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細微之事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pdf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細微之事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pdf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細微之事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pdf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細微之事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pdf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細微之事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細微之事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 摘 要 杜甫有“詩圣” 、 “詩史”的稱號,然而,前人解讀杜詩,多注重杜甫的“詩 史”巨作,較少關注他的日常生活小事創(chuàng)作。其實杜甫的黃鐘大呂之作在將近一 千五百首詩作當中僅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小事之作能反應杜甫真實全面的生 活、思想和藝術。本文選取杜甫生活細事這一微觀創(chuàng)作角度,進行深入細致的探 討。首先,考訂理清細事作品的數(shù)量有二百七十多首;在此基礎上,借鑒中西文 學理論,透視杜甫豐富的人情人性,認識其真實可愛的立體人物性格,如鄉(xiāng)國懷 抱、憤世悲愁、至誠樸厚、田園情懷、民胞物與等思想性格;并體味其詩歌藝術 的魅力, 如索物的委婉、 面世的幽默和微諷、 偶爾流露的豪興、 見微知著的精神、 體式和語句之妙等。這些對補充認識“詩圣” 、 “詩史”的豐富內涵,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本文還站在詩歌流變史的高度,前后聯(lián)系對比,認識杜甫在生活細事 創(chuàng)作上的開拓價值,以及對后人產生的重大影響。 關鍵詞 杜甫 生活細事詩 思想情懷 藝術魅力 地位影響 i abstract abstract du fu is generally known as “the sage of poetry” and his poems are praised as epic poetry. however, most of predecessors have focused on the great works in “epic poetry” rather than the creation of the everyday occurrence of his life. du fus work huang zhong da lv occupied a small proportion in his nearly 1500 poems. however, his more minor works reflect his real life, his thought and his art. the paper has selected his daily occurrence from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in creation and has deeply explored it at great length.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has investigated and made sure the number of minor works is up to more than 270 poems. on this basis, by drawing o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has grasped the essence of du fus rich human humanity to know his real nice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 for example, his concern about the country, his cynicism and sadness over disorder, his integrity in poverty, the deep feelings for the countryside and his lov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animal etc.; and experienced the charming of his poetic art, for example, the euphemism of the demand for anything, humor and satire to the world, occasionally keen interests for the things, the spirit of starting from the details of that moment, the wonderful styles and statements, and so 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quaintance further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sage of poetry” “ epic poetry”. the paper contracts and links from back to forward by standing the poetic rheological historical height in order to be well aware of the pioneering value of du fus creation of daily occurrences an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keywords du fu the poetry of daily occurrences thought and feelings artistic charm the position and the influence ii 第 1 章 引論 - 1 - 第 1 章 引論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而自從杜甫身后,其研究者也代不乏人,本人在閱讀 杜詩的過程中, 被其中的生活細事創(chuàng)作所打動, 加之在這一創(chuàng)作領域, 研究者關注較少, 所以本篇碩士論文欲就此角度做一探討。 