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分專題檢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頁
高中歷史 分專題檢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頁
高中歷史 分專題檢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頁
高中歷史 分專題檢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頁
高中歷史 分專題檢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檢測(岳麓版必修1)一、選擇題1太宗在貞觀年間常以品位較低的官員同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加以“參知政事”、“參預朝政”等名號,執(zhí)行相職。以后又出現(xiàn)“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宰相名號。從唐太宗開始的這些做法表明()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圍縮小了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圍僅限于三省長官c宰相成員增多導致皇權旁落 d便于集思廣議,又使之互相牽制2據(jù)說清代乾隆年間,有個翰林,把“翁仲”誤寫成“仲翁”,乾隆批以詩“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許為林翰,罰去江南作判通”進行挖苦。詩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顛倒,“通判”這一官職設置的時間和目的是()a宋朝監(jiān)察、控制地方官 b明朝巡查地方、檢查政令貫徹情況c漢朝巡行郡國、監(jiān)督諸侯國 d唐朝代天子出巡、檢查地方法紀3五代以來君主七朝八姓,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間,未發(fā)生類似的現(xiàn)象。一般認為,北宋統(tǒng)治體制的變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項中能全面反映其體制變革的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將任地方長官 b從中央到地方實行財政軍分權c降低將官地位,疏遠將兵關系 d削弱相權,另設樞密院管理軍事4右圖所反映的制度,從本質上反映了()a統(tǒng)治者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 b統(tǒng)治者注重選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趨衰落 d選拔人才標準日趨完善5中央集權制度下始終貫穿著的兩大矛盾是()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jù)勢力的矛盾君權與相權的矛盾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丞相與百官的矛盾a bc d6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梁山宮,在山上見丞相出行時車騎很多,心甚不快。當時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宮中隨行侍者私下告訴了丞相。丞相從此便減少了車騎。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斷“此中人泄吾語”。于是“詔捕在旁者,皆殺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材料表明秦始皇()竭力維護自己的威嚴實行三公九卿制專制、殘暴此時正在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中a b c d7秦朝修建咸陽,運用了天體觀念。把渭河比作天體的銀河“天漢”,以各座宮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許多通道,咸陽宮居中,形成了眾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從咸陽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當時的政治理念是()a皇帝從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 b君主專制,中央集權c借助神靈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 d神化皇權,萬世一統(tǒng)8有人說,“從秦國開始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政治大轉型,發(fā)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這次“轉型”的主要表現(xiàn)是()a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b郡縣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國制 d內閣制代替三省制9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六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泵鞔鷱堘匪购酱灿涊d:“始皇初并天下,罷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兩尉以典之?!庇纱丝芍?)a廢除貴族特權 b加強君主專制c加強中央集權 d設置三公九卿10相權削弱,皇權加強,是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下列史實不符合這一特點的是()a漢武帝平定七國之亂 b隋唐設三省六部制c北宋設二府三司制 d明朝廢宰相、權分六部11說文解字載:“宗,尊祖廟也。”這說明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a血緣 b地域 c信仰 d出身12福建土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著名的承啟樓前有一副楹聯(lián):“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易結重人倫?!痹撀?lián)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源于下列哪一種制度()a郡縣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內外服制13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用品的規(guī)定嚴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guī)定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辈牧戏从车谋举|問題是()a西周社會呈現(xiàn)等級森嚴的特征 b西周社會的腐敗現(xiàn)象嚴重c西周手工業(yè)中冶銅業(yè)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14三字經(jīng)寫道:“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敝艹白铋L久”的制度保障是()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中央集權制度a b c d15秦朝開始使用的“皇帝”稱號和夏、商、周的“王”稱號相比,本質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權的特點b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c是古代政治發(fā)展的產物d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表現(xiàn)16錢穆曾說:“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廷秘書,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卞X穆認為皇帝成為“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是因為()a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實行一省制c明朝廢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設軍機處,皇權高度集中17在中國古代史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地方割據(jù)或者叛亂的現(xiàn)象,對這種現(xiàn)象的評述,正確的是()根本原因是封建經(jīng)濟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是某統(tǒng)治政策的失誤導致中央弱地方強破壞生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給我們的啟示是地方權力不宜過大,必須保持中央政令暢通a b c d 18下列圖片所示的哪位皇帝在位時,丞相的權力受到中朝的嚴重制約()19“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xiàn)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辈牧现械摹八笔侵?)a秦漢郡縣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內閣制度20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歷代王朝一方面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設法削弱宰相的權力。