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斷句,漆黑頭發(fā)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夸】漆黑頭發(fā),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 【貶】漆黑,頭發(fā)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六十老翁產(chǎn)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chǎn)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斷句方式一: 六十老翁產(chǎn)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chǎn)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給女婿 斷句方式二: 六十老翁產(chǎn)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chǎn)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 -給幼子 斷句不同 遺囑迥異,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薄傲暺渚渥x”就是教學生斷句。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尾用“?!睌?/p>
2、開,叫“句”;在一句之內(nèi)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 “讀”(du)。因而,給古書斷句也叫斷句讀。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因而斷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文閱讀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古人之所以重視斷句,是因為斷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對文意的理解,斷句失誤,必然誤解古文原意。,文言斷句,【文言文斷句方法】,一、通讀全文,把握大意。 二、先易后難,尋找標志。 三、斷后檢查,通順合理。,夔 一 足 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哀公問
3、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讀讀看,不要急著動筆。,【感悟】凡事沒弄清原委,沒有理解,就會笑話百出。,譯文 魯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夔一只腳,這是真的嗎?”孔子回答說:“夔是個人,怎么會一只腳? 他沒有什么別的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堯說: 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官名)。因此有學識修養(yǎng)的人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不是只有一只腳啊。”,二、【先易后難,尋找標志】,找詞語 看修辭 觀句式 明總分,找名詞(代詞) 找動詞 找虛詞 找言詞,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
4、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找名詞(代詞)】,閱讀中,要隨時標出文段中的重要名詞,特別是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國名、族名、朝代名、官職名、謚號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在它們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常見代詞基本有下面三種: 人稱代詞: 自、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 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指示代詞文言
5、常見的指示代詞有“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 疑問代詞文言的疑問代詞,問人的有“誰”、“孰”、“何”;“何”也問事。問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練,注:紅字為名詞或代詞,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
6、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譯文: 呂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時總以寬厚待人,太宗對他最是優(yōu)待。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鏡,他說此鏡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給呂蒙正來求得(呂蒙正的)賞識。呂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閑的時候私下說到這件事,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只不過碟子般大小,哪里需要照二百里?”,將下面文言文中用斜線斷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
7、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豢蓸O深不可測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練,將下面文言文中用斜線斷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
8、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豢蓸O深不可測也,譯文: 靠近邊境的一個精通術數(shù)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地逃跑進入胡人的領地。人們都來安慰他。那個父親說:“這怎么就不能成為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祝賀他。那個父親說:“這怎么就不能成為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騎馬的時候從馬上掉下來摔折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的父親說:“這怎么就不能成為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青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zhàn)??拷吘骋粠У娜怂懒耸种牛ń^大部分)。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zhàn)),父子得以一同保全性命。所
