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知識點_第1頁
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知識點_第2頁
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知識點_第3頁
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知識點_第4頁
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復習提綱第一節(jié) 感覺世界1.人體的常見感受器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痛覺、觸覺、冷覺、熱覺感受器。2.人的感覺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膚等。其中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3.形成感覺的基本過程(必需條件):刺激感受器(分布有感覺細胞、接收刺激、產生興奮/神經沖動)神經(傳遞信息)大腦(形成感覺)表述時注意區(qū)分:神經末梢(感受器)、神經(傳遞信息)、神經中樞(位于大腦,形成感覺的部位)4.每種感受器只對特定會的刺激敏感,如熱覺感受器只對溫度刺激產生反應、而對疼痛刺激不興奮。5.皮膚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對觸覺最敏感的是指尖,對熱覺最敏感的是手背,因為這些部位的相應

2、神經末梢比較豐富。在皮膚的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保護意義最大的是痛覺。6.嗅覺的形成:氣味嗅覺神經末梢(接收刺激)嗅覺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嗅覺) 嗅覺的特點:(1)長時間處于某種味道的環(huán)境中,會因為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疲勞)而聞不出這種味道;(賣魚的在魚堆里呆久了就感覺不到魚的腥味了)(2)不同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狗的嗅覺比羊要靈敏)(3)嗅覺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小孩子的嗅覺通常比成年人更靈敏)(4)動物對不同氣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貓對老鼠的氣味靈敏程度比狗更高)7.舌的表面不滿許多小突起,內藏味蕾,味蕾內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

3、的刺激,尤其對液態(tài)物質的刺激最敏感。四種基本的味覺是:酸、甜、苦、咸;綜合味覺有:麻、辣、澀。8.味覺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溶于唾液)味覺細胞(接受刺激)味覺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味覺)。9.人的嗅覺與味覺相互聯(lián)系、同時工作,嗅覺受到損傷,會直接影響到味覺。如:人感冒時,因為鼻腔分泌的黏液覆蓋嗅覺細胞,使嗅覺感受器的靈敏度降低,導致吃東西時味覺的靈敏度降低、吃東西也沒味道。思考:小孩在嗅檸檬以后馬上吃蘋果,將產生什么味道(蘋果、檸檬混合味道)第二節(jié) 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1.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如:發(fā)出聲音的喇叭是聲源,關掉聲音的喇叭就不是。2.聲音發(fā)生的條件:振動。(音

4、叉實驗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其中乒乓球起到放大振動效果的作用)聲音傳播的條件: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土電話)、液體(魚被嚇跑)和氣體(日常講話)中傳播。(玻璃罩抽空氣,電鈴聲音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空氣;因為該實驗中沒有說明真空,因此不能直接說明“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傳播的形式:疏密相間的聲波。(說明:物體振動一定能發(fā)出聲音,但我們要聽到還需要有傳播介質的條件)3.影響聲音傳播速度的因素:與溫度有關。在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同種介質中,氣溫越高,聲音傳播越快)與介質有關。固體傳聲較快,液體其次,氣體最慢(例:一根足夠長的鐵管中裝滿水,敲擊一端,聽到三

5、次聲音依次是鐵管、水、空氣傳播的)4. 回聲: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障礙物反射回來,兩次聲音間隔在秒以上就產生回聲。 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來回距離2S = vt(所以聲源物體到障礙物距離需要除以2)第三節(jié) 耳和聽覺1.耳的結構: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收集聲波) (結構圖) 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傳遞振動) 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guī)管(接受刺激、產生興奮) 注意:聽神經和聽覺神經中樞不屬于耳的結構2.聽覺產生過程: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放大振動并傳導)耳蝸(接受振動的刺激、產生興奮)聽神經(傳導信息)大腦(產生聽覺)。3.咽鼓管:連接咽部和

6、中耳的鼓室。急性中耳炎就是因為細菌從從咽部沿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的炎癥。 飛機起飛時或遇到巨大的響聲時可以迅速張開嘴(或者閉上嘴巴同時捂住耳朵),目的是張開咽鼓管,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4. 傳導性失聰:鼓膜、聽小骨功能性障礙,可治愈(或戴助聽器); 神經性失聰:耳蝸、聽神經、聽覺神經中樞功能性障礙,不可治愈。5.耳的主要功能:聽覺(感受器是耳蝸)和位覺(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規(guī)管) 我們平時會暈車(船)的原因是:1.位覺感受器太靈敏(內因);2.過長或過強的外部刺激(外因)6.聲音的三要素(填空題中常見的幾組詞語搭配:物體的振動、振動的頻率、聲音的音調、音調的高低) (1)音調:聲

