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_第1頁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_第2頁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_第3頁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_第4頁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壯醫(yī)藥線點灸,1,目的要求,重點掌握藥線點灸的基本手法以及用穴規(guī)律。掌握藥線點灸的主要功效。認識藥線點灸的特定穴位。,2,壯醫(yī)藥理論體系,天地人三氣同步三道兩路毒虛治百病調氣解毒補虛,3,天地人三氣同步,人稟天地之氣而生,為萬物之靈,4,三 道,氣 道谷 道水 道,兩 路,龍 路火 路,三 道 兩 路,5,毒 虛 致 百 病,6,7,壯醫(yī)灸法是通過燒灼或熏烤體表一定穴位或患處,使局部產生溫熱或輕度灼痛的刺激,以調節(jié)人體天人地三氣的同步平衡,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具有溫經散寒,調節(jié)氣血(噓、勒)、消腫止痛、祛風止癢、保健防病等功效,其種類繁多,廣泛用于臨床各科。,8,定義: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是以壯醫(yī)理論為指導,采用經過多種壯藥制備液浸泡過的直徑約為0.7毫米的苧麻線,取出后將一端在燈火上點燃,使之形成圓珠狀炭火,然后將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體體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獨特醫(yī)療保健方法。,9,10,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是流傳于廣西壯族民間的一種獨特的醫(yī)療方法,只在民間世代口耳相傳,其形成和發(fā)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1982年由廣西中醫(yī)學院黃瑾明教授、 黃漢儒主任醫(yī)師等在柳江壯醫(yī)龍玉乾祖?zhèn)鹘涷灥幕A上,開展了對該療法的挖掘、整理、提高、研究,以及大力推廣應用工作。,起源及研究進展,11,治療機理: 以藥線點灸的溫熱和藥效對穴位的刺激,通過經絡傳導,疏通龍路、火路氣機,使氣血恢復平衡,疾病得去。,適用范圍: 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的適用范圍很廣。據調查和臨床驗證,本法可以治療臨床各科100多種疾病,而對有畏寒、發(fā)熱、腫塊、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癢者,療效較好。,12,主要功效,1.消炎退熱 感冒發(fā)熱的病人,可以用藥線使之退熱;在消炎方面,如口腔潰瘍、痔瘡發(fā)炎腫痛、瘡癤紅腫疼痛、咽喉炎腫痛等,經藥線點灸可使炎癥迅速消退。,13,2.祛風止癢 本法對各種皮膚瘙癢癥,如蕁麻疹、濕疹、癬病等有較好止癢效果,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點灸后確能起到祛風止癢的作用。,3.通絡止痛 對各種痛癥,如頭痛、牙痛、痛經、腹痛、坐骨神經痛、肌肉扭傷疼痛等有顯著止痛效果均有明顯的療效。,14,4.消腫散結 : 可以治療各種腫塊性疾病,如乳腺小葉增生、脂肪瘤、局部扭傷腫痛等。,5.健脾消食 : 對小兒厭食癥、成人消化不良等癥效果顯著,可以迅速提高食欲,開胃消食。,15,6.健脾止瀉 對急性腸胃炎、痢疾等引起的泄瀉,同樣有較好的治療效果。,7.溫經通痹 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癥、肢體麻木等有明顯效果,既可消腫,又能止痛,16,8.活血止血 用于各種血癥,既有活血作用,又有止血效果,9.寧心安神 用于治療失眠、緊張、焦慮、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癥等均有一定效果,17,10.強壯補益各種虛弱患者,選擇有強壯作用的穴位定期施灸,可增強體質,防病保健。,p 18,六個顯著特點,適應癥范圍廣。 簡、便、廉、驗、捷。 沒有毒副作用。無污染。 能互相滲透。 容易學習,便于推廣。,19,用穴規(guī)律,壯醫(yī)藥線點灸用穴規(guī)律與針刺療法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主要有以下情況:1.直接使用中醫(yī)穴位,主治病癥相同;2.所取穴位位置與中醫(yī)相同,但主治病癥不同;3.壯醫(yī)自己使用的特殊穴位.,20,壯醫(yī)使用自己的特殊穴位根據以下原則取穴: 寒手熱背腫在梅, 萎肌痛沿麻絡央, 惟有癢疾抓長子, 各疾施灸不離鄉(xiāng)。,p 21,p 22,壯醫(yī)藥線點療法的操作,23,點灸前的準備,備好火源備好藥線選好體位(以坐位或臥位為宜)耐心解釋,消除顧慮嚴肅認真,合理處方,24,操作技術要點,整線:以兩手拇食指分別持線的兩端,捻轉拉直。持線:以右手拇指、食指夾持藥線的一端,并露出線頭約12厘米。點火:將露出的線端在煤油燈或其他燈上點燃,如有火焰必須撲滅,只需線頭有火星即可。施灸:將線端火星對準穴位,順應手腕和拇指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wěn)重而敏捷地將帶有火星的線頭直接點按在預先選好的穴位上,一按火滅即起為一壯,一般每次一個穴位灸一壯。,p 25,理線,施灸,持線,點火,p 26,注意事項,1.必須嚴格掌握火候,切忌燒傷皮膚,藥線點燃后,一般會出現四種火候:明火、條火、珠火、徑火。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2.施灸手法是決定療效的重要因素 手法有輕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臨床應用原則是:以輕對輕、以重對重;即輕病用輕手法,重病用重手法。3.防止感染:點灸后會有癢感,特別是同一穴位連續(xù)點灸后會出現淺表的痕跡,停灸后一周左右自行消失。不要用手抓,以防感染。萬一抓破,保持清潔或用75%酒精消毒即可。,p 27,4.注意點灸禁忌事項 1)孕婦禁灸,尤其不能點灸下半身穴位。 2)眼部禁灸: 3)男生外殖器龜頭部及女性小陰唇部禁灸; 4)點灸面目時穴位時一律用輕手法,眼區(qū)及靠近眼睛的穴位囑患者閉目; 5)病人情緒緊張或過度饑餓時慎用: 6)各種皮膚病在點灸治療時期忌食牛肉、竹筍等發(fā)物。,p 28,特定穴位,1.梅花穴 位置腫塊或皮膚損害處。取法按照局部腫塊或皮損的形狀和大小,沿其周邊和中部選取一組穴位,呈梅花形分布。作用軟堅散結,祛風上癢。主治一切腫塊性和皮損性疾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次或數次。