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小結與測評同步試題(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1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小結與測評同步試題(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2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小結與測評同步試題(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3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小結與測評同步試題(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4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小結與測評同步試題(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專題小結與測評一、抗爭探索時期發(fā)展歷程19世紀中期太平天國運動新舊交替時代反封建反侵略(1)起因:主要原因:鴉片戰(zhàn)爭激化了中國的階級矛盾直接原因:連年自然災害;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2)重要文件:前期:天朝田畝制度是對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級制度和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禮教思想的否定,強調平均主義,帶有明顯的革命性和落后性后期:資政新篇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改革方案(3)評價:是歷代農民斗爭的最高峰,揭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最終失敗19世紀末期義和團運動民族危機加深抗擊八國聯軍(1)背景:19世紀末,民族危機空前加劇(2)斗爭:由山東發(fā)展到京津地區(qū),在天津及北京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阻擊侵略者(3)口號:“扶清滅洋”具有抗擊侵略的愛國性與對先進文明的排他性20世紀初辛亥革命民族危機空前資產階級革命(1)條件: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初步發(fā)展思想基礎: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1905年,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實踐:各地革命黨人發(fā)動多次起義(2)過程:武昌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勝利,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建立民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制定約法:1912年3月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國家臨時大法革命失敗: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xié),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并未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3)意義: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民主化進程,促進了民主革命的發(fā)展二、民族復興時期發(fā)展歷程中共創(chuàng)立時期新的開端,新的領導階級(1)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國民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1)開始: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2)高潮:1926年7月,國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3)失?。?927年國民黨右派發(fā)動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927193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1)1927年,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共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2)1927年,八七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3)1927年,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chuàng)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4)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略轉移開始,1935年遵義會議使革命轉危為安,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戰(zhàn)略轉移完成(5)1936年,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奠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戰(zhàn)(1)1937年8月,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2)1937年,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3)1945年,中共七大確定了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奮斗目標(4)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1)1945年,爭取和平與民主的重慶談判和政治協(xié)商會議(2)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先后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3)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揭開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轉折)(4)1948年9月1949年1月,遼沈、淮海、平津戰(zhàn)略總決戰(zhàn)完成(5)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結束三、合作對抗 比較時期政策依據影響國民大革命時期同國民黨合作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原則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的若干原則基本一致,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使中國進入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全國工農運動迅速發(fā)展,北伐戰(zhàn)爭勝利進軍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蔣、汪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南京國民政府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反革命的恐怖政策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轉入農村,創(chuàng)建紅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使黨贏得了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解放戰(zhàn)爭時期打倒蔣介石,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美、蔣勾結,破壞“雙十協(xié)定”和政協(xié)協(xié)議,于1946年6月挑起全面內戰(zhàn)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tǒng)治,建立了新中國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有些史學家認為:“太平天國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進的特征,對不滿的民眾很有吸引力?!逼浞桨钢袑γ癖娮罹呶Φ氖? )A平均分配土地 B產品上交國庫C建立民主政治 D興辦學校教育解析:選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廣大農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獲得土地,故A項正確。2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準備階段”,是因為它( )A是舊式的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C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D規(guī)模大、時間長、建立了革命政權解析:選C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本質特點是反封建反侵略。太平天國運動歷史性地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但是因為領導階級并沒有制定民主革命綱領,只能被看作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準備階段”。31913年,某身著日式服裝的革命黨人途遇一老農,老農詢問其國籍,某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做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被告知亦為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這表明( )A國內民眾的反日情緒強烈B革命黨人處于不合法狀態(tài)C辛亥革命對農村影響有限D農民階級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選C 在辛亥革命之后,老農對革命情況一無所知,說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雖說已日漸深入人心,但對農村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也說明辛亥革命脫離了人民群眾。