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古詩詞背誦與默寫)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詩詞默寫要求:根據所給的詩句,正確地默寫出相應的詩篇。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靜夜思》)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宋·杜牧《江南春》)4.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唐·王維《山居秋暝》)5.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楓橋夜泊》)7.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唐·王維《相思》)8.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9.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漢·樂府《長歌行》)10.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李白《將進酒》)二、古詩詞理解要求:閱讀下列詩篇,回答問題。1.《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登鸛雀樓》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3.《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雪》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4.《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壯志豪情?《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5.《泊船瓜洲》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6.《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秋夕》原文: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7.《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靜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8.《登飛來峰》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抱負?《登飛來峰》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9.《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江畔獨步尋花》原文: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10.《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望洞庭》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四、古詩詞賞析要求:閱讀下列詩篇,分析并回答問題。1.《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詩中通過哪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春曉》原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登高》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什么主題的思考和感慨?《登高》原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3.《夜泊牛渚懷古》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通過描寫牛渚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什么歷史人物的懷念?《夜泊牛渚懷古》原文: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雖遠思仍連。青溪何人可共醉,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五、古詩詞文化常識要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請簡述“詩言志”這一文學觀念的含義。2.“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說法是由哪位詩人提出的?請舉例說明。3.古代詩歌中的“賦、比、興”指的是哪三種表現(xiàn)手法?請分別舉例說明。4.古代詩歌中的“五言絕句”指的是每句五個字的絕句,請列舉兩個著名的五言絕句作品。5.請簡述“詩仙”和“詩圣”這一稱號分別指的是哪兩位唐代詩人。六、古詩詞創(chuàng)作技巧要求:閱讀下列詩篇,分析并回答問題。1.《靜夜思》中,“疑是地上霜”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效果。《靜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2.《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效果?!兜歉摺吩模猴L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3.《夜泊牛渚懷古》中,“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效果?!兑共磁d緫压拧吩模号d疚鹘共创?,客行雖遠思仍連。青溪何人可共醉,白發(fā)空垂三千丈。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古詩詞默寫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靜夜思》)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宋·杜牧《江南春》)4.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唐·王維《山居秋暝》)5.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楓橋夜泊》)7.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唐·王維《相思》)8.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9.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漢·樂府《長歌行》)10.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李白《將進酒》)解析思路:1.默寫古詩詞需要對詩句進行準確的記憶,確保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2.在默寫過程中,注意詩句的韻律和節(jié)奏,有助于提高記憶的準確性。二、古詩詞理解1.《登鸛雀樓》描繪了一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遠眺千里,心曠神怡的畫面。2.《賦得古原草送別》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哀愁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3.《江雪》描繪了一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靜景象。4.《望岳》表達了作者對攀登高峰、立志高遠的壯志豪情。5.《泊船瓜洲》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6.《秋夕》描繪了一幅銀燭秋光冷畫屏,天階夜色涼如水的寧靜夜景。解析思路:1.理解古詩詞需要結合詩句的意象、情感和背景。2.通過分析詩句中的關鍵詞匯和修辭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主旨。三、古詩詞賞析1.《春曉》通過描繪春眠、啼鳥、風雨、花落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2.《登高》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艱辛、世事無常的思考和感慨。3.《夜泊牛渚懷古》通過描寫牛渚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懷念之情。解析思路:1.賞析古詩詞需要深入理解詩句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辭手法。2.分析詩句中的關鍵詞匯和修辭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主旨。四、古詩詞文化常識1.“詩言志”是指詩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2.“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由宋代詩人蘇軾提出的,如《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3.“賦、比、興”分別是:賦——直接陳述;比——比喻;興——起興。4.五言絕句作品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王維的《鹿柴》等。5.“詩仙”指的是李白,“詩圣”指的是杜甫。解析思路:1.回答文化常識題需要對古詩詞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2.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回答問題。五、古詩詞創(chuàng)作技巧1.《靜夜思》中,“疑是地上霜”運用了比喻手法,將月光比作霜,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與個人借款的簡單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商品房團購協(xié)議合同書
- 二零二五棋牌室租賃協(xié)議
- 魚塘承包合同書魚塘承包經營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2025年人教版小學數學新版教案四年級下冊練習課(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教案】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院全案環(huán)境設計與施工研究
- 運輸貨物保險合同書格式范例一二零二五年
- 店面門面租房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商品和商品經濟 提綱
- 區(qū)塊鏈技術助力環(huán)保事業(yè)的新機遇
- 《出師表》與《杜正獻公》對比閱讀訓練
- 五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知識點歸納復習年級聯(lián)考習題〔有答案〕
- 廣州黃埔區(qū)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試真題2024
- 基金從業(yè)人員資格歷年真題答案2024
-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護理
- 2025年中考英語考點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2025年貴州國企: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樁基行業(yè)企業(yè)宣傳
- 吸痰護理操作課件
- 全球制造能力評估-深度研究
- 第六章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養(yǎng)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