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測力計測試題#教學課資_第1頁
彈簧測力計測試題#教學課資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彈力彈簧測力計1.橡皮泥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 ,當彈力作用在物體上時,會使物體發(fā)生 形變。2.在一定范圍內拉彈簧,彈簧所受的 越大,它被拉得 ,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jù)彈簧的這種性質制成的。3.如圖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彈簧測力計,這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 ,分度值為 ,此時的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 4.在實驗室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放置,不得傾斜 B.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上C.使用過程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 D.測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測力計的范圍5.小明在實驗室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重時不小心將物體掛在拉環(huán)上,當物體靜止時

2、,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10.0N,則該物體重是 ( )A.一定為10.0N B.一定小于10.0N C.一定大于10.0N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6.若先在地球上后在月球上分別用天平和彈簧測力計稱量同一個物體,則會發(fā)現(xiàn)( )A.天平示數(shù)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B.天平示數(shù)變小,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變C.天平示數(shù)不變,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D.天平示數(shù)不變,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7.下列關于彈力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間不相互接觸,也能產生彈力 B.只要物體接觸就一定會產生彈力C.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D.只有彈簧才產生彈力8.某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在0.

3、2N的位置,為了使測量準確,這個同學提出了以下調整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 A. 把指針扳動到“0”刻度線 B.測出拉力后,再減去0.2N C.因為實驗總有誤差,直接讀出數(shù)值就可以 D.以上方法都可以9.彈簧測力計在端點附近斷裂,小明把斷裂的那一部小段取下,將剩余部分彈簧重新安裝好,并校準了零點,用這個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為測量值M,彈簧沒有斷裂前測量相同的力的測量值為N,比較兩次測量值的大小則( ) A.M比N大 B.M比N小 C.M等于N D.以上具有可能10.小華在用彈簧拉力器在家鍛煉身體時發(fā)現(xiàn):當用力拉彈簧時,開始不會感到太費力,可是越到后來越費力。這是什么原因?請做出合理的說明。

4、11.現(xiàn)有彈簧、鉤碼、直尺、指針等器材,小華要自制一個彈簧測力計,他首先測出彈簧的長度l0=2.10cm,然后在彈簧的下端掛上不同的鉤碼,測出彈簧的長度l,算出比原長l0的伸長l(l=l-l0),測量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拉力F/N1234567長度l/cm2.502.903.303.704.104.504.90伸長l/cm0.400.801.201.602.002.402.80(1)從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拉力F和彈簧伸長l的關系是: ;(2)小華繼續(xù)做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拉力F/N89101112長度l/cm5.305.706.106.607.30伸長l/cm3.203.604.004.505.2

5、0從上表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拉力達到 N時,拉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就改變了。因此,彈簧測力計的范圍只能達到 N。重力1.關于重力,下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就是物體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運動的物體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 D拋出去的物體總會落向地面,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的緣故2.關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放在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體放在支持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C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3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河

6、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 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C物體將失去質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口里面4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9.4 N,若改用天平測該物體的質量,其示數(shù)應為_kg若把它帶到月球上,用天平稱它的示數(shù)為_kg,用彈簧測力計稱它的示數(shù)與地球相比將_ (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5一座限重為4.910N的橋,一輛自身質量為1.1t的卡車要能安全過橋,所能裝載的貨物不能超過_ kg6我國首位叩訪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在地球上重637N,則他乘坐“神舟5號”載人飛船在太空中飛行時,他的質量為_kg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在太空

7、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后,楊利偉安全返回,降落在預定的著陸場內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場上則楊利偉從太空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他的質量將_ (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7.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在斜面上向下滾動的物體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B. 投出的籃球上升過程中不受重力,下落過程中才受重力作用C. 物體的重心一定是在物體上 D. 地面附近的物體在失去支持時,要向地面降落,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的緣故圖12-38. 某同學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一物體的重力時,錯將物體掛在了拉環(huán)上,如圖12-3所示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8N,則物體的重力為 ( )A. 一

8、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 一定大于8N D. 以上情況部有可能9下列計算10 kg物體所受重力的運算過程,正確的是 ( ) ( AGmg109.8 Nkg98 N BGmg10 kg9.8 Nkg98 N CGmg10 kg9.8 N98 N DGmg10 kg9.898 N10一個物體被豎直向上拋出去,則 ( ) A物體上升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小,重力也越來越小 B物體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小,重力卻越來越大 C物體上升和下落過程中,重力不變 D物體上升到最高點時重力為零11. 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5:2,若甲物體的質量是20 kg,則乙物體的重力大小是 ;甲、乙兩物體的重力之比為

