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皮下、皮內(nèi)、肌肉注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皮下、皮內(nèi)、肌肉注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皮下、皮內(nèi)、肌肉注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皮下、皮內(nèi)、肌肉注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皮下、皮內(nèi)、肌肉注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皮下、皮內(nèi)、肌肉注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關于皮內(nèi)注射的進針角度,正確的是A.5°~10°B.15°~20°C.30°~40°D.90°答案:A2.皮下注射胰島素時,優(yōu)先選擇的部位是A.上臂三角肌下緣B.腹部(臍周5cm以外)C.大腿前側D.臀部外上象限答案:B(腹部吸收最快且受活動影響?。?.肌肉注射時,為避免損傷坐骨神經(jīng),最安全的定位方法是A.臀大肌聯(lián)線法(髂前上棘與尾骨聯(lián)線外上1/3)B.臀中肌、臀小肌示指中指定位法(髂前上棘與髂嵴間)C.股外側肌(大腿中段外側,膝上10cm至髖關節(jié)下10cm)D.上臂三角肌(肩峰下2~3橫指)答案:B(嬰幼兒首選臀中肌、臀小肌,成人亦可減少神經(jīng)損傷風險)4.皮內(nèi)注射結核菌素試驗(PPD)時,正確的操作是A.注射前無需消毒皮膚B.注入藥液0.1ml形成皮丘C.進針后直接推藥無需回抽D.拔針后用棉簽按壓答案:B(PPD試驗需注入0.1ml(5IU),形成直徑5~6mm的皮丘,無需按壓以免影響結果)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時,錯誤的操作是A.注射前不排氣(保留0.1ml空氣)B.捏起皮膚形成皺褶后進針C.進針深度為針梗的1/2~2/3D.拔針后用力按壓注射部位5分鐘答案:D(低分子肝素注射后應輕壓3~5分鐘,避免用力按壓導致皮下淤血)6.肌肉注射時,若針頭折斷在體內(nèi),首要處理措施是A.立即用止血鉗夾出斷端B.保持患者體位不變,用一手固定局部組織C.通知醫(yī)生并準備手術取出D.安慰患者避免緊張答案:B(防止斷端移位,便于后續(xù)處理)7.皮內(nèi)注射的目的不包括A.藥物過敏試驗B.預防接種(如卡介苗)C.局部麻醉的前驅步驟D.注入小劑量藥物答案:D(皮內(nèi)注射藥物劑量通常小于0.1ml,主要用于試驗或接種)8.皮下注射的藥物容量限制一般為A.0.1~0.2mlB.1~2mlC.2~5mlD.5~10ml答案:B(皮下組織疏松度有限,單次注射不超過2ml)9.肌肉注射時,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擇臀大肌的主要原因是A.肌肉厚度不足B.坐骨神經(jīng)發(fā)育未完善,位置表淺C.局部血管豐富易出血D.藥物吸收速度過快答案:B(嬰幼兒臀大肌未發(fā)育完全,坐骨神經(jīng)位置更接近體表,易損傷)10.皮內(nèi)注射后,局部出現(xiàn)直徑1.5cm的紅暈伴瘙癢,判斷為A.陰性(-)B.弱陽性(+)C.陽性(++)D.強陽性(+++)答案:C(PPD試驗中,紅暈直徑10~19mm為陽性,≥20mm或有水泡、壞死為強陽性)11.肌肉注射青霉素時,需“現(xiàn)配現(xiàn)用”的主要原因是A.藥物易氧化分解產(chǎn)生致敏物質(zhì)B.溶液穩(wěn)定性差易沉淀C.藥效隨時間延長顯著降低D.細菌污染風險增加答案:A(青霉素β-內(nèi)酰胺環(huán)易水解生成青霉噻唑酸等致敏物質(zhì))12.皮下注射時,進針角度過大(>45°)可能導致A.藥液注入皮內(nèi)B.藥液注入肌肉層C.局部疼痛加重D.皮丘形成不明顯答案:B(皮下注射角度30°~40°,角度過大可能刺入肌肉)13.關于三種注射法的進針深度,正確的是A.皮內(nèi):針梗的1/3(約2~3mm)B.皮下:針梗的1/2~2/3(約1.5~2cm)C.肌肉:針梗的全部(約3cm)D.