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四年級上冊復習題_第1頁
科學四年級上冊復習題_第2頁
科學四年級上冊復習題_第3頁
科學四年級上冊復習題_第4頁
科學四年級上冊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期末重點復習題

第一單元:

2、空氣具有(占據(jù)空間)、(有質量)、(有流動性)、(可以被壓縮)等

性質。

2、被壓縮的空氣叫(壓縮空氣)。壓縮空氣有(彈性)。

3、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就越(大)。

4、(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

降)。

5、(熱氣球)、(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氣總是在(循環(huán)運動)的,(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7、制冷空調應掛在房間的(上方);取暖器應放在房間的(下方)。

8、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氮氣)和少

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夕、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2%)o

空氣中最多的氣體是(氮氣),(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o

M?、(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二

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能滅火。

12、如果空氣中除了正常成分外,還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質),空氣就被〔污

染)了。

工2、(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23、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有:(植樹造林)、(減少交通工具尾氣的排放)、

(不焚燒垃圾)等。

工4、森林有(氧氣制造廠)、(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空氣凈化

器)等美譽。

第二單元: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攝氏度)、(華氏度)作單位。

2、(溫度計)可以準確測量出物體的(溫度)。

3、一杯熱水的降溫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

4、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

5、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要

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

6、要等溫度計內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使(視線與

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

7、熱在(固體)中,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這種

傳熱的方式稱為(傳導)。

8、(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

傳熱方式稱為(對流)。

夕、不靠(空氣)、(水)或(其他物體)也能傳遞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輻

射)。

10、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先觀察,確定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超過瓶

體的(三分之二)。打開瓶帽,將瓶帽(豎放)在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

(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燈芯。(3)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中溫度最高

的(外焰)部分加熱。(4)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自(右上方)斜向蓋滅火

焰。

工1、加熱和冷卻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體積)。

12、溫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氣體)在溫度很低時,會變成一種叫做(干冰)的固體?!哺?/p>

冰)

在達到室溫時又能恢復到(氣體)狀態(tài)。

14、絕大多數(shù)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

這種現(xiàn)象叫做(熱脹冷縮)。

25■、糖受熱會熔化成(液體),冷卻后又會凝結成(固體)。

16.不同物質具有的(吸熱和散熱)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熱和散熱比水快;

(金屬片)吸熱和散熱比紙板快。

27、固體的吸熱、散熱性能優(yōu)于液體。例如(沙子)吸熱和散熱的速度比水快。

28、同一種物質,(深色的)比淺色的吸熱和散熱(快)。

平、(云)、(霧)、(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

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霧)、(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氣中的1水

蒸氣)變成的。

22、(液態(tài))的水受熱后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這種現(xiàn)象叫(蒸發(fā))。

22、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凝結)。

23、水的蒸發(fā)快慢與(蒸發(fā)面積)、(空氣流動)和(周圍溫度)有關。

24、水有(液態(tài))、(固態(tài))、(氣態(tài))三種形態(tài)。

第三單元: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摩擦)、(彈撥)、(敲擊)、(吹氣)可以使物體產(chǎn)生振動而發(fā)出聲

音。

3、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4、聲音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5、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慢是(氣體)。

6、“伏罌而聽”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對著壇子,通過傾聽從地下傳來的挖掘聲來確定

方位。運用的科學道理是:挖掘聲通過土壤和巖石這些固體向四面八方傳播,

傳到壇子后引起壇壁的振動,又引起壇內空氣的振動,空氣的振動把聲音傳到

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構成,中耳由:鼓膜)和(聽小骨)等構成,

內耳由(耳蝸)等構成,耳蝸與(聽神經(jīng))相連。

夕、耳廓有(收集聲波)的作用。

1。、聲音傳遞的路徑為:聲源一一耳廓一一外耳道一一鼓膜一一聽小骨一一

耳蝸——聽神經(jīng)——大腦

22、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耳廓收集聲波后,聲波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

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又通過聽小骨傳給耳蝸,連接耳蝸的聽神經(jīng)把聲音信號

