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8061-2004 杠桿千分尺》與《GB 8061-1987》相比,在內(nèi)容上有幾個主要變化。首先,新標準在范圍上進行了調(diào)整,更加明確了適用對象和使用條件,確保了標準的應用場景更為具體化。其次,在術(shù)語定義部分,《GB/T 8061-2004》對一些關(guān)鍵術(shù)語給出了更精確的定義或新增了一些術(shù)語,以便于行業(yè)內(nèi)對于杠桿千分尺相關(guān)概念的理解達成一致。

此外,《GB/T 8061-2004》還加強了對杠桿千分尺的技術(shù)要求,包括精度等級、測量力等方面的規(guī)定有所細化和完善,使得產(chǎn)品質(zhì)量控制更加嚴格。同時,該版本也更新了檢驗方法,增加了新的測試項目,并且對原有的檢測程序進行了優(yōu)化,提高了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quán)發(fā)布的權(quán)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xiàn)行
  • 正在執(zhí)行有效
  • 2004-02-10 頒布
  • 2004-08-01 實施
?正版授權(quán)
GB-T8061-2004杠桿千分尺.pdf_第1頁
GB-T8061-2004杠桿千分尺.pdf_第2頁
GB-T8061-2004杠桿千分尺.pdf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8061-2004杠桿千分尺.pdf-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 CS 1 7 . 0 4 0 . 3 0d 4 2石日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G B / T 8 0 6 1 -2 0 0 4代替GB / T 8 0 6 1 -1 9 8 7杠桿千分尺Mi c r o me t e r wi t h d i a l c o mp a r a t o r2 0 0 4 - 0 2 - 1 0 發(fā)布2 0 0 4 - 0 8 - 0 1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 國 國 家 標 準 化 管 理 委 員 會發(fā) 布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B / T 8 0 6 1 -2 0 0 4月 i舀本標準自 實施之日 起, 代替G B / T 8 0 6 1 -1 9 8 7 杠桿千分尺 。本標準與 G B / T 8 0 6 1 -1 9 8 7 相比主要變化如下:增加了分度值為0 . 0 0 1 m m, 0 . 0 0 2 m m, 0 . 0 0 5 mm( 本版的1 ) ;修改了誤差的定義( 1 9 8 7年版的 1 ; 本版的3 . 2 , 3 . 3 ) ;刪除了 指示表的示值范圍( 1 9 8 7 年版的2 . 2 ) ;增加了數(shù)字顯示等讀數(shù)方式的示意圖( 本版的第 4 . 1 ) ;修改了影響外觀缺陷的要求( 1 9 8 7年版的 3 . 1 ; 本版的 5 . 1 ) ;增加了尺架、 測微螺桿、 測砧的制造材料要求( 本版的5 . 2 ) ;增加了測微螺桿伸出的圓柱部分直徑規(guī)格( 1 9 8 7 年版的2 . 3 ; 本版的5 . 4 . 1 ) ;增加了測微螺桿伸出的圓柱部分長度( 本版的 5 . 4 . 2 ) ;增加了測微螺桿與螺母、 軸套之間的配合要求( 本版的 5 . 4 . 3 , 5 . 4 . 4 ) ;修改了測量面測力及測力變化( 1 9 8 7年版的 3 . 1 6 ; 本版的5 . 5 ) ;一 一 增加了測微螺桿鎖緊時兩測量面間的距離變化( 本版的5 . 