9、以福變成禍,禍變成福,變化無法研究到底,深度無法揣測啊。,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謂語大多數(shù)是由動詞充當,而謂語又是構成句子的核心,我們只要抓住謂語動詞,根據(jù)動詞位置及和前后詞語關系進行推斷,就能提高斷句的準確率。,【找動詞】,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先找名詞可斷為,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然后根據(jù)動詞“熟視、抵觸、庶幾(希望)、懼”斷出“虎熟視久之
10、/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根據(jù)動詞“去、意(估計)、食”斷出“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最后整理出答案。,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實際上,找名詞(代詞)、動詞,就是利用語法知識,對文言句子結(jié)構進行成分分析,并據(jù)此斷句。文言文語序和現(xiàn)代文語序基本相同,即主語在前,謂語、賓語在后,修飾語一般在中心詞前。掌握了文言語序的規(guī)律,就能為準確標點文言文奠定基礎??梢?,語法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準確斷句。,【找虛詞】,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
11、虛詞特別多,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氣,它們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因此平時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于斷句。,1句首語氣詞、表敬副詞領句斷句。 “夫、蓋、惟、其、豈、且、竊、敬、請”等前面可斷句。,2關聯(lián)詞領句斷句。 “故、然、雖、況、抑、顧、如、茍、庶、若、則、縱”等前面可斷句。,3復音虛詞領句斷句(包括一些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如“且夫、今夫、故夫、若夫、至若、至于、向使、縱使、于是、是故、是以、以是、繼而、然而、雖然、然且(然猶、然尚)、然則、豈唯(豈特、豈獨、豈徒)、豈足、所以、大抵、得毋(得無)、何為(何謂、胡為、曷為、奚為)、何以、何必、何不、何故
12、、何乃、無乃、無論、”等前面可斷句。,4嘆詞斷句。 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嘻、嗟夫、嗟乎、嗚呼、嗚呼噫嘻、嗚呼哀哉”等,前后都可斷句。,5時間詞斷句。 如“今、后、是時、未幾、昔者、日者、向者、既已、既而、已而、俄而、俄頃、頃之、頃間、有頃、方今、如今、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前面可斷句。有些前后都可斷句。,注:日者:1.古時以占候卜筮為業(yè)的人。 2.往日;從前。 3.近日。 4.謂某日。,6句末語氣詞斷句。 如“者、也、矣、焉、乎、哉、兮、與、耳、夫、(歟)、耶(邪)、而已”等后面可斷句。,常用虛詞斷句標點歌 曰后冒、哉后嘆, 夫、蓋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 矣、耳后邊畫圓圈, 耶
13、、乎經(jīng)常表疑問, 也、者作用是停頓, 或句或逗看情形, 標點位置不能亂。,例如清人彭端淑的為學(節(jié)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 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 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這段文字相當?shù)湫?。選文共有七個句子,用了二十一個標 點符號。其中成為斷句標志的句末語氣詞共十一個(“乎”、 “矣”、“也”、“焉”、“哉”),連詞和固定結(jié)構共三個 (“則”、“而”、“然則”),代詞兩個(“之”),句首語氣 詞一個(“豈”
14、)。,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做了,那么困難的也變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的也變得困難。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不停地學習,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fā)揮,那么我與愚笨和平庸的人沒有差別。這樣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答案: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若斷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練,用“/”給下面句子斷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
15、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譯文: 但是世間的種種境界中,有的一接觸就能領會到,而一領會到就走到盡頭了,開始的時候很高興,接下來就索然無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東西,卻一點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來很艱難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沒有了的,卻讓人有無窮無盡的思戀。唉!這哪里只是游山尋勝才有的情況呢! 沈德潛游虞山記 ,練,用“/”給下面劃線句子斷句。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 趙 之 于 齊 楚 捍 蔽 也 猶 齒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則 齒 寒 今 日 亡 趙 明 日 患 及 齊 楚 矣 且
16、救 趙 高 義 也 卻 秦 師 顯 名 也 不 務 為 此 而 愛 粟 為 國 計 者 過 矣?!?資治通鑒周紀五,用“/”給下面劃線句子斷句。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 趙 之 于 齊 楚 捍 蔽 也 猶 齒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則 齒 寒 今 日 亡 趙 明 日 患 及 齊 楚 矣 且 救 趙 高 義 也 卻 秦 師 顯 名 也 不 務 為 此 而 愛 粟 為 國 計 者 過 矣?!?注:捍蔽,hn b ,猶屏藩。,(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
