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導考資料:杭州西湖導游詞_第1頁
浙江導考資料:杭州西湖導游詞_第2頁
浙江導考資料:杭州西湖導游詞_第3頁
浙江導考資料:杭州西湖導游詞_第4頁
浙江導考資料:杭州西湖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湖各位游客,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游蘇杭”其實把杭州比喻為人間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美麗的西湖,根據(jù)史書記載,遠在秦朝以前西湖是與錢塘江相連的淺海灣,由于錢塘江帶下的泥沙日漸沉積,最終將海灣和錢塘江分隔開來,地質(zhì)學上把這種由淺海灣演變而來的湖泊成為澙湖,此后西湖又經(jīng)過歷代勞動人民20多次的辛勤整治,才奠定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聲譽。西湖的地理結構是“三面云山一面城”,湖水像一面明鏡鑲嵌在三面青山組成的鏡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廣而風格多姿,湖中的孤山及三座人工島更是錦上添花,使西湖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古樸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把樓外有樓,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西湖風光交織的絢麗多彩,如詩似畫。正如蘇東坡所說的那樣“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蔽骱v史上除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馳名的“西湖十景”。1985年,又評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近60平方公里的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分布著上百處風景名勝點和文物古跡,西湖簡直就是風景的代名詞。1982年,國務院將西湖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1985年在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評選中,杭州西湖排名第三,目前杭州西湖是5A級風景名勝區(qū),已被國家列入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西湖是杭州的靈魂,為了讓西湖更美,讓杭州更靚,2000年杭州市啟動了西湖綜合整治工程,使西湖的水域面積由原來的5.6平方公里擴大到了6.7平方公里,再現(xiàn)了“一湖,二塔,三島,三堤”的西湖全景圖,呈現(xiàn)出一派疏密有致,詩意盎然的優(yōu)美景象。展現(xiàn)了新西湖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新氣象。西湖的美麗動人不僅在于其外表的山水之勝,林壑之美,還在于它保存著的眾多文物古跡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乘船游覽這風光迤邐的西湖吧。各位游客,我們前方看到的這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橋叫西泠橋,此地古名“西陵”,“西泠”,“西村”。后因湖水在此流過泠泠作響故稱“西泠”。此橋未建之時,人們從北山一帶前往孤山游賞,要在這擺渡,所以稱這為“西村喚渡處”。西泠橋在歷史上不僅以其優(yōu)美的景色倍受人們贊賞,而且更因蘇小小的故事而稱譽天下。她和斷橋,長橋并稱西湖古代三大情人橋?!扒лd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zhu)西泠。”旁邊這座六角形的亭子叫慕才亭, 亭內(nèi)是南朝齊國錢塘人蘇小小的墓,那這位蘇小小生的是聰明美麗,而且能詩善歌,很有才華。后來因為生活所迫淪為歌妓,但她賣藝不賣身十分自愛。有一天,她乘車出游,在白堤邂逅了一位從斷橋騎馬而來的青年阮郁,兩人一見傾心,為了表達愛慕之情,蘇小小隨口吟了一首詩:“妾乘游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焙髞磉@對互相傾慕的年輕情侶終成眷屬,然而好景不長,朊郁被在京做官的父親派人催歸,一去就音訊全無,從此蘇小小便郁郁寡歡,再加上受到官紳欺凌,不久便積郁成疾,匆匆離開人世。當時有一位在落魄時曾受蘇小小資助而得中功名的滑州刺史鮑仁,在西泠橋畔為蘇小小造墓建亭。1966年,墓和亭都被拆毀,1982年重建這座亭,現(xiàn)在的亭和墓是2004年11月西泠橋重建后完工的。