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解析版)-2024九年級化學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1頁
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解析版)-2024九年級化學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2頁
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解析版)-2024九年級化學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3頁
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解析版)-2024九年級化學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4頁
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解析版)-2024九年級化學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2024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實驗01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實驗梳理

1.初步熟悉液體加熱、溶液滴加、物質檢驗等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2.學會觀察實驗,并進行簡單的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

3.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應現(xiàn)象和本質的聯(lián)系。

【實驗儀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酒精燈、玻璃片、火柴、、膠頭滴管、單孔塞(帶導管)、燒杯、集氣瓶

【實驗試劑】蒸儲水、石蠟、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氧氣、二氧化碳

把盛有少量水的試管斜夾在鐵架臺上,在

【實驗1-1]

試管底部小心加熱到水沸騰。把一塊潔凈

(1):水的沸騰的玻璃片移近試管口。

【實驗1-1]將盛有一小塊石蠟的試管置于盛有沸水的7

燒杯中。

(2):石蠟的熔化琉ft

【實驗1-111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l~2ml氫氧化鈉溶液,1硫酸銅溶液

(3):氫氧化鈉與向其中滴加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反應

g-氫氧化衲溶液

【實驗過程】

【實驗1-1】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試管中加入適量稀鹽

(4):大理石與稀酸。

7澄清

鹽酸反應稀鹽被\石灰水

1/大理石F

分別取一集氣瓶氧氣和二氧化碳,觀察顏

色和狀態(tài),聞一聞氣味。!

【實驗1-2]

點燃一根小木條,將其分別慢慢地放入盛

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實驗變化后有無

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

1-11新物質生成

(1)液態(tài)的水產(chǎn)生氣泡,遇冷凝結成水珠水無

【實驗記錄】(2)固態(tài)的石蠟熔化成液態(tài)液態(tài)的石蠟無

藍色硫酸銅溶液藍色的氫氧化

(3)產(chǎn)生藍色沉淀有

等銅沉淀等

二氧化碳氣體

(4)顆粒狀石灰石等產(chǎn)生氣泡,石灰水變渾濁有

【實驗1-2]氧氣二氧化碳

顏色無色無色

狀態(tài)氣體氣體

氣味無味無味

能否支持燃燒能支持燃燒,使火焰燃燒更旺不能支持燃燒,火焰熄滅

/實驗點撥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化學反應)。

(2)外觀特征:物理變化一般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化學變化常表現(xiàn)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

生成沉淀等,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常表現(xiàn)為吸熱、放熱、發(fā)光等。

(3)根本區(qū)別:變化時是否生成新物質。

【注意】

(1)有放熱、發(fā)光現(xiàn)象發(fā)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放熱、發(fā)光;放出氣體的變化也不一

定是化學變化,如水加熱沸騰。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氣球爆炸。

(3)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定義: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xiàn)出

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2)體現(xiàn)方式: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用儀器測定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通過化學變化才體現(xiàn)出來的性質屬于

化學性質。

(3)性質內(nèi)容:

①物理性質:顏色、狀態(tài)、光澤、味道、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

熱性等。

②化學性質:如物質的可燃性、活潑性、穩(wěn)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毒性等,或指能與什么物質

反應、能發(fā)生分解等。

(4)確定方法: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可知,物理性質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儀器測知。

3.給液體試劑加熱

(1)試管外壁應該干燥(如果外壁有水就進行加熱,容易造成試管炸裂)。

(2)試管中液體的體積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地。

(3)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由試管底(填“底”或“口”)套上、取下,手握在試管夾的是(填“長”或"短”)

柄處,不要把拇指按在短(填“長”或“短”)柄上。

(4)試管傾斜與桌面呈曼角。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管口不能朝向自己或他人,因為沸騰的液體會濺出

試管傷人。

(5)加熱時,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然后用酒精燈的處炮固定加熱。

(6)加熱后的試管,不能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沖洗,否則容易造成試管炸裂。

4.固體藥品的取用

(1)往試管裝入塊狀固體(口訣:一橫二放三慢立)

先將試管橫放,把塊狀固體放入試管口后,再慢慢豎立起來,讓固體緩緩滑到試管底部,以免打破試管。

(2)往試管裝入粉末狀固體(口訣: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將試管傾斜,把盛有試劑的藥匙(或紙槽)小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

5.膠頭滴管的使用

(1)吸取試劑前,應先趕出滴管中的至氣。

(2)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污染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

(3)滴入液體時,滴管要保持豎直懸于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內(nèi)或與器壁接觸,否則會污染試劑。

(4)用過的滴管要立即清洗。(注意:滴瓶上的專用滴管不要用水沖洗)