7、音的高低,主要與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50Hz表示物體在1秒內振動50次。 人的聽覺頻率大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超聲波的應用:雷達、B超、洗牙、粉碎結石、聲納等),低于20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 解題關鍵詞:(高音、低音、低沉、尖細、弦的長短、粗細、松緊) 物體越短、越緊、越細,音調越高。例:相同的瓶子裝不同量的水,吹氣時(或往瓶中灌水)是空氣柱振動,所以水越多空氣柱反而越短,音調就越高;敲瓶子時是液柱振動,所以水多的液柱長,音調較低。音樂中的“1、2、3、4、5、6、7

8、”以及“C”、“D”調等指的是音調。女高音、男低音主要是由于聲帶的粗細、長短差異引起的,一般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人的音調比男人的高。演奏弦樂時,手指按壓不同弦的部位就是在控制振動部分的長度,改變聲音的音調。 (2)響度:聲音的大小,主要與振動的幅度和到聲源物體的距離有關,其次還與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案呗曅鷩W”、“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是音量,所以不是指“音調”,而是指“響度”。 解題關鍵詞:(敲擊力度大小、距離遠近、振動幅度)在聲學上常用分貝(dB)來表示,0dB表示人能聽到的最小的聲音,不是指沒有聲音。超過50dB的嘈雜聲音就可認定為噪音。 (3)音色:音色反映了聲音的

9、品質與特色。與物體的結構、材質有關,同一個人的音色還與年齡有關。我們常說的聲音不同、有無辨識度指的就是音色。利用聲音的音色不同,可以辨別不同的人以及不同樂器。 解題關鍵詞:(不同聲音、結構改變、結構檢測、材質) (4)課本相關實驗 a.音調相關:塑料尺以不同速度在梳子上劃過音調不同,說明“音調的高低與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將鋼尺壓緊在桌面,改變伸出桌面的長度,撥動后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說明“音調的高低與振動快慢有關;物體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b.響度相關:在鼓面上撒些紙屑,不同力度敲擊鼓面,越用力紙屑跳起越高、響度越大,說明“響度大小與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

10、大”。紙屑起到放大振動效果的作用。 c.示波器圖像問題:(能反映聲音的振動快慢和振動幅度) 例:右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 解析:甲、乙圖像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shù)相同即振動快慢一致,所以音調相同;甲、丙兩圖,振動的幅度相同,所以響度相同。7.人聽不到聲音可能的原因:(1)物體沒有振動產生聲音;(2)缺少介質,聲音無法傳播;(3)聲音音調過低或過高,超出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4)聲音響度過低或距離太遠。8.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超、超聲波測探裂痕、雷達聲音還可以傳遞能量:洗牙、粉碎結石、喇叭前的燭焰左右來回晃動9.控制噪聲的措施有:在聲源處

11、減弱(如:禁鳴喇叭、公共場合不準大聲喧嘩)在傳播途徑中減弱(如:路邊的隔音屏障、路邊種樹、關上窗戶)在人耳處減弱(如:戴上耳塞、捂住耳朵)第四節(jié) 光和顏色1.自身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和所有的恒星都是光源,行星(地球)、衛(wèi)星(月球)不是;開著的電視的屏幕是光源,電影屏幕(反射光)不是;湖水旁燃燒的篝火是光源,湖水倒映的篝火不是。2.光的傳播特點: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肮獾闹本€傳播原理”典型應用有:排隊對齊、打靶瞄準時三點一線,小孔成像,陰影(日食、月食)。3.小孔成像(如右圖):光的直線傳播原理(1)成像性質:光源物體的倒立實像。(2

12、)像的大?。号c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有關。當物距像距時,成縮小實像:物體向左遠離小孔、光屏向左靠近小孔、小孔向右移動,像均變??;當物距=像距時,成等大實像;當物距像距時,成放大實像:物體向右靠近小孔、光屏向右遠離小孔、小孔向左移動,像均變大。(4)小孔:成像與孔的形狀無關,始終成光源物體的倒像;大孔:呈現(xiàn)孔的形狀。(5)應用:陽光下樹陰中的圓形光斑,就是倒立的太陽的實像;此時太陽是光源物體,樹葉間隙是小孔,地面是光屏。由于物距非常大,樹葉間隙的大小、形狀對圓形光斑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光斑大小只與樹葉間隙到地面的距離有關。樹葉間隙離地面越高(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就越大。4.光在真空中傳播的

