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案與教材設計.ppt_第1頁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案與教材設計.ppt_第2頁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案與教材設計.ppt_第3頁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案與教材設計.ppt_第4頁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案與教材設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系 吳為聖 6/22/2008,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教案與教材設計,2,大綱,前言 教案設計 教材設計 範例分析 分組討論 結語,3,教師主動將資訊科技融入敎學 學生受惠使用科技的學習優(yōu)勢,豐富教學活動: 大量且多元的資訊; 提供科學工具(如:天文遙測臺); 提供計算工具(如:試算、模擬、動畫、虛擬實景等視覺化工具); 作為創(chuàng)意工具(如:繪圖、動畫、影音編輯); 作為合作工具(如:同步與非同步溝通管道); 作為展示工具(如:網(wǎng)頁與多媒體之展示)。 支援有效學習: 知識建構的工具; 做中學的情境; 合作學習的社會媒介; 反思的智慧夥伴。,4,資訊科技輔助課室教學的範例,演示教學,作品展示,電子筆記,資料來源:網(wǎng)奕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先進科技可能取代現(xiàn)有技術 不必然產(chǎn)生更好的學習成果,AVI CAI WBI (E, M, U)-learning Next 教師需要審慎規(guī)劃和設計科技融入教學,引導學生存取資訊、思考、理解、溝通和表達,達成滿意的學習成果。 科技是學習的輔具,教學設計是關鍵:成功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以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為基礎,設計合適的教案和教材。,6,教學設計,針對特定環(huán)境和學生,運用教學理論和系統(tǒng)方法規(guī)劃各種學習資源,以解決教學問題,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7,教學設計理論,如何讓教學處方多元、有吸引力、有效的方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常引用的的理論如下: 動機理論(J. Keller) 動機是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 教學理論(R. M. Gagne) 學習階層:先學會簡單的教材,才能學習較複雜的教材。 學習條件:每一種學習結果都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 精緻化教學理論(C. Reigeluth) 教材安排由總覽概念到細節(jié)知識,協(xié)助學生建立認知結構。,8,ARCS動機模式(J. Keller),運用Attention(注意)、Relevance (相關)、Confidence (信心)、Satisfaction (滿足),激勵學生學習,如:運用圖片、影片等科技媒體融入教學。,9,教學理論(R. Gagne),依照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歷程,而設計不同的教學事件。,10,精緻化教學策略(C. Reigeluth),精緻化: 由整體到細節(jié),再由細節(jié)到細節(jié)或細節(jié)到整體。 對單一教學內(nèi)容摘要,再精緻化其細部說明或次要的概念 學習的先備知識 總結: 系統(tǒng)化的複習學過的知識 說明概念、舉例及練習 綜合:整合學過的概念與細節(jié) 類推:將新知識與既有知識連結-比喻 認知策略催化者: 認知:運用既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思維、分析、而獲得新知 教師應教導學生運用認知策略 學習者控制: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主動學習。,11,教學設計的取向,行為取向 教學設計採行為主義的系統(tǒng)論 教學行為遵照行為塑造論點 認知取向 教學設計是一種教學科學 考量學生訊息處理的心理模式來進行教學設計 建構取向 教學設計是師生在真實情境的合作 融合認知發(fā)展與社會建構論點,12,教學設計觀念比較,13,教學設計模式(方法),教學方法的計畫,將教學歷程概念化或步驟化。常見方法如下: ASSURE A:分析學習者( Analyze learners ) S:撰寫學習目標( State objectives ) S:選擇方法、媒體與教材( Select instructional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 U:使用媒體與教材( 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 R:激發(fā)學習者參與(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 E:評量與修正( Evaluate and revise ) 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ADDIE) Dick & Carey Kemp ICARE,14,ASSURE,在實際教學情境下,善用媒體工具達成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互動參與,確保教學成果。