均為針梗的1/2答案:A(皮內(nèi)僅刺入表皮與真皮之間,深度約2~3mm;皮下為針梗的1/2~2/3;肌肉為針梗的2/3,具體需結合患者體型調(diào)整)14.肌肉注射時,“二快一慢”指的是A.進針快、拔針快、推藥慢B.進針快、推藥快、拔針慢C.消毒快、進針快、拔針快D.定位快、進針快、推藥快答案:A(減少患者疼痛的關鍵技巧)15.皮內(nèi)注射失敗的常見原因不包括A.針頭斜面未完全進入皮內(nèi)B.推藥速度過快C.患者皮膚過?。ㄈ鐙胗變海〥.注射后按壓導致皮丘消失答案:C(嬰幼兒皮膚薄需更謹慎,但非失敗主因;主因多為角度過大、斜面未完全進入或按壓)16.皮下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時,需重點觀察的不良反應是A.低血糖B.過敏反應C.局部硬結D.注射部位感染答案:B(低分子右旋糖酐為大分子物質(zhì),易引發(fā)過敏)17.肌肉注射時,為減輕疼痛,錯誤的做法是A.分散患者注意力B.兩快一慢推藥C.多種藥物同時注射時,先注刺激性強的藥物D.選擇細而長的針頭(如5號半針頭)答案:C(應先注刺激性弱的藥物,后注刺激性強的,減少疼痛累積)18.皮內(nèi)注射卡介苗時,正確的部位是A.前臂掌側下段B.上臂三角肌下緣C.大腿前側D.臀部外上象限答案:B(卡介苗為皮內(nèi)注射,常規(guī)選擇上臂三角肌下緣)19.皮下注射胰島素后,患者出現(xiàn)注射部位脂肪萎縮,主要原因是A.注射深度過淺(皮內(nèi))B.長期在同一部位注射C.藥物溫度過低D.針頭重復使用答案:B(長期同一部位注射可導致局部脂肪代謝異常)20.肌肉注射時,若回抽有回血,正確的處理是A.繼續(xù)推藥,加快速度B.調(diào)整針頭角度后再回抽C.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D.降低推藥速度觀察答案:C(回抽有回血說明誤入血管,需重新操作)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皮內(nèi)注射的注意事項包括A.嚴格無菌操作,消毒范圍直徑≥5cmB.患者有過敏史時需謹慎C.注射前詢問飲食(如是否空腹)D.注射后告知患者20分鐘內(nèi)不可離開答案:ABD(皮內(nèi)注射多為過敏試驗,需觀察反應,無需特別詢問飲食)2.皮下注射的適用藥物包括A.胰島素B.低分子肝素C.疫苗(如乙肝疫苗)D.腎上腺素(急救時)答案:ABD(乙肝疫苗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多為小劑量、吸收較慢的藥物)3.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包括A.臀大肌B.臀中肌、臀小肌C.股外側肌D.上臂三角肌答案:ABCD(均為肌肉注射常規(guī)部位)4.皮內(nèi)注射后局部無皮丘的可能原因有A.針頭斜面未完全進入皮內(nèi)B.推藥時針頭滑出C.患者皮膚彈性過差(如水腫)D.藥液注入血管答案:ABC(皮內(nèi)注射藥物劑量小,一般不會誤入血管;無皮丘多因操作不當)5.皮下注射時,預防局部硬結的措施包括A.輪流更換注射部位B.注射后局部熱敷(2小時后)C.選擇細短針頭(如4號半)D.推藥速度緩慢(0.1ml/秒)答案:ABCD(均為預防硬結的有效方法)6.肌肉注射時,導致針頭折斷的可能原因有A.患者突然移動B.針頭質(zhì)量差(如生銹)C.進針角度過大(>90°)D.針頭刺入過深(觸及骨面)答案:ABD(角度過大可能刺入過深,但非直接斷針原因;斷針主因是患者移動、針頭質(zhì)量或觸及骨面)7.皮內(nèi)注射結核菌素試驗的結果判讀正確的是A.陰性:無紅暈或直徑<5mmB.弱陽性:直徑5~9mmC.陽性:直徑10~19mmD.強陽性:直徑≥20mm或有水泡、壞死答案:ABCD(符合PPD試驗判讀標準)8.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時,正確的操作是A.注射前不排氣(保留0.1ml空氣)B.垂直進針(90°)或45°(肥胖者)C.注射部位選擇臍周2cm以外D.拔針后無需按壓(避免淤血)答案:AB(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為臍周5cm以外,需輕壓3~5分鐘)9.肌肉注射時,“十字法”定位臀大肌的步驟包括A.從臀裂頂點向左/右作一水平線B.