17、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譯文:(趙國被秦國圍困)齊國、楚國去解救趙國。趙國人糧食匱乏,向齊國請求救助,齊王不答應。周子說: “趙國對于齊國、楚國來說,是強有力的屏障。 猶如牙齒有嘴唇,如果嘴唇?jīng)]有了,那么牙齒會感到?jīng)龅?。如果現(xiàn)在趙國滅亡了,馬上禍患就會危及到齊國和楚國。況且,救趙國,會顯示我們高尚的節(jié)義;擊退秦國的軍隊,可以彰顯我們的名聲。不致力于這些卻吝惜糧食,從為國家的長遠打算的角度,這是錯誤的?!?【找言詞】,對話、引語常用標志有“曰”、“云”、“言”、“白”、“道”、“謂”、“對”等。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
18、只用“曰”等而把主語省略。遇到這些字,我們很容易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nèi)容。 在這里應注意幾點: 一是對話中引述的情況, 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 三是常用標志不是絕對標志,這些標志詞有時是別的用法。,上(劉邦)嘗從容與信(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上(劉邦)嘗從容與信(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練,討論,上(劉邦
19、)嘗從容與信(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譯文: 劉邦曾經(jīng)私下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統(tǒng)兵能力,(認為)他們各有高下。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眲钫f:“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眲钚Φ溃骸敖y(tǒng)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為什么被我捉???”韓信說:“陛下不善于帶兵,但善于統(tǒng)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練,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薄岸搜允杏谢?,王信
20、之乎?”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此句省略說話人和“曰”,三個“言”都是“說起”的意思,2、【看修辭】,文言文是比較講究修辭技法的,對偶、排比、頂真、反復等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對稱,一般句式較整齊,且四六句居多。利用好這兩大特點,我們也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斷句了。,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2、奉之彌繁侵之
21、愈急 3、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5、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課內(nèi)回顧】,對偶 1、且救趙 高義也 卻秦師 顯名也 2、故不登高山 不知山之高也 不臨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3、貧窮則父母不子 富貴則親戚畏懼,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排比,大意 孫子說:所有的用兵方法當中,保全一個完整的、沒有被嚴重破壞的敵國
22、而又使它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戰(zhàn)爭毀滅手段;同理,對于敵國的有生力量軍、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慮戰(zhàn)爭手段攻滅之。所以,百戰(zhàn)百勝,并不是最好的;不用戰(zhàn)爭手段而降服對手,才是最好的。,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亂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彌衰圣王之道廢絕。呂氏春秋聽言,頂真,聽別人說話不能不審察,不審察就不能分辨好還是不好。不會分辨好還是不好,沒有比這更大的禍亂了。夏、商、周三代分辨好壞,所以能夠在天下稱王。如今天下越來越衰敗,圣人的為王之道被廢棄滅絕。,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史
23、記魏公子列傳,反復,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 清 汪琬傳是樓記節(jié)選,練,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所為
24、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注:呻,吟誦;占,zhn,口頭吟作(詩詞),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練,由此可知藏書之難了。不過,我以為藏書之難還比不上守書之難,守書之難又比不上讀書之難,更比不上親身去實行了而有所體會之難。所以藏書而不能守,同不藏書沒有什么兩樣;守住了而不能讀,同守不住沒有什么兩樣。雖然已經(jīng)讀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
25、實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表面文采)而忘記了它的果實(精神實質(zhì)),那么就是用記誦之學來騙騙眾人而欺世盜名的人了,同不讀書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讀書的人,開始時博覽,到最后就專攻。,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踝镆婧?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踝镆婧?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跻幼镆婧?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