在這一章引論部分, 需要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 如問題提出的緣由,問題研究的現(xiàn)狀,以及杜甫生活細事詩的界定和考察等。下面謹就 這幾個方面做一簡明的梳理和必要的說明。 1.1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提出緣由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也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后人對之頂禮膜 拜。唐代潤州刺史樊晃杜工部小集序評其為“當今一人而已。 ”宋代給事中孫僅讀 杜工部詩集序說: “風騷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 ”宋代張伯玉觀子美畫像感嘆 曰: “寂寞風騷主,先生第一材。 ” 當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以詩人的激情高聲贊美杜 甫是 “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詩人。 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 最瑰麗、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杜甫, 這個詩界的圣人詩圣, 成為我國中世紀唯一入選的世界文化名人當之無愧。 而杜詩又是一項浩大而偉岸的工程, “杜詩如山” ,的確如是。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 杜君墓系銘并序中說: “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 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專矣。 ”韓愈調 張籍曰: “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 “天意君須會, 人間要好詩。 ”陸游讀李杜詩 : “明窗數(shù)編在,長與物華新。 ”清代嚴允肇絕句 : “吏部文章工部詩,前人矩步后人師。 ” 評論蕓蕓,不一而足。杜甫這一千四百五十八 首詩筑成了一道巍然的城墻,鑄就了唐代一段盛衰變幻的歷史“詩史” ,流芳溢彩, 澤被后世。 杜甫雖生前寂寞,但死后并不蕭條,說杜集杜者可謂代不乏人。自元稹開路,漸遇 知音;宋代“千家注杜” ,盛況空前;清代樸學大興,多維解杜幾至頂峰;而今,研杜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37,2238,2271. 聞一多.唐詩雜論 詩與批評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49.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35-2236,2359,2261,2275,2302.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2 - 者更是與時俱進,至深至細,百花爛漫。杜詩學著作到底有多少?胡可先先生說: “從 唐至清各種目錄著作以及其他書中著錄杜甫詩集版本大約在五百種以上, 現(xiàn)在傳世的各 種版本當也不下二百種, 僅成都草堂收藏的已達一百六十多種。 ” 韓成武老師在孫微博 士清代杜詩學史序中說: “前人所著的杜詩學文獻目錄,收集清代書目不過 200 多 種,孫微則收集 400 種以上。 ” 張忠綱先生說: “據(jù)粗略統(tǒng)計,自宋至清,整理、箋釋 杜詩的各類著作即達千余種,其他各家文集、各種詩話中的專門論述,更是不勝枚舉。 ” 當然,如果再統(tǒng)計現(xiàn)當代的研杜專著和文章,就會是一個更具爆發(fā)力的數(shù)字了。 綜觀前人研杜,自然著述沉厚、卓識頗豐,然而筆者又感覺到前人大多籠罩在杜甫 “詩圣” 、 “詩史”的神圣光環(huán)之下,多矚目杜甫的重大事件、重大題材創(chuàng)作,其中又多 以頗具代表性的鴻篇巨制(或古體長詩,或排律詩,或連章組詩)為主,如北征 、 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 “三吏三別” 、 兵車行 、 麗人行 、 八哀詩 、 諸將五首 等等,多矚目其憂國憂民的“詩圣”情懷,多探尋其創(chuàng)作的“詩史”性質。這些自然是 杜甫和杜詩的主流,但綜觀整部杜詩,筆者感到以上這些并不是杜詩的全部,也不是杜 甫為人的全部。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說: “余讀詩至杜子美,而 知大小之有總萃焉。 ”宋代王彥輔增注杜工部詩序說: “逮至子美之詩,周情孔思, 千匯萬狀,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森嚴昭煥,若在武庫,見戈戟布列,蕩人耳目。 ” 全 唐詩說: “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于詩。 ” 這說明杜詩是一個 萬花筒,是一個儲藏豐富的寶藏,其物色絕不單一, “詩史”之作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中明代唐元竑杜詩攟條說得好: “自宋人倡詩史之說, 而箋杜詩者遂以劉昫、宋祁二書據(jù)為稿本。一字一句,務使與紀傳相符。夫忠君愛國, 君子之心。感事憂時,風人之旨。杜詩所以高於諸家者,固在於是。然集中根本不過數(shù) 胡可先.杜甫詩學引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32. 孫微.清代杜詩學史m.山東:齊魯書社,2004. 張忠綱,董利偉.論清代杜詩闡釋的本義復原特征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7,30(1): 28-37.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35,2244. 清彭定求等.全唐詩 (第七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251. 