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傳統(tǒng)漢族民歌歷史分析綜述傳統(tǒng)漢族民歌中的“傳統(tǒng)”一詞是“歷史”的代名詞,傳統(tǒng)漢族民歌與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關,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通過口口相傳使民歌記錄保存下來,下面是從黑龍江傳統(tǒng)漢族民歌歷史方面進行撰寫,從第一節(jié)漢語言文化、宗教文化、藝術文化對其進行描述,第二節(jié)是對黑龍江傳統(tǒng)漢族民歌的體裁進行分類并對其音樂特點進行描述。第一節(jié)黑龍江傳統(tǒng)漢族民歌歷史據史料記載,清初乾隆、雍正年間,受到地主的剝削,中原地區(qū)的勞動人民紛紛逃出關外謀生,其中有不少的文人、流憐,進入黑龍江地區(qū),設立八旗官學,出現(xiàn)初學滿字書,后學漢字書的局面。漢民族進入黑龍江地區(qū),中原地區(qū)的文化藝術隨著人民遷入也隨之進入到黑龍江地區(qū),包括大家喜歡的秧歌調、蓮花落等耳熟能詳的傳統(tǒng)曲藝。黑龍江省內的傳統(tǒng)漢族民歌,大部分是隨著移民流入,文化藝術不斷融合形成的地方民歌,黑龍江漢族民歌的演變主要受到人民生活方式、地域、方言、宗教影響以及歷史因素,反映出來的性格是粗獷、幽默、高亢、淳樸的,在這個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里,北方地區(qū)漢民族與中原地區(qū)漢民族經過長期演變逐漸相互融合。黑龍江地區(qū)的傳統(tǒng)漢族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即興創(chuàng)作的,通過口口相傳逐漸形成的民間歌唱藝術,其中受到了文化、政治、經濟、語言、宗教風俗等諸多的影響,漢族民歌在歌曲的肢體和結構上發(fā)生了變化,歷經發(fā)展逐步形成了黑龍江地域的傳統(tǒng)漢族民歌。一、漢語言文化清代至民國,東北滿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廢棄是從南到北的一個過程,關內人員向東北遷徙,漢民族的遷入使?jié)M語為主向的語言逐漸變成以漢語為主的轉變,東北地區(qū)的語言雜居,各少數民族之間出現(xiàn)了相互融合的趨勢,當地各少數民族借用漢族中與生活相關的一部分詞匯,漢民族的語言文化影響也逐漸的加深,對當地土著民族有著很大影響,發(fā)展至今,漢語言在這個黑龍江地區(qū)基本成為各民族的通用語,形成了全新的語言格局。二、宗教文化黑龍江是移民人口中較多的省份,移民潮形成了黑龍江地區(qū)的移民文化,漢民族的文化對本地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宗教都產生了影響,在移民以前一些少數民族用一些獸皮和樹干制作成木偶像對神靈進行膜拜,漢民族人口不斷地遷入此地以后,他們學會在紙和布料上畫上各種人像,并對其膜拜,這方面可以看出漢民族的遷入帶來了雕刻、繪畫等一些工藝,與民間的文化有著很深的關系,黑龍江地區(qū)出現(xiàn)了帶有中原漢族的傳統(tǒng)觀念和習俗,還有一些流傳在民間的傳說故事,其中《鯉魚仙子》《東海龍宮》故事在民間流傳很普遍,無論是原始宗教還是人文宗教,在舉行各種祭祀時,都會以食物作為祭祀品,奉上給神靈,飲食上原土著居民主要是以食禽肉為主,隨后轉變食用蔬菜和糧食,特別是鐵制器具對他們的飲食方法產生極大的變化。三、藝術文化東北地區(qū)原土著居民留下了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移民地進入把中原地區(qū)的民間歌舞、宮廷音樂、雕刻、繪畫藝術帶入了黑龍江地區(qū),1968年在伊春市橫山屯、金山屯兩處金代古墓群中發(fā)現(xiàn)浮雕,雕刻的人物形象逼真、吹拉彈唱、歌之舞之,是歷史中所記錄的宮廷民間歌舞慶典場面,也給東北地區(qū)帶來了大量中原地區(qū)“什不閑”、“蓮花落”等民間音樂,東北大秧歌、二人轉、東北大鼓等,都能反映中原和東北兩個地域文化之間互相交融,“東北二人轉”藝術是清末由河北“蓮花落”流入東北后演變的一種歌舞表演形式,表演中加入了樂器伴奏、服飾、舞蹈,最終形成了“九腔十八調”的多變唱腔,演唱形式中還吸收了一些民歌的句段,“東北大秧歌”里融入了舞蹈的表演形式,深受大眾喜歡,移民地流入促進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東北地區(qū)多元化的民間藝術。