26、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墨子 非攻節(jié)選,練,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踝镆婧?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踝镆婧?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跻幼镆婧?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練,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27、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古文中有一些常見的特殊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準確地把握這些特殊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對文言斷句會有很大幫助。,3、【觀句式】,之前應有講解,在此不多列舉。(參看金版新學案大一輪復習講義
28、學生用書98頁),如 判斷句式:者也、者也 反問句式:不亦乎、何為、豈哉 安哉(也)、孰與乎 被動句式:為所、受于 固定結(jié)構:況乎;奈何; 如(若)何;得無(無乃)乎; 何以為;與其,孰若,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孫子兵法謀攻篇,4、【明總分】,文段中有時前后句子間有總分關系,可以幫助斷句。,故知勝有五/知
29、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譯文: 所以,預見勝利有五個方面: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勝;知道根據(jù)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對策者,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協(xié)力的,勝;以有充分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勝;主將精通軍事、精于權變,君主又不加干預的,勝。,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論語-季氏篇,注:古今一些學者指出,此章十一個樂字應分三讀:禮樂之樂音yu,指音樂;驕樂、宴樂之樂音l,指快樂;其余八個樂音yo,義為喜好。不過,現(xiàn)代不少學者把除禮樂之樂以外的十個樂字都作快樂解,音l
30、,把六種“樂”都看作是古漢語常見的名詞意動用法,即“以為快樂”,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節(jié)制禮樂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優(yōu)點為快樂,以廣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是有益的。以驕恣淫樂為快樂,以放蕩無度為快樂,以宴玩荒淫為快樂,都是有害的?!?三、斷后檢查,通順合理,斷句后要檢驗是否正確,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誦讀找語感 文言文誦讀的基本要求是強調(diào)熟讀成誦,心口相一。在斷句題中,誦讀時語感不對之處,往往就是斷句錯誤之處。 翻譯求通順 疏通文意是最直接的辦法,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是做
31、到斷句后的文句能翻譯得通,如果有文意晦澀拗口之處,那就可能是斷句錯誤之處。 邏輯應合理 就是斷句后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符合情理,符合邏輯??忌跈z查時,應充分調(diào)動自己各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常識等。 語法應準確 斷句結(jié)束后,考生應根據(jù)語法知識,明確主謂賓定狀補,明確充當這些成分的詞語的詞性,明確句子的各個成分是否完整。,察今 “刻舟求劍”故事后有一句總結(jié)性的話,有人給斷為:,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用舊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國家,正和這個故事相同。,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正確的斷句,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
32、,【辨識錯誤】,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正確的斷句,注:王符,人名。,文言文斷句口訣,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 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jié)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jié)構幫助判。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 操千曲,觀
33、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練真題 得神技,2012北京卷 (獨立文段),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 醫(yī) 扁 鵲 見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鵲 請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將 使 耳 不 聰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鵲 扁 鵲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與 知 之 者 謀 之 而 與 不 知 者 敗 之 如 此 知 秦 國 之 政 也 則 君 一 舉 而 亡 國 矣。 (取材于戰(zhàn)國策.秦策),注 石:石針,古時治病用的工具。,醫(y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
34、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如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扁鵲去見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扁鵲請求讓他為武王醫(yī)治。左右大臣說: “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蔽渫醢堰@話告訴了扁鵲,扁鵲聽了很生氣,把治病的砭石一丟,說:“君王同懂醫(yī) 術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醫(yī)道的人一道討論干擾治療,像這樣,就可以了解到秦國的內(nèi)政, 如此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2012湖北卷 (獨立文段),請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魏舒身長八尺二寸,不修常人