13、速度最快(3108 m/s或3105 km/s),空氣中次之,液體再次,固體中傳播最慢。光年是長度單位:光在真空中一年走過的路程。1光年=3108米/秒365天24小時3600秒1015米。5.光的色散現(xiàn)象:陽光(白光)經三棱鏡(正放)折射后,彩色光帶的顏色自上到下的順序為紅、橙、黃、綠、藍、靛、紫。典型的光的色散現(xiàn)象:彩虹。結論:(1)白光是復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單色光混合而成。(2)紫色光的折射程度最大,紅光折射程度最小。注意區(qū)分:光的色散是現(xiàn)象,色散現(xiàn)象的光學原理是光的折射。思考:為什么同一件衣服在陽光下比白熾燈下看起來顏色更鮮艷(因為陽光中所含的單色光種類更全)6.

14、在可見光以外還存在不可見光!如紅外線和紫外線。在紅光區(qū)域以外的紅外線:利用其熱效應,可用于遙控、人體感應、溫度計、夜視儀、導彈追蹤等。在紫光區(qū)域以外的紫外線:(1)能使熒光物質發(fā)光、使膠卷感光 (2)消毒滅菌 (3)引發(fā)皮膚癌7.物體顏色:a) 透明的物體的顏色由透過它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b) 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注意: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例:陽光照射綠色透明薄膜后的紅色物體,物體顯 色;照射綠色透明薄膜后的白色物體,物體顯 色。解析:陽光是白光,含全部單色光,透明物體只透過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

15、,因此只有綠光能透過綠色透明薄膜,但紅色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所以綠光會被它吸收,從而顯黑色;而白色物體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綠光會背白色物體反射,從而呈綠色。8.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所有單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第五節(jié) 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上時,會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質中。2.光的反射兩方面應用:(1)光線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漫反射(原理) (2)物體成像:平面鏡成像、球面鏡成像(現(xiàn)象)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6、如圖 =,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路具有可逆性?!咀⒁狻咳肷浣鞘侵溉肷涔饩€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垂直射入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三線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 4.在科學上往往用一個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其中箭頭的指向表示光的傳播方向,且箭頭位于線段的中間。當人看某事物時,畫的光線箭頭應當從事物指向眼睛。四種實線:光線、實物、平面鏡、實像 四種虛線:法線、垂線、光線的反向延長線、虛像5.常見反射光路圖作圖 (1)補充光路圖 (2)補充平面鏡步驟:先畫出法線 步驟:先用虛線畫出兩條光線的角平分線,即法線 再畫缺少的光線 再畫法線的垂線,就是平面鏡

17、注意:光線的箭頭方向要連貫,標出必要角度 注意:要標出角相等符號和垂足,平面鏡加短斜線 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鏡面反射:黑板反光、閃亮鏡面、波光粼粼 (強調過亮以及特定方向)(2)漫反射:每個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電影屏幕(強調各個方向)例:如圖,有月亮的夜晚,路面上有個水坑。迎月光走,水坑發(fā)生鏡面反射,人眼接收到整齊、定向的反射光線,地面發(fā)生漫反射,人眼也能接收到反射光線,但由于水坑反射的光線更多而集中,所以水坑亮、地面暗;背著月光走,水坑發(fā)生鏡面反射,人眼接收不到定向反射的光線,地面發(fā)生四面八方的漫反射,人眼仍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所以水坑暗、地面亮。7.平面鏡成像的特

18、點:(如右圖,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1)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 【注意】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體本身大小有關,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例:身高 m的人,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人在鏡中的像高 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 2 m,若此人靠近平面鏡1m,則像與人的距離變?yōu)?2 m,像的大小 不變 。8.平面鏡成像的實質:如圖,人眼將反射光線反向延長得到虛交點,就是平面鏡所成的像。(1)平面鏡能否成像的關鍵在于是否有反射光線(如右圖,蠟燭肯定能成像);但能否看見平面鏡中的像,取決于眼睛是否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如圖

19、,眼睛在上面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所以看到蠟燭的像,但如果眼睛在很下面的地方,就可能接收不到向上去的這些反射光線,則會看不到該像,但其實該像還是存在的,因為眼睛在上面的人能看到。(2)蠟燭的光經鏡面反射進入眼中,人眼感覺反射的光線好像是從虛像的位置發(fā)出的,但實際仍來源于燭焰本身。所以當我們想讓鏡子中某物體的像更亮一些,應該用燈光照亮物體本身,而不是去照鏡子中的像。9.常見的平面鏡成像作圖:(1)對稱法:作垂線,標垂足,找等距,標字母,畫虛像(虛像必須是虛線) (2)延長線和反向延長線法: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光源S 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光源所成的像S例:根據(jù)已知光線畫出S 根據(jù)入