修復后的蘇小小墓亭有十二幅楹聯(lián),在整個西湖風景區(qū)內(nèi)首屈一指,其中“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一聯(lián)出自皮琳集句。由中國書協(xié)理事,浙江書協(xié)顧問馬世曉先生書寫。贊美蘇小小雖身處風月煙花之地,但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如今蘇小小的芳名與西湖美景并傳,各位游客,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尊手持寶劍,英姿颯爽的漢白玉塑像就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qū)秋瑾。她為推翻清王朝爭取民族獨立而壯烈犧牲。這里就是她的遺骨安葬處。接下來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秋瑾,秋瑾別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時任同盟會浙江分會會長,曾東渡日本,回國后主持大通學堂,秘密發(fā)展和訓練革命武裝力量,1907年07月14日。她準備武裝起義時不幸被捕,第二天凌晨在紹興軒亭口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3歲。秋瑾不僅是一位尋求真理的革命先驅(qū),而且還是一位近代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詩人,“秋風秋雨愁煞人”一句便是她的臨終絕筆。秋瑾被害后由其好友吳知英出資,徐志華風雪奔波,按她身前埋骨西泠的意愿,將她的靈柩從紹興遷至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橋傍。然而命運多舛,眼前這座秋瑾墓和塑像是1981年第十次遷葬重建的。它的基座高1.7米,為花崗巖貼面,下砌骨穴埋葬遺骨,立像高2.5米,基座正面石碑上“巾幗英雄”四個大字,是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基座后有鑒湖女俠,秋君墓表,詳細的記錄了這位女中豪杰畢血報中華的一生。由此我們感悟到西湖的文明不僅僅是占了山水之勝,它更因眾多的歷史人物而倍增光彩,“行到白沙堤盡處,居然人盡識俞樓”。各位游客前面這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兩層樓房便是有“西湖第一樓”美譽的俞樓了,說到俞樓就不得不介紹下俞樾,俞樾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曾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等職。后遭陷害罷官。他為一代樸學大師,畢生致力于傳統(tǒng)經(jīng)史學術研究與詩文書法創(chuàng)作,撰有春在堂全書五百余卷。俞曲園和李鴻章同為清代道光進士,世人將他們相提并論,曾有“李鴻章拼命做官,俞曲園拼命著書”的說法。俞樾在孤山詁經(jīng)精舍主持達30年之久,著名學者章太炎及吳昌碩等都是他的弟子。俞樾非常喜歡西湖,寫了許多贊美西湖山水的詩句,如他描述九溪的詩有“重重疊疊山,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他的學生徐花農(nóng)等為了感謝恩師,自發(fā)集資在1878年為他建造居舍,從此西湖便又添了一處樸實雅致的文人宅園。他的曾孫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紅學家俞平伯先生,曾在此生活多年,他的散文名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寫的就是在這里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與見聞。俞樓初建時是中式二層建筑,后來庭院漸廢,1998年俞樓重建,并辟為俞曲園紀念館。底層主要陳列有關俞樾的史料,介紹俞樾生平經(jīng)歷,學術成就,文化影響及其對西湖的貢獻,二樓用來接待文人學士及進行學術研究。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這半個亭的地方就是六一泉,此處原為宋代高僧慧勤講經(jīng)之地。蘇東坡來杭州做通判時,由歐陽修介紹認識了高僧慧勤,當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時,歐陽修和慧勤都已相繼謝世,他故地重游不勝感慨,恰巧有泉水涌出,為紀念昔日往來,蘇東坡取歐陽修晚年的號,將此泉命名為六一泉,且刻名其上。大家再看旁邊這尊潘天壽塑像,他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擅長寫藝花鳥和山水,又常于指頭畫。整座塑像和巖石都是用銅鑄成的,展示了潘天壽游歷了名川大山后在一塊巨石上小憩的情形,這是1997年為了紀念潘天壽誕辰100周年而建的。