報告給大腦,我們就聽到聲音了。

22、(噪聲)是聽起來不舒服的聲音。

13、(噪聲)和(廢氣)、(廢水)一樣,已被列為主要的環(huán)境污染之一。

14、保護自己聽力的方法:(捂住耳朵)、(離開噪聲區(qū))、(戴上耳塞)、

(控制物體發(fā)聲)。

15、減少噪聲的方法:(汽車上安消聲器)、(公路兩旁栽樹)、(市區(qū)設置

禁鳴區(qū))、(公路和機場遠離居民區(qū))等。

工&、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

、聲音的強弱與(聲源的振幅和距離)有關。。聲源(振幅)越大,聲音越強;

距離聲源(越近),聲音越強。

工8、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11、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物體的(松緊、長短、粗細)有關。(緊、短、細)的

物體發(fā)出的聲音較高,即(振動快),聲音高。

笫四單元:

1、食物含有的六種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礦物質)、(維生素)和(水)。

2、人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來自(食物)。

3、(碘酒)是淀粉探測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會(變藍)。

4、沒有一種食物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1多

樣化),不能(偏食、挑食)。

5、(營養(yǎng)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6、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營養(yǎng)過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缺

陷造成的(營養(yǎng)不良)。

7、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是:(1)葷素搭配(2)粗細糧搭配(3)多種食物

搭配

(4)每天都吃適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5)和適量的水。

8、為了健康成長,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攝入量)。(食物

金字塔)告訴我們健康飲食的方法。

%為了營養(yǎng)全面合理,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應包括:(糧食類);(蔬菜、

水果類);(魚、蝦、肉、蛋類);(豆、奶類);(油、鹽、糖)這五大類。

其中,應該吃得最多的是(糧食類),應該吃得最少的是(油、鹽、糖)。

20、米飯、面條等淀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給我們(能量);

魚、肉、蛋、豆、奶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我們長身體的(營養(yǎng));油

脂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脂肪),可供給我們(能量),保持我們的(體溫),

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保

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工工、在人的身體里有一個近(7米)長的消化系統(tǒng)。

22、食物在人體內經(jīng)過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腸)、

(大腸)、(肛門)等。

13、消化道運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動),所以倒立吃東西,食物會進到胃里。

14、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一日三餐有規(guī)律)、(吃飯細嚼慢咽)、(不暴飲

暴食)、(不亂吃零食)、(不用牙齒咬太硬的東西)等。

25、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分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兩大類。

16.(加工食品)是指經(jīng)過(機器)或(化學藥品)處理過的食品,在處理過

程中,往往會添加某些物質,食物也會損失一些(營養(yǎng)成分)。

工7、(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經(jīng)過初級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食品,

它保留了大多數(shù)的營養(yǎng)成分。

工8、加工食品中誘人的顏色是(色素)。

2%食用色素是一種(添加劑),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變食品的[外

觀)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會損害健康。

20、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多清洗、多浸

泡);(少吃腌臘食品);(多吃綠色食品)等。

、(綠色食品)是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營養(yǎng))類的食品。

第五單元:

工、(排序)和(分類)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鉛筆上的彳0、20、H6、2H、4H標記是按(劃痕顏色的深淺)

排序的。比如字跡最黑、6H寫出的字最不明顯。

3、(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

4、把事物一分為二,再一分為二,繼續(xù)一分為二,木直到不能再分,這種方法

叫做(多極二分法)。

5、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根據(jù)動物的外形和行為將動

物分成了3類:(天上飛的)、(水里游的)、(陸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6、工75。年,瑞典生物學家(林奈)設計了(雙名法)給生物分類。(屬名)

標志著與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親緣關系),(種名)描述了該生物的

(個體特征)。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空氣

一、空氣的性質

一、填空題:

1、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jù)空間、有質量、有流動性、可以被壓縮等性質。

2、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3、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就越大。

4、比較空氣和水的異同:空氣和水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

一定的形狀、都是透明的,都會流動,都要占據(jù)空間;但是空氣容易被壓縮,

水難以被壓縮,空氣比水輕等。

二、實驗回答:

2、把一團紙緊塞在杯低,將杯子倒立豎直壓入水中,紙團會濕嗎?為什么會

這樣?答:紙團不會濕。因為空氣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水進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氣球,氣球吹得大嗎?為什么會這樣?怎樣才能吹大瓶子

里的氣球?答:氣球吹不大。因為空氣占據(jù)瓶子的空間。只有在瓶子上扎些

小孔,才能吹大氣球。

3、將兩只充滿氣的氣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們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觀

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答:刺破氣球的這邊翹了起來。說明空氣有質量。

4、解開氣球的繩子,讓氣球的口對著自己的臉,你有什么感覺?實驗說明了

什么?答:臉上覺得有風吹過來,涼涼的,還聽到“嘶-嘶”的聲音。說明空氣

會流動。

5、用手壓袋子里的空氣,有什么感覺?在用力壓,感覺又怎樣?松開手后你

看到了什么?怎樣解釋這些感覺和現(xiàn)象?

