讀。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1.字音鄧稼先()元勛()至死不懈()鞠jū躬盡瘁()選聘()無垠()殷紅()鮮為人知()2.解釋下列詞語元勛:摯友:仰慕:彷徨:可歌可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當之無愧:家喻戶曉:截然不同:馬革裹尸:層出不窮:3.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多嚰谙取芬悦褡逦幕癁楸尘?,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斗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nèi)容,抒發(fā)了對鄧稼先的贊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yōu)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杰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為什么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2.找出發(fā)生在鄧稼先身上的事情,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①在美國獲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報效祖國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并成功設計了兩彈③1985年重病期間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④文革初期,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⑤1971年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⑥一封短短的信⑦1982年,“我不能走”3.用文中的話概括鄧稼先是怎樣的一個人?4.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他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5.作者說鄧稼先是“永恒的驕傲”,這里的“永恒”指鄧稼先的哪些方面?6.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研制“兩彈”的過程和巨大貢獻上,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地介紹?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1)“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chǎn)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2)“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痹囌f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8.頒獎辭,是在某一主題的頒獎典禮上,對獲獎對象的事跡所作的一種陳述評價性的禮儀文稿。通過宣讀頒獎詞,可以讓大眾了解獲獎對象的事跡以及所體現(xiàn)的一種超乎尋常的人格精神,從而取得一種教育的效果。它必須借助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對獲獎對象進行準確的陳述與評價。根據(jù)下面“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袁隆平”的頒獎辭,試著給鄧稼先寫一段“頒獎辭”。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jīng)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nóng)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參考答案】第一階段1.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選聘pìn無垠yíng殷紅yān鮮xiǎn為人知2.元勛:立大功的人。摯友:親密的朋友。仰慕:敬仰愛慕。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筛杩善褐档酶桧炠澝?,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當之無愧:當?shù)闷鹉撤N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zhàn),死于沙場。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3.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4.①在歷史的背景上引出鄧稼先。②寫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③通過與奧本海默的對比,突出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④通過作者與鄧稼先的交往與對話,表達對鄧稼先的情感。⑤描寫鄧稼先在羅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獻身精神。⑥總結評價鄧稼先。第二階段1.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于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為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2.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報效祖國②功勛卓著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④沒有私心⑤真誠坦白從不驕傲最高奉獻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樸實⑦執(zhí)著追求無私奉獻責任心強3.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的“兩彈元勛”。他忠厚樸實,誠真坦白,他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所從事的事業(yè),他的一生始終在執(zhí)著地追求,無私地奉獻。為了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的強大,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4.他們都是本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都是本國的功臣。但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奧本海默鋒芒畢露,愛出風頭,令人難堪;而鄧稼先忠厚樸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說明“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5.這里的“永恒”指鄧稼先的無私貢獻精神和他對祖國科學事業(yè)的巨大貢獻。6.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F(xiàn)在這樣寫,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jié)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jié)。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xiàn)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7.(1)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