第 1 章 引論 - 3 - 十首耳。 ” 杜甫洪鐘大呂之作只有數(shù)十首, 而其余作品是什么呢?是否應該引起我們足 夠的重視?因為只有關注所有作品才能夠更豐富完整地反映杜甫的詩心和詩藝。 羅素說: “參差多態(tài)是幸福的本源。 ” 杜甫的情懷品格和詩歌創(chuàng)作都是“參差多態(tài)” 的,而其中大量的詩歌創(chuàng)作反映杜甫的日常生活、身邊瑣事,從而使我們能夠看到動亂 時代更加真實的杜甫、更加富有人情人性的杜甫、更加可親可敬的杜甫。劉再復先生分 析人的性格組合說: “從性格表象來看,典型性格是一個包含著豐富性格側面的整體。 它類似一個圓球,既不是線性的善惡并列的結構,也不是平面的雙色板。由各種情 緒因素構成的人的復雜情感狀態(tài)則是多維的立體結構, 它帶有一定的模糊性。 ” 在西方 的文學理論概念中,有人把性格單一化的人物稱為扁形人物,而把具有復雜性格的人物 稱之為圓形人物。作為偉大的詩人,作為“詩圣” ,杜甫無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且 是一個性格豐富的圓形人物。而將日常生活詩化、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豐富的性情人格, 則也是杜甫的魅力所在。河南作家李洱說: “真正的作家,都意識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他們的作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融合了日常生活的詩學。 ”“如果人生真的像帕斯卡爾說的 那樣,是一支蘆葦,或者像庫切形容過的那樣,是一支骨笛,那么它也應該吹響。 ” 杜 甫有很多生活細事之作,他把個人的感情傾注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日常生活融合了 詩學意味,在艱難的人生歷程中他把“蘆葦”或“骨笛”吹得嘹亮而動人。所以,關注 杜甫的生活細事創(chuàng)作,從而多方位透視其豐富多樣的圓形人物性格,感受杜詩微觀創(chuàng)作 的藝術魅力,對于補充認識“詩圣” 、 “詩史”的精神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 是我選擇這一領域作為研究課題的理由。 1.2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研究現(xiàn)狀 梁啟超先生 1922 年 5 月 21 日為詩學研究會的演講情圣杜甫 ,對杜甫冠以文學 界寫情圣手“情圣”的稱號,并提出“真即是美”的道理。 隨著杜甫研究的愈來 清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7. 1997. 丁慶勇.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杜甫詠物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劉再復.性格組合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288-289. 李洱,梁鴻.“日常生活”的詩學命名與建構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08,(3):54-68. 梁啟超.梁啟超演講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4 - 愈深入,一些著作和文章越來越關注杜甫的生活細事創(chuàng)作,越來越注意從人情人性的角 度透視杜甫的情懷品格,可以說,這是更加人本化的研究,更符合作家真實,也是社會 發(fā)展和杜甫研究發(fā)展的體現(xiàn)。莫礪鋒先生杜甫評傳 、趙海菱博士杜甫與儒家文化 傳統(tǒng)研究等專著中都有一定的篇幅探討這一問題;1999 年杜甫研究學刊第四期 王麗群的文章于細微處見真情從杜甫成都生活詩看其性格與其創(chuàng)作的關系以杜 甫局部生活詩為觀照對象透視作家作品的關系;2002 年廣西師范大學張梅的碩士學位 論文 論杜甫的人性、 人格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 2006 年內蒙古大學崔麗的碩士學位論文 圣 者襟抱 詩人性情杜甫其人其詩再認識從人情人性的角度透視了杜甫血肉豐滿的 詩人形象;2005 年山東大學的幾篇博士學位論文:朋星的杜甫與先秦文化 、姜玉芳 的我詩故我在杜甫與唐代文化 、梁桂芳的杜甫與宋代文化均在局部行文中 用比較學的方法對杜甫的生活細事創(chuàng)作進行了分析和辨源。由此可以看到,杜甫的生活 細事創(chuàng)作逐步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我們認識杜甫、解讀杜詩的 一個獨特有效的視角;然而,筆者尚未得見就此進行深入探討的專文,故此,本人擬就 這一領域探勝尋微,掇拾文字,以期有所淺獲。 1.3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考察界定 筆者選取細微之事 詩圣之心論杜甫的生活細事詩這樣一個題目進行論文 寫作,意在對杜甫生活細事詩這樣一個不太受讀者關注的角落進行專題梳理,分析此類 作品所展示的思想情懷、藝術魅力和歷史地位。盡管有些學人注意到了杜甫的生活細事 創(chuàng)作, 但對杜甫到底有多少細事之作并未有明確的統(tǒng)計和說法, 只是如袁行霈先生所說: “描寫日常生活的詩歌在杜甫的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數(shù)量。 ” 故此筆者先須對此進行一番 考究界定。 生活細事者,生活小事、生活瑣碎事也。這一概念并不難于理解和解釋,也不會產 生多大分歧。但若具體扣合到杜詩創(chuàng)作上,有些作品便破費斟酌和躊躇。一端是杜甫的 重大題材、史詩之作,這自然不在生活細事詩之內;另一端則是類似于柴米油鹽醬醋茶 的創(chuàng)作,這些很容易確定作為生活細事詩而收入其中。再者,大量的純粹詠物寫景之作 也可大多撇開(杜甫的詠物詩已多有人論及,本文盡量不作觀照,只是因為其中個別作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增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40. 第 1 章 引論 - 5 - 品主觀色彩比較鮮明,甚至摻入了一些人事活動,故作為細事作品斟酌采之) ;對于大 量的思親念友之作,一者由于前人多有論及,二者也由于“粗細”不定易生混淆也可盡 量少談。關鍵是除此之外介于“粗細”二者之間的大量作品讓人反復摩挲,迂回徘徊。 