41911年10月13日申報載:“余昨日方評革命黨之泄事失機,而昨晚得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該報道中的應是( )A南京 B廣州C武昌 D南昌解析:選C 從材料中“1911年10月13日”“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可知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發(fā)動武昌起義,占領武漢,成立湖北軍政府,故C項正確。5五四運動是中國民主革命歷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對其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開端B青年學生是運動的先鋒C提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D是一次毫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解析:選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而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開端。6與辛亥革命相比,國民革命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國B最廣泛地發(fā)動了人民群眾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D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解析:選C 依據所學可知,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雖然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但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這是它的主要影響。A項與史實不符,B項是其發(fā)展的原因,D項是其特點。7在瑞典作家揚米達爾的書中,記錄了解放前某時期農民的感受:“國民黨逃了,紅軍來了,我們分到了土地。從那時候起,日子好起來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們就夠吃了?!鞭r民生活的變化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戰(zhàn)爭 B遵義會議C南昌起義 D土地革命解析:選D 材料中“紅軍來了,我們分到了土地”可知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實行土地革命的結果,故D項正確。81927年,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認為:“黨的責任是努力領導工人日常斗爭,發(fā)展廣大群眾的革命高漲,組織暴動,領導他們到武裝暴動,使暴動的城市能成為自發(fā)的農民暴動的中心及指導者。城市工人的暴動是革命的勝利在巨大暴動內得以鞏固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边@一主張表明( )A革命的重心已由農村轉向城市B中共的主要領導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C紅軍和革命根據地迅速發(fā)展D中共領導人沒有認識到中國革命的特殊性解析:選D 從材料信息可知,此時的中共中央由于受共產國際的影響,仍堅持“城市中心論”,還沒有認識到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沒有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故D項符合題意,A、C兩項不正確?!俺鞘兄行恼摗笔恰白蟆眱A錯誤的表現,并非是右傾的表現,排除B項。9某學生做了一張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知識復習表,把黨的正確探索總結為“三次變化”,表中甲、乙兩處空白應為( )三次探索開始于革命方式的變化甲革命道路的變化毛澤東開創(chuàng)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央領導的變化乙A.秋收起義、八七會議B南昌起義、長征的勝利C南昌起義、遵義會議D八七會議、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解析:選C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故C項正確。10“鍛煉成一只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zhàn)場,首戰(zhàn)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這段歌詞描述的是( )A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武裝斗爭B長征時期紅軍的艱苦斗爭C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的英勇抗戰(zhàn)D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淮海戰(zhàn)役解析:選C 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首戰(zhàn)平型關指的是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zhàn)以來的首次大捷,林彪領導的八路軍在平型關進行了浴血奮戰(zhàn),所以這段歌詞描述的只能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的英勇抗戰(zhàn)。11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tǒng)治覆滅的標志是( )A三大戰(zhàn)役勝利 B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C全國大陸基本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選B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攻占國民黨總統(tǒng)府,它標志著國民黨統(tǒng)治的覆滅。1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具體體現在( )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殘余勢力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A BC D解析:選C 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而1949年建國初期,當時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建的任務,因為當時中國尚有未解放地區(qū),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沒有完全廢除,表述不準確,排除含的選項。二、非選擇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五四運動成為每個中國人自我認同、民族意識崛起的契機。五四運動后不久,梁啟超也改變了自己過去的看法,將“中華民族”的概念擴大為所有民族的共同體。摘編自近代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材料二 總而言之,國共合作主導下的國民革命,是一場更富有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性質的大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這場革命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遷更加密切相關,革命的社會動員程度和民眾參與積極性更加高漲,是在對政治共同體作出新的解說(新三民主義)的前提下,由一個新的政治上層來取得政權,建立起更強有力的政治體制。它反映的歷史主流,是在中國建立起對外自主獨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tǒng)一的現代民族國家。陳勤、李剛、齊佩芳著中國現代化史綱無法告別的革命(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五四運動為什么成為每一個中國人自我認同、民族意識崛起的契機。(10分)(2)依據材料二,分析國民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10分)解析:第(1)問,從民族危機加劇、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主題及五四運動具有群眾基礎廣泛等角度組織回答。第(2)問,材料二一共三句話,分別概括三句話所體現的內涵即為答案所在。答案:(1)原因:19世紀中期以來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反帝愛國運動是五四運動的鮮明主題;這次運動由愛國學生發(fā)起,工人階級、商人相繼加入,群眾基礎廣泛。(2)宣傳發(fā)動廣,群眾參與多(群眾基礎更廣泛);國共兩黨合作;以新三民主義作指導;具有明確的反帝目標。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6年,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國民革命如同狂風暴雨沖擊著舊世界,國民革命軍猶如秋風掃落葉般撼動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材料二 中國政治經濟的根本危機,在全國任何一處都是同樣尖銳化,沒有絲毫根本的差別。因此在中心城市爆發(fā)了偉大的工人斗爭,必須形成全國革命高潮爭取一省與幾省首先勝利,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沒有工人階級的罷工高潮,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的勝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材料三 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zhàn)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xiāng)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澤東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北伐戰(zhàn)爭的主要功績。(6分)(2)材料二認為中國革命應走什么道路?其主要依據是什么?(6分)(3)依據材料三概括毛澤東提出的革命新道路,從毛澤東革命新道路的提出,你能得到怎樣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