,29,2.蓮花穴,位置 在皮膚損害處。取法 按照局部皮膚病損的形狀和大小,沿其周邊病損部位選取一組穴位,呈蓮花形分布。作用 祛風止癢,軟堅散結。主治 癬癥和皮疹類疾病。點灸法 每天點灸1次或數次。,p 30,3.葵花穴,位置 在皮膚病損處。取法 按照局部皮損的形狀和大小,沿其周邊 和病損部位取一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作用 祛風止癢,軟堅散結。主治 各種頑固性的癬類疾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次或數次。,p 31,4.結頂穴,位置 在各處腫大的淋巴結上。取法 淋巴結附近或周圍發(fā)生炎癥,引起局部淋巴結腫大者,取腫大之淋巴結頂部為穴。若無淋巴結腫,此穴無法取。作用 消炎解毒,軟堅散結。主治 各種炎癥。點灸法每天點灸1次或數次。,p 32,5.痔頂穴,位置在外痔或腫大突出肛門口的內痔上。取法 取外痔頂部或脫出肛門口外的痔頂部為穴。若內痔不脫出肛門口外,此穴無法取到。作用 活血消腫,消炎止血。主治 痔瘡。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33,6.長子穴,位置居在皮疹出現處。取法 詢問病人,以最早出現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為穴。作用祛風止癢。主治 各種皮疹類疾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次或數次。,p 34,7.臍周四穴,位置在下腹部神闕穴周圍。取法 以臍中為中心,旁開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作用 溫經散寒。主治 腹痛、泄瀉。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35,8.下迎香穴,位置在面部鼻翼外下方。取法 于迎香與巨髎連線的中點處取之。作用通利鼻竅。主治 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36,9.啟閉穴,位置在唇齒處。取法于鼻孔外緣直下與唇線的連線,鼻孔外緣與口角的連線,及唇邊組成的三角形中心處取穴。作用醒腦通竅。主治 牙關緊閉。點灸法連續(xù)反復點灸,直至病人蘇醒,牙關緊閉消除。,p 37,10.鼻通,位置 在鼻梁兩側突出的高骨處。取法 正坐,在鼻梁兩側突出的高骨處取穴。作用 通利鼻竅。主治 感冒鼻塞、過敏性鼻炎等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38,11.下關元穴,位置在下腹部處。取法 于臍下關元穴下0.5寸處取穴。作用 溫腎益精,補氣回陽,調理沖任,強壯補益。主治 陽痿、早泄、腹痛、陰癢、遺精、月經不調、婦人帶下、痛經等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39,12.止吐穴,位置在胸部。取法 于鳩尾和膻中連線的中點取穴。作用 寬胸利氣,降逆止嘔。主治 惡心嘔吐、胸痛等。點灸法每天點灸1次或數次。,p 40,13.膀胱三穴,位置在下腹部。取法 于因尿潴留而隆起的膀胱上緣取之,左、中、右各一穴。作用通利小便。主治 癃閉。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1,14.食背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 于食指本節(jié)關節(jié)的中點處取之。作用健運脾胃。主治 胃腸道疾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2,15.食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于食指次節(jié)關節(jié)中點上5分處取穴。作用通絡止痛。主治前額頭痛。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3,16.中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 于中指次節(jié)關節(jié)中點處5分取穴。作用 通絡止痛。主治顛頂頭痛。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4,17.無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于無名指次節(jié)關節(jié)中點上5分處取穴。作用通絡止痛。主治后部頭痛。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5,18.外勞宮穴,位置于手掌背部。取法于手背與勞宮穴相對處取穴。作用舒筋活絡。主治落枕、項背部保健。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6,19.背八穴,位置在背部。取法將從風門至大腸俞的連線分為5等分,兩等分之交界處為一穴,每邊四穴,共八穴。作用透邪退熱。主治感冒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發(fā)熱。點灸法第一天點灸2次,間隔1015分鐘; 以后每天點灸1次。退熱以后不宜再用。,p 47,20.上長強穴,位置在骶部。取法于長強穴上方凹陷處取之。作用澀腸止瀉,消炎退熱,止血等。主治泄瀉、痔瘡發(fā)炎、大便出血等、發(fā)熱。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8,21.趾背穴,位置 在足背部。取法于足拇趾本節(jié)關節(jié)中點處取穴。作用 健脾和胃。主治胃腸道疾病。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49,22.燕口穴,位置 在兩手拇指處。取法將兩手拇指指腹相對,于兩拇指指尖處取穴。作用寧心安神。主治癲癇。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50,23.肛周四穴,位置在肛門口處。取法在距肛門口邊緣5分處前后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作用收斂止血,消腫止痛。主治內痔出血。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51,24.鎮(zhèn)寒穴,位置在手背部。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處取穴。作用溫陽祛寒。主治畏寒怕冷。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52,25.里內庭穴,位置在足底部。取法在足底部與內庭穴相對處取穴。作用活血祛瘀,峻下通便。主治大便秘結、產后胞衣不下、閉經等。點灸法每天點灸12次。,p 53,26.安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