如宴飲集會、交接送別、來往應答之作,這些作品是“粗”還是“細” ,難以一概而論, 從內容來看,有的偏重軍國大事、社會人生,有的則近于私人情感、一己詠唱,所以筆 者認為對這些作品不應刻板簡單地對待, 而應該主要依據(jù)作品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具體辨 識,一分為二地劃分其類。本文作者通過對將近一千五百首杜詩作品反復斟酌認定,最 后確認統(tǒng)計出杜甫的生活細事詩數(shù)量有二百四十余首(每一組詩當作一首來看,若組詩 分開來計數(shù)則總數(shù)超過二百七十首) ;并且根據(jù)杜甫不同人生階段的創(chuàng)作,筆者將其細 事創(chuàng)作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分列如下(以韓成武、張志民杜甫詩全譯 選詩時間順序為據(jù)) : 讀書漫游時期:3 首; 困居長安時期:21 首; 陷賊與為官時期:19 首; 從華州到成都時期:11 首; 兩居成都時期:104 首; 綿州、梓州、閬州時期:40 首; 夔州時期:41 首; 荊湘時期:7 首 自然,以上所列僅是筆者一家眼光,此種劃分見仁見智,筆者不敢自信絲毫無誤, 但求沒有大的出入和原則性的差失。 如此眾多的生活細事之作,幾占全部杜詩的五分之一,這意味著什么?它是構成杜 甫詩歌大廈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生活細事之作,杜甫出以平常之心,隨手寫來,隨處 成詩, 可謂小事不小、 小詩不小, 這既是杜甫的創(chuàng)新和開拓, 又是杜甫的詩心可貴之處。 對于這些作品的理解,筆者以為應亦如浦起龍自序所說: “吾還杜以詩,吾還杜之詩以 心。 ” 本文筆者選取杜甫這一微觀創(chuàng)作角度,意欲針對這一不可忽視的創(chuàng)作群落,在吃 韓成武,張志民.杜甫詩全譯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 1961. 5.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6 - 透前人解杜精神的基礎上,借鑒中西方文學理論,透視杜甫生活細事詩所反映的豐富的 思想情懷、多樣的藝術風貌,從而更深入地認識杜甫的人物性格,體會其詩歌的藝術魅 力,并且站在詩歌流變史的高度,充分認識杜甫在這一領域的開拓價值和對后世的影響 作用。 第 2 章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思想情懷 - 7 - 第 2 章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思想情懷 杜甫的生活細事詩雖然屬于小詩一類,但它的數(shù)量相當可觀,它反映的詩人內心世 界是極其豐富的,它展示了詩人多方面的思想情懷,從而反映出杜甫立體圓形的人物性 格。 2.1 系心國事,羈旅情懷 杜甫生逢亂世, 自己的后半生一直顛沛流離, “支離東北風塵際, 漂泊西南天地間。 ” (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他的憂患意識可謂已經滲入骨髓,所以不止是他的“詩史” 之作,充滿了沉重的憂患意識,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也都能體現(xiàn) 出鄉(xiāng)國憂患意識,這是發(fā)自內心、油然而生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 流。 ” “又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2.1.1 系心國事 在日常生活瑣事中,杜甫的創(chuàng)作也不限于低層次的就事論事,一味拉雜,而是經常 不由自主地產生聯(lián)想,將境界升華到國計民生的高度,且這種表述“濃度”是一般詩人 所不具備的。 有在朋友交游當中系心國事者: 思見農器陳,何當甲兵休?( 晦日尋崔戢李封 ) 垂老惡聞戰(zhàn)鼓悲,急觴為緩憂心搗。少年努力縱談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 蘇端薛 復筵簡薛華醉歌 ) 離亭非舊國,春色是他鄉(xiāng)。 ( 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 ) 異方同宴賞,何處是京華。 ( 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 ) 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 ( 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 ) 有在獨自一己的生活中系心國事者: 濁醪自初熟,東城多鼓鼙。 ( 泛溪 ) 故國猶兵馬,他鄉(xiāng)亦鼓鼙。 ( 出郭 ) 故國見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鬢發(fā)自成絲。 ( 薄暮 )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倦夜 )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8 - 欻飖翕炎蒸景,飄征戍人。十年可解甲?為爾一沾巾! ( 熱三首之三) 故國愁眉外,長歌欲損神。 ( 雨晴 ) 這種憂患情感在杜甫的細事詩中多次出現(xiàn),可謂“一飯不忘憂國” ,這既可反映社 會動蕩的局面,又能補充杜詩“詩史”的豐富內涵。袁行霈先生說: “不管在朝在野, 杜甫總是保持著高度的政治熱情,憂國憂民,愛憎分明。 ” 韓成武老師杜甫新論說: “儒家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古代知識分子一旦退 居山野,便打起不問世事的旗幟,即如王維所說的那樣萬事不關心了。杜甫的獨特 之處,就在于他身隱而心未隱,他在衣食不飽、諸病纏身的情況下,仍然憂國憂民,他 對儒家思想的這種超越,是他的社會良知高度純化的結果。他對國家民族的這份苦戀之 情,真可感天地而泣鬼神。 ” 以上所論,筆者以為至為確當,可以說,在那樣的時代,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為“詩圣” ,都能寫出“史詩” , 同樣經歷了安史之亂,大 詩人王維不能,高適也不能,而只有杜甫是黑格爾所說的“這一個” ,這正是由于杜甫 甚至在生活細微之事當中都屢屢流露出的愛國濃度和憂國深度。 2.1.2 羈旅情懷 胡曉明博士在中國詩學之精神中寫道:“自詩經 、 楚辭開端,中國詩歌 就形成了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學母題:懷鄉(xiāng)。