(5)如果用未經(jīng)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液體會運染試劑。

6.在容器口塞橡膠塞

應把橡膠塞慢慢轉動著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

7.聞試劑氣味的方法

聞氣體時應該小心,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千萬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試

劑的氣味。

/典例精析

(2024?天津?中考真題)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糧食釀酒B.汽油揮發(fā)C.石蠟熔化D.玻璃破碎

【答案】A

【解析】A、糧食釀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

B、汽油揮發(fā)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

C、石蠟熔化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玻璃破碎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典例2】(2024?河南?中考真題)我國的古代發(fā)明及應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質變化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糧食釀酒B.陶瓷燒制C.活字印刷D.火藥爆炸

【答案】C

【解析】A、糧食釀酒,有酒精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燒制陶瓷,發(fā)生了燃燒,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活字印刷,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火藥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o

【典例3】(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下列對酒精性質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無色液體B.有特殊氣味

C.易揮發(fā)D.能燃燒

【答案】D

【解析】A、顏色、狀態(tài)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故無色液體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B、氣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故有特殊氣味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C、揮發(fā)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故易揮發(fā)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D、能燃燒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化學性質,符合題意。

故選D。

【典例4】(2024?云南?中考真題)下列敘述中,屬于C60化學性質的是

A.常溫下為固體B.密度為1.68g/cm3

C.熔點高于280冤D.能與鉀等金屬反應

【答案】D

【解析】A.常溫下為固體,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密度為1.68g/cm3,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C.熔點高于280。(2,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能與鉀等金屬反應描述的是物質的化學性質,此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典例5】(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試管是實驗中常用儀器,試管口朝向可能因實驗的不同而不同。下列

實驗中試管口的朝向錯誤的是

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B.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

向試管中滴加液體藥品

【答案】C

【解析】A、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應向上傾斜,與桌面約成45。角,用試管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手握試管夾的長柄,試管口的朝向正確,不符合題意;

B、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時,應先將試管橫放,用鏡子把固體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使固

體滑到試管底部,試管口的朝向正確,不符合題意;

C、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試管口的朝向錯誤,符合

題意;

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藥品時,試管口應垂直向上,試管口的朝向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化學實驗中多處要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詳解】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燒杯內(nèi)或接觸燒杯內(nèi)壁,應垂直

懸空在燒杯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放置滴管時,不能放置在桌面上,應放置在燒杯中或試管架上,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為防止腐蝕膠頭滴管,使用滴管的過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防止腐蝕膠帽,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燒杯內(nèi)或接觸燒杯內(nèi)壁,應垂直懸空在燒

杯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膠頭滴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加鹽酸,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對點特訓

I.下列重慶紅色旅游項目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糙米煮飯B.稻草編鞋C.粗布裁衣D.竹子造筒

【答案】A

【解析】A、糙米煮飯,發(fā)生了淀粉和水的反應等,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稻草編鞋,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粗布裁衣,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竹子造筒,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Ao

2.下列詞語包含的物質變化中,主要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冰雪消融B.蠟炬成灰C.燒制陶瓷D.糧食釀酒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只水的是狀態(tài)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正確;

B、蠟炬成灰,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C、燒制陶瓷,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D、糧食釀酒,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A?

3.下列勞動實踐中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用食醋除壺底水垢B.整理衣柜

C.用漏勺從鍋內(nèi)撈餃子D.用鋤頭挖紅薯

【答案】A

【解析】A、用食醋除水垢,食醋和水垢中的碳酸鈣、氫氧化鎂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化學變

化;

B、整理衣柜,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用漏勺從鍋內(nèi)撈餃子,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用鋤頭挖紅薯,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Ao

4.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開幕式的下列活動中涉及

化學變化的是

A.霓虹燈表演B.點燃圣火C.彩旗飄揚D.放飛彩球

【答案】B

【解析】A、霓虹燈表演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點燃圣火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C、彩旗飄揚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放飛彩球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下列屬于物質物理性質的是

A.穩(wěn)定性B.氧化性C.延展性D.還原性

【答案】C

【解析】A、穩(wěn)定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選項錯誤;

B、氧化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選項錯誤;

C、延展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選項正確;

D、還原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選項錯誤。

故選C。

6.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民俗文娛活動形式,下列有關燈籠的燈罩材料性

質的描述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透光性好B.密度小C.透氣性差D.不易燃燒

【答案】D

【解析】燈罩材料透光性好、密度小、透氣性差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燈罩材

料不易燃燒的性質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選D。

7.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試管與桌面的傾斜角度大約是

A.30°B.45°C.60°D.90°

【答案】B

【解析】為了防止加熱時液體沸騰濺出傷人,所以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

且試管跟桌面成45。角,故選:B,

3

8.給試管中的液體物質加熱時,錯誤的操作是

A.加熱時要進行預熱B.用酒精燈內(nèi)焰加熱

C.試管加熱完畢不要立即清洗D.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

【答案】B

【解析】A、加熱時要進行預熱,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A正確;

B、酒精燈外焰溫度較高,需要用酒精燈外焰而不是內(nèi)焰加熱,B錯誤;

C、試管加熱完畢溫度較高,不要立即清洗,以防試管炸裂,C正確;

D、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D正確。

故選:B?

