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蘇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_第1頁
2025江蘇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_第2頁
2025江蘇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_第3頁
2025江蘇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_第4頁
2025江蘇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江蘇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

以下是一些2025江蘇中考化學可能涉及的必背知識點:一、基本概念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例如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水的結冰、酒精的揮發(fā)等)、形狀改變(金屬的拉成絲、壓成片等)。-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燃燒(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鐵生銹(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鐵銹)等。化學變化常伴隨發(fā)光、發(fā)熱、顏色改變、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xiàn)象,但有這些現(xiàn)象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物理性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2.元素、原子、分子、離子-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鋁、鐵。-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氫原子無中子)。原子的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構成,例如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陽離子帶正電(如鈉離子\(Na^{+}\)),陰離子帶負電(如氯離子\(Cl^{-}\))。二、化學用語1.元素符號-如氫\(H\)、氧\(O\)、碳\(C\)、氮\(N\)等,記住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和含義。2.化學式-用元素符號和數(shù)字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例如,水的化學式為\(H_{2}O\),表示一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組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式為\(CO_{2}\)等。3.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例如,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2H_{2}+O_{2}\stackrel{點燃}{=\!=\!=}2H_{2}O\),要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來書寫化學方程式。三、空氣和氧氣1.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稀有氣體約占\(0.94\%\),二氧化碳約占\(0.03\%\),其他氣體和雜質約占\(0.03\%\)。2.氧氣的性質-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燒(如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反應,如碳、硫、磷、鐵等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要牢記。3.氧氣的制取-實驗室制法-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2KMnO_{4}\stackrel{\triangle}{=\!=\!=}K_{2}MnO_{4}+MnO_{2}+O_{2}\uparrow\)。-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氣:\(2H_{2}O_{2}\stackrel{MnO_{2}}{=\!=\!=}2H_{2}O+O_{2}\uparrow\)。-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和加熱條件下制取氧氣:\(2KClO_{3}\stackrel{MnO_{2},\triangle}{=\!=\!=}2KCl+3O_{2}\uparrow\)。-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四、水與溶液1.水的性質和組成-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液體,在\(101kPa\)時,凝固點是\(0^{\circ}C\),沸點是\(100^{\circ}C\),\(4^{\circ}C\)時密度最大為\(1g/cm^{3}\)。-化學性質:能與許多物質反應,如與金屬氧化物(\(CaO+H_{2}O=\!=\!=Ca(OH)_{2}\))、非金屬氧化物(\(CO_{2}+H_{2}O=\!=\!=H_{2}CO_{3}\))反應等。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通過電解水實驗(\(2H_{2}O\stackrel{通電}{=\!=\!=}2H_{2}\uparrow+O_{2}\uparrow\))可以證明,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體積比為\(1:2\)。2.溶液-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如碘酒中碘是溶質,酒精是溶劑。-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xù)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飽和溶液;還能繼續(xù)溶解的溶液叫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對于大多數(shù)固體溶質:增加溶質、降低溫度、蒸發(fā)溶劑可使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增加溶劑、升高溫度可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有溫度;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有溫度和壓強(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減??;壓強增大,氣體溶解度增大)。-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計算公式為\(溶質質量分數(shù)=\frac{溶質質量}{溶液質量}\times100\%=\frac{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times100\%\)。五、碳和碳的化合物1.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于切割玻璃、鉆探機的鉆頭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屬光澤、不透明的細鱗片狀固體,質軟(可用于制鉛筆芯),有良好的導電性(可用于作電極),有滑膩感(可作潤滑劑)。-\(C_{60}\):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有很強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異味等。2.碳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穩(wěn)定性: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如古代字畫能保存至今。-可燃性: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C+O_{2}\stackrel{點燃}{=\!=\!=}CO_{2}\)),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2C+O_{2}\stackrel{點燃}{=\!=\!=}2CO\))。