各位游客,前面這座粉墻黛瓦的庭院內(nèi)就是素有“湖山最佳處”之稱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不僅以金石篆刻,文人雅集而聞名于世,而且還以結構精巧,風景佳麗著稱,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F(xiàn)在我們看到的西泠印社門額是由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沙孟海題寫的。西泠印社是我國成立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民間學術團體。由杭州篆刻家丁仁,王提,葉銘,吳隱在1904年籌建,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經(jīng)石研究印學為宗旨,公推書畫大師吳昌碩為首任社長,后任社長分別為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我們正面看到的主體建筑叫柏堂,柏堂西側這座結構簡樸的小屋稱“竹閣”,這算是唯一保存至今的白居易古跡了。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時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竹閣,他有首記竹閣詩寫道:“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爆F(xiàn)在我們從前面的小石坊沿階而上可到山頂。前面這座四面凌空的小亭閣叫“四照閣”始建于北宋初年,因身處閣中可環(huán)顧四面湖山而得名,它與柏堂,竹閣并稱印社三大建筑,在此可體會到“面面有情,環(huán)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的意境?!睂γ娴倪@座石塔叫華嚴經(jīng)塔,建于1924年,為印社園林的標志性建筑,塔旁的石像是皖派篆刻藝術創(chuàng)始人鄧石儒。坐在小樓泓洞壁內(nèi)的是吳昌碩的像,吳昌碩不僅使篆刻發(fā)揚光大,而且也把中國印學藝術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大家請看這座用青灰石板構做的建筑就是西泠印社的精華漢三老石室。里面收藏著一塊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的漢代碑刻漢三老諱字忌日碑。此碑出土于余姚克星山,據(jù)考證是公元52年的碑刻。它不僅是漢碑中的極珍貴的碑刻,也是我國出土文物中的珍品,被譽為“東南第一碑”,是研究隸書發(fā)展史的重要石碑,出土時曾一度被盜賣,后由印社同仁從日本商人手中贖回,并在此特地筑了石室將其保藏。這尊石雕坐像是浙派篆刻鼻祖丁敬,為西泠八家之首。近年來在黨和領導的關心下,西泠印社品牌更響,產(chǎn)業(yè)更大,它旗下包括中國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西泠印社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杭州書畫社有限公司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1999年9月批建的中國印學博物館。各位游客這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樓外樓。它是杭幫菜的代表菜館之一。樓外樓創(chuàng)建于1848年,創(chuàng)始人是洪端堂,店名取自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名句,1910年初,洪端堂的孫子洪順生將樓外樓原先三間平房翻造成三層樓廳。樓外樓這才名副其實,洪順生還約請前來用膳的西泠印社社員張堅題寫樓外樓匾額。現(xiàn)在的樓外樓是1978年重建的,呈品字形的兩層樓房,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樓外樓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曾經(jīng)接待過許多中外名人,當年孫中山,宋慶齡,何香寧,蔣介石,宋美齡,魯迅,許廣平,竺可楨,郁達夫等大批名流以及周恩來,賀龍,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光顧過樓外樓,從1952年起,樓外樓轉(zhuǎn)為國營,成了杭州首家接待外賓僑胞的菜館,是歡迎國賓的重要場所之一,尤其令人難忘的是,趁陪同外賓之便周恩來總理曾十次親臨樓外樓,三次追補餐費,一直被傳為佳話?!拔骱佐~何處美,獨屬杭州樓外樓”,西湖醋魚是樓外樓的一道看家名菜,其色澤紅亮,肉質(zhì)鮮嫩,酸甜可口,帶有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名菜。在樓外樓用餐真可謂是“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笨梢宰屇惚M情體會到佳肴與美景共餐的意境。