6 ) ;增加了測量面的硬度( 本版的5 . 7 . 1 ) ;修改了測量面的錯位量要求( 1 9 8 7年版的 3 . 7 ; 本版的 5 . 7 . 4 ) ;增加了微分筒上標尺分度和標尺間隔要求( 本版的5 . 8 . 1 ) ;增加了微分筒上的標尺間距要求( 本版的 5 . 8 . 2 ) ;修改了標尺標記寬度下限值( 1 9 8 7年版的3 . 8 ; 本版的 5 . 8 . 2 ) ;增加了微分筒錐面的斜角要求( 本版的 5 . 8 . 3 ) ;增加了帶計數(shù)器的要求( 本版的5 . 9 ) ;修改了 指示表指針的變動量( 1 9 8 7 年 版的3 . 1 8 ; 本版的5 . 1 0 . 6 ) ;修改了指示表的示值誤差( 1 9 8 7 年版的3 . 1 8 ; 本版的 5 . 1 1 ) ;修改了校對量桿的長度公差值, 取消了其平面度公差和平行度公差要求( 1 9 8 7年版的3 . 2 0 ; 本版的 5 . 1 3 . 2 ) ;檢驗方法不再作為附錄( 1 9 8 7 年版的附錄A; 本版的6 ) ;修改了指示表示值變動性的檢驗方法( 1 9 8 7年版的附錄 A 6 ; 本版的 6 . 6 ) .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量具量儀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歸口。本標準由青海量具刃具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嚴永紅、 張洪玲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 丁 8 0 6 1 -1 9 8 7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B / T 8 0 6 1 - 2 0 0 4杠桿千分尺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杠桿千分尺的術(shù)語和定義、 型式與基本參數(shù)、 要求、 檢驗方法和標志與包裝等。 本標準適用于測微頭的分度值為0 . 0 1 m m , 0 . 0 0 1 m m, 0 . 0 0 2 m m , 0 . 0 0 5 m m, 量 程為2 5 m m, 指示表的分度值為。 . 0 0 1 mm或 。 . 0 0 2 mm, 測量上限 l m , 不應大于 1 0 0 m m的杠桿千分尺。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 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 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 然而, 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 B / T 1 7 1 6 3 -1 9 9 7 幾何量測量器具術(shù)語基本術(shù)語3 術(shù)語 和定義 G B / T 1 7 1 6 3 -1 9 9 7 中 確立的以 及下 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 . 1 杠桿千分尺mi c r o m e t e r w i t h d ia l c o mp a r a t o r 利用杠桿傳動機構(gòu), 將尺架上兩測量面間的相對軸向運動轉(zhuǎn)變?yōu)橹甘颈碇羔樀幕剞D(zhuǎn)運動, 由指示表讀取兩測量面間的微小位移量的微米級外徑千分尺。3 . 2 最大允許誤差 m a x i m u n p e r m i s s i b l e e r r o r 由技術(shù)規(guī)范、 規(guī)則等對杠桿千分尺規(guī)定的誤差極限值3 . 