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一一古今異義
課程標準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作品,積累文言閱讀經驗,培養(yǎng)民族審美趣味,
增進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惑、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
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學習目標與內容
(1)選擇中國文化史上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進行精讀,體會其精神
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
(2)在特定的社會文化場景中考察傳統(tǒng)文化經典作品,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tài)度,
認識作品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貢獻。
(3)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識,注意古今語言的
異同。
(4)閱讀作品應寫出內容提要和閱讀感受。選擇一部(篇)作品,從一個或多個角度
討論分析,撰寫評論。
(5)學習傳統(tǒng)文化經典作品的表達藝術,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真題引領
(2022?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
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
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借兵者,以
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
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
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
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莪.日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
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
未許也。
田文日:“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蓖跞眨?/p>
“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到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
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
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
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
矣?!鼻赝醮罂郑畹卣堉v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
以忠于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
以忠于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
以忠于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歆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
以忠于大王也/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獻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
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
“魏獻盟于秦”是狀語后置句,“于秦”是“獻盟”的后置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
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斷句,“此……也”是判斷句的標志,中間不可斷開,
“之所以”是固定結構,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C。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答案】C
【解析】C.“與……'王之蔽'的‘蔽'相同”錯誤,“王之蔽”的“蔽”是“蒙蔽”,
這里指受蒙蔽,與“趙蔽”的“蔽”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
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
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
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常恐
慌,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答案】A
【解析】A.“孟嘗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錯誤,由文中“王曰:'寡人愿
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諸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答案】
(1)我國已經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
(2)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
【解析】
(1)“歲”,年;“熟”,有收成,豐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辦。
(2)“折節(jié)”,屈服于別人;“以”,把;“與”,送給;“去”,離開。
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
(1)對趙國,孟嘗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處打動對方。
(2)對燕國,孟嘗君則是曉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視。
【解析】
如孟嘗君游說趙王時先說“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趙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說
我向您借兵是對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國存在對于趙國的價值,魏趙兩國的軍隊勢力沒有
太大懸殊,而現(xiàn)在魏國的處境卻不如趙國,是因為魏國是趙國西邊的屏障,擋住了來自秦
國的威脅,一旦魏國滅掉,趙國就“與強秦為界”,由此可見魏國存在的價值,這是用存魏
的好處來打動對方。
如孟嘗君游說燕王的時候說“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秦己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
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孟嘗君用魏國
滅亡之后給趙國帶來的威脅引起燕工的重視,一旦魏國“折節(jié)割地”,之后會集合四國之力
來攻打燕國,這是用亡魏的壞處“恫嚇”燕王。
參考譯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
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蔽和跽f: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
“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國?!壁w王說:“寡人不能借。”孟嘗君說:“我冒昧地借兵
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趙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孟嘗君說:“趙國的
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強,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弱。然而趙國的
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
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么?因為魏國在西面做了趙國的屏障。現(xiàn)在趙國
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獻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
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壁w王答應了,為魏
國發(fā)兵十萬,戰(zhàn)車三百輛。孟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現(xiàn)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
望大王救魏國?!毖嗤跽f:“我國已經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
這將怎么辦呢?”