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山公園,它是孤山園林藝術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大家請看門口這對漢白玉石獅為明代遺物,不遠處正面石壁上有孤山兩個鮮紅大字,出自宋人手筆,再看石壁旁有兩座石亭,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為紀念南洋華僑捐款救濟浙江災民而建的,其中右邊一個石亭上寫著“善與人同”表達了浙江人民對南洋華僑的感謝之意。公園內(nèi)有一座精妙絕倫的小庭院,向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景,它原是清代行宮御花園的一部分,園內(nèi)一亭名為“西湖天下景”,由康有為題寫,提名取自蘇東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無賢愚,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的詩句。柱上對聯(lián)“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它既可順讀,又可倒讀,還可以拆開來念,雖然是重重疊疊的幾個字卻言簡意賅,淋漓盡致的道出了西湖山水的絢麗景色,顯示了西湖淡妝濃抹總相的無窮魅力,有人說“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此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風景特別優(yōu)美,一直被自稱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南宋理宗時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西太乙宮,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又建造了行宮。到了雍正年間改為圣因寺,后被兵火化為灰燼,到了1927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公園,孤山不僅是西湖風景的佳絕之處,而且是人文古跡的薈萃之地,如果說中山公園前坡的美是由于人工的濃妝素抹,那么其后坡的美則在于自然的絢麗多姿,這里山不高而靈秀,谷不深而清幽,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正在修編中的杭州歷史文化保護規(guī)劃,已把孤山劃定為清文化保護區(qū)。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我省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它于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后始建,現(xiàn)占地30.6畝,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大屋單體曲線連廊組成,形成了館中有園,園中有館的格局,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經(jīng)典歷史文化窗口,博物館門口的門墩是仿良渚文化的冠形器,三根立柱是仿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而圍墻上的“雙鳥舁日”是仿河姆渡文化圖騰的圖案,具有鮮明的浙江歷史文化特色,博物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和南宋文化為代表。2001年雷峰塔地宮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也存放在館內(nèi),浙江省博物館還包括文瀾閣在內(nèi),文瀾閣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0年,以收藏乾隆皇帝組織編纂的四庫全書而聞名,四庫全書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綜合性叢書,當年在全國專門建造了七大書閣來收藏,現(xiàn)在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就是文瀾閣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文瀾閣豎匾是光緒皇帝用滿文和漢文書寫的,整個建筑仿寧波天一閣而建,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在博物館東面是浙江西湖美術館。各位游客,這里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區(qū)。它是杭州歷史上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唐代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為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建御書樓,并在樓前水面鋪筑平臺,題名為平湖秋月。