-還原性:碳能還原氧化銅(\(C+2CuO\stackrel{高溫}{=\!=\!=}2Cu+CO_{2}\uparrow\)),在這個反應中,碳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氧化銅失去氧,發(fā)生還原反應。3.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固體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等。-化學性質:-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_{2}+H_{2}O=\!=\!=H_{2}CO_{3}\)),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H_{2}CO_{3}=\!=\!=H_{2}O+CO_{2}\uparrow\))。-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_{2}+CO_{2}=\!=\!=CaCO_{3}\downarrow+H_{2}O\)),這個反應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室制法: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aCO_{3}+2HCl=\!=\!=CaCl_{2}+H_{2}O+CO_{2}\uparrow\)。-工業(yè)制法: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_{3}\stackrel{高溫}{=\!=\!=}CaO+CO_{2}\uparrow\))。4.一氧化碳-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化學性質:-可燃性:\(2CO+O_{2}\stackrel{點燃}{=\!=\!=}2CO_{2}\)。-還原性: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CuO\stackrel{\triangle}{=\!=\!=}Cu+CO_{2}\)),在這個反應中一氧化碳是還原劑,它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毒性: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缺氧。六、燃料及其利用1.燃燒與滅火-燃燒的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例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隔絕空氣);森林著火開辟隔離帶(清除可燃物);用水滅火(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同時也有隔絕空氣的作用)。2.化石燃料-煤:主要含有碳元素,還含有氫、氮、硫、氧等元素,是復雜的混合物。煤干餾(化學變化)可得焦炭、煤焦油、煤氣等。-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是復雜的混合物。石油分餾(物理變化)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不同的產品。-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CH_{4}\),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_{4}+2O_{2}\stackrel{點燃}{=\!=\!=}CO_{2}+2H_{2}O\)。3.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潮汐能、氫能等,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有利于解決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七、金屬和金屬材料1.金屬的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不同金屬的熔點、沸點、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質差異較大。2.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與氧氣反應:如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4Al+3O_{2}=\!=\!=2Al_{2}O_{3}\)),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_{2}O_{3}\cdotxH_{2}O\))。-金屬與酸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例如,鋅與稀硫酸反應\(Zn+H_{2}SO_{4}=\!=\!=ZnSO_{4}+H_{2}\uparrow\)。-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如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Al+3CuSO_{4}=\!=\!=Al_{2}(SO_{4})_{3}+3Cu\)。3.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4.金屬材料-純金屬:如銅、鐵、鋁等。-合金: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而制得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它的純金屬大,熔點比組成它的純金屬低,抗腐蝕性比純金屬強。例如,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八、酸、堿、鹽1.酸-酸的定義: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常見的酸-鹽酸\((HCl)\):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鹽酸能與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例如,鹽酸與氧化鐵反應\(Fe_{2}O_{3}+6HCl=\!=\!=2FeCl_{3}+3H_{2}O\)。-硫酸\((H_{2}SO_{4})\):無色無味的液體,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脫水性和強氧化性。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硫酸能與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如硫酸與鋅反應\(H_{2}SO_{4}+Zn=\!=\!=ZnSO_{4}+H_{2}\uparrow\)。2.堿-堿的定義: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OH^{-})\)的化合物。-常見的堿-氫氧化鈉\((NaOH)\):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易潮解(可作干燥劑)。氫氧化鈉能與酸、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反應,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OH+CO_{2}=\!=\!=Na_{2}CO_{3}+H_{2}O\)。-氫氧化鈣\((Ca(OH)_{2})\):俗稱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氫氧化鈣可由生石灰\((CaO)\)與水反應得到(\(CaO+H_{2}O=\!=\!=Ca(OH)_{2}\))。氫氧化鈣能與酸、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反應,如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Ca(OH)_{2}+Na_{2}CO_{3}=\!=\!=CaCO_{3}\downarrow+2NaOH\)。3.鹽-鹽的定義: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常見的鹽-氯化鈉\((NaCl)\):俗稱食鹽,白色晶體,易溶于水。它是重要的調味品,還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等。-碳酸鈉\((Na_{2}CO_{3})\):俗稱純堿、蘇打,白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碳酸鈉溶液顯堿性,能與酸、堿、鹽等反應,如碳酸鈉與鹽酸反應\(Na_{2}CO_{3}+2HCl=\!=\!=2NaCl+H_{2}O+CO_{2}\uparrow\)。-碳酸氫鈉\((NaHCO_{3})\):俗稱小蘇打,白色細小晶體,能溶于水。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