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溫方案_第1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溫方案_第2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溫方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冷凝管降溫方案 一、工程概況 東富 大橋 ( 32+48+32) m 連續(xù)梁 5# 8#墩 之間為跨 322 國道連續(xù)梁施工段,其中 5#、 8#為 邊墩, 6#、 7#為 主墩 。其 墩身 為 C35 鋼筋 混凝土 圓端型實心橋墩 ,灌注 總 方量 分別 為 241.5m3、 239.7m3、 281.8m3、 227.5m3; 榨陂特 大橋 ( 32+48+32) m 連續(xù)梁 13# 16#臺之間為跨 洪雙公路 連續(xù)梁施工段,其中 13#為邊墩, 14#、 15#為 主墩,皆 為 C35 鋼筋 混凝土 矩形實心橋墩 , 16#臺為 C35 鋼筋 混凝土 空心橋臺 (暫定不設置冷凝管) , 灌注 總 方量 分別 為 333.3m3、 214.2m3、 277.8m3、 262.6m3; 祁水河 大橋 ( 48+80+48) m 連續(xù)梁 1# 4#墩 之間為跨 祁水 河連續(xù)梁施工段,皆為 水中墩 ,其中 1#、 4#為 邊墩, 2#、 3#為 主墩 , 施工工期緊。其 墩身 為 C30 鋼筋 混凝土 圓端型 實心 橋墩 ,灌注 總 方量 分別 為 402.2m3、 572.5m3、532.1m3、 478.69m3; 以上施工墩臺身所用 混凝土強度較高,水泥用量較大 , 會因水泥水化熱過大 、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 而引起的溫度裂縫, 屬大體積混凝土。 在施工中除采取摻加高性能減水劑降低水膠比、摻加粉煤 灰降低水泥用量等措施減少水化熱外,還必須在混凝土內部布設冷凝管,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二、 水管冷卻排布法施工 1、 施作方法 采用內徑 32mm,壁厚 2.5mm 鑄鐵 管作冷凝水管,端頭攻絲,并以彎管接頭和直管接頭連接。連接時應牢固,并纏好冷膠帶防漏水,將冷凝管與鋼筋固定牢固以防止混凝土灌注、搗固時影響造成失效。 在 冷凝管的 進出 水 口各設置一道閥門, 以控制進水的方向和流量(見附圖)。 2、 水管冷卻的排列方 式 水管冷卻法的排列方式一般采用矩形和梅花型兩種, 本項目采用 其中矩形排列方式 ,見下圖。 冷凝管的間距 層間距為 1.0m,水平間距為 1.5m,見附圖。 水管冷卻通水方式示意圖 水管冷卻梅花型布置示意圖 水管冷卻的通水方式: 冷凝管通水必須選派專人負責 。 混凝土灌注完畢表面初凝后即開始通冷卻水,保證從進水口進入的水是冷水 (常溫水 ),進出 水 口每 8 小時交換一次, 使得大體積混凝土內部 溫度 比較均一,降低溫度裂縫出現(xiàn)的可能性。 3.保溫養(yǎng)護 目的和作用 保溫養(yǎng)護是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作用是:保證混凝土表面水份充足,避免出現(xiàn)塑性收縮裂縫;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外溫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塊體的自約束應力;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的降溫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以提高混凝土塊體承受外約束應力時的抗裂能力,達到防止或控制溫度裂縫的目的。 保溫養(yǎng)護所用保溫材料和方法 塑料薄膜、草袋、棉絮、黏土等具有隔熱保溫的材料均可用作保溫材料,但在實際 施工環(huán)境中,根據(jù)工程需要,采用既經(jīng)濟又隔熱保濕效果好的材料。本工程選用 廢 棄的土工布,在混凝土澆筑后即刻覆蓋保溫保濕,在混凝 土初凝后, 定時在土工布上噴水,確保混凝土表面水份充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