答:用手壓,手感覺到袋子里有東西往上頂。再用力壓,發(fā)現(xiàn)袋子被壓下去了

一點,松開手后,袋子有回到原來的樣子。這是因為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

氣有彈性。

6、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壓縮空氣?

答:①給自行車輪胎充氣②籃球、排球、皮球充氣③玩空氣槍④氣墊船等。

三、設計實驗:探究壓縮空氣的力量。

二、熱空氣和冷空氣

一、填空:

1、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

2、熱氣球、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空氣總是在循環(huán)運動的,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4、溫暖的地面加熱它上面的空氣,暖空氣從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開

始冷卻下降。1

冷空氣補充到暖空氣上升后留下的空間里。

5、三國時,我們中國人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發(fā)明了“孔明燈L2783年,

法國人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載人的熱氣球。

二、實驗回答:

工、空氣是無色的氣體,看不見,摸不著。在課堂上,我們想到觀察空氣流動

的辦法有哪些?答:①點燃蠟燭,把手放在蠟燭的上方。(手感覺到蠟燭火

焰上方有股熱氣往上

沖,說明熱空氣在流動)②將紙蛇放在點燃蠟燭的上方。(紙蛇轉動起來。蠟

燭上方的空氣受熱上升,引起紙蛇轉動,說明熱空氣在流動。)

2、熱空氣為什么會上升?用實驗證明。

答:①在木棍的兩端各掛一個紙杯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燒的火柴烤熱

另一端紙杯內的空氣。③移開燃燒的火柴,同時松開扶住木棍的手。發(fā)現(xiàn)被烤

熱的紙杯這端上升,冷的那端下降。說明: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

升。

3、做冷熱空氣對流的實驗中,將冷瓶倒放在有煙的熱瓶上,抽掉玻璃板,煙

會怎樣流動?答:熱瓶中的煙會上升流動到冷瓶里,朝各個方向流動,然后

下沉流向熱瓶,接著上升,這樣不斷循環(huán),使冷熱瓶里都充滿了煙霧。

4、制冷空調、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適?為什么?

答:制冷空調安放在室內的上方,這樣可以利用冷熱空氣的對流使冷空氣自

然向下流動,較快降低室內氣溫。取暖器安在室內的下方,讓熱空氣自然上升,

較快提高室內氣溫。

5、大自然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答:溫暖的地面加熱它上面的空氣,暖空氣從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開

始冷卻下降。冷空氣補充到暖空氣上升后留下的空間里??諝饪偸窃谘h(huán)運動

的,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三、空氣中有什么

一、填空:

2、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

2、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水蒸氣等。

3、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工%。

4、空氣中最多的氣體是占據(jù)空氣體積78%的氮氣。

S、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二氧化碳不支持

燃燒,能滅火。

二、實驗回答:

1、把蠟燭固定在玻璃片上,放進看?水的水槽中,點燃蠟燭;再用去掉底的飲

料瓶罩上,然后立即蓋上瓶蓋,擰緊。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

什么?

答:蠟燭燃燒一會兒熄滅了,瓶內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說明:燃燒用去一部分

空氣,但瓶內還有空氣。

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與瓶內水面一樣高,再擰開飲料瓶的蓋子,把燃燒的火

柴迅速插入瓶內,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這說明了什么?

