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進化學世界》單元測試提升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古詩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答案】B
【解析】A.爆竹在燃放過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
B.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B正確;
C.落花化作春泥過程中有菌類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
D.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將石頭開采出來,烈火焚燒若等閑說的是碳酸鈣高溫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
氧化鈣,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
故選:B。
2、下列物質(zhì)常溫為固態(tài)的是()
A.食醋B.酒精C.小蘇打D.植物油
【答案】C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食醋、酒精、植物油為液態(tài),小蘇打為固態(tài),固選C。
3、下列典故中,主要體現(xiàn)化學變化的是()
A.火燒赤壁B.刻舟求劍C.司馬光砸缸D.鐵杵磨成針
【答案】A
【解析】火燒赤壁包含著物質(zhì)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
B、刻舟求劍只是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
C、司馬光砸缸只是將水缸砸破,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
D、鐵杵磨成針只是將其磨細,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
故選Ao
4、化學反應不僅有新物質(zhì)生成,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以下能量變化不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發(fā)聲B.蠟燭燃燒發(fā)光C.煤燃燒火力發(fā)電D.電水壺通電放熱
【答案】D
【解析】鞭炮爆炸發(fā)聲、蠟燭燃燒發(fā)光和煤燃燒火力發(fā)電都發(fā)生化學變化,并且產(chǎn)生能量;電水壺
通電放熱屬于物理變化C故選De
5、下列變化中,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的是()
A.冰雪融化火藥爆炸B.木條燃燒酒精揮發(fā)
C.礦石粉碎衣服晾干D.葡萄釀酒牛奶變酸
【答案】A
【解析】冰雪融化屬于物理變化,火藥爆炸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木條燃燒屬于化學變化,酒
精揮發(fā)屬于物理變化;礦石粉碎、衣服晾干都屬于物理變化;葡萄釀酒、牛奶變酸都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Ao
6、下列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中,屬于化學性質(zhì)的是()
A.熔點、沸點B.顏色、狀態(tài)C.密度、硬度D.可燃性、還原性
【答案】D
【解析】A、熔點、沸點屬于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錯誤;
B、顏色、狀態(tài)屬于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錯誤;
C、密度、硬度屬于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錯誤;
D、可燃性、還原性屬于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正確。
故選Do
7、下列對甲烷性質(zhì)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zhì)的是()
A.極難溶于水B.具有可燃性
C.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D,通常為無色、無味的氣體
【答案】B
【解析】A、難溶于水,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是物理性質(zhì);
B、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是化學性質(zhì):
C,密度比空氣小,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是物理性質(zhì);
D、無色無味的氣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是物理性質(zhì)。
蜒:B。
8、從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中,你體會到化學學習的主要特點是:①關注物質(zhì)的性質(zhì)②關注物質(zhì)的
變化③關注物質(zhì)的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④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比較,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A.??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知識梳理中總結了,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體現(xiàn)了化學學習的特點:(1)關注物質(zhì)
的性質(zhì)C(2)關注物質(zhì)的變化cC)關注物質(zhì)變化的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C故選Cc
9、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質(zhì)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劑B.鐵粉用作食品保鮮吸氧劑
C.銅用于制作導線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劑
【答案】C
【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劑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學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B、鐵粉用作食品保鮮吸氧劑是利用鐵易生銹,屬于化學性質(zhì);故選項錯吳;
C、銅用于制作導線是利用銅的導電性,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正確: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劑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屬于化學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故選:Co