詩人們或有登高臨遠的嘯吟,或有一燈瑩然 的獨訴;或記下雞聲茅店的實感,或抒發(fā)魂夢紛飛的想象;無論是看月、看雁、看征衣 的舊線痕,或是聽笛,聽猿鳴,聽一片搗衣聲,不同時代、不同身分、不同個性的詩人, 皆參與組成一反復纏綿、旋律單純的合唱。 ” 杜甫離鄉(xiāng)半生流浪,到秦州、到成都、沿 長江至荊湘,背井離鄉(xiāng)幾十年,成為一個至死未歸的流浪客,他的思鄉(xiāng)之作猶多。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感嘆道: “龍鐘還忝二百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 杜甫早年漫游齊 趙時期也偶爾抒發(fā)過鄉(xiāng)愁: “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 (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但 這種思鄉(xiāng)近乎閑愁,飄飄渺渺,并不沉摯。而杜甫在亂離中的思鄉(xiāng)則如層波疊涌,無比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增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33. 韓成武.杜甫新論m.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 19.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65. 華文軒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 (上編唐宋之部)(第一冊) m.北京: 中華書局 1964. 3. 第 2 章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思想情懷 - 9 - 沉郁,動人情腸。五古之作如: “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叢。 客子念故宅,三年門巷空。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 ( 遣 興三首其二)五律之作如: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老妻書數(shù)紙,應悉未歸情。 ” ( 客夜 ) “秋窗猶曙色,落木 更天風。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殘生事,飄零似轉 蓬。 ” ( 客亭 )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 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 ( 江漢 ) “為客無時了,悲秋向夕終。瘴馀 夔子國,霜薄楚王宮。草敵虛嵐翠,花禁冷葉紅。年年小搖落,不與故園同。 ” ( 大歷 二年九月三十日 ) 七律之作如: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 秦。 ” ( 冬至 )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忽驚屋里琴書冷,復亂檐邊星宿 稀。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滄江白發(fā)愁看汝,來歲如今歸未歸。 ” ( 見螢 火 )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胡騎中 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 ” ( 吹笛 )以上杜甫 用多種詩體表達了羈旅思鄉(xiāng)之愁,這種愁也是一直縈繞心頭,濃得化不開,從而也說明 了杜詩之所以沉郁深摯的原因。 杜甫還有諸多詩句表達羈旅思鄉(xiāng)之情。有的表達方式比較含蓄委婉,多借助詩化的 意象來展現(xiàn): 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 ( 野望 )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野老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 宿府 ) 形勝有余風土惡,幾時回首一高歌。 ( 峽中覽物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旅夜書懷 )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 ( 至后 ) 泛舟慚小婦,飄泊損紅顏。 ( 草閣 )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 小至 ) 相看萬里外,同是一浮萍。 ( 又呈竇使君 ) 為問南溪竹,抽稍合過墻。 (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10 - 鵝鴨宜長數(shù),柴荊莫浪開。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 詩 ) 有的則直抒胸臆,感懷激烈: 神交作賦客,力盡望鄉(xiāng)臺。 ( 云山 ) 望鄉(xiāng)應未已,四海尚風塵。 (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 不辭萬里長為客,懷抱何時得好開。 ( 秋盡 )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登高 ) 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 歸夢 )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 絕句二首其二) 無錢從滯客,有鏡巧催顏。 ( 悶 ) 終日憂奔走,歸期未敢論。 ( 愁坐 ) 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杜甫有之,常人亦有之,但只有杜甫表達得出來,替千古之人一澆 塊壘,讓人黯然銷魂。金圣嘆評曰: “詩是最苦詩,評亦是最苦評。 ” 誠哉斯言! 2.1.3 家國一體 其實在杜甫的心中,家中有國,國中有家,國運和家事常常是密切相連的, “覆巢 之下,安有完卵?”杜甫的作品有時會將國事和家事一起吟出,如: “涼風動萬里,群 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 兩京。 ” ( 悲秋 ) “方舟不用楫,極目總無波。長日容杯酒,深江凈綺羅。亂離還奏樂, 飄泊且聽歌。