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復習資料_第1頁
漢魏六朝復習資料_第2頁
漢魏六朝復習資料_第3頁
漢魏六朝復習資料_第4頁
漢魏六朝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魏六朝復習一、 古詩白馬篇作者:曹植【魏晉】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叵移谱蟮?,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短歌行年代:魏晉作者: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

2、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薤露行年代:魏晉作者:曹操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讀山海經其一作者:陶淵明【魏晉】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登池上樓 謝靈運潛虬媚幽姿, 飛

3、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 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 臥疴封空林.衾枕昧節(jié)候, 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 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 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 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 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 無悶征在今.二、 名詞解釋1、漢樂府:漢代的樂府詩,主要有郊廟歌辭、相和歌辭、鼓吹曲辭與雜曲歌辭四類,其中以相和歌辭最多。漢樂府尤其是漢樂府民歌表現了一種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在藝術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種優(yōu)秀傳統(tǒng)。2、建安風骨: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出的共同的文學傾向,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們高

4、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被稱為“建安風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3、太康詩風:西晉的代表詩風。陸機潘岳是西晉詩壇的代表,所謂太康詩風就是指以陸、潘為代表的西晉詩風。4、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最初載于蕭統(tǒng)所編的文選。古詩十九首是東漢后期無名氏文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一組抒情短詩,其主題多半是寫游子思婦的離情別緒與文人們人生苦短的生命慨嘆,曲折地反映了東漢覆滅前動蕩不寧的社會生活。5、水經注: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

5、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6、玄言詩:東晉時期在玄學思想影響下出現的一種詩體。代表作家有東晉孫綽、許詢。它在內容上宣揚老莊哲學,在藝術上缺乏形象,鐘嶸詩品稱之“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嚴重脫離社會生活,詩味不濃。但其中通過景物來表現哲理的作品,為山水詩的出現起到了催化作用。7、永明體:永明是南朝齊武帝的年號。周顒發(fā)現漢語的四聲沈約將四聲的知識運用到詩歌的聲律上,與謝眺、王融共同創(chuàng)立了“永明體”。這種詩體要求嚴格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聲韻格律。對“近體詩”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從古體詩向近體詩過渡的一種重要形式。8、宮體詩: 南朝梁陳宮廷流行的一種詩體。由梁簡文帝蕭

6、綱首先提倡,代表作家有庾信父子、徐陵父子等。其內容主要是以宮廷生活為描寫對象,具體題材不外乎詠物和描寫女性,在情調上傷于輕艷,風格上比較柔糜緩弱 。9、志人小說:又稱志人軼事小說,是對世俗人物、玄虛清淡、以及奇特軼事的記錄。代表作:劉義慶世說新語。 10、文心雕龍: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創(chuàng)作的一部理論系統(tǒng)、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漢族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50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家,認為道是文學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范。三、 填空(文學常識)1、 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2、 元嘉三大家:鮑照、謝靈運、顏延之。3、 南北

7、朝民歌雙壁: 北朝木蘭詩,南朝西洲曲。4、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爺娘聞女來,出郭

8、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蒿里行作者:曹操【魏晉】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茨系芊Q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7、 鐘嶸的詩

9、品:詩品,原名詩評,唐代改題作詩品,南朝梁鐘嶸撰,共三卷。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后人稱之為“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其對中國的詩歌理論和詩話著作、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影響。8、 東晉玄言詩代表人物:孫綽、許詢、支遁9、 志怪小說作者:蒲松齡、干寶 志人小說作者:劉義慶10、 南朝顏謝: 顏延之 與 謝靈運。11、 北朝民歌代表作品:木蘭詩12、 詠史:左思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13、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

10、何處?西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3、 問答題1、 簡述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想象世界的豐富。*故事性的加強 *反切的產生和四聲的發(fā)現 *詞匯的擴大 *文學觀念的多樣化2.南朝民歌的藝術特征 篇幅短小,多為五言四句,語言直白通暢,風格清新自然, 修辭手法巧妙,大量運用雙關語。3. 古詩十九首的藝

11、術特征*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生的風格。所抒發(fā)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情思。*高超的抒情藝術:詩中每篇都是抒情的作品,而且這些詩中抒情的方法靈活多變,所描寫的景物情思和情感非常切合,或用融情于景的比興手法,或用寓景于情的象征手法,或用以事傳情的白描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精妙的語言藝術:語言自然精煉,運用成語典故,運用雙關疊字。2.以“結廬在人境”為例說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征*語言純真真切 * 用白描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意境優(yōu)美而又高遠超俗的意境 *以白描手法相結合,語言平淡自然,質樸而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陶詩在自然平淡中極富哲理,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前4句表現一

12、種避世的態(tài)度,而以“心遠地自偏”為核心句,表現出一種與世俗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接著寫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時的狀態(tài),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趣。最后兩句總結全詩,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可詩人找不到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3.以“夜中不能寐”為例說阮籍詩歌的特征*善于運用隱約曲折的表現手法,形成蘊藉含蓄的表現結果。*善用比興象征的表現手法,隱晦曲折的表達情懷,寄托懷抱,誘導人們反復思考和體會。從美學角度上說造成一種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效果。此詩起首,以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把讀者引入一個孤冷凄清的夜境;34句寫月之明,風之清,正襯托了自己的高潔不群;5、6句詩人著重從視覺感

13、覺的角度描寫。不但進一步以孤鴻為意象增加了詩句的效果,而且在畫面上增添了“號”,鳴的音響?!氨绷帧焙汀巴庖啊币黄疬M一步構成了凄清幽冷的境界;結尾兩句“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表現出了無限的優(yōu)思,永恒的悲哀。4.史記的文學成就*總體來說史記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作品,為后代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人物的原型,在后代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人物形象,又不少人物形象從史記中演化而來的。*悲憤慷慨,有強烈的抒情性,魯迅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在敘述歷史人物的同時,處處滲透了自身的人生感受,內心的痛苦和郁悶。*語言上,史記隨著各篇內容不同表現出不同差異,時而雄姿悲壯,時而冷峻深刻,時而低回婉轉,用盡語言中巧妙傳神之能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