從髂嵴最高點作一垂線C.外上象限為注射區(qū)D.避開內(nèi)角(靠近髂后上棘處)答案:ABCD(十字法的標準定位步驟)10.皮內(nèi)、皮下、肌肉注射的共同點包括A.嚴格無菌操作B.注射前核對患者信息C.需回抽血液(除皮內(nèi))D.選擇合適的針頭型號答案:ABD(皮內(nèi)注射因藥液量小且注入表皮層,通常不回抽)三、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1.簡述皮內(nèi)、皮下、肌肉注射的進針角度與深度的區(qū)別。答案:皮內(nèi)注射角度5°~10°,深度約2~3mm(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內(nèi));皮下注射角度30°~40°(過瘦者可20°),深度為針梗的1/2~2/3(約1.5~2cm);肌肉注射角度90°(正常體型)或45°(消瘦者),深度為針梗的2/3(約2.5~3cm,需根據(jù)患者肌肉厚度調(diào)整)。2.列舉皮下注射的5個常用部位,并說明選擇腹部作為胰島素注射優(yōu)先部位的原因。答案:常用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緣、腹部(臍周5cm以外)、大腿前外側、臀部外上象限、前臂外側。腹部優(yōu)先的原因:腹部皮下脂肪厚,血管神經(jīng)少,藥物吸收速度快且穩(wěn)定(較上臂快20%),受活動影響?。ㄈ缱呗?、抬臂),可注射面積大(臍周5cm外至髂前上棘間)。3.肌肉注射時,如何避免損傷神經(jīng)和血管?請簡述具體措施。答案:①正確選擇部位:成人避免臀大肌內(nèi)下象限(靠近坐骨神經(jīng)),嬰幼兒首選臀中肌、臀小?。虎诙ㄎ粶蚀_:使用“十字法”或“聯(lián)線法”確認外上象限,股外側肌選擇大腿中段外側(膝上10cm至髖關節(jié)下10cm);③進針前回抽:若有回血,立即拔針更換部位;④避開炎癥、硬結、瘢痕處;⑤掌握進針深度:避免過深觸及骨面或過淺注入皮下。4.皮內(nèi)注射過敏試驗(如青霉素)后,需觀察哪些內(nèi)容?若出現(xiàn)陽性反應,應如何處理?答案:觀察內(nèi)容:注射局部皮丘大?。ㄖ睆健?cm)、紅暈范圍(≥2cm)、是否有偽足或瘙癢;全身反應(如頭暈、胸悶、呼吸困難)。陽性處理:①立即標記患者過敏史并記錄;②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使用該藥物;③通知醫(yī)生調(diào)整治療方案;④嚴重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按急救流程處理(立即平臥、吸氧、皮下注射腎上腺素等)。5.簡述肌肉注射“二快一慢”的操作要點及其原理。答案:要點:進針快(減少穿刺疼痛)、拔針快(減少組織牽拉痛)、推藥慢(使藥液緩慢擴散,減輕局部壓力)。原理:快速進針和拔針可縮短針頭對皮膚神經(jīng)末梢的刺激時間;緩慢推藥可避免藥液在局部聚集形成高壓,減少疼痛和硬結風險。四、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案例1:患者張某,女,65歲,因“2型糖尿病”需長期皮下注射胰島素。今日注射后,護士發(fā)現(xiàn)其左上臂注射部位出現(xiàn)直徑3cm的硬結,伴輕微疼痛。問題:(1)分析硬結形成的可能原因;(2)提出針對性護理措施。答案:(1)可能原因:①長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導致局部脂肪代謝障礙;②注射深度過淺(皮內(nèi))或過深(肌肉);③注射后未正確按壓(如用力揉搓);④胰島素溫度過低(未復溫至室溫);⑤針頭重復使用(導致局部損傷)。(2)護理措施:①指導患者輪換注射部位(每天同一部位注射間隔≥2cm,每周更換注射區(qū)域);②注射前將胰島素復溫至25℃左右;③使用1次性胰島素筆用針頭(避免重復使用);④注射后輕壓30秒(不揉搓);⑤硬結處24小時后熱敷(40~45℃,每次15~20分鐘)或土豆片外敷;⑥教育患者觀察硬結變化(如紅腫、發(fā)熱需及時就醫(yī))。案例2:患兒李某,男,18個月,因“上呼吸道感染”需肌肉注射頭孢曲松鈉。問題:(1)應選擇哪個肌肉注射部位?為什么?(2)操作中需注意哪些特殊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