9.在化學實驗室里,我們會經(jīng)常使用膠頭滴管取用液體。下列有關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

A.擠壓液體B.轉移液體C.滴加液體D.攪拌液體

【答案】C

【解析】A、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前應先將膠頭滴管中的空氣在容器外擠壓

膠帽排出,不能放在容器里面擠壓,以防造成試劑變質,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B、取液后的膠頭滴管不能倒置或平放,以防試劑倒流,腐蝕膠帽,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C、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藥品時,應垂直懸空在容器口正上方滴加液體,圖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D、不能用膠頭滴管攪拌液體,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10.下列藥品取用的操作正確的是

6o

-

-

5O-

-

C.量取液體-D.取用粉末斤

-

-

40-

30-d

【答案】C

【解析】A、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nèi)或接觸試管內(nèi)壁,應垂直懸空在

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示操作錯誤;

B、聞藥品氣味時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直接聞藥品的氣味,而應該采用扇聞的方式聞藥品氣味,圖示操作

錯誤;

C、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量筒內(nèi)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示操作正確;

D、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先將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圖示操作

錯誤。

故?選C。。??

1.《天工開物》有關描述中,涉及化學性質的是

A.日曬生霜B.質重而黑C.見水即化D.見火愈堅

【答案】D

【解析】A.“日曬生霜”是通過陽光照射使水分蒸發(fā),氯化鈉變?yōu)榫w析出,此過程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沒有

涉及化學性質,故A錯誤;

B.“質重而黑”是指江蘇淮揚一帶出產(chǎn)的鹽,又中又黑,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故B錯誤;

C.“見水即化”是將鹽溶解與水中,溶解性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故C錯誤;

D.“見火愈堅”是指鹽碰上火愈發(fā)堅硬,說明鹽遇熱化學性質較穩(wěn)定,故D正確。

故選:D。

2.斗轉星移、日月變換,大自然美麗而神奇。下列自然現(xiàn)象與其他有本質區(qū)別的是

A.溶洞形成B.枯木腐朽C.冰雪消融D.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A、溶洞形成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B、枯木腐朽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C、冰雪消融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符合題意;

D、光合作用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詩詞中,體現(xiàn)了化學變化的是

A.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B.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C.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D.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答案】C

【解析】A、指南針能指明方向是磁場的作用,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質,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A錯誤;

B、相對運動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質,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B錯誤;

C、深山中的碳酸鈣開采出來,經(jīng)過高溫焚燒可以得到生石灰,碳酸鈣變成生石灰,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了

化學變化,C正確;

D、陰影、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質,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D錯誤。

故選:Co

4.下列各組物質,在不改變溫度的情況下僅利用物理性質通過觀察不需要操作的情況下,無法區(qū)分開來的

A.白酒和白醋B.干冰和冰C.面粉和白糖D.氧氣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白酒中含有酒精,具有一種特殊的氣味,白醋中含有醋酸,具有刺激性氣味,通過聞氣味的方

法可以區(qū)分,故通過物理性質可以區(qū)分,符合題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態(tài)形式,冰是水的固態(tài)形式,兩者外表相似,干冰的沸點太低,常溫下下易升華,

直接變成氣態(tài),所以在不改變溫度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后,干冰升華變?yōu)槎趸細怏w,冰不發(fā)生變化,

即一段時間后,消失的是干冰,無明顯變化的是冰,故通過物理性質可以區(qū)分,不符合題意;

C、面粉和白糖都是白色固體,白糖易溶于水,而面粉難溶于水,通過溶解性的不同可以區(qū)分,不符合題意

D、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可以通過化學方法區(qū)分二者,故通過物理性質無法區(qū)分,符合題

思;

故選D。

5.化學實驗是化學的基石,是化學理論的支柱,實驗是化學的最大魅力。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放置洗凈的試管D.