盂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guī)砗锰帯,F(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
其他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孟叁君說:“臣下
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怕天下將有大的
變化了?!毖嗤跽f:“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盂嘗君說:“秦國攻打魏國,然
而燕國卻不去援救魏國,魏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
撤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又西借秦國的軍隊,再依靠趙國的軍隊,用
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國,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會自己跋涉幾千里去幫助人
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么對于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xiāng)里很近,補給給
養(yǎng)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呢?“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您的了?!庇谑菫槊?/p>
婁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前往魏國)。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
的軍隊多而且快?!鼻赝鹾芎ε拢钭屚恋赝簢v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
并且封賞了孟姿君。
二、古今異義
漢語的詞義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今天閱讀古書的一個難點,是詞義差異帶來的理解上
的障礙。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和掌握古今詞義演變的知識。
古今詞義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詞的義項的變化。
在大方面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詞義擴大
范圍擴大:色(古:臉色;今:顏色)皮(古:獸皮;今:皮膚)?。ü牛褐夭?;今:病)
江(古:長江;今:江河)
義項增多:勸(古:勸勉;今:勸勉,規(guī)勸)假(古:憑借、利用;今:憑借、利用,
不真)
2.詞義縮小
范圍縮小:臭(古:氣味:今:壞氣味)子(古:孩子總稱;今:兒子)
義項減少:讓(古:責備,謙讓:今:謙讓)憐(古:愛,憐憫;今:憐憫)
詞義轉移:涕(古:眼花;今:鼻涕)去(古:離開;今:到某地去)獄(古:案件:
今:監(jiān)獄)
感情色彩變化:諷(古:委婉地勸告;今:諷刺)爪牙(古:武臣;今:壞人的黨羽)恨
(古:遺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處境低下;今:品德惡劣)鍛煉(古:羅織罪名陷
害別人;今:錘煉)
古今同形異義詞是文言實詞考查的重點,尤其碰到與現(xiàn)代詞語同形的雙音節(jié)詞時,應
格外留心。它們中的少數(shù)是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同的,即現(xiàn)在是一個詞,
而古代是兩個詞,須拆開翻譯。
古今異義的雙音節(jié)詞大體上有三種形式:
1.古代漢語是雙音詞,現(xiàn)代漢語還存在,但意義不同
如《桃花源記》中“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
間隔”的“妻子”,古義指“妻和子女”,今義則指“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又如《龜雖壽》中“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烈士”,古義指“有雄心壯志的人”,
今義則指“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的人”
2.古代漢語兩個單音詞常在一起使用,現(xiàn)代漢語則成為一個固定的雙音詞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
不如地利也”的“然而“,古義是兩個詞,“然”代指上文所說的情況,“而”表示轉折,
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而今義是一個表示轉折的連詞。
又如《師說》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的“學者”,古義
是兩個詞,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古代漢語兩個單音詞有時連用,現(xiàn)代漢語則成為一個固定的雙音詞
如《出師表》中“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的“開張”,古義是兩個詞,意思均
為“擴大”,今義是一個詞,指開業(yè)(多指商業(yè)部門)。
又如《桃花源記》中“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的“開朗”,古義是兩個詞,開闊,
明朗,今義是一個詞,樂觀,暢快[即時小練]
【即時小練】
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
(1)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阿房宮賦》)
(2)吾與汝俱少年。(《祭十二郎文》)
(3)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
(5)幼稚盈室,瓶無儲粟。(《歸去來兮辭并序》)
答案:
(1)“氣候”,古義,指天氣;今義,一定地區(qū)內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
情況,或比喻動向、情勢等。
(2)“少年”,古義,稱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今義,人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階段。
(3)“智力”,古義,智慧和力量;今義,智慧。
(4)“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5)“幼稚”,古義,小孩;今義,頭腦簡單或缺乏經驗。
2.下列文段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楚人隱形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
葉一一螳螂執(zhí)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shù)斗歸,一
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
見二默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A.不能復分別B.乃厭倦不堪
C.對面取人物D.對面取人物.