3 討 旨 示表的) 最大允許誤差 m a x im u n p e r m i s s i b l e e r r o r o f d i a l g a u g e s 忽略了尺架、 測微頭的影響, 僅針對指示表規(guī)定的誤差極限值3 . 4 位置誤差p o s i t io n e r r o r 杠桿千分尺在垂直位置與水平位置時, 杠桿千分尺上指示表的示值之差。4 型式與荃本參數(shù)4 . 1 型式 杠桿千分尺的型式見圖 1 所示, 圖示僅供圖解說明。4 . 2 基本 參數(shù) 杠桿千分尺的測量范圍宜為 0 m m-2 5 mm, 2 5 mm-5 0 m m, 5 0 mm-7 5 mm,7 5 m m - 1 0 0 - -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B / T 8 0 6 1 -2 0 0 4推柄 尺 架指示表側(cè)微姻桿鎖緊 裝置A固 定 套 管微 分 筒固 定 套 管微 分 筒數(shù)字顯示裝置數(shù) 字 顯 示 裝 置A 部詳圖 圖 15要求5 . 1外觀 杠桿千分尺的測量面上不應有影響使用性能的銹蝕、 碰傷、 劃痕、 裂紋等缺陷。5 . 2 材 料5 . 2 . 1 尺架應選擇鋼、 可鍛鑄鐵或其他類似性能的材料制造5 . 2 . 2 測微螺桿和測砧應選擇合金工具鋼、 不銹鋼或其他類似性能的材料制造, 其測量面宜鑲硬質(zhì)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5 . 3尺架 尺架應具有足夠的剛性, 尺架上宜安裝隔熱板或裝置。5 . 4 測微螺桿和活動測砧5 . 4 . 1 測微螺桿伸出尺架的光滑圓柱部分的公稱直徑尺寸宜選擇 6 . 5 m m, 7 . 5 mm或8 . 0 mm,5 . 4 . 2 杠桿千分尺在達到測量上限時, 其測微螺桿伸出尺架的長度不應小于 3 mm,5 . 4 . 3 測微螺桿和螺母之間在全量程范圍內(nèi)應充分嚙合且配合應良好, 不應出現(xiàn) 卡 滯和明顯竄動。5 . 4 . 4 測微螺桿伸出尺架的光滑圓柱部分與軸套之間的配合應良好, 不應出現(xiàn)明顯擺動5 . 4 . 5 活動測砧伸出尺架的長度不應小于 3 m m5 . 4 . 6 活動測砧的移動應平穩(wěn)、 靈活, 其移動量應大于 。 . 5 mm,5 . 5測力裝置 杠桿千分尺應具有測力裝置。通過測力裝置移動測微螺桿, 并作用到測微螺桿測量面與球面接觸的測力應在 5 N至 1 0 N之間, 測力變化不應大于 2 No5 . 6 鎖緊裝置 杠桿千分尺應具有能有效地鎖緊測微螺桿的裝置; 當鎖緊時, 兩側(cè)量面間的距離與未鎖緊時的變化差不應大于0 . 3 k m o5 . 7測量 面5 . 7 . 1 合金工具鋼測量面的硬度不應小于 7 6 0 H V1或 6 2 HR C ) , 不銹鋼測量面的硬度不應小于5 7 5 HV5或 5 3 HR C) 。5 . 7 . 2 測量面的邊緣應倒鈍, 其平面度誤差不應大于 0 . 3 K m( 距測量面邊緣為 0 . 4 m m 的區(qū)域內(nèi)不 夕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B / T 8 0 61 -2 0 0 4計 ) 。5 . 7 . 3兩測量面 間的平行度誤 差不應大于表的規(guī)定 表 1指示表的分度值/ mTn平行度公差/ K m用 平 晶 檢 定用 量 塊 檢 定0 . 0 010 . 61 . 00 . 0 0 21 . 01 . 25 . 7 . 4 杠桿千分尺兩測量面不應有明顯的偏位5 . 8 標 尺5 . 8 . 1 微分筒上應有 5 0或 1 0 0個標尺分度。5 . 8 . 2 微分筒上的標尺間距不應小于 。 . 8 m m, 標尺標記的寬度應在 0 . 0 8 mm至 0 . 2 0 m m之間5 . 8 . 3 微分筒上圓錐面的斜角宜在 7 0 至 2 0 0 范圍內(nèi); 微分筒圓錐面棱邊至固定套管表面的距離不應大于0 . 4 mm,5 . 8 . 