9、 12 、重29.4N的銅塊,能否用最大稱量是500g的天平稱它的質量?13 、瓶子的質量為300g,瓶內裝有500cm3的某種液體,瓶子和液體的總重力為7N求: 瓶內液體的質量;液體的密度(g10Nkg)摩擦力1.有關滑動摩擦力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滑動摩擦力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總是阻力 D.滑動摩擦力隨壓力增大而增大 2.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對自然的探究而獲得,探究下列事實,其中具有減小摩擦作用的是() A.泥鰍體表有一層粘滑的液體 B.蛇的體表覆蓋粗糙的鱗片 C.蜈蚣腹部有許多足 D.啄木鳥有尖尖的喙 3.摩擦與我們的

10、生活息息相關,如圖13-3-1所示。關于摩擦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圖13-3-1 A.(a)是利用火柴與火柴盒之間的摩擦使火柴頭的溫度上升而燃燒 B.(b)是利用貨物與傳送帶之間的摩擦把貨物送到高處 C.(c)是機器上安裝的滾動軸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 D.(d)是氣墊船通過船底向下噴氣,在船底和水面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使航行時阻力大大減小 4.(2010廣東汕頭)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在關閉發(fā)動機后,汽車最終將停止,這是因為() A.汽車所受的重力與支持力平衡 B.汽車受到摩擦力作用 C.汽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 D.汽車不受力作用 5.在棋類比賽中,比賽現(xiàn)場附近的講棋室內所用的

11、棋盤是豎直放置的,棋子可以在棋盤上移動但不會掉下來。原來,棋盤和棋子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棋子不會掉落的原因是因為棋子() A.受到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計 B.和棋盤間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C.受到棋盤對它向上的摩擦力D.受到的空氣的浮力等于重力 6.假如沒有摩擦,下列現(xiàn)象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A.地面上滾動的球、行駛的車輛很難停下來 B.寫字時手拿不住筆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飛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將火車沿鐵軌推動 7.同學們在操場上進行爬桿比賽,使他們能夠上升的力是() A.重力B.壓力C. 摩擦力D.拉力 8.用手握住一個啤酒瓶開口向上靜止在手中不動,以下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啤酒瓶能

12、靜止在手中,是由于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B.隨著手握啤酒瓶力的增大,瓶子所受到的靜摩擦力也增大 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時,瓶子所受的靜摩擦力并未增大 D.若啤酒瓶原來是空的,那么向瓶內注水的過程中瓶仍靜止,即使手握瓶的力不變,瓶所受的靜摩擦力也將增大 9.自行車剎車時,手捏車閘越緊,自行車就停得越快,這是因為() A.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C.增大了車輪與閘皮間的接觸面積 D.增大了壓力 10.下列措施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_;減小有害摩擦的是_。 a.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手上擦些鎂粉 b.醫(yī)生戴乳膠手套,先在手上擦些滑石粉 c.自行車把手上刻有花紋 d.洗衣機的皮帶松

13、了,要換一根新的 e.給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f.自行車輪的轉軸上裝有滾珠軸承 11.(2010黑龍江寧安)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已完成了圖13-3-2中的甲、乙兩步實驗,由此他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 圖13-3-2 1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兩種,即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那么,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小明同學對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對此,他進行了如下的研究: 找一段棉線,在棉線的一端拴上一個沉重東西(例如一把大鎖),然后,把它搭在一個平放的圓棍上(如鐵床的橫梁、自行車的大梁等),像圖13-3-3中甲那樣,通過彈簧測力計來拉棉線的另一端,這時,要使重物下落,用的力

14、雖然比豎直向上的力要少,但省的力卻不算多。 圖13-3-3 再如圖乙那樣,將棉線在圓棍上繞一圈,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了。 再如圖丙那樣,將棉線在圓棍上繞兩圈,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更小了。 再如圖丁那樣,將棉線在圓棍上繞四圈,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幾乎等于零。 對上述現(xiàn)象,小明進行了歸納分析,得出了結論,根據(jù)你的閱讀,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同學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2)這一結論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何應用?請列舉兩例。 13.如圖13-3-4所示,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車上有一木箱,試判斷下列情況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圖13-3-4(1)汽車由靜止加速運動時(木箱和車面無相對滑動)

15、; (2)汽車剎車時(二者無相對滑動); (3)汽車勻速運動時(二者無相對滑動); (4)汽車剎車,木箱在車上向前滑動時; (5)汽車在勻速行駛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車上滑動時。 杠桿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杠桿是一種省力的機械 B.杠桿的長度總等于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C.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叫做力臂 D.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2.如圖13-4-3所示,O是杠桿的支點,為了提高重物,用一個跟杠桿始終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桿由豎直位置緩慢轉動到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則()A.杠桿始終是省力的 B.杠桿始終是費力的 C.杠桿始終是等力的 D.以上說法都不對 圖13-4-3 圖13-4