第二節(jié)黑龍江傳統(tǒng)漢族民歌體裁傳統(tǒng)民歌可以按照功能、性質、民族、色彩、體裁等進行分類,色彩和體裁分類在如今最為常見的,色彩分類中國的漢族民歌分為八個色彩區(qū),具有非常獨特的藝術特點,按照體裁分類黑龍江傳統(tǒng)漢族民歌分為勞動號子、民間小調兩大類,以下對黑龍江地區(qū)傳統(tǒng)漢族民歌的號子和小調進行詳細分類,在類別中對其音樂特點進行簡單分析。一、勞動號子“勞動號子”簡稱“號子”,號子是根據當時勞動的生產方式和實踐內容的需要即興創(chuàng)作形成,伴隨著人民的勞動而產生,用于協(xié)調勞動者的動作,可以使勞動者之間相互配合,還可以鼓舞勞動者的情緒,經過勞動人民的藝術加工,形成了今日的表現(xiàn)形式。黑龍江地區(qū)的勞動號子有以下分類:(一)森林號子森林號子是伴隨著黑龍江林業(yè)的開發(fā)而產生的,主要流行于長白山北部和大小興安嶺地區(qū),根據采伐的不同程序分為“流送號子”、“滾木號子”、“抬木號子”,在砍伐樹木的勞作中相互配合,為了滾木前進運用到了很多工具,有大繩、板鉤、挖杠等,其中“拽大繩號”有兩種形式,“一把繩號”領號人唱三拍子,唱到強拍時拽一下繩子,“兩把繩號”唱四拍子,分別在強拍和次拍子拽兩下繩子。(二)礦工號子礦工號子涉及的工作范圍廣泛,例如在井下的“起重”、“搬運”、“打夯”、“裝卸”、“拽大繩”號等,礦工勞動有很強的協(xié)作性,如《推車號子》《礦山勞動號》《船坡號子》工作中反映了兩個特點,第一點是節(jié)奏鮮明、節(jié)拍整齊的特點,第二點是在音樂體現(xiàn)上有深沉、粗獷的特點,第三點在風格上具有幽默、趣味的特點,礦工號子是領頭人帶著演唱節(jié)奏來振奮勞動者的精神狀態(tài)。(三)船工號子船工號子是在船的下海搬運中,需要配合船務和船運等工作過程中進行演唱,勞動強度較大,勞動者的演唱可以更好地促進工人之間緊密協(xié)作,如《流送號子》《打樁號》歌詞是呼號的唱法,后面進入抒情手法,歌詞內容大多是即興創(chuàng)作形成。二、民間小調小調也被稱為“調兒”是民間小調的意思,曲體相對短小、語言通俗、節(jié)奏整齊、情感細膩,流傳的范圍也較為廣泛,民間小調在內容上可分為秧歌調、風俗歌、兒歌、叫賣歌,小調在內容上分為抒情小調和敘事小調。抒情小調如《茉莉花》《送情郎》等,還有節(jié)奏比較鮮明邊跳邊舞的《放風箏》《十道黑》,適用于舞蹈的《月牙五更》《小拜年》《正對花》等,小調與民間舞蹈、說唱、戲曲有著很深的聯(lián)系,由于演唱形式的千變萬化,相同歌曲不同藝人所演唱出來的曲調風格也不相同,但是總體的結構框架是不變的。敘事小調在民歌小調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敘事小調帶有敘述故事性,人物故事講得較為完整,也有段落較多、唱詞較長的特點,最多可達到10多段,由上下句進行反復的演唱,歌曲的唱詞中還加有說白。小調音樂按體裁分類可以分為“吟唱歌”、“謠調”、“時調”三個類別,“吟唱調”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xiàn),是由生活中的日常用語結合形成,如“歌兒”、“搖籃曲”等,“謠調”的節(jié)奏進行相對規(guī)范,音樂曲調也較為成熟,“時調”歌詞較為講究,演唱時伴有樂器伴奏,節(jié)奏進行也較為完整,是最成熟的一種藝術形式。小調還可分為“秧歌調”、“風俗歌”、“上梁喜歌”、“神調”、“兒歌”、“叫賣歌”?!把砀枵{”是勞動人民自娛自樂的一種歌舞形式,每年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是鬧秧歌的盛期。黑龍江省的秧歌調流傳較為久遠,清末時期就有對秧歌調的描述,秧歌中表演的歌曲類型有兩種:第一種是在演出場合必唱的一類歌曲,歌曲是走大場子時候演唱的作品,如小調《秧歌調》《慶豐年》,另一種是根據現(xiàn)場觀眾的需要臨場加唱的歌曲,小場子中經常演唱的作品。一般人民把在扭秧歌時唱的歌曲作品稱為“秧歌調”,此類民歌以歌舞的形式保存并流傳下來?!