故國流清渭,如今花正多。 ” ( 泛江 ) “養(yǎng)拙蓬為戶,茫茫何所開。江通 神女館,地隔望鄉(xiāng)臺。漸惜容顏老,無由弟妹來。兵戈與人事,回首一悲哀。 ” ( 遣愁 )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唯鳥雀,春遠獨柴荊。數(shù)有關中亂,何曾劍外清。故 鄉(xiāng)歸不得,地入亞夫營。 ” ( 春遠 )在這些詩中,國難家愁既有著因果關系,同時又是 一體的,不分彼此的,都是很沉重的。 2.2 憤世不遇,潦倒悲愁 2.2.1 憤世不遇 林乾主編.金圣嘆評點才子全集(第一卷)m.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7. 707. 第 2 章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思想情懷 - 11 - 杜甫一生可謂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從“賣藥都市,寄食友朋。 ”(進三大禮賦表) 一直到西南漂泊、道死舟中。當然,這并不是傳說中“康水采文” 、 “文而不貴” 宿命 論的結果。筆者以為,杜甫的悲劇命運既有時代的因素,也有詩人個性的原因。生逢唐 代由盛轉衰的時期,皇帝已不是原先的好皇帝,曹慕樊先生說: “唐玄宗是一個半昏半 明的皇帝。天寶以前,他有一些有益于社會生產發(fā)展的措施,對人民有一定的利益;天 寶(七四二年)以后,他就走上蠹國殃民的道路。 ” 資治通鑒二百一十四卷載開元 二十四年(736)事: “上(按指玄宗)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 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 罪, 自是朝廷之士, 皆容身保位, 無復直言。 ” 自此朝廷炙手可熱的當權人物是李林甫、 楊國忠、李輔國這樣的奸臣和庸臣,朝廷豢養(yǎng)的是高力士、魚朝恩這樣的豎宦和安祿山 這樣的狡黠軍閥,而賢臣如張九齡、房琯、張鎬等人均遭罷相貶謫的厄運,名帥如王忠 嗣等人不也遭人讒害險些送命嗎?杜甫的好朋友鄭虔命運不也更加悲慘嗎?封建時代, 君主專政,只能寄希望于遇到像唐太宗那樣的明君,否則便很有可能會遭遇明珠沉埋、 志士斷腕的悲劇,雖然杜甫是“唐代儒學復興的孤鳴先發(fā)者” ,是“憂患至深同時又具 有超前性思維的社會良知 ” , 但唐運已衰,正道不昌,杜甫即使披肝瀝膽、廷爭面 折亦復何用?所以只能發(fā)出“婁公不語宋公語,尚憶先皇容直臣” ( 折檻行 )的空嘆。 再從個人因素來看, 一則杜甫的政治才能比不了 “詩是吾家事” 的詩學才能是有可能的, 盡管杜甫參與過政治,也體現(xiàn)出一些政治才干,在詩歌中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但他畢竟 不是老道的一線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具體對策也有與現(xiàn)實不合榫之處, 新唐書 、 唐才子傳均曰杜甫“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 羅宗強先生李杜論略說: “杜 甫和李白一樣,作為詩人,他是敏銳的、深刻的;而作為政治家,他卻是迂闊的。 ” 雖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100. 曹慕樊.杜詩雜說全編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50.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6825. 劉明華.杜甫研究論集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羅宗強.李杜論略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61.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12 - 然言重,或有合理因素。再則杜甫樸實的個性決定了他更是一個文人而不是政客,杜甫 詩曰: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 ( 贈李白 ) “野人曠蕩無靦顏,豈可久在王侯間?” ( 去矣行 ) “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歸茅宇,旁舍未曾嗔。 ” ( 暇日小園散病, 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 ) “這說明他骨子里確實有一種與虛偽的官場無法調和 的東西。 ” 所以在鳳翔、成都的官場上他都無法游刃有余,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自是可以理解的;這樣,個人的遭遇和整體的社會不公成為杜甫憤世情懷內在和外在的 誘因。 他有對自己不遇的憤世: 空囊曰: “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吾 道屬艱難。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金圣嘆認為此詩“是 先生自寫不改之樂,非寫不堪之憂也。 ”是“以禮處身,以義處心。 ”并類舉了一個 通俗音樂般的例子: “昔有漁人夫婦,大雪夜并臥船尾,不勝寒苦,因以網自覆。繼而 寒愈甚,其夫試以指從網中外探,雪已深三四寸,便嘆謂其婦:今夜極寒,不知無被人 又如何過得也! ” 但我覺得二者的效果并不完全相同,漁夫漁婦之事詼諧滑稽,類似于 西方所講的黑色幽默,又乃俗中見諧;而杜甫之詩在一種幽默之外讓人感到的是一種更 加沉重的心理效果,此詩將極苦極俗寫成極樂極雅,雖帶詩人云霞絢麗般瀟灑心境,但 又不無憤世微諷之意, “末二句自我解嘲,宛如長歌當哭,益覺心酸。 ” 貧交行曰: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盡千古 世態(tài),語短而恨長。有人說這首詩沒有寫完,但我認為有此四句,既有余韻,又意已足, 是沒有什么缺憾的,并不像魯迅先生所批評的“斷尾巴蜻蜓”一類的不完整的作品。再 有杜位宅守歲 :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此詩為杜 甫中年時所作,感慨豪縱,讀之可想公之為人。 “公目擊附勢之徒,見位而傴僂俯仰, 不勝拘束,故言不能效此拘束之態(tài),惟有爛醉是吾生涯而已。 ” 可見此為杜甫憤慨放縱 之態(tài)。杜甫曾自言: “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矣。 ” ( 進鵰賦表 )這 韓成武.