4 固定套管上的標尺標記與微分筒上的標尺標記應清晰, 其寬度差不應大于。0 3 m m,5 . 8 . 5 杠桿千分尺對零位時, 微分筒圓錐面的端面棱邊至固定套管標尺標記的距離, 允許壓線不大于0 . 0 5 mm、 離線不大于 0 . 1 0 mm5 . 9 數(shù)字顯示裝置 當移動帶計數(shù)器杠桿千分尺的測微螺桿時, 其計數(shù)器應按順序進位, 無錯亂顯示現(xiàn)象; 微分筒指示值與計數(shù)器讀數(shù)值的差值不應大于3 p m; 各位數(shù)字碼和不對零時的各位數(shù)字碼( 尾數(shù)不進位時除外) 的中心應在平行于測微螺桿軸線的同一直線上5 . 1 0 指示表5 . 1 0 . 1 公差指示器應調(diào)整方便, 在工作狀態(tài)下不應有變動。5 . 1 0 . 2 調(diào)零機構(gòu)應方便可靠, 調(diào)整范圍不應小于+5 分度至一5 分度, 在工作狀態(tài)下零位不應有變動。5 . 1 0 . 3 表盤上的標尺標記應清晰, 標尺間距不應小于 。 . 8 mm, 標尺標記的寬度應在 。 . 0 8 mm至0 . 2 0 mm之間, 標尺標記的寬度差不應大于 0 . 0 5 mm5 . 1 0 . 4 指針的尖端寬度應在 0 . 1 mm至。 . 2 m m之間, 指針尖端的下表面與表盤表面間的距離不應大于 。 . 5 m m, 指針尖端應蓋住短標尺標記長度的3 0 %至8 0 %.5 . 1 0 . 5 在未鎖緊測微螺桿的情況下, 沿測微螺桿的軸線方向作用 1 0 N的力時, 指針的轉(zhuǎn)動量不應超過 1 / 2 個分度5 . 1 0 . 6 在鎖緊測微螺桿時, 分度值為 。 . 0 0 1 mm指示表的指針轉(zhuǎn)動量不應超過 1 / 3 個分度, 分度值為0 . 0 0 2 mm指示表的指針轉(zhuǎn)動量不應超過 1 / 4個分度。5 . 1 1 ( 指示表的) 最大允許誤差、 示值變動性和位置誤差 指示表的最大允許誤差、 示值變動性和位置誤差不應大于表 2 的規(guī)定。 表 2指示表的分度值/ m -指示表的最大允許誤差華M二立J目 屯 矛二二幼占 卜2_位置誤差/ da m。至土2 。 分度范圍內(nèi) 士2 。分度至士3 0分度范圍內(nèi)全 示 值 范 圍刁、祖之 9 口: 廣嚴 nl0 . 0 0 1土 0 . 5士 1 . 0士 1 . 50 . 30 . 20 . 0 0 2士 1 . 0士 2 . 0士 3 . 00 . 50 . 4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B / T 8 0 61 -2 0 0 45 . 1 2 最大允許誤差 杠桿千分尺的最大允許誤差不應大于表3的規(guī)定。 表 3最 大 允 許 誤 差 / p -3.04. 05 .1 3 測量上限 1 / m m l _5 0 5 0 l _( 1 0 0校對 t桿和調(diào)整工具5 . 1 3 . 1 杠桿千分尺應提供用于調(diào)整零位和補償測微螺桿與螺母螺紋之間磨損的調(diào)整工具。5 . 1 3 . 2 測量上限等于或大于 5 0 mm的杠桿千分尺應提供校對量桿, 校對量桿的標稱尺寸和尺寸偏差見表 4的規(guī)定、 測量面的硬度不應小于 7 6 0 H Vl ( 或6 2 HR C ) 及表面粗糙度Ra 值不應大于。 . 0 2 5 gy m, 表 4校對量桿的標稱尺寸/ mm校對量桿的尺寸偏差加m2 5士 0 . 35 0士 0 . 47 5士 0 . 56檢驗 方法6 . 1 測 力 將活動測砧按其軸線垂直于水平面安裝, 在借助一鋼球?qū)y量面的測量力作用于感量不大于 。2N的測力計上, 由指示表示值范圍的兩個極限位置上( +3 0 分度、 -3 0分度) 的測量力的算術(shù)平均值, 即為杠桿千分尺的測量力值; 兩個極限位置上( +3 0 分度、 -3 0 分度) 的測量力值之差 , 即為杠桿千分尺的測量力變化。6 . 