,15,Dick & Carey,16,Kemp,Kemp, J.E., Morrison, G.R., & Ross S.M. (1991).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NY: Macmillan,學習需求 教學目的,17,ICARE,Introduce learners to what is to be learned. Content of lesson is presented to learner involv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Apply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with practical activities Reflect on what has been learned. Extend learning of lesson by providing alternative resources.,18,系統(tǒng)化模式:ADDIE,19,分析階段,認知目標 情意目標 技能目標,學生特性 起點行為 先備知識,教材內(nèi)容(敎什麼) 呈現(xiàn)方式(如何敎),20,教學內(nèi)容(教材)分析,可利用圖示、表格、樹狀圖、概念圖進行主題內(nèi)容分析。,21,教學活動設計,單元目標,內(nèi)容架構圖,教學事件,教學順序,吸引學習者注意 說明學習目標 喚起先前記憶 呈現(xiàn)教材 提供指導 實際演練 提供回饋 主題評量 強化學習保留與遷移 (Gagne et al., 1992),引言 呈現(xiàn)內(nèi)容 講解指導 練習與回饋 回顧 結語 評量,22,設計階段,學習者(Audience):教學對象 行為(Behavior):達成目標的動作 條件(Condition):達成目標的條件 標準(Degree):評量標準,常模參照測驗 標準參照測驗,23,發(fā)展階段,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特性、教學內(nèi)容、科技環(huán)境,確定敎學策略,設計教案(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活動所需科技工具,選用或自製數(shù)位工具與媒材。,24,範例:建構式網(wǎng)路教學模式,(Sadik, 2000),25,Introduction: 引發(fā)學習動機、情境引導。 Task: 描述學習任務(個人或分組的工作目標)。 Process: 安排與指引探索過程。 Resources: 網(wǎng)站連結或其他資源列表。 Evaluation: 描述達成學習任務的要求與評分方式。 Conclusion: 說明完成本學習活動的意義, 再提供延伸加廣學習的機會。,網(wǎng)路教學規(guī)劃,26,資訊科技協(xié)助教學的時機,27,資訊科技協(xié)助學習的時機,28,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29,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行動指引,30,31,各領域的科技融入教學參考模式(1),32,各領域的科技融入教學參考模式(2),33,需求評估(1),(一)適配性(Fit) 並非所有課程內(nèi)容皆需要利用科技來輔助教學,若確實需要,教案設計時所選取的敎材應配合原始學科的內(nèi)容,其展現(xiàn)方式應考慮學科內(nèi)涵。 (二)有用性(Usefulness) 科技融入教學除了提高學習動機,更大的期望在增進學習成效,故融入方式需符合學習理論,滿足學習效果的提升。融入教案設計時,必須。 (三)易用性(Ease-of-use) 融入教學所運用的軟硬體是否方便使用,故設計教案時應考慮使用容易使用和控制的教學資源,減少準備時間,避免影響教學進度或班級秩序。,34,需求評估(2),(三)可行性(Availability) 每所學校的軟硬體環(huán)境皆不同,資訊融入教學所使用的設備資源必須在學校現(xiàn)有條件下允許實施,而且規(guī)格相容。 (四)合法性(Legality) 教學使用的媒材以不違反智慧財產(chǎn)權為原則。 (五)限制性(Limitation) 排除課程進度、準備時間、考試壓力、教室管理等因素干擾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35,教案設計原則,教學內(nèi)容需符合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 教學活動安排需符合教學原理原則,與學習歷程結合,有明確目標。 思考資訊融入的必要性,不要為融入而融入。 重視學生的先備知識。減少認知負荷,使內(nèi)容具體可行。 以學童為主,強調(diào)主動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 資訊融入只是策略,教學才是目的。要能使Learning大於Teaching。 善用已有的教學資源,適當列舉替代性方案,修改現(xiàn)有教案進行資訊融入,能減少教學準備時間。 尊重智慧財產(chǎn)權的觀念,適時把意見和想法回饋給原始教案設計者。,36,教案設計格式,單元目標 :認知 、情意 、技能 能力指標 :主題軸、學習階段、流水號 教學活動 :1.準備活動 2.導入活動 3.