10、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利用了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間中的異味B.用煤、石油、天然氣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銅或鋁制作導線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房間中的異味,利用碳的物理性質(zhì);
B,煤、石油、天然氣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利用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C,干冰升華可以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可以用于冷藏食品,利用干冰的物理性質(zhì);
D、銅或鋁具有導電性,可以用于制作導線,利用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故選B。
11>下列儀器對應的名稱正確的是(
A.?D長頸漏斗B.1W試管夾
【答案】B
【解析】A.是分液漏斗不是長頸漏斗,故A錯誤;
B.是試管夾,故B正確;
C.是細口瓶,不是滴瓶,故C錯誤;
D.是研缽,不是蒸發(fā)皿,故D錯誤。
故選:Bo
12、下列儀器與其用途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量筒--配制溶液B.燒杯--貯存氣體
C.長頸漏斗??過濾D.膠頭滴管?一滴加少量液體
【答案】D
【解析】A、量筒可以用來量取液體的體積,不能配制溶液,故錯誤;
B,燒杯可以用來配制溶液,不能貯存氣體,實驗室收集和貯存氣體的是集氣瓶,故錯誤;
C、長頸漏斗,便于添加液體藥品,不能用于過漉,用于過濾的數(shù)漏斗,故錯誤;
D、膠頭滴管,用來滴加少量液體,故正確。
故選Do
1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儀器用途不正確的是()
【答案】C
【解析】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不能用作反應容器,故錯誤;
B.試管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故正確;
C.燒杯既可用于配制溶液,又可用做反應的容器,故正確;
D.酒精燈是實驗室中最常用的熱源,可用于給物質(zhì)加熱,故正確。
故選:Ao
1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答案】D
【解析】A、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圖中
所示操作錯誤: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
大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nèi)添加酒精,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o
15、在“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證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使等量澄的清石灰水明顯渾濁
B判斷呼出氣體含有氮氣的依據(jù)是:空氣中含有氮氣,而氮氣不為人體吸收
C證明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較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上結下水珠
D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較少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使木條燃燒更旺
【答案】D
【解析】A、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xiàn)渾濁,證明呼出的
氣體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此項說法正確;
B,判斷呼出的氣體含氮氣的依據(jù)是:空氣中含有氮氣,而氮氣不為人體吸收,故說法正確;
C,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能在玻璃片上結下水珠,此項說法正確;
D、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變少,故呼出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不旺,甚至熄滅,故此項說
法錯誤;
故選D。
16、某同學在點燃蠟燭時,提出固體石蠟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就此看法而言,應屬于科學探究
環(huán)節(jié)中的()
A.提出問題B.猜想與假設C.進行實驗D.獲得結論
【答案】B
【解析】根據(jù)題意,某同學在點燃蠟燭時,提出固體石蠟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提出固體石蠟可
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是猜想與假設環(huán)節(jié)。
A、“某同學在點燃蠟燭時,提出固體石蠟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猜想與預測,不是提出問題,故選項錯誤。
B、“某同學在點燃蠟燭時,提出固體石蠟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猜
想與預測,故選項正確。
「、”某同學在點燃婿燭時.提出固體石崎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猜想與預測,不屬于進行實驗,故選項錯誤。
D、”某同學在點燃蠟燭時,提出固體石蠟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猜想與預測,不是獲得結論,故選項錯誤。
碗:Bo
17、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入如圖所示的兩個集氣瓶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A.a熄滅,b更旺B.a更旺,b熄滅C.a、b都變旺D.a、b都熄滅
【答案】B
【解析】氧氣支持燃燒,會使木條燃燒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會使木條熄滅。
18、某同學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先仰視讀出液體體積為20亳升,該生傾倒出部分液體后,
又俯視讀其體積為10亳升.則倒出液體的體積為()
A.10亳升B.大于10毫升C.小于10亳升D.無法判斷
【答案】D
【解析】仰視時讀數(shù)偏小,俯視視讀數(shù)偏大,先仰視讀出液體體積為20亳升,數(shù)值小了,可以假設
實際準確值為21亳升;又俯視讀其體積為10亳升,數(shù)值大了,同樣假設準確值為9亳升.那么實
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應為(21-9)亳升,大于錯誤讀數(shù)算出來的(20-10)亳升。
婕D,
19、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答案】B
【解析】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nèi)或接觸試管內(nèi)壁,
應垂宜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可用火柴點燃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曷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俯視刻度,操作錯誤.
