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doc_第1頁
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doc_第2頁
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doc_第3頁
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doc_第4頁
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 文言文向來是我們國學的要點,而相關教案的制定也是不容易的。以下是為大家精心的文言文教學教案模板,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三綱”“八目”基本知識, 2、了解大學中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二)能力目標 1、理解大學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大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意義 3、理解大學中經(jīng)典名句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分析“八目”的基本含義 2、分析大學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八目”對中國文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2、理解大學的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古詩文的內涵,陶冶情操 教學設計: 大學 1、導語:大學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段之一。在我國古代,有一部經(jīng)典著作與這一學習、生活階段同名,這就是作為四書之一的大學。 2、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關于“國學”這一單元的基礎知識。什么是國學?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同時也包括了醫(yī)學、戲劇、書畫、星相等等。按照劃分方法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學科分: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 思想分: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 四庫全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經(jīng)、子部為重,尤傾向于經(jīng)部; 因此,就國學的內容而言,占主導地位的應是儒家的著作和學說,尤其是經(jīng)典著作“四書五經(jīng)” 3、國學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儒家經(jīng)典。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于主導地位。最高統(tǒng)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guī)范、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jīng)典。 以歷史經(jīng)驗為鑒而資治:多取尚書春秋三傳 制典修儀多?。喝Y儀禮、周禮、禮記 道德教化多?。赫撜Z、孟子、孝經(jīng) 哲學構思多?。褐芤?、大學、中庸 儒家經(jīng)典最初“六經(jīng)”,“樂(樂經(jīng))”戰(zhàn)國末亡佚。 漢朝:五經(jīng)。漢朝時,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jīng)”,立于學官。 南宋:十三經(jīng)正式形成 十三經(jīng)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詩經(jīng)、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jīng)、孟子。 3、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大學這篇文章。 大學: “四書”中的大學和中庸原來分別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章,小戴禮記也即“十三經(jīng)”中的禮記。 在唐代,韓愈等人從維護儒家的所謂“道統(tǒng)”出發(fā),十分推崇這兩篇文章,把它和論語、孟子相提并論。到了宋代,程顥、程頤更是竭力推崇這兩篇文章。 南宋的朱熹繼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學和中庸。 在二程和朱熹看來,大學和中庸,一個是“初學入德之門”,一個是“孔門傳授心法”,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所以把它們從禮記一書中提取出來,作為單行本刊印,并且和論語、孟子并列在一起稱為“四書”。在經(jīng)歷宋、元以后,大學就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論的產(chǎn)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4、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的核心內容就是講“禮”: 禮,是維護古代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工具。禮,儒家學說中核心部分。 禮記.曲禮開宗明義:“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li)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dao)祠祭祀(si),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數(shù)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關門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圣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東漢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專稱禮記而且和周禮、儀禮合稱“三禮”,鄭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為經(jīng)。 5、大學的作者 大學作者,漢唐諸儒無說。朱熹大學時,將其分為“經(jīng)”一章(“經(jīng)”是基本的觀點),“傳”十章(“傳”則是對“經(jīng)”的解釋、闡述)。朱熹認為“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薄皞鳌笔拢皠t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0世紀30年代初期許多學者認為是秦漢之際儒者所作。張岱年說:“大學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所謂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之家。這里反映的是諸侯紛爭、大夫專權的局面,這是戰(zhàn)國時期的情況,不是秦漢時期的情況。所以,從這點看,大學應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史料學第83頁) 6、“大學”的定義 “大學”一詞包含2種意思: (1)指成人所受的教育,與“小學”相對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啟蒙教育稱為“小學”,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稱為“大學”。 (2)大人之學?!按笕恕迸c“小人”相對而言,“大人”指貴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小人則沒有。 上述三種意思,第一種最接近大學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7、大學講解 大學全書的文字結構,我們歸納為兩大部分: (1)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2)“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為過程。 8、播放錄音,學生齊讀 9、大學里所講的“三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明明德”。程頤說:“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fā)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敝杏梗骸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其次,“親民”。程頤:“親,當作新。”朱熹:“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字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蓖蹶柮鳎骸坝H民,親近民眾”。即:“本其一體之仁心,以感化民眾、革新國家與社會。”(蔣介石)親民是在明曉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幫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靈的東西,使他們同樣能夠達到與自己同樣心靈純潔的境界。 最后,止于至善。朱熹:“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止于至善之地而不遷也,蓋必其有以盡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之欲之私也?!笔Y介石認為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精益求精”、“以求至乎其極的意思”;一種是“擇善固執(zhí)”、“止其所止”的意思。 10、“八目”是什么呢?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先來看格物?!案?,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朱熹注)格物就是窮究事物之理。例如易乾象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就是格“天”,認為天的根本就是“行健”按照客觀規(guī)律自覺地運行;再如易坤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笔峭粋€道理。 致知?!八^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大學傳)同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敝轮慕Y果就是通過認識天,我們總結出這樣一種知識與認識:即我們要像天、地學習,得出君子應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認識并自覺地去遵守它、踐行它。 誠意?!八^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朱熹大學傳)誠意要求我們要真誠,要自覺地遵循我們天生的“善”。最終要的一種能力便是要“慎獨”。 正心?!八^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大學傳)正心即端正我們的思想,不要被外在的物欲所干擾。 修身?!白蕴熳右灾劣谑?,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毙奚硎前四孔钪匾⒆詈诵牡膬热?,它是從個人走向國家社會的根本要求。沒有修身,便沒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后三目! 齊家。家國天下是古人的基本觀點,有家才有國。齊家是治國的基礎要求。 治國。治國即治理國家。 平天下。即天下太平。 11、大學提出的教育觀點: 大學重在闡述教育綱領,其著眼點為教育與國家政治、社會的關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綱領”,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以道德認識(格物、致知)為起點,以克服偏私情感,樹立道德信念(誠意、正心)為根本要求,以“治國、平天下”為實踐目標。核心論點是:治人以修身為本,修身以慎獨為先。(慎獨: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 12、小結: 朱熹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儒家的全部學說都是循著“三綱八目”展開。 13、思考與練習 (1)大學中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現(xiàn)代社會有何意義?有何局限? (2)結合課文,分析古代大學和現(xiàn)代大學職能的異同。 (3)我們怎樣借鑒大學之道,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3、通過本文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了解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教學用具: 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對學習所應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相信同學們也都了解很多。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所應持有的態(tài)度及方法進行了闡述,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荀子,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知他的觀點。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施仁政、行王道,強調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tǒng)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討: 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 2、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課文大家都預先翻譯過了,下面同學們可以把這一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坝凇保航樵~,第一個相當于“從”;第二個相當于“比”。 木直中繩。中:符合的意思。 輮以為輪?!拜姟蓖盁А?,通假字。這也是一個省略句,“以為”中省略了賓語“之”。 雖有槁暴?!坝小蓖坝帧?,通假字。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判斷句的標志。 金就礪則利?!敖稹?,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金屬做成的刀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每日?!昂酢蓖坝凇保喈斢凇皩Α?。介賓短語后置句?!岸边B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已。“知”同“智”,“而”連詞,表遞進。 3、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意義,那么,作者講到了學習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其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式呢? 明確:比喻論證。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學習可以提高一個人。 總結:知明而行無過矣。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來感學習后兩段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