答:火柴立即熄滅了。說明剩下的氣體不支持燃燒。

3、根據(jù)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初步確定空氣中至少有幾種氣體?它們各有什么

性質?答:空氣中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能支持燃燒,一種不支持燃燒。

4、制取二氧化碳方法:

答: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蘇打,再倒進一些醋,瓶里出現(xiàn)的泡泡就是二氧化

碳。把帶有2

玻璃管的塞子塞緊瓶口,并通過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5、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裝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搖晃幾下,觀察澄清的石灰

水有什么變化。答:澄清的石灰水會變渾濁。

6、按下圖中的方法,沿著杯壁慢慢傾倒二氧化碳,仔細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答:杯底的蠟燭先滅,上面的蠟燭后滅。說明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

能滅火。

7、以上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

答: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2、二氧化碳比空氣重。

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能滅火。

8、怎樣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答:1、把碎冰倒進干燥的玻璃杯;2、用玻璃片蓋住杯子,等幾分鐘;3、小

水珠出現(xiàn)在杯子的外壁.匕

四、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一、填空:

工、如果空氣中除了正常成分外,還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質,空氣就被(污染)

了。

2、(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3,污染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空氣污染嚴重時,會危害(人類

健康)和(動植物生長)。

4、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有:(植樹造林)、(減少交通工具尾氣的排放)、

(不焚燒垃圾)等。

5、森林有(氧氣制造廠)、(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空氣凈化

器)等美譽。

二、判斷題(正確的說法畫"V。錯誤的說法話“X”)

1、因為我們感覺不到空氣,所以空氣沒有質量。。................(X)

2、我們周圍空著的空間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滿著空氣。......(V)

3、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x)

4、燃燒用去的是空氣中的氧氣。.............................(V)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V)

6、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V)

7、在大自然中,空氣總是循環(huán)運動著的。.......................(V)

三、問答題:

1、帶膠塞的漏斗擰緊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進瓶子里嗎?為什么?

答:不能(開始會滴入幾滴)。因為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jù)著,膠塞封住了

瓶口,空氣出不來,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進去。

2、用冰塊冷卻食物,食物應放在冰塊上還是冰塊下?為什么?

答:應把食物放在冰塊的下方。因為冰塊周圍的空氣受冷會很快下沉,不斷下

沉的冷空氣包圍住要冷卻的物體,從而達到盡快冷卻的目的。

3、你能舉出一些生命離不開空氣的例子嗎?

答:①宇航員上天要帶氧氣;②潛水員潛水要帶氧氣瓶;③人憋氣時很難受;

④登山運動員要攜帶氧氣瓶;⑤給金魚缸裝上增氧泵等。

4、通過你的調查,哪里灰塵最多?

答:車流量大,植被少,氣候干燥、建筑工地等這些地方灰塵最多。

5、我們居室的空氣質量怎樣?

3

6、我們能為凈化空氣做些什么?

答:①植樹造林(森林有“氧氣制造廠“、“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空

氣凈化器''等美譽。)②減少交通工具尾氣的排放,(汽車尾氣會麻痹人的神經(jīng),

造成體內缺氧,損傷大腦,導致記憶力衰退,甚至造成鉛中毒。)③不焚燒垃

圾(焚燒垃圾會產(chǎn)生大量的黑煙和有害物質,尤其焚燒塑料所產(chǎn)生的有毒物質,

會嚴重損害人和動物的肝臟和腦。)

第二單元冷和熱

一、冷熱與溫度

一、填空題:

2、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溫度計)可以準確測量出物體的(溫度)。

3、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溫度是(37℃),水燒開時的溫度是(1OO℃),冰

水混合物的溫度是(?!妫?。

4、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

5、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要

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

6、要等溫度計內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使(視線與

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

7、一杯熱水的降溫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

二、回答:

工、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答:①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②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

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③要等溫度計

內的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使視線與溫度計液注的頂端保持

水平。

2、一杯熱水會逐漸變涼,你認為熱水變涼的過程是怎樣的?

答:溫度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的,下降的規(guī)律都是先快后慢。

3、如果繼續(xù)觀測下去,溫度會怎樣變化?

答:溫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下降了。

4、溫度為什么會這樣變化?

答:熱水剛倒入杯中,與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相差很大,熱量散發(fā)得很快,當逐漸

與周圍環(huán)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fā)速度就慢了。

S、找出圖中讀溫度計時不正確的地方。<練習冊23頁》

二、熱的傳遞

一、填空:

工、熱總是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

2、(傳導)、(對流)、(輻射)是熱的三種傳遞方式。

3、熱在(固體)中,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這種

傳熱的方式稱為(傳導)。

4、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

傳熱方式稱為(對流)。

5、不靠(空氣)、(水)或(其他物體)也能傳遞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輻

射)。

6.在固體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是(傳導)。在氣體和液體中,熱主要是靠

(對流)的方式傳遞的。

第X頁/共33頁下一頁〉尾頁

7、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1)先觀察,確定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超過瓶體