D、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祛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圖中所示操作
錯誤。故選:Bo
20、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zhì)的是()
①氫氣用作燃料;②氧氣用于氣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劑;④一氧化碳用于煉鐵工業(yè);⑤活性炭吸附
水中色素或異味物質(zhì);⑥氮氣用作保護氣
A.①?@⑤B.①②④⑥C,③⑤D.①?⑤⑥
【答案】B
【解析】A、①氫氣用作燃料②氧氣用于氣焊是利用化學性質(zhì);③干冰用作制冷劑⑤活性炭吸附水
中色素或異味物質(zhì),是利用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B,①氫氣用作燃料②氧氣用于氣焊④一氧化碳用于煉鐵工業(yè)⑥氮氣用作,‘呆護氣都是利用化學性質(zhì);
故選項正確;
C、③干冰用作制冷劑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異味物質(zhì),是利用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D、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異味物質(zhì)是利用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故選:Bo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8分)
21、把某種金屬用小刀輕輕切下一小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觀察到該金屬能與水劇烈反應,并放出
熱,本身熔化成銀白色的小圓球,浮在水面上,根據(jù)以上敘述推斷:
(1)該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有:
①硬度;②熔點:③密度;④顏色O
(2)該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有o
【答案】(1)??;彳氐;比水?。汇y白色:(2)能與水反應(能與水劇烈反應)
【解析】(1)①把某種金屬用小刀輕輕切下一小塊,說明該金屬的硬度小,故填小;②該金屬能與
水劇烈反應,并放出熱,本身熔化成銀白色的小圓球,說明該金屬的熔點較低,受熱就能熔化為液
體,故填低;③熔化成的小圓球,浮在水面上,說明該金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填比水??;④
銀白色的小圓球說明該金屬是一種銀白色的物質(zhì),故填銀白色。
(2)實驗中觀察到該金屬能與水劇烈反應,并放出熱,說明該金屬能與水反應,故填能與水反應
(能與水劇烈反應)。
22、下列是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基本操作。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A所示,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細口瓶的塞子要
_______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圖B所示,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蓋滅后輕提一下燈帽,再重新蓋好。對其原因
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填序號)。
A.平衡氣壓,方便取下燈帽B.揮發(fā)水分,利于點燃酒精燈C.減少揮發(fā),利于節(jié)約酒精
(3)如圖C所示,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
①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
②先對試管進行,然后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所在部位加熱。
(4)如圖D所示,如果試管內(nèi)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質(zhì)時,清洗試管一般先用試管刷蘸去污粉
,再用自來水沖洗和蒸儲水潤洗,然后倒放在試管架上晾干。
【答案】(1)向著手心:倒放(2)A(3)1/3;預熱(4)洗滌
【解析】從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向著手心,細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用
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蓋滅后輕提一下燈帽,再重新蓋好是為了立衡氣壓,方便取下燈帽;
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1/3;先對試管進行預熱,然后用
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所在部位加熱;清洗試管一般先用試管刷蘸去污粉洗滌,再用自來水沖洗和
蒸鐳水潤洗,然后倒放在試管架上晾干。
23、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并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實驗,才能保障實驗的成功和安全。根據(jù)所學化
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______里(填儀器名稱)。
⑵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答一點即可)。
(3)過濾液體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4j用托盤天平稱量12.6g氯化鈉時,向左盤中加入氯化鈉后,發(fā)現(xiàn)指針向右偏轉(zhuǎn),應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廣口瓶;(2).腐蝕膠帽(或沾污試劑);(3).引流;(4).向左盤添加氯化鈉(或向左盤添加藥
品,或添加藥品,或添加氯化鈉)。
【解析】根據(jù)基本實驗操作解答。
⑴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
⑵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蝕膠帽(或沾污試劑);
(3)過濾液體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⑷用托盤天平稱量12.6g氯化鈉時,向左盤中加入氯化鈉后,發(fā)現(xiàn)指針向右偏轉(zhuǎn),應進行的操作是
向左盤添加氯化鈉(或向左盤添加藥品,或添加藥品,或添加氯化鈉)。
24、【2018廣西梧州市中考題】下列是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收集氣體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請寫出指定序號的儀器名稱:A:D。
(2)在溶解固體時,C的作用是用B量取液體,讀數(shù)時視線
要與凹液面的處保持水平。
【答案】(1)漏斗,膠頭滴管;(2)攪拌加速溶解,最低;
【解析】(1)A為漏斗,D為膠頭滴管;
(2)溶解固體時,玻璃棒具有攪拌加速溶解作用,用量筒量取液體,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
處保持水平最低:
三、實驗探究(每空2分,共22分)
25、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其實驗步驟有:
外焰
內(nèi)焰
焰心
①點燃蠟燭,緊貼燭芯將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③用火柴去點白煙;④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⑤熄滅蠟燭;
⑥迅速倒轉(zhuǎn)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
