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yè)教育論文-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摘要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對學校這一組織的認同和關聯(lián)程度。由于反學校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師生關系的淡化,中學生學校歸屬感正日趨缺乏。要培養(yǎng)中學生歸屬感,辦學理念應體現(xiàn)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建設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尊重每一位學生,加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關鍵詞中學生學校歸屬感學校文化歸屬,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lián)系,是某一個體對特定群體及其從屬關系的劃定、認同與維系。1歸屬感則是這種劃定、認同與維系的心理表現(xiàn),它屬于文化心理范疇的概念,是指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件或一個現(xiàn)象的認同程度。學生的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對學校這一組織的認同和關聯(lián)程度。有歸屬感表示有安全感并認同愛你之人的感覺,有集體感。安全感包括被照顧、不憂慮、被保護的感覺。歸屬感的增加有助于減少甚至消除學生的疏離感,而且相應地,能夠積極地影響學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以及責任感。本文所探討的對象主要是中學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初級中學階段的學生。一、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現(xiàn)狀歸屬心態(tài)在中學生中間普遍存在,只是深淺強弱程度不同。從年級分布來看,低年級學生的學校歸屬感相對強烈,這可能與他們年齡較小,對學校和家庭的依賴程度還比較大有關;從數量上看絕大多數中學生有較強烈的角色意識和積極牢固的學校歸屬感,具體表現(xiàn)在:強烈的角色意識。大部分中學生能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部分,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處處為了學校的發(fā)展著想,一切從學校的利益出發(fā),以能為學校作出貢獻而感到自豪。積極的參與意識。中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為了學校文化的建設能夠集思廣益,熱情地提供各種合理化建議,并從親身參與之中體會到成長的樂趣。自覺的服從意識。在學校,中學生一般都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班級規(guī)定,為了集體的利益能以大局為重。但不可否認,隨著學生的成長,有少部分中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卻日趨缺乏,變得很脆弱、很不穩(wěn)定,表現(xiàn)為逃學、對學校集體活動不感興趣、認為在學校沒有安全感,有的甚至對學校產生了深深的痛恨,進而發(fā)展到破壞學校的公共設施,或者故意違反學校制度,從而得到一種變態(tài)的滿足。二、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缺乏原因分析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已嚴重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學對話”、“師生共同發(fā)展”、“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都只能是一句空話。筆者認為,影響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反學校文化的影響,師生關系的淡化,網絡文化的影響。1.反學校文化的影響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有著既定的價值觀、規(guī)范及學習目標,這些可以稱之為學校的主流文化。然而,學校中的所有學生對于這些制度、儀式、規(guī)范,并非都能完全遵從。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充其量也只是部分接受,甚至有部分學生公開拒絕,這種情形使學校成了學生反抗、沖突與斗爭的場所,而反學校文化則是這些反抗、沖突和斗爭的實質。西方學者對反學校文化的研究大致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其內容和特點是折射西方社會階級和教育在社會中作用的一面鏡子,它既反映了西方反學校文化研究的階級性,也反映了不同時期西方反學校文化研究的特色以及不同研究對反學校文化的不同態(tài)度。英國學者戴維哈格里夫斯(DavidHargreaves)認為:學校文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文化亞群即搗亂型和學習型。后者學習目的明確,勤奮努力,成績優(yōu)良,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前者學習則具有功利性,他們把學習作為達到一種目標的手段。他們常在學?!盎烊兆印焙汀跋r光”,逃避艱苦的學習,結果演化成真正的反學校文化。2受反學校文化的影響,一些中學生或者對學校的態(tài)度相當反感,處處表現(xiàn)出不滿、不服從權威的態(tài)度與行為,企圖打破學校的秩序與規(guī)范;或者采取非常消極的方式對待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即所謂的“軟抵抗”;或者表面上遵守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但從心理上并不認同學校真正的教育目標,對學?;顒雍徒處煹慕逃虒W也是敷衍了事;或者認為學校生活空虛、無聊、令人生厭,在學校讀書純粹是一種“活受罪”,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如上所述,由于反學校文化的影響,部分中學生忽視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歸屬感的淡化也就不足為奇了。2.師生關系的淡化師生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它是師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而產生的關系,并在教育活動中不斷發(fā)展、變化,對教育任務的完成關系極大。師生關系同時也是整個社會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因素所制約,并受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3師生關系是影響中學生歸屬感最大的力量,在教育教學過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建立和增強,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新課程改革已漸入人心,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中考、高考這個指揮棒沒有發(fā)生根本變革的情況下,以分數、升學率為標準來評價一位教師、一所學校在一些地方依然盛行。教師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那些升學有希望的學生身上,對那些所謂的“差生”、“中等生”,尤其是到了初三、高三基本上處于一種“放羊狀態(tài)”。師生關系的和諧在這種無形的氛圍中被破壞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融合滲透了更多的功利色彩。那些升學有望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工具”,失卻了更多的人文精神。那些升學無望的學生更是對學校、教師產生了一種抵觸甚至反感情緒,從而也導致了學校歸屬感的缺乏。3.網絡文化的影響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一種集科學知識、人文知識和各種社會新聞為一體的文化網絡文化,已成為社會的主流生存方式,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交往、思維、情感、行為,乃至思想價值取向的基本方式。網絡時代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拓寬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渠道,中學生的交往、溝通變得更加方便、更加多樣化和快捷。不過,由于這種虛擬空間的交往主要是“人機”系統(tǒng)的交往,更多造成認知的缺失、情感的缺失及交往雙方之間情感交流的減少。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虛無飄渺的世界中,獨自陶醉于其中的樂趣。更有甚者,整天沉湎于網絡游戲之中而不可自拔,幾乎忘記了自己的角色。面對電腦那些輸入性指令個個按自己的要求進行編輯、進行設計時,他們更多的是主宰的成功的喜悅。他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無拘無束地扮演著自己喜歡的角色,可以不必遵守現(xiàn)實社會中角色表演的規(guī)則去履行角色義務,更不必負什么社會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中學生角色自我的迷失。