的(三分之二)。打開瓶帽,將瓶帽(豎放)在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自

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燈芯。

(3)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中溫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熱。(4)用完酒精

燈后,用燈帽自(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

8、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是通過(冷熱空氣的對流)來實現(xiàn)的。

二,設計實臉:熱在固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答:①在一根鐵絲上分別粘3根火柴。②用酒精燈烤熱其中的一端。③觀察。

實驗說明:熱從加熱點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

2、熱在液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答: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熱,觀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樣運動的,液體受熱上升,冷

水下降,是通過“對流”方式傳遞的。

3、分析圖中熱的方式?!凑n本P2。頁)

三、加熱和冷卻

一、填空:

工、糖受熱會熔化成(液體),冷卻后又會凝結成(固體)。

2、(二氧化碳氣體)在溫度很低時,會變成一種叫做(干冰)的固體。(干

冰)在達到室溫時又能恢復到(氣體)狀態(tài)。

3、絕大多數(shù)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

這種現(xiàn)象叫做(熱脹冷縮)。

4、溫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的。

S、加熱和冷卻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體積)。

二、實驗回答:

2、銅球加熱和冷卻后有什么變化?

答:銅球加熱后,不能通過鐵環(huán);冷卻后,又能通過去了。說明固體有熱脹冷

縮的性質。

2、酒精或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有類似銅球這樣的變化嗎?用實驗證明。

答:酒精或水也有這樣的變化。實驗設計如下:

①找一個小瓶子,里面灌滿染了顏色的水。

②用插有洗管的膠塞塞緊瓶口,記下細管里水面的位置。

③把瓶子放進熱水中,發(fā)現(xiàn)細管里的水面上升了。

④把瓶子放進冷水中,發(fā)現(xiàn)細管里的水面下降了.

說明液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3、你能設計空氣加熱和冷卻后體積變化的實驗嗎?

答:把氣球套在飲料瓶上,先放進熱水中,發(fā)現(xiàn)氣球鼓起來了;再放進冷水中,

氣球又癟下去了。說明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在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加熱和冷卻做哪些事情?

答:使癟了的乒乓球變圓、彎曲玻璃管、煉鋼、預留鐵軌縫隙、冬天架線要緊、

夏天架線要松等。

四、吸熱和散熱

一、填空:

2、不同物質具有的(吸熱和散熱)性能不同。

、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熱和散熱的速度快。

3、同一種物質,表面顏色深的比表面顏色淺的吸熱(快),散熱也(快)。

二、實驗回答:

工、在做水和油的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答:油的吸熱性和散熱性都比水強。

2、在雜深色和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的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答:深色物體吸熱快,散熱也快;淺色物體吸熱慢,散熱也慢。

3、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熱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因為深色物體散熱性好。

4、為什么沙漠地區(qū)的人喜歡穿白色而寬大的衣服?

答:因為白色衣服吸熱性差,寬大的衣服中可以形成氣體對流,感到?jīng)隹臁?/p>

5、為什么海水和海邊沙灘的溫度不一樣?

答:海水和沙灘的吸熱性能不同,沙吸熱性好,升溫快,散熱也快;海水吸熱

性差,升溫慢,散熱也慢,所以海水中涼快;海灘溫度高。

五、水在加熱和冷卻后

一、填空:

工、云、霧、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云、霧、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

3、(液體形態(tài))的水受熱后會變成(氣體形態(tài))的(水蒸氣),這種現(xiàn)象叫

(蒸發(fā))。

4、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凝結)。

5、水的蒸發(fā)快慢與(蒸發(fā)面積)、(空氣流動)和(周圍溫度)有關。

二、實驗回答:

2、你能造出雨、霧、霜嗎?

答:造雨:加熱燒杯里的水至沸騰。用一塊冷玻璃蓋在燒杯上,觀察玻璃片上

是否有水珠。(燒杯上有水珠。這是因為加熱水,使水快速蒸發(fā),產(chǎn)生大量水

蒸氣,水蒸氣遇冷玻璃凝結成小水點,小水點增大后,由于重力回降落下來,

形成雨。))

造霧:準備半杯不冒熱氣的溫水,把一支冰棒放在杯口,觀察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杯

中出現(xiàn)了白氣。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在空氣中凝結成的細小水滴,低空是霧,

高空是云。)

造霜:把裝了水的試管、冰塊、鹽放進杯中,放在濕毛巾上,把溫度計插進杯

中。(在杯子的外面會出現(xiàn)霜。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

2、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總降不完?(水在自然界是怎樣循環(huán)的?)