(1)以上操作步驟的正確排序是:
(2)按要求填寫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其結論。
探究步驟對實驗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燃著時:①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選填圖中字母)處最先炭化C
②干冷的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O
熄滅后:吹滅蠟燭,觀察到一縷白煙。
(3)繼續(xù)探究:
【提出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①是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②是燃燒生成的水蒸氣;③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
小顆粒。
【設計實驗】
a.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填序
號,下同),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其原因是
一。
b.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C.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燃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燈芯),發(fā)現(xiàn)蠟燭被重新點燃,說明白煙
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填序號,下同)提供了證據(jù),同時可以排除假設,因為
【答案】(1)④①②⑥⑤③;(2)浮于水面;a;水霧;變渾濁
(3)①;法判斷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是原來燃燒生成的,還是蠟燭熄滅時產(chǎn)生的;水
蒸氣;③;①②;二氧化碳和水都不具有可燃性
【解析】(1)首先了解蠟燭的物理性質(zhì),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再點燃蠟燭,緊貼燭芯將火柴
梗放入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根據(jù)火柴各部分的燃燒情況,了解火焰各部分的溫度:然后在火焰上
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看有無水霧出現(xiàn);再迅速倒轉(zhuǎn)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石
灰水的變化;最后熄滅蠟燭,用火柴去點白煙,看白煙是否可燃.
(2)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可觀察到石蠟浮在水面上;火柴梗的a史最先碳化,說明蠟燭火焰
的外焰溫度最高;干冷的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小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設計實驗】(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是
否生成二氧化碳,但在驗證白煙是否是二氧化碳時,必須排除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擾,該
做法無法判斷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是原來燃燒生成的還是蠟燭熄滅時產(chǎn)生的;
(2)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中不含水蒸氣;
(3)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fā)現(xiàn)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
煙具有可燃性.為③提供了依據(jù),同時可排除①②的說法,因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都不能燃燒:
《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測試提升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空氣中含量最多且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的氣體是()
A.O2B.CO2C.N2D.Ne
2、2019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確定的主題是“藍天保衛(wèi)戰(zhàn),我是行動者”。下列
做法與之相違背的是()
A.秸稈露天焚燒B.廢氣達標排放C.工地灑水除塵D.禁放煙花爆竹
3、某些袋裝食品需要充氣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氣體的是()
A.氮氣B.氧氣C.甲烷D.一氧化碳
4、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離液態(tài)空氣獲得氧氣是化學變化B.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氧氣
C.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D.液態(tài)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劑
5、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液態(tài)氧B.潔凈的空氣C.汽水D.水泥砂漿
6、如圖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此實驗的結論與分析錯誤的是()
水匕二1二一二-習
中
A.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看
B.此實驗證明,反應后組氣瓶內(nèi)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
C.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
D.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造成的
7、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最適宜選用的可燃物是()
A.紅磷B.木炭C.細鐵絲D.蠟燭
8、有一位同學暑假去西藏發(fā)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醫(yī)生讓他吸氧后癥狀緩解。吸氧可以幫助人緩解
高原反應的原因是()
A.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
C.吸氧為人體呼吸提供了適量的氧氣D.氧氣可以燃燒
9、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氮氣可用來填充探空氣球B.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防腐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氧氣可用作火箭發(fā)射的燃料
10、下列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3瓶氣體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聞氣味B.觀察顏色C.加澄清石灰水D.插入燃著木條
11、下列說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②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劇烈
的化合反應;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爆炸;④自燃是緩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的著