而現(xiàn)實生活畢竟不同于網絡世界,一旦在生活、學習中違反了紀律、制度,他們就要受到約束,就要履行自己的角色義務。有些中學生可能就不知所措,感到難以接受,從而對網絡產生了更大的依賴,而學校歸屬感也漸趨淡化。三、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培養(yǎng)中學時期是人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階段,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缺乏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歸屬感是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筆者認為,培養(yǎng)中學生學校歸屬感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辦學理念應體現(xiàn)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要發(fā)展,辦學理念是關鍵,是使中學生有學校歸屬感,學校應該有吸引力,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發(fā)展是和自己的前途息息相關的。為此,學校應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個學生的多方面的成功創(chuàng)造機會。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校還應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道德、智力、身體、藝術、勞動等諸方面全面滿足學生個性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學校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工作是為了全體學生,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通過學校教育,使學生達到生命的成熟,智慧的發(fā)展,成為有思考力、有責任感的新時代優(yōu)秀人才。2.建設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所謂學校文化,是指在社會文化總體影響下,能夠體現(xiàn)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新的時代精神、具有學校個性,在學校內部形成的并影響其文化主體(全體成員)的基本信念。4學校文化是學校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一所學校,只要有了健康的學校文化,就有了精神支柱,有了追求和向往,就有了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勇氣和力量,就會變成一種維系成員心理和情感的“磁場”,如果輔之以恰當的物質鼓勵和安定的就業(yè)保障,良好的集體認同與個人歸屬,成就感與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滿足,這種“磁場”的維系力量就足以使個人的思想行為符合統(tǒng)一的群體規(guī)范和要求。5學校文化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色,它是一種價值觀,要求學校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這一核心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學生觀、知識觀等。它體現(xiàn)在校園環(huán)境、建筑、校容校貌、綠化等方面,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教育教學、工作學習等日常生活之中。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是一種強有力的凝聚劑,能使中學生產生強烈的學校歸屬感。它通過喚醒和激發(fā)每個學生對學校的深厚感情,而把他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在校園內建立起團結和諧、信任理解的人際關系,并達成對真理和學校目標的共識和追求。只有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yōu)秀的學校教育,才能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高尚道德情操、優(yōu)良個性心理品質、健全人格的形成,直至對學生的求學成材和人生成功,產生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3.尊重每一位學生,加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在中學階段,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境界,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形成的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適應時代改革的新時期人才,就必須堅信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師要“身正為師、人正為范”,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把個性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每一次尊重與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都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皼]有尊重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學校歸屬感,教師必須首先尊重學生,要把學生當成獨立的、自主的人看待,要以高尚的人格引導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尊重需要是與生俱來的,實踐也表明只有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才會尊重教師,從而學生會在情感遷移的效應中喜歡課堂,喜歡學校,他們才會把學??醋骶褚劳械牡胤?,去熱愛她、去建設她。同時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義務感,這對于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今后投身社會,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傊?,中學生學校歸屬感是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它需要靠學校與教師主動、自覺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己任,以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為目標,在學習、生活中和學生積極建立一種互相滲透、互相依存的情感鏈,讓他們感到班級不再冷漠,學習不再枯燥,學校不再陌生而是精神的家園,是心靈交流的港灣。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學校給他們帶來的變化,感受到在班級和學習生活中享受的溫暖,從而自然流露出對學校的真情和歸屬感,真正融入到學校、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科學技術《滌綸生產試題預測》模擬考試卷含答案
- 教育公平的橋梁遠程教育技術挑戰(zhàn)及應對
- 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與報告案例信息講解
- 二零二五年辦公大樓物業(yè)服務成本控制與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進口商品包銷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化工原料采購軟件系統(tǒng)合同
- 2025年物流師職業(yè)技能鑒定模擬試卷:物流企業(yè)物流配送管理試題含答案
- 甜品制作全流程解析
- N-Nitrosonornicotine-d4-2S-N-Nitrosonornicotine-d-sub-4-sub-生命科學試劑-MCE
- MRS7799-DPTN-生命科學試劑-MCE
- 云南省2024年高中語文9月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含解析
- DB12∕T 904-2019 殯葬服務從業(yè)人員個體防護與遺體衛(wèi)生處理技術規(guī)范
- 乒乓球課教案(學習正手攻球技術)
- 課外古詩詞誦讀-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國際貨物運輸服務費合同
- 文創(chuàng)產品銷售合同
- 小學安全工作臺帳范本
- 碳中和技術概論全套教學課件
- 廣西保險銷售從業(yè)人員銷售資質分級測試題庫(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化學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基礎護理學第七版題附有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