20、射光線做出S 根據(jù)反射光線畫出S注意:該方法不需要畫垂線 注意:入射光線反向延長線不能出頭 注意:先畫出S再做對稱(垂足)A要使光源S發(fā)出的光經反射后穿過點A(作法如右圖)步驟:a.根據(jù)對稱法做出光源S的像S(垂線、等距) b.連接S和A點交平面鏡于O點,OA就是反射光 c.連接SA,就是入射光線注意:SS是虛線(垂線),SO和OA是實線(光線),OS是虛線(反向延長線)凹面鏡10.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如:汽車觀后鏡,擴大觀察視野)。凸面鏡成虛像。凸面鏡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太陽灶)。凹面鏡成實像。1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物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光的 傳播方向會發(fā)生改變。

21、(反射前后,介質不變,所以傳播速度不變,傳播方向改變;折射前后,介質改變,所以傳播速度改變,但傳播方向不一定改變,如垂直射入時。)12.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入射角變大時,折射角也隨之變大;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 概括理解:空氣中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最大,折射后光線向密度大的物質一側偏折?!咀⒁狻空凵浣鞘侵刚凵涔饩€與法線的夾角(如圖 )。 垂直射入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 光發(fā)生折射時,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折射光通常比入射光暗,因為還有部分光線在界面

22、上反射回去了。例1:判斷右圖中的三條光線、法線和界面、以及界面的哪一側是空氣或水。(1)首先根據(jù)BO和CO的對稱關系,判斷出這兩條一定是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則OA一定是折射光線,MN一定是法線。(2)反過來再根據(jù)“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判斷出CO一定是入射光線,則PQ一定是界面。 (3)由于折射角AOM大于入射角CON,所以PQ的上面是空氣,下面是水。例2:光線斜射入平行玻璃磚 光線斜射入三棱鏡13.水下的物體發(fā)出或發(fā)射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岸上的人將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相交于一點,就是平面折射形成的虛像。所以岸上人看水中的物體覺得 淺 ,筷子會往 上 折;反之從水中看河岸上的樹覺的

23、高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其實是陽光經過大氣層折射后形成的虛像,太陽的實際位置在虛像位置的下方。空氣水 注意:光線從空氣斜射入 水中是向下折;放 在水中的物體是 向上“折”。所以 要先區(qū)分清楚是 光線還是物體。第六節(jié) 眼和視覺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凸透鏡光路特點:(1)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穿過焦點射出 (2)穿過焦點的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射出 (3)穿過光心的入射光沿直線射出作圖關鍵點:一平行,一斜線,光線必過焦點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凹透鏡光路特點:(1)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穿過

24、焦點射出 (2)延長線穿過焦點的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射出 (3)穿過光心的入射光沿直線射出作圖關鍵點:一平行,虛斜共線,光線不過焦點3. 補充光學元件(思路:虛線延長,分析會聚還是發(fā)散) 注意:會聚作用下的光線不一定會聚到一點,有 可能仍是發(fā)散光線;發(fā)散作用后的光線也 可能仍然會聚。所以要區(qū)分出發(fā)散作用和 發(fā)散光線、會聚作用和會聚光線。4.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幾個概念:焦點F:凸透鏡能將太陽光(平行光)會聚成一點,這點叫做焦點。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物距u:透鏡到物體的距離。像距v:透鏡到像的距離。5.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作圖 u=2f fu2f u2

25、f u=f uf作圖方法:從光源出發(fā),做兩條特殊光線 (1)平行主光軸射入,穿過焦點射出 (2)穿過光心射入,沿直線射出 這兩條特殊光線折射后的交點就是實像。物體到透鏡的距離u像的特點像與透鏡的距離vU和v的大小關系應用倒立或正立縮小或放大虛或實倒立縮小實u v照相機倒立等大實u = v測焦距f倒立放大實u v幻燈機不成像獲取平行光正立放大虛放大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1.像的水平運動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方向一致(物近像遠,物遠像近);2.像距越大,像就越大; 3.物距2f處,像分大?。晃锞鄁處,像分虛實; 4.實像一定倒立,虛像一定正立。6.凸透鏡成像典型例題(1)成像特點 在放映幻燈時,要在屏幕上

