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高中l(wèi)歷史會考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18福建高中l(wèi)歷史會考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18福建高中l(wèi)歷史會考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18福建高中l(wèi)歷史會考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18福建高中l(wèi)歷史會考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福建高中l(wèi)歷史會考試卷及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戰(zhàn)國時期,法家思想成為各國變法的理論依據,其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B.法家思想強調以法治國,符合各國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C.法家思想強調道德教化,符合統(tǒng)治者的要求D.法家思想強調無為而治,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2.漢武帝時期,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強調道德教化,符合統(tǒng)治者的要求B.儒家思想強調以法治國,符合各國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C.儒家思想強調無為而治,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D.儒家思想強調以德治國,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最突出的特點是A.皇帝制度的確立B.三公九卿制度的確立C.郡縣制度的確立D.法律制度的確立4.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頒布附益法C.頒布左官律D.頒布酎金律5.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罷黜百家,獨尊法家C.罷黜百家,獨尊道家D.罷黜百家,獨尊墨家6.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制度逐漸形成,其主要原因是A.士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地位B.士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劣勢地位C.士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平等地位D.士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7.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其主要目的是A.選拔人才B.選拔官員C.選拔士族D.選拔貴族8.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創(chuàng)立,其主要目的是A.加強中央集權B.加強地方分權C.加強皇權D.加強相權9.唐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頒布附益法C.頒布左官律D.頒布酎金律10.唐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罷黜百家,獨尊法家C.罷黜百家,獨尊道家D.罷黜百家,獨尊墨家11.宋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頒布附益法C.頒布左官律D.頒布酎金律12.宋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罷黜百家,獨尊法家C.罷黜百家,獨尊道家D.罷黜百家,獨尊墨家13.元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頒布附益法C.頒布左官律D.頒布酎金律14.元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罷黜百家,獨尊法家C.罷黜百家,獨尊道家D.罷黜百家,獨尊墨家15.明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頒布附益法C.頒布左官律D.頒布酎金律16.明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罷黜百家,獨尊法家C.罷黜百家,獨尊道家D.罷黜百家,獨尊墨家17.清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頒布附益法C.頒布左官律D.頒布酎金律18.清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罷黜百家,獨尊法家C.罷黜百家,獨尊道家D.罷黜百家,獨尊墨家19.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主要原因是A.列強的侵略B.清政府的腐敗C.農民起義的爆發(fā)D.資本主義的萌芽20.洋務運動的興起,其主要目的是A.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B.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C.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D.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21.戊戌變法的失敗,其主要原因是A.維新派的軟弱B.頑固派的反對C.清政府的腐敗D.列強的干涉22.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其主要原因是A.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B.清政府的腐敗C.列強的侵略D.農民起義的爆發(fā)23.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其主要目的是A.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B.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C.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D.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24.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其主要原因是A.巴黎和會的失敗B.清政府的腐敗C.列強的侵略D.農民起義的爆發(fā)25.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D.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26.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D.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27.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D.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28.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D.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29.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D.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30.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D.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31題14分,第32題、第33題各12分,第34題10分,共5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秦朝時期,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如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等。這些措施對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推動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材料二: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如頒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酎金律等。這些措施對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推動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作用。(6分)(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異同。(4分)(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4分)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的侵略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材料二: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求自強。然而,洋務運動最終失敗,未能實現中國的自強。(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6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以求國家的富強。然而,戊戌變法最終失敗,未能實現國家的富強。材料二: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滿清政權,建立民主共和國。然而,辛亥革命最終失敗,未能實現國家的富強。(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6分)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新文化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以求國家的富強。然而,新文化運動最終未能實現國家的富強。材料二:五四運動時期,五四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求國家的富強。然而,五四運動最終未能實現國家的富強。(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新文化運動未能實現國家富強的原因。(5分)(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五四運動未能實現國家富強的原因。(5分)答案:1.B2.A3.C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C24.A25.A26.C27.D28.A29.B30.D31.(1)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包括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頒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酎金律等。這些措施對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推動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異同:相同點在于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不同點在于秦朝主要通過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而漢武帝時期則主要通過頒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酎金律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3)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對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推動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加劇了社會的矛盾和沖突。32.(1)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列強的侵略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導致國家無法抵抗外來侵略,農民起義的爆發(fā)削弱了國家的統(tǒng)治基礎。(2)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但未能觸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改革的力度和范圍有限,加之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導致洋務運動最終失敗。33.(1)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但未能觸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改革的力度和范圍有限,加之頑固派的反對和清政府的腐敗,導致戊戌變法最終失敗。(2)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滿清政權,建立民主共和國,但未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加之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導致辛亥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