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愛迪生”工人科學家蔡祖泉逝世_第1頁
“中國愛迪生”工人科學家蔡祖泉逝世_第2頁
“中國愛迪生”工人科學家蔡祖泉逝世_第3頁
“中國愛迪生”工人科學家蔡祖泉逝世_第4頁
“中國愛迪生”工人科學家蔡祖泉逝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愛迪生”工人科學家蔡祖泉逝世蔡祖泉,1924年11月出生,浙江余杭人,我國著名電光源專家,有“中國愛迪生”之稱,歷任復旦大學教授、副校長,上海市科協(xié)副主席等職。上世紀60年代,蔡祖泉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電光源實驗室。他相繼研制成功了我國電光源史上第一個氫燈、第一個高壓汞燈、第一個氪燈、第一個長弧氙燈等10余類照明光源和儀器光源,大大縮短了我國電光源研究水平與國際上的差距,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fā)明獎等多項獎勵。7月17日,86歲的復旦大學教授蔡祖泉去世。一位年輕的大學生聞訊后好奇地問:蔡祖泉是誰?著名的工人科學家、中國電光源領域的開拓者、復旦大學教授,“中國愛迪生”這些都不足以概括蔡祖泉的一生。在他的手上,誕生了我國第一盞氫燈、高壓汞燈、氪燈和長弧氙燈,我們生活的世界處處被他照亮只上過小學三年級,一生科研全靠自學“從工廠學徒到大學教授”和愛迪生一樣,蔡祖泉最初也是從一名學徒工走上光源研究的道路??谷諔?zhàn)爭時期,年僅16歲、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的蔡祖泉到中法藥廠(延安制藥廠)玻璃制造車間學徒,在那里從事了10年的玻璃制造工作,并參加了中共地下黨。他曾協(xié)助幾位大學教授從事藥劑實驗工作,后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建設X光管實驗室,周同慶和方俊鑫教授希望將他調去協(xié)助工作。1951年,在上海市的一次座談會上,一位教授向陳毅市長遞了張條子,認為蔡祖泉對玻璃真空有研究,應該調入大學工作。在陳毅的過問下,很快,工人出身的蔡祖泉調到上海交大,擔任技術員。1952年院系大調整,他又被調到復旦,繼續(xù)從事X光管的研發(fā)工作,并負責玻璃和金屬銅圈的焊接技術攻關、X光管的玻璃封接和對玻璃真空系統(tǒng)的維護。1955年,在周同慶的領導下,我國獨立研發(fā)成功了第一支X光管,填補國內市場技術的空白,年僅30歲的蔡祖泉受到莫大的鼓舞和啟發(fā)。他看到研發(fā)X光管的真空系統(tǒng)主要設備都要依賴進口,便立志走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路。經過他的鉆研,1956年,我國第一只立式三級玻璃油擴散泵試制成功,隨即又研制了麥克勞水銀真空斗。這些技術和設備的研制成功,為后來新型電光源的開發(fā)、研究和生產打下了基礎。蔡祖泉曾希望讀大學,并考上了南京工學院,但因為工作需要,沒有讀成。他一生的科研知識,全靠堅持不懈的自學和實踐。他的手上,誕生了我國第一盞氫燈、高壓汞燈、氪燈和長弧氙燈“我聽黨的話,燈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燈聽我的話”,在復旦大學,許多人都知道蔡祖泉的這句名言。50多年前的中國尚不能自主生產燈泡,電光源研究領域更是一片空白。上世紀60年代,蔡祖泉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電光源實驗室,開始了該領域的系統(tǒng)研究。我國第一盞氫燈、第一盞高壓汞燈、第一盞氪燈、第一盞長弧氙燈等一系列成果陸續(xù)從他手上誕生。可以說,中國電光源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直至今天達到極高水平,蔡祖泉功不可沒。1961年,蔡祖泉著手研制國內的第一盞光源高壓汞燈。同年,復旦大學電光源小組成立。當時的中國面對的是國際上的經濟封鎖,蘇聯(lián)專家撤走,技術和原材料全靠自力更生。高壓汞燈玻璃與金屬接口的地方需要很薄的鉬片,國內無法生產。蔡祖泉帶著科研人員硬是用打鐵的方式,把厚鉬片一層一層地敲薄。他開發(fā)的新光源、新燈,讓中國人的生活從此得以改變。當年高壓汞燈“亮相”以后,夜晚的上海南京路從此告別昏黃的老式路燈,變得明亮璀璨;如今的中年人,還對上海人民廣場上的“小太陽”“長弧氙燈”記憶猶新,當年,這盞100千瓦的“小太陽”點亮時,曾引起巨大轟動,被稱為中國人的“爭氣燈”。發(fā)明者蔡祖泉也因此出名,有了“中國愛迪生”之稱。為制作玻璃和金屬接口處必須使用的耐高溫銀焊條,蔡祖泉用的是家里的銀元。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新聞記者用的是如排球般大小的老式放炮型新聞燈。為了爭口氣,1963年蔡祖泉開始著手研制“自己的新聞燈”,半年后,中國成功揮別老式新聞燈,生產出僅有鋼筆大小的碘鎢燈。卸任后,每年都能做出一兩個專利“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上世紀80年代之后,蔡祖泉的科研工作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他積極從事國際光源與照明的學術交流,多次出席國際性科技研討會議,及時將國際上最新專業(yè)信息傳給國內企業(yè)。同時,針對現(xiàn)代化經濟建設的需要,在成功研制新光源的基礎上,他更加注重進行二次開發(fā)工程化開發(fā)的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1984年,蔡祖泉提議在復旦開設光源與照明工程專業(yè)系,如今,這個經教育部批準的惟一在高校設立的光源與照明工程專業(yè),已培養(yǎng)出無數(shù)優(yōu)秀人才。1987年,本著強烈的使命感,他與其他科學家創(chuàng)立了中國照明學會。面對已有的輝煌成就,蔡祖泉仍未間斷自學,學生常能在清晨的校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