26、得到F的字母,距插入的幻燈片就是( )(2)根據(jù)焦距和物距或像距判斷成像特點 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10厘米,物體在凸透鏡前13厘米處,則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縮小的實像 一束平行光線沿著主光軸射到凸透鏡上,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透鏡另一側主光軸上距透鏡中心12厘米的地方,若把點燃的蠟燭分別置于主光軸上距透鏡15厘米和6厘米處,兩次成的像( )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實像 D.都是虛像(3)由物距與像距大小關系判斷成像特點 物體距凸透鏡20厘米,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距鏡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是( ) A.縮小的 B

27、.等大的 C.放大的 D.無法判斷 在凸透鏡前有一物體,當它沿著主光軸向透鏡面方向移動30cm時,像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了10cm,那么物體的移動區(qū)間可能是( ) A焦點與透鏡之間 B二倍焦距點以外 C焦點與二倍焦距點之間 D以上說法都有道理 (4)根據(jù)像的性質確定物距、像距及焦距范圍 小明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觀察到縮小的像。又把點燃的蠟燭置于原來的光屏處,則所成像的性質是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等大的實像 如圖是宇航員王亞平太空授課時的一個鏡頭,若她的臉離水球球心的距離是30cm,此時成倒立縮小

28、的實像,則該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cm B15cm C20cm D40cm 現(xiàn)有一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為了起到放大鏡的效果,應將物體放在( )進行觀察。 A10cm以內 B10-20cm C20cm處 D20cm以外7.眼球結構:眼的折光系統(tǒng)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虹膜/瞳孔不屬于折光系統(tǒng))。眼球中央有顏色的結構:虹膜控制進入眼球光線多少的結構:瞳孔。光線過強則瞳孔會縮小。人能看清遠處或近處的物體,是由于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調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從而改變折光系統(tǒng)的焦距。8.視覺的形成: 在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視覺中樞,形成視覺。視覺感

29、受器:視網膜 視覺形成的部位:大腦人體的眼球結構中,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整個機制相當于凸透鏡成像中的照相機。9.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圖見P3334)原因矯正近視成像在視網膜前:(1)晶狀體變凸,折光能力變強(2)眼球前后徑過長佩戴凹透鏡遠視成像在視網膜后:(1)晶狀體變薄,折光能力變弱(2)眼球前后徑過短佩戴凸透鏡近視眼成因及矯正方法遠視眼成因及矯正方法10.實像和虛像的判斷方法:(1) 本質區(qū)別:實像光線實際相交,虛像光線反向延長相交(2) 是否能出現(xiàn)在光屏上:實像能出現(xiàn),虛像不能出現(xiàn)(3) 正立還是倒立:實像是倒立,虛像是正立光學原理及應用區(qū)分1.光的直線傳播原理:(

30、1)排隊對齊、達標瞄準、激光準直 (2)陰影、日食、月食 (3)小孔成像 成像性質: 小孔成像是實像2.光的反射原理:(1)改變光線方向:潛望鏡、幕布、黑板 (2)面鏡成像:照鏡子、湖光山色、球面鏡 成像性質: 平面鏡成像是虛像3.光的折射原理:(1)光線的折射:光的色散現(xiàn)象(彩虹) (2)平面折射成像:海市蜃樓、魚翔淺底、筷子“折斷” (3)透鏡成像:照相機、放大鏡、投影儀、眼睛成像 成像性質:虛像(海市蜃樓、魚翔淺底、水中筷子“折斷”、放大鏡) 實像(照相機、投影儀、眼睛成像)例:請將以下生活現(xiàn)象填到對應的橫線上:1.夏天樹蔭下的圓形光斑;2.平面鏡成像; 3.放大鏡成像;4.放映機投影出

31、來的像;5.汽車反光鏡; 6.水中白云的倒影;7.海市蜃樓; 8.水中游魚的影子。其中屬于實像的是 1、4 ,屬于虛像的是 2、3、5、6、7、8 ;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2、5、6 ,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3、4、7、8 ,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1 。 光學實驗匯總1、 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實驗1.屏與平面鏡的如何放置 垂直2. 本實驗中,光屏起什么作用 (1)更清晰地呈現(xiàn)光路 (2)探究三線共面3. 改變AO的入射方向,記錄下AO和OB的徑跡,觀察兩條光線的位置關系。探究: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4. 用量角器分別量出多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角度,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探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為什么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