答:海洋與地面的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蒸發(fā)到天空中變成云和霧,天空中的

云遇冷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向地面變成雨或雪,從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

環(huán)。

3、水有哪幾種形態(tài)?在什么條件下它們會相互轉化?

答;水有三種形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它們轉化的條件是:

水蒸氣(氣態(tài))

水(液態(tài))冰(固態(tài))

判斷并改錯。

2、所有的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x)

應改為“絕大多數(shù)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p>

2、夏天,自行車胎的氣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熱脹爆胎(V)

3、夏天架電線不要繃得太緊,以免冬天冷縮繃斷。(V)

4、不同物質吸熱、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V)

5、云和霧就是水蒸氣。(x)

應改為“云和霧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聚在一起的極小水滴?!?/p>

6、顏色深淺不同的物體吸熱都一樣。(x)

應改為“顏色深的物體比顏色淺的物體吸熱快”

7、物體加熱以后體積會膨脹。(x)

應改為“絕大多數(shù)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

8、鐵墊圈受熱體積會變大。(V)

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

一、聲音的產(chǎn)生

一、填空:

工、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我們可以通過(吹)、(搓)、(拍)、(抖)、(擠)等方法使保鮮袋

發(fā)出聲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體,只利用自己的身體發(fā)出聲音的方法有(吹口哨)、

(拍手)、(跺腳)、(說話)、(敲腿)等。

二、實驗: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工、一手壓住尺子,另一手彈撥。(發(fā)現(xiàn)尺子在顫動,并發(fā)出聲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擊鼓面。(發(fā)現(xiàn)豆子在跳動,鼓發(fā)出聲音。)

3、空瓶里放些鹽,吹瓶口。(發(fā)現(xiàn)鹽粒在跳動,瓶子里的空氣發(fā)出聲音.)

4、用手摸喉嚨,發(fā)出"啊……的聲音,終止發(fā)音后,你感覺有什么變化?

(發(fā)聲時,手感覺到麻,停止發(fā)聲后,手不麻了。)

5、敲擊音鍍,然后輕輕按住,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答:音鉞振動時,手有點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鉞也不發(fā)出聲音了。因為聲

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

6、通過以上實驗,你能找出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了嗎?

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一、填空:

工、聲音可以在液體、氣體、固體或其他物質中傳播。

2、聲音是以聲波的方式向四周傳播的。

3、"伏罌而聽''的意思是:"伏罌而聽”的科學道理是:

二、實驗回答:

工、當把燒瓶中的空氣抽走后,再搖燒瓶里的小鈴,還能聽到鈴聲嗎?這個現(xiàn)

象說明了什么?答:不能聽到鈴聲。說明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2、隔著沙子、水和空氣,聽一聽鉛筆輕輕敲擊桌面的聲音,按照聲音的效果

從好到差進行排序。

答:沙子傳聲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氣。

3、做一個“土電話。拉直棉線輕輕說話,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答:聲音由空氣----棉線----空氣----人耳。

4、怎樣可以使礦泉水瓶中的豆粒聲音變小或消失?

答:辦法有:裝滿豆子、裝滿水、輕輕搖、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一、填空:

2、人是這樣聽到聲音的:聲波:(耳廓)一(外耳道)-(鼓膜)t(聽小

骨)r(耳蝸)一(聽神經(jīng))一大腦

2、噪聲是聽起來不舒服的聲音。汽車的喇叭聲、紡織機器的轟鳴聲、輪船的

汽笛聲等,都可能讓人聽著不舒服;有些人愛聽的搖滾樂,對一些喜歡安靜的

人來說,就是噪聲。長期遭受噪聲侵擾,人就容易得病。

3、噪聲和廢氣、廢水一樣,已被列為主要的環(huán)境污染之一。

二、回答:

工、填出耳朵各部分的名稱及作用。

2、你聽過哪些不舒服的聲音?

答:電鋸聲、挖掘機的聲音、電焊聲等。

3、身處嘈雜的環(huán)境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

答:帶上耳塞、捂住耳朵、離開噪聲區(qū)等。

4、我們能為減少噪聲做些什么?