【答案】B

【解析】A、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圖中

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B、應把橡皮塞慢慢轉動著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試管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試管,圖中操作

錯誤,符合題意;

C、洗凈后的試管應倒放在試管架上,圖中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D、洗滌試管時,應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是不能用力過猛,以防損壞試管,

圖中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答案】C

【解析】A、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nèi)或接觸試管內(nèi)壁,應垂直懸空在

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錯誤;

B、傾倒液體時,試管要傾斜,瓶塞要倒放,標簽要朝向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錯誤;

C、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先將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正確;

D、取用塊狀固體時,應“一橫、二放、三慢豎",先將試管橫放,用鑲子把固體放在試管口,再將試管慢慢

豎起來,使固體慢慢滑落至試管底,錯誤。

故選c。

7.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30-

【答案】D

【解析】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應用外焰加熱,且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圖中操作錯

3

誤,不符合題意;

B、膠頭滴管加液時,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觸容器,應垂直懸空于容器上方,圖中操作錯誤,不符合

題意;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操作錯誤,不符

合題意;

D、熄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滅,圖中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8.正確的實驗操作對人身安全和實驗結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滴加液體6

6

【答案】B

【解析】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nèi)或接觸試管內(nèi)壁,應垂直

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錯誤;

B、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正確;

C、把橡皮塞慢慢轉動著塞進試管口,切不可把試管放在桌上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試管,故錯誤;

D、取用顆粒狀藥品,要把試管橫放,用鑲子將藥品放在試管口,慢慢豎立試管,使藥品滑落到試管底部,

故錯誤。

故選B。

9.如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B.煙、證明是氧氣

A.點燃酒精燈

W

C.^傾倒液體D.給液體加熱

10矗

【答案】B

【解析】A、點燃酒精燈不能引燃,要用火柴點燃,故錯誤;

B、氧氣具有助燃性,燃著的小木條伸入后若燃燒更旺,說明是氧氣,故正確;

C、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倒放,標簽向著手心,試管口和試劑瓶口緊挨著,故錯誤;

D、給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1/3,大拇指要握在

試管夾的長柄處,故錯誤。

故選B。

10.實驗過程中應遵守安全守則和操作規(guī)范。下列操作或方法正確的是

A.手持試管加熱

B.輕微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

C.鼻子湊到試劑瓶口聞氣味

D.為提高實驗操作效率,手抓取藥品

【答案】B

【解析】A、不能手持試管加熱,防止燙傷,應用試管夾夾持,不符合題意;

B、輕微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這樣能夠迅速降低燙傷部位溫度,從而緩解疼痛,符合題意;

C、聞藥品氣味,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氣味飄進鼻孔中,不能湊到瓶口去聞,不符合題意;

D、不能用手抓取藥品,防止發(fā)生危險,應用藥匙取用,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如圖是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實驗裝置.該實驗操作中有關儀器和用品的使用錯誤的地方有

A.3處B.2處C.1處D.4處

【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試管夾不應該夾持在試管管口部位,應夾持在距試管口三分之一處;加熱時,應該使

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而不能使用內(nèi)焰加熱,故該實驗操作中有關儀器和用品的使用錯誤的地方有2處;

故選:B。

12.閱讀以下描述語句,選取數(shù)字序號填空。

①常溫下氯化鈉是一種白色固體②易溶于水③氯化鈉不能燃燒④給氯化鈉固體升溫至801攝氏度,氯化鈉

固體熔化變?yōu)橐簯B(tài)⑤向氯化鈉溶液中滴入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⑥氯化鈉用于配制醫(yī)療上

的生理鹽水⑦工業(yè)上可以用氯化鈉來制取碳酸鈉、氯氣等。

(1)描述物理性質:。

(2)描述化學性質:。

(3)描述化學變化的是:。

(4)描述物理變化的是:o

(5)描述用途的是:0

【答案】①②③⑤④⑥⑦

【解析】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區(qū)別在于,化學變化指的是一個變化過程,而化學性質是指物質具有的性

質,“食物變質”、“紙片燃燒”顯然是一個過程,所以是化學變化,如果改成“食物會發(fā)生變質”、“紙片能夠

燃燒”,則是指化學性質,因為一改就變成了它們所具有的性質了;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tài)、

是否易融化、凝固、升華、揮發(fā),還有些性質如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以利

用儀器測知,物理變化包括的內(nèi)容:物態(tài)變化有6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描述用途

主要是某某物質用于什么的句子類型;

故描述物理性質的是①②;

描述化學性質的是③;

描述化學變化的是⑤;

描述物理變化的是④;

描述用途的是⑥⑦。

13.下列是有關木炭的敘述:

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體;②木炭能燃燒;③在我國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時用木炭來取暖;④將木炭粉

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藥;⑥取一塊木炭點燃;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⑧發(fā)出白光

請根據(jù)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將標號填寫在空白處:

(1)屬于物理性質的是,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2)屬于物理變化的是,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3)屬于化學反應現(xiàn)象的是,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