它西面的建筑原是羅苑,也就是猶太商人哈同妻子羅迦陵的別墅,1959年拆去了羅院的圍墻把它并入了平湖秋月景點,從而使游覽面積從不足三畝增加到十畝,原羅院的建筑“湖天一壁樓”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一八印社”的社址。如今這里已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更添一處人文盛景,明代著名文學家袁宏道曾說過,“西湖最勝為春為月”,月光下的西湖山融水意一派清絕,有多少人為之陶醉,平湖秋月三面臨水,在這里眺望湖光山色其趣盎然,尤其是皓月當空的秋月,這里更是月白風清,水天共碧,遠山近樹朦朧錯約,高樓玉宇若隱若現(xiàn)??梢宰屇惚M情享受西湖秋月之美,正所謂“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懊坊ㄒ牙销Q空亭,處士長留山不孤”。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有兩只仙鶴在一旁的亭子叫放鶴亭,這是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造的。林和靖一生孤高自騖,淡泊名利,終身不娶,也不出仕。除了作詩繪畫外喜愛的就是種梅養(yǎng)鶴。他愛護梅花如妻子,教養(yǎng)白鶴如兒子。因此人稱“梅妻鶴子”。他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其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后人視為詠梅絕唱。孤山仿梅歷來被譽為西湖盛事,它和超山賞梅,靈峰探梅是舊時杭州的三大賞梅勝地。所以孤山還有一個美稱叫做“梅嶼”。林和靖死后葬于孤山,他的節(jié)操和學識也很得宋真宗的賞識,特賜謚號“和靖處士”。元代杭州人陳子安在林和靖隱居地“巢居閣”舊址建梅亭和鶴亭以資紀念,明代嘉靖年間王釴(yi)始建放鶴亭,現(xiàn)亭為1915年重建。放鶴亭匾額由書法家楊學洛所書,亭內(nèi)舞鶴賦石碑是南北朝鮑明遠的作品。碑文是清康熙皇帝臨摹明代董其昌書法的手記,栩栩如生的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亭前柱上有林則徐撰,林散之手書楹聯(lián):“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zhuǎn)不孤?!备魑挥慰痛蠹铱吹降倪@條間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就是著名的白堤,它原名百沙堤,全長1公里。但是何時何人所筑已無從考察,白居易曾作詩云“誰筑湖似一條路,綠草裙腰一道斜”說明至少在唐代它已存在了。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曾修筑過一條白公堤,后因湖面縮小而荒廢,人們?yōu)榱思o念白居易才改白沙堤為白堤。它包含著杭州人民對這位賢明地方官的深情,當我們來到這里,西湖秀麗的風光一覽無余。橫亙湖上的白堤平靜坦蕩,湖中畫舫游弋,碧波蕩漾,堤上桃樹嫣紅,柳枝泛綠。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正如白居易所說:“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贝蠹以倏窗椎讨虚g的這座橋名叫錦帶橋。舊稱“涵碧橋”。它使白堤起伏有致,就像圍在姑娘腰上的柔媚錦緞。使西湖錦上添花。各位游客,白堤盡頭的那座單孔石拱橋就是著名的斷橋了,這座橋看起來普通,但卻是西湖中最著名的一座橋。白蛇傳的故事給斷橋增添濃郁的浪漫色彩。或許有的朋友會問,這座橋根本沒有斷,為什么要取名斷橋呢?歷史上唐代詩人張祜(h)有“斷橋慌先澀”之句。宋代稱寶佑橋,元代稱段家橋,現(xiàn)稱斷橋。一是取自諧音,元代橋邊住著一戶姓段的人家,因而稱段家橋?!皵唷焙汀岸巍倍种C音;二是它為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終端;三是冬季西湖雪厚,橋面積雪消融的特性再加清代康熙皇帝御題“斷橋殘雪”碑,于是逐漸統(tǒng)一了口徑,稱斷橋。那么斷橋殘雪的景名是如何而來的呢?原來舊時斷橋橋面是臺階形的,橋面正中有橋亭,并裝有一道木柵門,每逢冬日雪霽,當陽光灑在斷橋上時,東西向的橋面正中由于地勢較高,從橋洞下水面泛起的冷暖空氣對流較快,橋面中部的積雪總是較早消融,而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只是橋兩面臺階上那斑斑點點的殘雪,此時若從遠處眺望橋面正中仿佛像斷了似的,斷橋殘雪便由此得名。斷橋處于山,城,湖,堤的交匯處。確實是冬天觀賞西湖的最佳之地。難怪古人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之說。各位游客,請看那座矗立著一座寶塔的山叫寶石山,為什么稱寶石山呢?