答:①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叫嚷②在市區(qū)不鳴喇叭③積極向家人宣傳要減少噪音

④搬桌子時要輕等。

5、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聽力有障礙的人?

答:同情、關心、理解、幫助。

四、不同的聲音

一、填空:聲音的強弱叫音量;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二、實驗回答:

2、聲音的強弱和什么因素有關?

答:聲音的強弱和物體振動的幅度、和聲源的距離有關。即:振動幅度大,聲

音強;振動幅度小,聲音弱。

2、聲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關?

答: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快,聲音高;震動慢,聲音低。

3、用同樣大的力分別敲擊同材料,但大小、粗細、長短不同的物體,你聽的

聲音有什么差8

別?

答:大的、粗的、長的聲音低,小的、細的、短的聲音高。三、實驗回答:工、

彈拉緊的橡皮筋

①讓橡皮筋保持自然狀態(tài),撥動橡皮筋“弦L聽一聽發(fā)出的聲音。將橡皮筋

拉長一點,再撥動“弦力音調有什么變化?答:聲音高點了。

②將橡皮筋再拉長一點,撥動“弦L音調會變高亦是變低?答:聲音更高了。

2、彈變短的橡皮筋

①保持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不變,用左手捏住其中的一段,右手撥"弦",聽聽音

調。②當捏取的"弦”的長度越來越短時,音調會變高還是變低?答:音調會

變低。

3、彈粗細不同的橡皮筋

取粗細不同、長度相同的3根橡皮筋裝在盒子上,同樣拉緊這3根橡皮筋,分

別彈一彈,比較3根橡皮筋發(fā)出的音調的高低。

答:細的聲音高,粗的聲音低。

四、你能用學過的知識做一件樂器嗎?

答:①做"水琴在兒個瓶子里分別裝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打。(水多聲音

低,水少聲音高)

②做“橡皮筋吉他H把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繃在盒子上。(細的聲音高,粗的聲

音低。)③做“排簫2把長短不同的管子排列整齊,用嘴吹。(短的聲音高,

長的聲音低“)第四單元

一、我們吃什么一、填空

2、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等。2、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能偏食、挑食。3、沒有一種食

物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二、填寫下表

2、怎樣搭配食物

一、填空

為了健康成長,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攝入量。二、設計一份一天

的食譜。

食物的消化

一、填寫人體消化器官的名稱,并寫出食物的“旅行”路線。(課本79頁)

二、寫出人體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

胃擠壓、磨碎、攪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使食物變成糊狀。

小腸進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轉化成人體可以吸收的養(yǎng)料,并被吸收進入血液。

剩下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

三、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進的?倒立吃東西時,食物會不會進到胃里?

答:蠕動。會。

四、你知道哪些好的飲食習慣?

答:工、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

2、有葷有素,有粗有細。

3、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

4、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4、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一、填空

1、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分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兩大類。

2、加工食品是指經(jīng)過機器或化學藥品處理過的食品,在處理過程中,往往會

添加某些物質,食物也會損失一些營養(yǎng)成分。

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經(jīng)過初級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食品,它保留了

大多數(shù)的營養(yǎng)成分。

4、食用色素是一種添加劑,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變食品的外觀和口

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會損害健康。

5、綠色食品是指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營養(yǎng)類的食品。

二、舉例

加工食品:火腿腸、飲料、果凍、餅干、葡萄干、魚、蝦。

3、食物的消化

一、填寫人體消化器官的名稱,并寫出食物的“旅行”路線。(課本79頁)

二、寫出人體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

胃擠壓、磨碎、攪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使食物變成糊狀。

小腸進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轉化成人體可以吸收的養(yǎng)料,并被吸收進入血液。

剩下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

三、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進的?倒立吃東西時,食物會不會進到胃里?

答:蠕動。會。

四、你知道哪些好的飲食習慣?

答:工、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

2、有葷有素,有粗有細。

3、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

4、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4、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一、填空

1、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分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兩大類。

2、加工食品是指經(jīng)過機器或化學藥品處理過的食品,在處理過程中,往往會

添加某些物質,食物也會損失一些營養(yǎng)成分。

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經(jīng)過初級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食品,它保留了

大多數(shù)的營養(yǎng)成分。

4、食用色素是一種添加劑,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變食品的外觀和口

味。但多吃含有人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