展開活動 4.綜合活動 教學方法 :思考啟發(fā)、情意陶冶、合作取向等 教學評鑑:形成性與總結性兼?zhèn)?37,教案格式(1),1.環(huán)境設備: 班級電腦單槍投影機 班級電腦電視 小組電腦應用 電腦教室 其他_ 2.軟硬體設備(請依實際使用情形填寫): 數(shù)位相機 數(shù)位攝影機 實物投影機 WebCam 電子白板 網(wǎng)路平臺 其他_ 3.使用特定軟體: 4.教學應用構想: 5.實做分享: 6.教學流程簡述 7.成本分析 8.相關資源、數(shù)位資源,38,教案格式(2),39,教案格式(3),40,教案欄位(1),教案名稱 設計者 關鍵字 適用年級 學習領域 主題 單元名稱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資訊科技 規(guī)劃說明 教學流程 成本分析 相關資源 數(shù)位資源 備註:,教案名稱 設計者 關鍵字 適用階段 適用年級 領域名稱 主題名稱 單元名稱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教學總時間 設計理念 教學活動 教學時間 先備知識 相關主題 教學步驟 步驟說明 時間分配 相關資源 相關網(wǎng)站,41,教案欄位(2),主題名稱 實施時間 活動名稱,42,好的教學取決於教案而非電腦特效,4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檢核表,階段一:決定是否使用科技 是否有資訊科技可協(xié)助解決教學問題? 資訊科技融入是否比其他方法較有成效? 階段二:訂定評量機制 是否能透過資訊科技呈現(xiàn)學生所學? 哪種資訊科技協(xié)助評量學習成果的方案最適合? 階段三:設計敎案 哪一種資訊科技融入的教學方法最適合學生? 敎學活動需要哪些資訊設備或數(shù)位教材?需使用多少時間? 階段四:準備設備和教材 所需的資訊設備或數(shù)位教材是否備妥(充足、合法)? 是否能順利操作資訊設備或數(shù)位教材? 階段五:評鑑融入策略 使用什麼工具評鑑教案是否達成預定目標? 需要改變什麼已達到更好的成效?,參閱楠西國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檢核評鑑表,44,案例觀摩,和平高中資科科技融入地理科教學觀摩 光正國小資訊科技融入數(shù)學科教學觀摩 潭子國中資訊科技融入綜合領域教學觀摩 藝教於樂教學記錄影片,45,數(shù)位教材設計模式(ADDIE),46,分析階段,47,常見數(shù)位教材比較,48,數(shù)位課程設計規(guī)格項目,注意:團隊應一同合作訂定此課程設計規(guī)格書,如此好點子才能彙整;團隊成員較易有一致的重視與認同。,49,腳本設計,腳本包含項目 教材主題 畫面編號 畫面編排型態(tài) 畫面文稿 媒體描述:文/表/圖/動畫/聲音/影像 旁白配樂 互動小設計:Hotspot/Pop-up/ Hyperlink/Mouse over/Mouse Click 時間,腳本類型 網(wǎng)頁瀏覽腳本 串流影音腳本 動畫分鏡腳本 模擬式腳本,50,委外(或協(xié)合)製作數(shù)位教材,重點提醒: 學習效果比學習時數(shù)重要 / 動畫多不一定互動高 要考慮頻寬限制 / 持續(xù)溝通以免不必要的修改,流 程 品 質,內(nèi) 容 品 質,想 法 溝 通,課程設計 提案,素材蒐集,範 本 樣 品,內(nèi) 容 製 作,測 試 修 正,驗 收 上 線,51,數(shù)位教材設計原則,促使有意義的話語(discourse); 從知識傳輸轉為學習者控制; 提供交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 以學習者為中心; 鼓勵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基於高階思考技能,如分析、綜合、評估; 容許小組協(xié)同合作學習; 提供多重層次的互動; 聚焦於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上。 (ADEC, 2001),52,Find great sites: 發(fā)現(xiàn)很棒的網(wǎng)站,甚至您只用其中一頁。 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 將學生與學習資源建立良好連結,就好像一場交響樂團合奏的完美演出 Challenge your learners to think: 提供合適的挑戰(zhàn),刺激(鼓勵)學生進行思考 Use the medium: 應用媒體,也可以善用圖書與社區(qū)資源。 Scaffold high expectations: 提供鷹架讓學生感知新事物、 建立學習遷移並產(chǎn)出創(chuàng)新作品。,網(wǎng)路資源應用原則:FOCUS,53,素材的來源,教科書商提供的媒材 坊間或學校的光碟或錄影帶,參考範例: 有關美術 參考書籍 網(wǎng)路資源【注意著作權】參考範例: 視覺互動技術 自製素材數(shù)位相機、攝影機、放影機、相關錄影帶或VCD,參考範例: 有趣的數(shù)學,54,常用的自由軟體:教材設計工具,網(wǎng)路應用類:Firefox, Skype, Gaim, Evolution,. Nvu 網(wǎng)頁編輯軟體 Amaya 網(wǎng)頁編輯軟體 多媒體播放類: VLC,xmms,MPlayer,(搜集影音檔格式,再找出對應之播放軟體程式) mpeg1,mpeg2,mp3,mp4,wmv,. 文書處理類:OpenO,gEdit,. 美工繪圖類:GIMP影像編輯軟體, InkScape超強的向量式繪圖軟體, ArtRage可以像 Painter 一樣畫出自然手繪筆觸的繪圖軟體, Dia,圖片檢視, 系統(tǒng)應用類:OTG-Linux介紹,檔案壓縮/解壓縮,檔案總管,網(wǎng)路設定,偏好設定 Wink教學影片, 7-Zip解壓縮程式等。 