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都是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chǎn)生.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⑥B.③④⑤⑥C.①@③D.②③@
12、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圖表示純凈物的是()
13、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白霧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紅光,有黑色固體生成
D.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體
14、某氣體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據(jù)此推斷出該氣體的兩項物理性質(zhì)均正確的是()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合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B.有氧氣參加的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C.氧化反應肯定只有一種生成物D.緩慢氧化肯定是氧化反應
16、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能加快反應速率B.二氧化鋅在任何化學反應中都是催化劑
C.能增加生成物的質(zhì)量D.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
17、如圖是關于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部分知識網(wǎng)絡,關于該圖說法正確的是()
A.S,P在氧氣中燃燒均會產(chǎn)生大量白煙
B.I,I【兩類反應均體現(xiàn)了氧氣的可燃性
C.Fe在I、II兩類反應中的產(chǎn)物不相同
D.I類反應放出熱量,II類反應吸收熱量
18、在進行實驗室制取和收集02的過程中,有關做法不正確的是()
A.選擇裝置①或②作為02的發(fā)生裝置B.選擇裝置③或④作為02的收集裝置
C.裝置④有氣泡冒出時立即收集氣體D.將裝置①中的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9、如圖是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氣含量越多硫燃燒越劇烈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氣體D.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不同
20、下列加熱高鋅酸鉀制取氧氣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A.檢查裝置氣密性B.加熱立即收集C.收滿后移出集氣瓶D.結束時停止加熱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4分)
21、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請回答:
(1)寫出空氣中某一純凈物的用途(寫一種)。
(2)寫出防治空氣污染的一種方法。
(3)寫出空氣的主要成分與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一道)。
22、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圖1所示的是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
集氣瓶總容積的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反應完后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
要是。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答
出兩條即可):、O
(3)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為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
23、下列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D
(1)表示混合物的有(填字母序號,下同);
(2)表示單質(zhì)的有,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有o
24、現(xiàn)有下列物質(zhì):①二氧化碳②氧氣③氮氣④氫氣⑤氮氣,請選擇適當?shù)奈镔|(zhì)填空(填序
號):可代替氫氣作為探空氣球的氣體是;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
可以燃燒的氣體是;可以充入食品包裝袋內(nèi)的保護氣是;能
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
25、如圖所示,取三根粗細、長度均相同的光亮細鐵絲,將其中兩根分別盤成螺旋狀,在每根鐵絲
一端綁上粗銅絲,另一端系一火柴,點燃火柴,待快燃盡時,分別插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預先
放入一些水)。觀察到:I、n中鐵絲都劇烈燃燒,且n中鐵絲燃燒比I中的更劇烈;in中鐵絲沒有
燃燒。
(1)為什么III中鐵絲不能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分析II中鐵絲燃燒比[中的更劇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鐵燃燒文字表達式在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
(4)為什么點燃火柴,待快燃盡時,插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
(5)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
三、實驗探究(每空2分,共16分)
26、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濃度是否有差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
圖裝置進行探究。具體操作為:加熱高鋅酸鉀固體,分別用兩種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氣,并使用氧氣
傳感器測定收集到的氧氣濃度,數(shù)據(jù)見表。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排水法
氧氣濃度%79.679.779.990.089.889.3
氧1氣平均濃度%79.789.7
回答下列問題: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以為氧氣集滿的標準;
(2)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A.氧氣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接近
B.加熱高鋅酸鉀固體產(chǎn)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
C.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nèi)還有空氣
D.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nèi)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
(3)以上實驗說明:法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實驗中有些實驗必須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來進
行,請你舉例說明.