因為這座山的巖石屬火層巖中流紋巖和凝灰?guī)r組成,含有較多的氧化鐵,在陽光照耀下晶瑩閃亮,因此取名為寶石山。寶石山遠遠望去就像朵朵彩霞漂浮在湖畔上空,因而西湖新十景將其命名為“寶石流霞”,山上那座高高聳立的寶塔名叫“保俶塔”,初建于北宋開寶年間,是吳越國王錢泓俶的母舅吳延爽因錢泓俶奉召進京,為保佑他平安歸來而建?,F(xiàn)在的塔是1933年重建的,是一座六面七級的樓閣式實心磚塔,高45.3米,在湖上諸塔中造型最為俏麗,體態(tài)最為窈窕,宛如婷婷玉立的美女,是西湖北山風景輪廓線上的一個突出標志,歷史上與她相對應的是雷峰塔,他們一個敦厚典雅,一個纖細俊俏,所以民間有“雷鋒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說法,寶石山有一塊秦皇攬船石,相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過錢塘江去會稽祭大禹,當時錢塘江風餓浪高,秦始皇就在寶石山下停船,攬舟這塊石上。各位游客遠處那座金碧輝煌的塔就是著名的雷鋒塔,他與保俶塔遙遙相對,呈現(xiàn)出南北雙對峙,一湖映雙塔的美景,雷鋒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始建于五代吳越國時期,初建成的塔八面七級,金碧輝煌。在北宋政權征討方臘的戰(zhàn)亂中遭受重創(chuàng),南宋年間雷峰塔得以重修,塔身由七層減為五層,明嘉靖年間雷鋒塔的木構沿廊被倭寇縱火燒毀,只剩下磚砌的塔心,1924年9月25日雷鋒塔轟然倒坍。西湖十景從此殘缺。這座曾立于西子湖畔940多年的古塔雖已倒坍但一直存在人們的記憶當中。市政府順意民意,在原塔遺址上重建,于2002年10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新雷峰塔是中國首座鋼構彩色銅雕寶塔,是古今中外采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塔,重建的雷鋒塔沿襲了南宋時的風格,八面五層,總高71米多。重建前進行的雷鋒塔地宮考古發(fā)掘被評為200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其大部分出土文物被放入浙江省博物館。國寶級文物“金屠塔”,國家一級文物“蓮花座金銅佛像”等。放在雷鋒塔景區(qū)拱有人觀賞。在西湖十景中。”雷鋒夕照“是歷史上唯一毀損而又恢復的景點。重建的雷鋒塔如今屹立在西子湖畔,成為西湖南線風景輪廓線上的一大亮點,它承載了多少歷史的滄桑,集聚了多少世人的期盼, 前面這座錦緞似的長堤就是著名的蘇堤,說到蘇堤不得不提起蘇東坡。宋元佑四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做官時,見西湖草長水gu。就上書朝廷要求疏浚西湖。他采用以工代政的辦法慕名開湖,花了20多萬人工終于把湖中葑草打撈干凈,并用挖起的淤泥筑起了這條縱貫西湖南北的長2.8公里的長堤,后人為了緬懷他的功績將此堤命名為蘇公堤。蘇東坡為北宋大詩人,博學多才,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成就卓著,他寫的飲湖上初晴后雨無與倫比。是吟西湖的絕唱,杭州建有蘇東坡紀念館,東坡路,還出來一道名菜東坡肉??梢姾贾萑藢μK東坡的感情之深了。蘇堤因景色迷人,環(huán)境幽靜而被人們俗稱為情人堤。它是情人們悠閑漫步,談情說愛的好去處。堤上自南而北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拱橋。故有“西湖景致六吊橋,間株楊柳間株桃”的名言。元代的錢塘十景中。此處又被稱為“六橋煙柳“蘇堤如長虹跨波,四季景色各異。尤以早春晨曦初露時最令人心醉。清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題西湖十景時,以”蘇堤春曉“為十景之首。 各位游客,古時候人們常把想象中的海上仙山瓊島統(tǒng)稱為“蓬萊三島”。中國古典園林在營建中也恪守“一石三山”的模式。隱喻“蓬萊三島”,西湖也不例外。人們把湖心亭比作蓬萊,阮公墩稱作方丈,三潭映月就叫做小瀛洲。首先我們來看西湖中最大的島小瀛洲,它北面敞先上“小瀛洲”三字由趙樸初題寫,全島面積七萬平方米。其中水面就占了60%,從空中俯瞰呈“田”字形,它的東西連柳堤,南北建曲橋,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山花園,歷史上三潭映月還以種植西湖莼菜而著名,各位請看,這里有開網(wǎng)亭和亭亭亭組成的一組對景,亭亭亭用名詞做形容詞,巧用諧音,讓我們大家停一下,停一下,再停一下,靜靜地,慢慢地欣賞這三潭印月的美麗風光吧,這里原是吳越時的水心保寧寺。明代萬歷35年,錢塘縣令聶新湯利用水心保寧寺遺址,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積成綠洲,清雍正五年,浙江總督李衛(wèi)在此苦心經(jīng)營,使整個島頗具江南水上園林藝術特色,成為西湖十八景之一,叫魚沼秋蓉。小瀛洲的精華還在于島南面的三座石塔,稱為三潭印月。它原是蘇東坡疏浚西湖后,在蘇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