解析:
A項,“分別”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現(xiàn)在多是“各自”“離別”的意思;
C項,“對面”在文中是“當面”的意思,而現(xiàn)在多是“正前方”“對過”的意思;
D項,“人物”在文中是“別人的物品”,而現(xiàn)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
特點的人”的意思。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生活貧困,讀《淮南方》,讀到“螳螂窺伺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這樣可
以隱藏起身體”,于是到樹下仰頭摘取樹葉——螳螂捕蟬時借以隱形的那片樹葉,把它摘
下來。樹葉落到樹下,樹下原先有落葉,他不能夠再分辨出來了。他就掃了幾斗回去,一
片一片地拿樹葉遮蔽自己,問他的妻子說:“你能看得見我嗎?”妻子開始時一直回答“看
得見”,楚人整天這樣問,妻子于是厭倦到不能忍受,就騙他說“看不見”。楚人沉默不出
聲,心中大喜,帶著樹葉來到市場,當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綁著他去縣衙。
三、模擬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日扶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
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yè)由茲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內,豈文德之足比。”
上曰:“戡亂以武,守成以文,卿謂文不及武,斯言過矣。"德彝頓首謝。上令封德彝舉賢,
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
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暗乱蛻M而退。右
驍衛(wèi)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
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shù)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
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
一禽獸耳,殺之何益。"上謂太子少師蕭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
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失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
宿中書內省,數(shù)延見,問以民間疾苦及政事得失。六月戊申,上與侍臣論周、秦修短。蕭
璃對曰:“紂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國無罪,始皇滅之。得天下雖同,人心則異。”上
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此修短之所以殊
也。蓋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順故也?!绷еx不及。上謂侍臣日:“吾聞西域賈
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侍臣曰:“有之。”上曰:“吏受殊抵法,與帝王狗奢欲而
亡國者,何以異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徒宅而忘
其妻??鬃釉唬河钟猩跽?,桀紂乃忘其身。亦猶是也?!鄙先眨骸叭?。朕與公輩宜力相輔,
庶免為人所笑也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
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yè)由茲而成/不敢忘本/
B.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
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yè)由茲而成/不敢忘本/
C.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
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yè)由茲而成/不敢忘本/
D.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卜宴/群臣奏《秦干破陳樂》/卜日/朕昔受委專征民間/
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yè)由茲而成/不敢忘本/
【答案】C
【解析】句意:唐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初三),太宗大宴群臣,席間演奏《秦王
破陳樂》。太宗說:“朕從前曾受命專行率兵征伐,民間于是流傳著這個曲子。雖然不具備
文德之樂的溫文而雅,但功業(yè)卻由此而成就,所以始終不敢忘本上宴群臣”中“上”
為主語,“宴”為謂語,“群臣”作賓語,“臣”后斷開,排除印?!懊焙汀皩P姓鞣ァ惫?/p>
同作“受”的賓語,屬于雙賓語結構,“伐”后斷開;“民間”作主語,之前斷開,排除A。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原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后用作對帝王的敬稱。
B.頓首是古代跪拜禮之一,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
C.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署名,專門負責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即大理少卿,位九卿之
列。
D.桀紂,分別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個君王,相傳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后泛稱暴
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大理寺少卿”錯。應該是大理寺卿。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德彝認為當時世上無人才可向朝廷舉薦,太宗對他提出批評,認為用人如同使用
器物,應各取所長,不是世無人才,而是他不識人才。
B.太宗年輕時喜愛弓箭,自認為收藏了許多優(yōu)良的弓,對弓的好壞了解很多,但工匠
的論述使他知道自己以前的認識很有限。
C.太宗曾與侍臣討論周朝統(tǒng)治長久、秦朝統(tǒng)治短暫的原因,蕭璃從取天下的角度分析,
太宗則強調取得天下后,治國應順應民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班家長健康教育實施要點
- 健康素食課件下載安裝
- 獲嘉縣初二數(shù)學試卷
- 合江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試卷
- 健康管理題講解課件視頻
- 《網絡綜合布線》教案 項目5任務3 管道和橋架工程施工
- 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加氫裂解汽油項目節(jié)能評估報告(節(jié)能專用)
- 浙江省工業(y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jié)能評估報告審查程序
- 健康知識星球創(chuàng)意畫課件
- 檳榔育苗經驗總結匯報
- 《中醫(yī)藥健康知識講座》課件
- 數(shù)據(jù)挖掘(第2版)全套教學課件
- 網格員培訓完整資料課件
- 富馬酸奧賽利定注射液-藥品臨床應用解讀
- 2024IPv6 技術要求 第2部分:基于 IPv6 段路由(SRv6)的 IP 承載網絡
- 新標準日本語初級上冊第七課課練
-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23
- 部編初一語文閱讀理解最全答題模板與技巧+專項訓練練習題
- 弟子規(guī)注音A4直接打印版
- 金融學原理重點總結彭興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