27、下圖是實驗室用高缽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請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o
⑵用高缽酸鉀制取02的化學方程式是。
(3)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是。
(4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單元《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單元測試提升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不顯電性的一組粒子是()
A.原子、中子、電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
C.中子、電子、原子D.中子、分子、原子
【答案】D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呈電中性,但原子內(nèi)的質(zhì)子和電子帶電,中子不帶電。
2、下列各組元素中,元素符號的第一個字母不相同的一組是()
A.缽、鈦B.氯、金C.鉛、鉗D.氮、汞
【答案】A
【解析】A、鎰:Mn,鈦:Ti,第一個字母不相同,故A正確;
B,M:Ar,金:Au,第一個字母相同,故B錯;
C、鉛:Pb,伯:Pt,第一個字母相同,故C錯;
D、氮:He,汞:Hg,第一個字母相同,故D錯。
痛A。
3、加碘食鹽、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中的“碘”、“鋅”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單質(zhì)D.元素
【答案】D
【解析】物質(zhì)是由元素組成的,故“碘、鋅”應理解為元素,與物質(zhì)的具體形態(tài)無關。
故選:D。
4、知識梳理有助于我們對己學知識的鞏固,如圖是某同學學習物質(zhì)結構層次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
理,下列選項中與a、c對應的是()
A.原子核、核外電子B.原子、核外電子C.原子、原子核D.核外電子、原子
【答案】B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
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電子,觀察選項,故選B。
5、如圖是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④2))
A.屬于金屬元素原子B.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C.容易得到電子D.有3個電子層
【答案】A
【解析】A、由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圓圈內(nèi)數(shù)字表示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其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17,為氯
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shù)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shù),則最外層電
子數(shù)為7,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7,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陰離子,
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有個電子層,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o
6、與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關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B.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
C.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答案】D
【解析】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的數(shù)目有關,而相對原子質(zhì)
量、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及核電荷數(shù)與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關系并不密切。
故選:Do
7、中國科研團隊首次證實了天然鈾單質(zhì)的存在。用于核電工業(yè)的一種鈾原子中含有92個質(zhì)子和143
個中子。有關該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屬于金屬元素B.原子序數(shù)為92C.核外電子數(shù)為92D.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
143
【答案】D
【解析】A、由于鈾的元素名稱鈾中含有偏旁“車”故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說法正確;
B,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等于原子序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是92,則原子序數(shù)為92,故說法正確;
C,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故鈾核外含有92個電子,故說法正確;
D、由于相對原子質(zhì)量=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143是中子數(shù),不是相對原子質(zhì)量,故說法錯誤;
故選De
X、下列粒子可以通過得到電子變成原子的是()
【答案】D
【解析】A、F表示氯原子既不需要得電子,也不需要是失電子;
B.S?-需要失去2個電子變成原子;
C.氯原子既不需要得電子,也不需要失電子;
D.圖中表示的是鎂離子,需要得到2個電子變成原子;
故選:D。
9、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在不斷運動B.分子之間有間隔
C.分子構成所有的物質(zhì)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zhì)
【答案】C
【解析】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之間有間隔,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構成物質(zhì)的微
粒有分子、原子核離子。故選C。
10、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圖表示純凈物的是()
【答案】D
【解析】A、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子構成的,圖A表示兩種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是混合物,
錯誤;
B、表示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正確;
C、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是混合物,錯誤;
D、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是混合物,錯誤;
II、“茉莉的香氣清新淡雅,能夠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氣持久醇厚,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從微觀角度分析,語句中隱含的分子性質(zhì)有()
①分子的質(zhì)量很?。虎诜肿又g有間隔;③分子是不斷運動的;④不同分子性質(zhì)不同.
A.B.C.D.②④
【答案】R
【解析】茉莉的香氣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氣持久醇厚,能聞到茉莉的香氣、檀木的香氣,是因為香
氣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茉莉的香氣、檀木的香氣。
茉莉的香氣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氣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
子性質(zhì)不同。
故語句中隱含的分子性質(zhì)有③?;故選B。
12、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對學習化學十分重要。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品紅在水中擴散?一分子在不斷運動
B.水蒸發(fā)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水分子發(fā)生改變
C.NO與NO?化學性質(zhì)不同--構成物質(zhì)的分子不同
D.lOmLHzO與lOmLCzHsOH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分子間有間隔
【答案】B
【解析】A、品紅在水中擴散,是因為品紅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運動到水分子中間去了,故選
項解釋正確。
B、水蒸發(fā)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
C、NO與NO?化學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zhì)不同,故選項解
釋正確。
D、10mLH?O與lOmLCzHsOH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