全國中小學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mmedia/,55,數(shù)位敎材資源,教學資源網(wǎng):.tw 學習加油站:.tw 創(chuàng)用CC參考網(wǎng)站:.tw/ 數(shù)位內(nèi)容交換分享平臺:.tw/ 教師網(wǎng)路素養(yǎng)與認知網(wǎng)站:.tw 教育部自然生態(tài)學習網(wǎng) .tw 夫子學院:.tw/ 社教博識網(wǎng):.tw/ 臺北市多媒體教材資源中心:.tw/ 數(shù)位點金銀島:.tw/land/index.html 網(wǎng)界博覽會: 數(shù)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tw/home.aspx 英特爾e教師計劃:.tw/materials/elementary_1.php,56,教育部六大學習網(wǎng),歷史文化學習網(wǎng):.tw/ 科學教育學習網(wǎng):.tw/index.jsp 人文藝術學習網(wǎng):.tw/ 自然生態(tài)學習網(wǎng):.tw/ 生命教育學習網(wǎng):.tw/ (?) 健康醫(yī)學學習網(wǎng):.tw/health/index.jsp,57,公視資訊融入與創(chuàng)意教案競賽,第一屆: .tw/web02/education/05main.htm 第二屆:.tw/web02/education/11main.htm 第三屆:.tw/php/vote/9406_workshop/index.htm 第四屆: .tw/web02/teacher4/p4.html 第五屆:/globalwarming/post/7762,58,優(yōu)選教案(1),59,優(yōu)選教案(2),60,優(yōu)選教案(3),61,地層下陷防治教學教案甄選 90-96年度國中小得獎教案,第一名:陳敏銓 服務單位:臺南縣文賢國中 作品名稱:止陷你和我 教學對象:國中一二三年級 作品簡介: 名稱為止”陷”你和我,就是希望地層下陷防治由你我生活中做起。教學設計使用大量的簡報和圖片,以及實際的模擬地層下陷,希望給予學生視覺的刺激,引起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的情壞。 - 第二名:陳靜珮、高郁眉 服務單位:嘉義縣私立同濟中學 作品名稱:陷在要你好看 教學對象:國中二年級 作品簡介: 陷在要你好看,結合社會與綜合活動領域,藉由跨領域教學,使學生能生動且有效地從活動與課堂中學習。由於現(xiàn)行社會領域地理課程時數(shù)普遍不足,除了課堂講述以外,教師難以進行其他活動使學習更加多元與不同,因此,本課程以策略聯(lián)盟的方式,結合課堂時數(shù)並搭配各領域老師的專長,使教師能在一個星期、四節(jié)課之內(nèi),教授完整地層下陷的概念。 - 第三名:林雲(yún)理 服務單位:高師大附中 作品名稱:洞燭陷機-陷落的大地危機 教學對象:國中二年級 作品簡介: 教學單元係以配合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nèi)容,融入地層下陷主題教學,希望透過本課程的設計使學生認識到臺灣地下水的分布狀況、使用情形,以及人為過度使用導致超出環(huán)境負載力的地層下陷危機,並探討此危機的相關防治辦法,讓學生更進一步關心臺灣自身的環(huán)境議題,培養(yǎng)分析環(huán)境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fā)關懷鄉(xiāng)土的情感。,62,教育部97年全國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創(chuàng)意競賽開始報名!,參賽方式:全國小學以上現(xiàn)任教師與高中職以上在學學生,以1-4人組隊參賽,每隊至少含1名國中小現(xiàn)任教師。 競賽內(nèi)容: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重大議題為範圍的教學活動設計創(chuàng)作。競賽類別:教學活動設計類及電子白板教學應用類。 評選流程:線上互評、縣市初賽、全國決賽總爭霸。 評選重點: (一)線上互評:作品完整度、作品呈現(xiàn)方式、作品創(chuàng)意表現(xiàn)。 (二)全國決賽: 作品介紹、作品特性、作品創(chuàng)意、整體呈現(xiàn)。 競賽活動網(wǎng)站:.tw 96年資訊融入教學計畫專區(qū):96/cities/index.htm,63,範例,64,教案開發(fā)實作,.tw/teaching/,65,66,67,結語,沒有退路,只有投入! 從蒐集各種教學資源中培養(yǎng)教案設計和教材開發(fā)的能力。 前置時間可以逐漸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獲得回饋。 多利用資源本位特色以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意。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應從教學展示轉向學生利用科技學習。 與高中職或技專校院合作開發(fā)技術導向數(shù)位教材。,68,參考文獻,Dick, W.(1997). A model for system design of instruction(3r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