16、-4 3.如圖13-4-4所示,等臂杠桿兩端各掛一個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鋁塊(已知鐵鋁),杠桿平衡,若將它們同時浸沒在水中,杠桿將()A.仍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D.無法判定4.工人將木頭一頭抬起,另一頭支在地上,勻速上抬的過程中,該人所用的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上,那么力的大小將()A.逐漸減小 B.逐漸增大 C.保持不變 D.先減小后增大5.二個體積相等的實心銅球和鋁球,掛于輕質杠桿兩端,當支點O位于某處時,杠桿平衡,如圖12-4-5所示?,F(xiàn)將兩球慢慢浸沒在水中后,要想使杠桿平衡,下述支點O的移動情況中正確的是() 圖13-4-5 圖13-4-7A.向銅球側移動 B.向鋁球側移動

17、C.不需要移動 D.無法判斷6.畫出漁民扳魚網(wǎng)的杠桿示意圖(圖13-4-7)。7.如圖13-4-7中,動力臂80 cm,阻力臂2 m,當人作用力是200 N時,魚網(wǎng)及魚總重多少?(不計竹竿的質量)。8.如圖13-4-8所示是一彎曲的杠桿,O是支點,OB=CA=4 cm,OC=3 cm。在B點掛一重物G=10 N,在A點加一力,要使杠桿平衡,力F最小值為多大?圖13-4-89.如圖13-4-9所示,判斷杠桿在勻速轉動時,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的變化?圖13-4-910.一把桿秤不計自重,用來稱質量是2 kg的物體,提紐到秤鉤距離是4 cm,秤砣質量是250 g,秤砣應離提紐多遠,秤桿才平衡?若秤桿

18、長60 cm,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千克的物體?11.如果已知彈簧秤對杠桿拉力的力臂與鉤碼對杠桿拉力的力臂之比為73,彈簧秤的讀數(shù)是4.2 N,杠桿重力忽略不計,那么鉤碼多重?12如圖所示,8個質量相等的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每邊4個,要使杠桿平衡,下列方法中,可選用的是() A左邊拿去一個鉤碼 B右邊拿去一個鉤碼 C左邊拿去一個鉤碼,右邊拿去兩個鉤碼 D左邊拿去兩個鉤碼,右邊拿去一個鉤碼答案:D 13如圖所示,為了使杠桿OA保持水平,在A點沿不同方向分別施加拉力F1、F2或F3,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F1F2F3 BF1F2F2F3 DF2F1F314圖中的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桿上標尺

19、每格的長度相等,在杠桿的A處掛著4個均為10的鉤碼,這時B處的拉力F是( ) A30 B20 C40 D25 14題圖 15題圖15.如圖所示,杠桿的一端A為支點,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將掛在C點的物體抬起,使杠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tài),已知AC15cm,CB60cm,則動力F跟物重G之比是() A1:4 B4:1 C1:5 D5:1其他簡單機械1.希望中學要安裝升旗桿,下列簡單機械中,適合安裝在旗桿頂端的是()A. 杠桿B.動滑輪C.定滑輪D.斜面2.如圖13-5-2所示,通過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G時,向三個方向拉動的力分別為F1、F2、F3,則三個力大小關系是()圖13-5-2A.F1最大B.F2最

20、大C.F3最大D.一樣大3.要用30 N的力剛好提起重40 N的物體,下列簡單機械中可以采用的是(不計機械本身重和摩擦)()A.一個定滑輪 B.一個動滑輪 C.杠桿 D.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4.如圖13-5-3所示,G=200 N,滑輪重G=40 N,要使物體能勻速上升2 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計滑輪的摩擦)()A.F=440 N,并向上移動4 m B.F=140 N,并向上移動4 mC.F=440 N,并向上移動1 m D.F=480 N,并向上移動1 m5.如圖13-5-4,滑輪A上掛一重10 N的物體B,C為固定點(地面),當滑輪A在力F的作用下向上勻速上升時,滑輪A的

21、速度為重物B上升時速度的_,力F應為_N(滑輪A和繩重及摩擦均不計)。圖13-5-46.如圖13-5-5所示,若拉力F=900 N,物體A重1 500 N,不計滑輪重和繩與滑輪間摩擦。當繩子自由端移動3 m,則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A前進時,物體A與地面間摩擦力是_N,物體A移動_m。圖13-5-57.如圖13-5-6所示,簡單機械均不計摩擦,圖B中R=2r,其中最省力的是()圖13-5-68.如圖13-5-7所示,人對繩的拉力都是F,將各重物勻速提起。不計動滑輪重,物重最大的是()圖13-5-7A.G1 B.G2 C.G3 D.G49.如圖13-5-8所示,用三種方法拉動同一物體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用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圖13-5-8A.F1F2F3 B.F1F2F3C.F2F1F3 D.F2F1F310.如圖1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