精分子會互相占據(jù)分子之間的間隔,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Bo
13、某同學為驗證“分子是運動的“,設計了甲、乙、丙、丁四個實驗.其中,能?達到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答案】C
【解析】甲中氨水具有揮發(fā)性,一段時間后,燒杯中的酚配溶液變紅色,說明氨分子運動到了酚配
溶液中;
乙中濃硫酸不具有揮發(fā)性,一段時間后,無明顯變化,不能說明分子是運動的:
丙中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段時間后,燒杯中的石芨溶液變紅色,說明氯化氫分子運動到了石蕊溶
液中;
丁中濃硝酸具有揮發(fā)性,一段時間后,燒杯中的石蕊溶液變紅色,說明硝酸分子運動到了石蕊溶液
中;
故甲、丙、丁能達到目的,故選C。
14、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zhì)的是()
A.HB.2HC.2N2D.S
【答案】D
【解析】元素符號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化學式能表示一種物質(zhì),當元素
符號又是化學式時,就同時具備了上述三層意義。
A、H屬于氣態(tài)非金屬元素,可表示氫元素,表示一個氫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種物質(zhì),故選項錯誤。
B,該符號可表示2個氫原子,不是元素符號,故選項錯誤。
C、該符號可表示2個氮分子,不是元素符號,故選項錯誤。
D、S屬于固態(tài)非金屬元素,可表示硫元素,表示一個硫原子,還能表示硫這一純凈物,故選項正確。
故選:D。
15、如圖為某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
B.在該結構示意圖中x=7
C.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
D.該元素為硫,是一種非金屬元素
【答案】D
【解析】A、由某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可以看出:圓圈內(nèi)的數(shù)字是17,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故選
項說法正確。
B,當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原子,在該結構示意圖中x=7,x=17-2-8=7,故選項說法正確。
C、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7,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陰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圓圈內(nèi)的數(shù)字是17,為氯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e
16、稀土有“工業(yè)維生素”的美稱,是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飾(Ce)是一種常見的稀土元素。下列
有關錦的說法錯誤的是()
58Ce
肺
140.1
A.鋅原子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58B.鈾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40.1
C.鈍屬于非金屬元素D.鈾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58
【答案】C
【解析】A、鈾原子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58,該選項說法正確;
B、飾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40.1,該選項說法正確;
C、飾屬于金屬元素,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鈾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58,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o
1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遠處就能聞到花的香味,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B.1滴水中大約有1.67x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很小
C.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水銀柱升高,說明分子間間隔增大
D.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答案】C
【解析】A、遠處就能聞到花的香味,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正確;
B、1滴水中大約有1.67x12個水分子,說明分子很小,正確;
C、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水銀柱升高,說明原子間間隔增大,不是分子間間隔,錯誤;
D、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正確;
故選:Co
18、下列有關元素、原子、分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zhì)
C.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答案】A
【解析】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故選項說法正確。
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zhì),故選項說法錯誤。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選項說法錯誤。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離子,微粒得到或失去電子,也可能是變?yōu)樵?,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o
19、如圖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屬于金屬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種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學性質(zhì)相似
【答案】A
【解析】A、④是11號是鈉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1小于4,屬于金屬元素,故正確:B、①中最
外層電子數(shù)為6,大于4個,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陰離子,故錯誤;C、④和②的質(zhì)子數(shù)相同,
所以④和②是同種元素。圖中共有三中元素,故錯誤;D、②屬于穩(wěn)定結構,④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
2,易失去最外層電子,所以化學性質(zhì)不相似,故錯誤;故選:A。
20、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31Ga32Ge33As34Se
鐐錯碑硒
69.7272.6474.9278.96
A.珅和硒均屬于金屬元素B.銘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x小于69.72
C.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31D.Se2+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34
【答案】C
【解析】A、四個小方格中表示的元素名稱分別是錢、錯、珅、硒,碑、硒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錯
誤;
R、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X大于69.72.故錯誤:
C,保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31,原子序數(shù)二核電荷數(shù)=31,故,正確;
D、神原子的原子序數(shù)為34,原子序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34,Se2+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32,故錯誤;故選:
C<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4分)
21、解釋下列事實或現(xiàn)象
(1)10mL酒精與10mL水混合,其體積小于20mL的原因是。
(2)水銀溫度計能指示出溫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變淡,原因是o
(4)氣體容易壓縮,而液體和固體難以壓縮,原因是o
【答案】(1)分子間有間隔;
⑵構成水銀的粒子間有間隙,溫度升高間隙變大,溫度降低間隙變??;
⑶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⑷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大,液體和固體分子之間的間隔較??;
【解析】(1)由于分子之間有間隙,10mL酒精與10mL水混合時,分子相互占據(jù)了空間,所以,其
體積小于20mLo
(2)構成水銀的粒子間有間隙,溫度升高間隙變大,溫度降低間隙變小.所以,水銀溫度計能指示
出溫度高低。
(3)由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酒精的分子通過運動分散到空氣中.所以,導致白酒瓶敞口放置,酒
的香味變淡。
(4)由于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大,液體和固體分子之間的間隔較小.所以,氣體容
易壓縮,而液體和固體難以壓縮.