帮L俗歌”是指民間勞動者在舉辦風俗活動中所演唱的地方民歌,風俗歌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結婚喜歌”是指在舉行婚禮時邀請樂隊來進行演唱的歌曲,稱這種類型的歌曲為“喜牌子”,大多是由嗩吶藝人兼任演唱。2、“哭喪調”是指漢民族在親人故去要處理喪事時的哭詞,哭詞是帶有旋律的進行,形式進行時對哭訴詞有一定的要求,如:哭“孩他媽呀”時是指丈夫哭訴自己的妻子,在哭“我的天呀”是指妻子對丈夫的哭訴,小輩哭長輩,長輩哭小輩都是有一定的用詞要求,一般這種儀式有兩種目的,第一為了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想念之情,第二種是為了完成這種“禮儀”,把這種對親人的哭訴稱之為“哭喪調”,3、“上梁喜歌”是指在舊時期建筑房子,打地基和建筑四周墻壁的時候需要陰陽先生選擇一個好的日子,選個吉利的時辰動工,陰陽先生進行儀式,帶有旋律的口念咒詞,點燃爆竹用聲音“驅邪”,口中所念的吉利之詞稱為“喜歌”。4、“神調”是封建時期形成的一種產物,在“跳大神”的封建活動中所演唱的一種民間小調,是一種愚昧無知、封建迷信的民間活動,舊社會跳大神被稱之為“神架”,舊社會利用這種表演形式求平安吉利或治病驅邪。大多數的神調是由上下兩樂句構成,上句落在音階“mi”音,第二個樂句落在“l(fā)a”音,1945年后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對人民大眾知識面的普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大多數的人已不再相信神佛鬼魂,在音樂藝術上也是漢族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黑龍江省民間歌曲集成中搜集到為數不多的兒童歌曲如:《放豬苦》《悠悠調》《夸娃娃》歌詞簡潔易唱,曲調較為簡單,節(jié)拍大多是以二拍子為主所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曲?!敖匈u歌”通常是指在城鄉(xiāng)商貿活動中,貨郎在售賣商品時即興吟唱的曲調,被稱為“叫賣歌”,歌詞大多是按照詩歌所組織的語言,旋律通常體現(xiàn)出自由、即興的風格特點,例如:《賣十三香》《賣估衣》《吆喝調》《賣豆腐》等作品,以《吆喝調》為例譜例1.2.1《吆喝調》都由上下句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響微生物降解因素
- 油氣勘探大數據分析技術
- 英語六年級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 企業(yè)團隊建設課件
- 水電造價管理方案
- 餐飲連鎖企業(yè)部分股權出售合同
- 金融科技公司財務數據保密及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
- 工廠拆除現(xiàn)場管理方案
- 文化教育產業(yè)區(qū)域代理商授權合同
- 項目定制方案模板(3篇)
- 【扶臂式擋土墻迎水坡和背水坡堤防整體抗滑穩(wěn)定計算案例1200字】
- 2025年西安高新區(qū)管委會招聘考試試卷
- 四川省廣元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考試數學試卷(無答案)
- 2024-2025學年成都市青羊區(qū)七年級下英語期末考試題(含答案)
- 死亡病例討論制度落實與質控優(yōu)化
- 痛經的中醫(yī)護理
- 2018-2024年中國西瓜行業(yè)市場趨勢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 2025屆河北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 遼陽市“三支一扶”計劃招募考試真題2024
- 《產科危急重癥早期識別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課件
- 中醫(yī)外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