35、近事少工射入山澤每獵大獲為后將軍鐘毓長史毓與參佐射戲舒常為坐畫籌。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數(shù),于是發(fā)無不中,加舉措閑雅,殆盡其妙。 (選自世說新語劉孝標注,有刪改),注 畫籌:指用籌碼計算(射箭的成績)。后用為才士未得試用之典。 此即典源。,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輕的時候擅長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獵,常常收獲很多,后來擔任將軍鐘毓的長史官,鐘毓常常和部將參佐們玩射箭游戲,魏舒在旁邊給他們計分。后來有一次參加的人不夠,就讓魏舒充數(shù),結(jié)果魏舒百發(fā)百中,加上他對于射箭的言辭恰如其分,極盡射箭的精妙。,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澤/每獵大獲/為后將軍鐘毓長史/毓與參佐射戲/舒常為坐畫籌,201
36、2湖南卷 (獨立文段),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于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 B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晉/ 相與之久也/ 相信之深也/ 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 D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B,【解析】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與選修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中。出題導向很好,引導師生回歸教材。,A項出自必修四蘇武傳課后第三題,意思是
37、:“您過去憑著單車出使到擁有強兵的敵國,逢上時運不佳,竟至伏劍自刎也不在乎;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差點死在北方的荒野。壯年時奉命出使,滿頭白發(fā)而歸?!?B項出自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后第四題,意思是:“當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時候,就當時的形式來說,最多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人卻往往因為膽小而不敢有這樣的表現(xiàn)。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其威力就伸張出來壓倒了敵國?;貋砗笥袑αH隱忍退讓,他的聲譽比泰山還重?!惫收_的斷法是“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原題就是加標點。,C項出自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課后
38、第三題,意思是秦穆公對于晉國來說,相處很長時間了,他們之間的信義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燭之武說的利益,拋棄晉國就像擤鼻涕吐唾沫,從鄭國又得到了什么呢? D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這是對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和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中孟子見梁惠王的延伸閱讀,強調(diào)民本思想,意思是“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這護城河,筑牢這城墻,與百姓共同守衛(wèi)城池、國家,百姓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那么這就可以行得通了?!?2012重慶卷 (獨立文段),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 人之蘊蓄由學而大在多聞前古圣賢之言與行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而得之
39、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傳卷二大蓄傳),人要蘊蓄才德,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古圣先賢的言、行才能成其大。從圣賢偉大的事跡,以觀其利用之道;藉圣賢不朽的言論,以求其立言之意。默識古圣先賢的言行而實得之,并融會貫通,以蓄成其善德。,人之蘊蓄/由學而大/在多聞前古圣賢之言與行/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而得之/以蓄成其得,2012浙江卷 (節(jié)選文段),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宋)歐陽修與荊南樂秀才書,所在文段:仆少孤貧,貪祿仕以養(yǎng)親,不暇就師窮經(jīng),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
40、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我從小孤苦貧窮,貪圖薪水官職來供養(yǎng)母親,沒有空閑跟從老師極力鉆研經(jīng) 籍,來全面學習圣人留傳的學業(yè)。而廣泛粗略地閱讀經(jīng)書史籍,姑且隨世俗寫所謂的時文的原因, 都是鉆研經(jīng)書傳文,移此種說法相并到另一種說法,(自 己)認為(所寫的文章)輕薄,不樸實,恐怕不被時人所取悅,沒有高超出
41、眾 像古人這樣自立(一家之言)的內(nèi)容。但是相關部門誤加采納,多次因為先生夸贊讀書人。等到中進士以來,從以前所寫文章的不足來適合有司的舉薦并且擔當長者的了解, 這才大大改進了我所寫的文章, 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 但是我言語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學業(yè)成但是身心受辱,為彼就能獲譽,為此就要受禍, 這就是明顯的后效。,2012浙江卷 (獨立文段),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5分) 論語鄉(xiāng)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這段文字,據(jù)唐人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的句讀可以標點為:“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23分別指出上面兩種不同標點的引文中孔子對人、馬的態(tài)度。(2分),(1)貴人