詩圣:憂患世界中的杜甫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137. 林乾主編.金圣嘆評點才子全集(第一卷)m.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7. 671-672. 張忠綱.杜甫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40.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9. 第 2 章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思想情懷 - 13 - 里說的是他純?yōu)槿寮业茏拥募彝Y源,所以杜甫本身是儒家思想是毫無疑問的;但杜甫 又屢次在詩中埋怨過儒術, 這又如何解釋?如 獨酌成詩 : “兵戈猶在眼, 儒術豈謀身。 共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 醉時歌 : “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 奉贈韋 左丞丈二十二韻亦有: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 (按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不被看作細事詩。 )難道杜甫對儒家的追求意念動搖了嗎?難道我們就此可以懷疑杜甫 的儒家精神嗎?不能,筆者以為這正是一種憤世,愛之深才恨之切。王嗣奭解得十分恰 當: “總屬不平之鳴,無可奈何之詞,非真謂垂名無用,非真謂儒術可廢,亦非真欲孔、 跖齊觀,又非真欲同尋醉鄉(xiāng)也。公詠懷詩云: 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即可移作此 詩之解。 ” 還如詩句: “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 ” ( 醉歌行 ) “齒落未是無 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 (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 “年年非 故物,處處是窮途。 ” ( 地隅 ) “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 ” “往時文彩 動人主,此日饑寒趨路旁。 ” ( 莫相疑行 )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 ( 曲 江二首其一)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 ( 南征 )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 相違。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 ( 曲江對酒 )這些所表達的均是懷才不遇 的憤世情懷。 杜甫也有因他人的不遇而產生的同情和憤世。 如 “君見途窮哭, 宜憂阮步兵。 ” ( 敬 贈鄭諫議十韻 ) “真成窮轍鮒,或似喪家狗。 ” ( 奉贈李八丈判官 ) “才大今詩伯,家 貧苦宦卑。 ” ( 贈畢四曜 ) “有才何棲棲,將老委所窮。 ” ( 贈蘇四徯 ) “雖為尚書郎, 不及村野人。 ” ( 寄薛三郎中據(jù) ) “故人還寂寞,削跡共艱虞。 ” ( 贈高式顏 ) “王郎酒 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 “ (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 “鄭公粉繪隨 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 ( 存歿口號二首其二) 杜甫對于古今普遍的不遇之理還有一些普泛的議論: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 ” ( 寫 懷二首其一)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 ( 古柏行 ) “自古圣賢多薄命, 奸雄惡少皆封侯。 ” ( 錦樹行 ) (按古柏行 、 錦樹行乃詠物詩,不作細事詩對待。 ) 2.2.2 潦倒悲愁 杜甫生活細事詩經常有老病悲愁之嘆。 “少壯幾時奈老何, 向來哀樂何其多! ” ( 渼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77.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14 - 陂行)“結束多紅粉,歡娛恨白頭。 ” “不須吹急管,衰老易悲傷。 ” ( 陪王使君晦日泛 江就黃家亭子二首 ) “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 ” ( 九日曲江 ) “舊采黃花賸,新梳 白發(fā)微。漫看少年樂,忍淚已沾衣。 ” ( 九日諸人集于林 )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 停濁酒杯。 ” ( 登高 )對此,程千帆先生說: “杜甫一直是窮愁潦倒的,幾乎一生都沒 有擺脫依附的狀態(tài);但是,在這同時,杜甫又是不甘心的,他總是要大聲唱出自己的委 屈和不平,帶著一種不加掩飾的憤懣。 ” 宋代陳玉叔重修瀼西草堂記曰: “ 生無一 日歡,死有萬世名。 先生之謂乎?” 當然,杜甫作為官宦出身的家庭,他自己也曾做過官,客觀地看,他和普通的老百 姓絕不是完全相同、分毫不差的,在杜甫大量憂患人生的縫隙里,他偶爾也有一些閑適 游樂、歌舞笙簫的生活經歷,如: “公子調冰水,佳人藕雪絲。 ” (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 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之一) “越女紅濕裙,燕姬翠黛愁。 ” (之二) “魚吹細浪搖歌扇, 燕蹴飛花落舞筵。 ” ( 城西陂泛舟 )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清秋多宴會,終日困 香醪。 ” ( 崔駙馬山亭宴集 ) “江清歌扇底,野曠舞衣前。玉袖凌風并,金壺引浪偏。 ” ( 數(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之一) “翠眉縈度曲,云鬢儼 成行。