22、已知碳12原子的質(zhì)量是1.993xl(H6kg,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23,則鈉原子的實際質(zhì)量
為o鈉原子核內(nèi)有中子。(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答案】3.82x1O^kg,12o
【解析】設鈉原子的實際質(zhì)量是x
則有
x=3.82xl0-26kg
由于相對原子質(zhì)量約等于原子核中的質(zhì)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之和,故鈉原子的中子數(shù)=23-11=12;
23、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zhì)變化過程
的微觀示意圖(“一三”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
請回答:
1、變化I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稱);
2、下列關于變化n的說法中,正確的是(填寫序號);
A.分子的化學性質(zhì)沒有改變B.分子變小了
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D.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
3、從變化n的微觀過程可分析出,該變化過程的一條宏觀信息是:
【答案】1、氫原子和氧原子;2、AC;3、物理變化。
【解析】1、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以再分,故該過程中最小的微粒
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2、溫度降低是物理變化,該過程分子的種類、大小都不變,分子的種類不變,則化學性質(zhì)就不會變,
因為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基本微粒。整個過程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AC。
3、該過程,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物理變化。
24、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為探索原子的內(nèi)部結構進行了如下實驗。他們用一束質(zhì)量遠大
于電子的高速運動的a粒子轟擊金箔,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a粒子能穿過金箔,一小部分發(fā)生偏轉(zhuǎn),極少
數(shù)被反彈回來。''回答下列問題:
⑴1個a粒子由2個中子和2個質(zhì)子構成,則a粒子帶正電(填“正”或"負”),1個a粒子與1個
He-4原子構成上的差別是.
(2)甲圖為金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乙圖摘自元素周期表,據(jù)此推斷@=_,b=一。
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中a粒子“大多數(shù)”與“極少數(shù)”的對比分析,你能想象出關于Au原子結構的結論
是。
【答案】(1)正;a粒子中沒有電子,1個He-4原子中含有2個電子。
(2)2;lo
(3)相對原子來說,原子核很小,原子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析】(1)1個a粒子由2個中子和2個質(zhì)子構成,則a粒子帶正電,1個a粒子與1個He-4原
子構成上的差別是:a粒子中沒有電子,1個He-4原子中含有2個電子。故填:正;a粒子中沒有
電子,1個He-4原子中含有2個電子,
(2)第一層電子數(shù)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lo故填:2;E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中a粒子“大多數(shù)”與“極少數(shù)”的對比分析可知,Au原子結構的結論是相對原子
來說,原子核很小,原子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填:相對原子來說,原子核很小,原子質(zhì)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5、如圖中的①是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A、B、C、D、E是五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請根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鉀元素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
(2)圖A中x=。
(3)圖A、B、C、D、E五種粒子共表示種元素。
(4)C粒子的化學性質(zhì)與A、B、D、E中哪一種粒子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填選項字母)
【答案】(1)19;(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寫買樹木合同范本
- 2025年浙江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詳解
- 2025年巴彥淖爾c1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內(nèi)容
- 代理記賬業(yè)務合同范本
- 繡花施工方案
- 專屬定制鞋合同范本
- 公司收購股合同范例
- 養(yǎng)殖土地借用合同范本
- 分包責任合同范本
- 做餐飲合伙合同范本
- 北京市2024小升初數(shù)學模擬試卷一
- 一年級口算題100以內(nèi)比大小
- 《提案與方案優(yōu)化設計》課件-第一部分 常見戶型問題解析及平面布局優(yōu)化
- 《水電廠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 產(chǎn)科抗磷脂綜合征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
- (正式版)SHT 3078-2024 立式圓筒形料倉工程設計規(guī)范
- 2024ABB IRB IRB6700Inv IRB6700I產(chǎn)品手冊指南
- 正弦函數(shù)圖像與性質(zhì).課件
- 成人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理
- 淋巴瘤患者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3.我很誠實 說課一等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