42、賤馬 (2)人、馬并重(或“先人后馬”),24對照孔子的仁愛觀,談談你對后一種句讀的看法。(3分),解析:本題考查了論語的仁愛觀, 兩個斷句的差別在于,前者“不問馬”為一句,后者將“不問馬”標斷。這一細小的變化,使意義有了明顯不同,對比如下:第一種,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譯文:馬房燒了,孔子退朝回家,問道:“傷了人嗎?”沒有問馬。第二種,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譯文:馬房燒了,孔子退朝回家,問道:“傷了人嗎?”(回答說:)“沒有?!苯又儐栺R的情況。按照前一種標點,孔子只關心人的傷亡,對馬的傷亡則不聞不問。而唐人的這種句讀體現(xiàn)了后儒對孔子的推崇,但“人馬并重
43、”并非孔子的本意。因為孔子的“仁”并非兼愛,他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 (紅字部分為答案),2013北京卷 (獨立文段),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獲 福 為 惡 者 得 禍 及 其 亂 也 行 善 者 不 獲 福 為 惡 者 不 得 禍 變 數(shù) 也 知 者 不 以 變 數(shù)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來 防 禍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時 也 夫 施 吉 報 兇 謂 之 命 施 兇 報 吉 謂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論修本),世之治也 / 行善者獲福 / 為惡者得禍 / 及其亂也 / 行
44、善者不獲福 / 為惡者不得禍 / 變數(shù)也 / 知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 / 故循福之所自來 / 防禍之所由至也 / 遇不遇非我也 / 其時也 / 夫施吉報兇謂之命 / 施兇報吉謂之幸 / 守其所志而已矣,天下太平之時,做好事的人獲得福報,做壞事的人得到災禍;等到天下動亂之時,做好事的人不能獲得福報,做壞事的人得不到災禍,這是不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有智慧的人不因為不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就就懷疑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遵循福報自然來到的方法,防止災禍所來到的途徑。遇到不得志之時,原因不在于我,而在于時運。那做善事而回報的是不幸的叫做命運,做惡事而回報的是吉利的叫做僥幸,一個人要能夠堅守住所追求的罷了。,2013江蘇卷 (獨立
45、文段),用斜線“/”給下文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6分) 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yè),以朝諸侯,用區(qū)區(qū)之齊顯成霸名。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自是之后,天 下 爭 于 戰(zhàn) 國 貴 詐 力 而 賤 仁 義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讓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萬 而 貧 者 或 不 厭 糟 糠 有 國 強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諸 侯 而 弱 國 或 絕 祀 而 滅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內(nèi)。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平準書),齊桓公用管仲的謀略,統(tǒng)一貨幣,從山、海中求取財物,用來使各國諸侯朝拜,以小小的齊國成就了霸業(yè)和名聲。魏國任用李克,充分運用地力,成為強大的國家。從
46、此以后,在戰(zhàn)國時期天下互相爭奪,以詭詐武力為貴,輕視仁義道德,以富國政策為先,以推讓禮儀為后,所以平民中的富人累積萬貫家財,貧窮者糟糠都不能滿足,強大的國家或吞并其他弱小國家讓別的諸侯來朝拜,弱小的國家可能斷了祭祀而滅亡了,到了秦國,終于吞并(統(tǒng)一)了海內(nèi)(全國),天下爭于戰(zhàn)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后推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或并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絕祀而滅世,2013湖北卷 (獨立文段),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丁太夫人憂,希憲公率族親行古喪禮,勺 飲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慟 輒 嘔 血 扶乃 能 起 既
47、 葬 結(jié) 廬 墓 所 諸 相 以 居 憂 無 例 欲 極 力 起 公,相與詣廬,聞公號痛,竟不忍言。 (選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刪改),勺飲不入口者三日/慟輒嘔血/扶乃能起/既葬/結(jié)廬墓所/諸相以居憂無例/欲極力起公,遭遇母親的喪事, 希憲公率領同族的親屬實行古代辦喪事時的禮節(jié), 三天不進食,痛哭時就吐血, 別人扶著他他才能起來。葬禮結(jié)束后,他在母親的墓地旁建造房舍。同僚認為為父母守喪沒有(像希憲公這樣的)例子,想要極力開導他,就一起造訪 他的房舍,聽到希憲公大聲痛哭,竟然不忍心開口。,2013重慶卷 (獨立文段),用斜線(/)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3分) 歲饑丐者接踵縣無室廬以居之往往窮冬嚴寒蒙
48、犯霜雪凍餓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縣倘能給數(shù)椽以安之豈不愈于創(chuàng)亭榭廣園囿以為無益之觀美乎(宋陳襄州縣提綱卷二),歲饑/丐者接踵/縣無室廬以居之/往往窮冬嚴寒蒙犯霜雪/凍餓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縣倘能給數(shù)椽以安之/豈不愈于創(chuàng)亭榭廣園囿以為無益之觀美乎,2013四川卷 (獨立文段),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9處)(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論語堯曰),借著百姓能夠得利的事情使他們得利,這不就是既給恩惠又不耗費嗎?選擇百姓可以出來做事的時間讓百姓來做事,誰又會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還貪求什么呢?