立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 ” ( 數(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 贈李之二)后一首詩雖然詩尾含有規(guī)勸: “使君自有婦,莫學野鴛鴦。 ”但如果杜甫只 是沉溺于此,他也就不是“詩圣”杜甫了;所以杜甫也確實需要時代磨難的鍛造,需要 自覺地回到普通人民的生活中來。 2.3 思親念友,待客至誠 2.3.1 思親念友 杜甫對親人和朋友都有無限的真情,在動蕩中,在生死離別中,屢屢表達,感人至 深。此類作品前人多有述及,故此這里不欲多作例談。僅如從人覓小胡孫許寄 : “人 說南州路,山猿樹樹懸。舉家聞若咳,為寄小如拳。預哂愁胡面,初調見馬鞭。許求聰 慧者,童稚捧應癲。 ”這詩寫得很生活化,很有情趣, “聞若咳” 、 “小如拳”的小胡孫和 想象中童稚的喜“癲”之態(tài)畢露無疑,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富有愛子情懷的杜甫形 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被開拓的詩世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53. 第 2 章 杜甫生活細事詩的思想情懷 - 15 - 象??!亦可謂不失赤子之心!可仇氏認為“意義短淺,恐屬率爾之作” , 邵寶主張此詩 “可刪” , 1631 筆者認為,這是非要把杜甫砍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了,難 道杜甫不該有生活情趣?難道親子之情不在“詩圣“的范疇之內,恐怕杜甫就是這樣被 一些人漸漸放到神龕上“供奉”起來而沒有人情人味的。我覺得這樣的小詩如一股清風 撲面,清新可喜,人情味十足。杜甫確實有很多思念親人的好詩句,如“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 未休兵。 ” ( 月夜憶舍弟 ) “弟妹悲歌里, 乾坤醉眼中。 兵戈與關塞, 此日意無窮。 ” ( 九 日登梓州城 )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 ( 九日五首其一)但從人覓 小胡孫許寄這首小詩從一個細微的角度來反映,更加生活化,更加真實而平易,更能 見出杜甫的真性情;況且此詩也并不淺率,楊倫杜詩鏡銓眉題載: “何云:俗題措 筆,乃爾蘊藉。 ” 26268 筆者以為,如果沒有這樣的詩,杜甫就不會更加完整和可愛。 杜甫對很多朋友一往情深,投詩抒懷。對李白的流放夜郎,杜甫深切掛念,情意殷 殷,表達了兄弟般生死不渝的友誼: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 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 ( 天末懷李白 )對有“布 衣之交“的房琯,其生前杜甫為之廷爭辯護,失寵罷官;其身后杜甫深情不忘,灑淚哀 悼: “他鄉(xiāng)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 ( 別房太尉墓 )對詩書畫“三絕”鄭虔的遭遇,杜甫亦是 痛心疾首,惜之悼之。還如對其他朋友的贈答: “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 棋局動隨幽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 ” ( 因許八奉寄江上旻上人 ) “不識山陰道,聽雞 更憶君。 ” (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諸多篇目,語語動人。 2.3.2 待客至誠 杜甫與朋友交,一片真情,忠厚至誠,體現(xiàn)出人性的溫柔敦厚。如對雨書懷走邀 許主簿 : “東岳云峰起,溶溶滿太虛。震雷翻幕燕,驟雨落河魚。座對賢人酒,門聽長 者車。相邀愧泥濘,騎馬到階除。 ”這是杜甫早期漫游齊趙時期的作品。走邀,遣人持 詩往邀也,語氣真誠,頗見敦厚品性已在早期形成。 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四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31. 清楊倫.杜詩鏡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 - 16 - 員外綰 : “寄語楊員外,山寒少茯苓。歸來稍暄暖,當為劚青冥。翻動神仙窟,封題鳥 獸形。兼將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此詩題下有注: “甫赴華州日,許寄員外茯苓。 ”杜 甫去年離京時,曾答應為楊綰挖掘茯苓(一種寄生在松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如甘薯, 可入藥) ,未果,今路逢少府回京,便以詩代札,解釋原因,并表示一定兌現(xiàn)。并且結 尾意欲兼贈藤杖, “扶汝醉初醒” ,看來楊喜醉酒,故作幽默之辭。全詩質而有文,頗見 杜甫之誠懇樸厚。再如兩首七律待客之作,既相似又有明顯區(qū)別: “幽棲地僻經過少, 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 餐。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 ( 賓至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 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吓c鄰翁 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 ( 客至 )同是七律,同是待客,但兩首詩的對象不同,陳 秋田云: “賓是貴介之賓,客是相知之客。 ” 所以兩首詩的感情色彩差別也很大,前首 詩有敬之之意,后首詩顯親之之意。而后一首客至反響猶大。黃生曰: “前借鷗鳥 引端,后將鄰翁陪結,一時賓主忘機,亦可見矣。 ” 杜詩說膚原情萬俊曰: “此 詩何等忘形,何等率真,見公并見其客矣! ” 還如兩首五律待客之作,情感真切,流露 散淡真率之趣: “患氣經時久,臨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頗宜人。有客過茅宇, 呼兒正葛巾。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 ” ( 有客 ) “窮老真無事,江山已定居。地幽 忘盥櫛,客至罷琴書。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時聞系舟楫,及此問吾廬。 ” ( 過客 相尋 )此外,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