2 鎖緊裝置 調(diào)整指針與任意標尺標記重合, 然后鎖緊測微螺桿, 由指示表上讀取指針偏離基準標尺標記的距離。6 . 3 測f面的平行度 采用光學平行平晶( 1 級) 進行檢驗, 測量面上不應出現(xiàn)兩條以上的相同顏色的干涉環(huán)或干涉帶。檢驗時應調(diào)整平晶使測量面上的干涉帶或干涉環(huán)的數(shù)目應盡可能少, 或使其產(chǎn)生封閉的干涉環(huán)。6 . 4 測f面的平面度 采用光學平面平晶( 1 級) 進行檢驗, 測量面上不應出現(xiàn) 1 條以上的相同顏色的干涉環(huán)或干涉帶。檢驗時應調(diào)整平晶使測量面上的干涉帶或干涉環(huán)的數(shù)目應盡可能少, 或使其產(chǎn)生封閉的干涉環(huán)。6 . 5 ( 指示表的) 最大允許誤差 在杠桿千分尺的兩測量而之間放置尺寸為 1 m m的量塊并校準零位; 然后參用下述規(guī)定的量塊組依次放置各量塊進行檢測, 并由指示表上讀取各受檢點的示值偏差, 其偏差值的最大值即為指示表的示值誤差。0至士2 0分度范圍內(nèi)每隔 2 個分度為一受檢點, 士2 0 分度至士3 0 分度范圍內(nèi)每隔 1 0個分度為一受檢點。 a ) 指示表分度值為 0 . 0 0 1 m m 的杠桿千分尺采用尺寸為 0 . 9 5 0 mm, 0 . 9 6 0 m m, 0 . 9 7 0 m m, 0 . 9 8 0 mm, 0 . 9 8 2 mm, 0 . 9 8 4 mm, 0 . 9 8 6 mm, 0 . 9 8 8 mm, 0 . 9 9 0 mm, 0 . 9 9 2 mm, 0 . 9 9 4 mm, 0 . 9 9 6 mm, 0 . 9 9 8 mm, l . 0 0 0 mm, l . 0 0 2 mm, l . 0 0 4 mm, l . 0 0 6 mm, l . 0 0 8 mm, l . 0 1 0 mm, 1 . 0 1 2 mm, l . 0 1 4 mm, l . 0 1 6 mm, 1 . 0 1 8 mm, 1 . 0 2 0 mm, 1 . 0 3 0 mm, 1 . 0 4 0 mm, 1 . 0 5 0 mm的 量塊組 。 4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B/ T 8 0 6 1 -2 0 0 4 b ) 指示表分度值為 0 . 0 0 2 mm的杠桿千分尺采用尺寸為 0 . 9 4 0 mm, 0 . 9 6 0 m m, 0 . 9 6 4 mm, 0 . 9 6 8 mm, 0 . 9 7 2 mm, 0 . 9 7 6 mm, O . 9 8 0 mm, O . 9 8 4 mm, O . 9 8 8 mm, O . 9 9 2 mm, O . 9 9 6 mm, 1 . 0 0 0 mm, l . 0 0 4 mm, l . 0 0 8 mm, l . 0 1 2 mm, l . 0 1 6 mm, l . 0 2 0 mm, l . 0 2 4 mm, l . 0 2 8 mm, 1 . 0 3 2 mm, 1 . 0 3 6 m m, 1 . 0 4 0 mm, 1 . 0 6 0 mm的量塊組。6 . 6 指示表的示值變動性 在杠桿千分尺的兩測量面之間放置一量塊或球面測頭, 使指示表指針從負方向( 一) 向正方向( +)轉(zhuǎn)動到任意位置, 并鎖緊測微螺桿; 推動撥桿, 重新校準作為受檢點, 然后撥動推桿 5 - 1 0 次, 待指示表機構(gòu)穩(wěn)定后, 取指針偏離受檢點的最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luò)傳播等,侵權(quán)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wù)。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zhì)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