49、君子無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從不敢怠慢,這不就是態(tài)度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2013浙江卷 (節(jié)選文段),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猶 恐 予 之 愚 且 賤 聞 與 見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則 求 夫 賢 而 有 名 位 聞 與 見 之 博 者 而 從 之 問 其 人 之 孰 可 舉 者 卒 亦 未 見 焉。宋曾鞏送丁琰序,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我還擔心自己愚昧又
50、地位低下,聽說和見到的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賢明而又享有名聲且地位、所聞所見也特別廣博的人請教,從他那里詢問那些誰真該被舉薦的人,最終也沒有見到過。,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2013江西卷 (節(jié)選文段),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
51、逋之文債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明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B,你確實是鄉(xiāng)下人啊,了解鄉(xiāng)村的情況是真實的,我學識不夠豐富,就用您的話給這幅圖作記, 來償還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債可以嗎?,2013湖南卷 (節(jié)選文段),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B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C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
52、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D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節(jié)選自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三國志,中華書局簡體字版),C,我奉旨尋求歷史的詳情,致力于完備周全。上溯歷史搜尋過去的見聞,旁征博引遺事逸聞。我考察三國時代雖然經(jīng)歷的年代并不久遠,但它的歷史卻關涉到漢晉。從開始到結(jié)束所經(jīng)歷的時間,相差有一百年。這期間記載注釋的史料紛亂錯雜,經(jīng)常有許多相互 抵觸的地方。,注 摭,zh ,此為“搜集”義。,2013廣東卷 (節(jié)選文段),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正由是決
53、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C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選自宋史張詠傳,有刪節(jié),A,所在文段:(張詠)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張詠)出任益州知州時,正值李順造反,王繼恩、上官正兩總兵進攻討伐李順,停下部隊不進攻。張詠用言語激勵上官正,
54、鼓勵他親自上陣,還隆重的為他舉行宴會送行。上官正因此決定進軍,大勝。當叛軍搶掠時,很多百姓被脅從。張詠發(fā)布公文告訴百姓,朝廷施恩,讓大家各歸田里(不追究責任)。,所在文段:(張詠)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2014重慶卷 (獨立文段),用分隔號(/)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 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 (選自六韜盈虛),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
55、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即使是平時憎惡的人,有了功勞也一定給予獎賞;對于平時喜歡的人,如果犯了罪也一定給予處罰。對于百姓中的鰥寡孤獨,善待他們讓他們生存下去;對于遭受天災人禍的人家,及時給以救濟。他自身日常生活的供養(yǎng)很微薄,向百姓征收的賦稅勞役很少,因此天下的老百姓富足快樂而沒有忍饑挨餓的情況。,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賑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 劃線變色的句子可斷可不斷,故參考答案中不斷。,2014四川卷 (獨立文段),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畫9處)(4分) 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
56、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周王室已經(jīng)衰微,天下諸侯任意橫行霸道??字倌釣槎Y崩樂壞而哀傷,于是追述先賢整理前圣經(jīng)典學說,以求重建王道之術,匡救混亂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閱讀過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訂立禮法制度,留傳“六藝”的統(tǒng)緒綱紀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2014浙江卷 (節(jié)選文段),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君 加 以 謙 德
57、動 不 逾 節(jié)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聲 漸 騰 於 江 淮 且 達 于 京 師 矣 時 人 謂 常 公 能 識 真(唐)李貽孫歐陽行周文集序,所在文段: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游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搜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并數(shù)百歲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詳;切于情,故敘事重復:宜其司當代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合同補充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單位房屋借用合同范本
- 勞動使用期合同范本
- 利用合同范本掙錢
- 上海徐匯金杯租車合同范本
- 監(jiān)控弱電維護合同范本
- 醫(yī)院電動車租售合同范本
- 備案的借住合同范本
- 單位之間借支合同范本
- 2003勞務合同范本
- 2024年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化工流程教案》課件
- 后循環(huán)缺血治療
-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解析
- 2024年浙江紹興杭紹臨空示范區(qū)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體檢科醫(yī)療質(zhì)量控制工作計劃
- 2024年萍鄉(xiāng)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飛行器小學生課件
- 無人機法律法規(guī)與安全飛行 第2版2-2 領空
- 《單片機應用實訓教程》課件第4章
- 應急突發(fā)處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