與之相關的措施有()西漢設置中朝唐朝實行三省制明朝設立內閣清朝設立軍機處a b c d21漢武帝時期,為適應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會征聘人才的制度指() a軍功爵制度 b察舉制c征辟制 d科舉制22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大致經(jīng)過“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三個階段。隋唐時期實行的選官制度與秦漢時期相比,其最大特點是()a選拔官員受到世家大族的影響b通過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c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選拔官員d以品德素養(yǎng)為標準選拔官員23.“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边@段話反映的實質是()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b官僚制度的日趨完善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24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這不能說明()a軍機處是皇帝集權的最好的工具b軍機大臣的一切職務都是皇帝臨時交辦的c軍機大臣只是奉旨辦事而已d軍機處的設立雖強化了皇權但行政效率低下25歷史上有很多事件具有標志性意義,影響著歷史的發(fā)展方向。其中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標志性意義是()a標志著全國統(tǒng)一的完成b標志著中國古代相權和皇權的矛盾的基本解決c標志著地方分裂勢力被最終消滅d標志著中央在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已處于絕對上風二、非選擇題(第21題14分,第22題20分,第23題16分,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材料三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請回答:(1)秦始皇是如何“設職授官”的?中止的“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2)請?zhí)顚懖牧隙衋、b、c的名稱,該圖表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與秦朝相比,唐朝相權有何特點?(4分)(3)甲、乙、丙三位同學在閱讀材料三后,出現(xiàn)了三種觀點。甲:“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話,為此他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币遥骸斑@最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話,為此他廢除了丞相制度?!北骸斑@應該是清世祖康熙的話,為此他設立了軍機處。”你認為誰的分析合乎史實?簡述該皇帝采取這一措施產生的影響。(6分)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歷代王朝都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處理全國政務。新唐書記載:“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辈牧隙魈嬲J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材料三廢丞相后與丞相地位近似官職的基本職權情況表時間職位基本職權明中葉后內閣首輔擁有票擬權,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經(jīng)常受到挑戰(zhàn)清朝雍正年間以后軍機大臣承旨擬寫、傳達皇帝旨意材料四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闭埢卮穑?1)在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處理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10分)(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的原因。(2分)(3)當時也有人稱內閣首輔和軍機大臣為宰相,這種稱呼是否有實質意義?為什么?(6分)(4)你怎樣理解材料四中黃宗羲的觀點?(2分)2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國家的統(tǒng)治者是貴族,與后代那種職業(yè)官吏有著很大不同。從諸侯到士,根據(jù)出身的高低貴賤來兼任政府職務,世代為官。材料二戰(zhàn)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實行了軍功爵制。其中秦國的二十等爵制度較為完善。規(guī)定沒有軍功的國君親屬不再擁有世襲的爵位。立有軍功的平民,按其功勞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種政治、經(jīng)濟特權,爵位高的還可以“稅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贖罪。材料三南朝時有民諺云:“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笔侵甘孔遄拥苤灰茏杰嚿喜坏粝聛砭涂梢援斨骼?,只要能寫兩句書信中問候的話就可以當秘書郎(著作郎、秘書郎是官職名稱)。材料四唐摭言載:唐太宗見新科進士自端門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闭埢卮穑?1)據(jù)材料一、二,指出戰(zhàn)國與三代相比,選官依據(j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化的階級基礎是什么?(5分)(2)漢武帝是怎樣發(fā)展選官制度的?東漢有了怎樣的變化?(5分) (3)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與魏晉時期相比,選官依據(jù)發(fā)生的變化及其變化的階級基礎是什么?從材料四可以看出科舉制的哪一方面的歷史影響?(6分)【答案解析】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1a由“尊祖廟”可知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緣。2c從材料中的“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到居住在土樓里的人們有著血緣關系,這體現(xiàn)了宗法制的內涵。3a天子、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層層遞減的差異,反映出西周社會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4a中央集權制度興起于戰(zhàn)國,秦朝時確立,故可排除。5d本題學生易誤選b項,認為皇權比國王的權力更大,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其實“王”也具有“天下共主”的權力。只不過與“皇帝”相比,“王”的權力不夠集中,但這不是二者的本質區(qū)別,而是一種表象。由“王”到“皇帝”的轉變,反映的是政治體制的變化,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表現(xiàn)。6c通過材料可判斷正確,由“丞相”可確定正確,公元前221年已完成統(tǒng)一,故不正確,應排除。7b題干中的“眾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體現(xiàn)了君主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中央集權思想,應選b。8b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行省制代替郡國制不符合史實,排除c;內閣制代替三省制的表述本身有誤,排除d。故選b。9c材料說明秦朝在地方設郡縣,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10a漢武帝平定“七國之亂”屬于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政府權力的內容,不是相權削弱,皇權加強的史實。11d12a北宋開始在地方設置通判,直接對皇帝負責,意在監(jiān)督、監(jiān)察知州長官,通過分化地方官的權力進行牽制,以有效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答案是a項。13b解題關鍵是把握關鍵詞“全面反映其體制變革”,a、c、d三項只是涉及了變革的某個方面,b項能從總體上反映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故正確答案為b項。 14a科舉制沖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有利于庶族地主參與到政權中來。15b16c根據(jù)“內閣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職”可知材料講的是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專制皇權發(fā)展到新的高度。17d對地方割據(jù)或者叛亂的現(xiàn)象,是從原因角度,是從影響角度,是從啟示角度進行評述的,都是正確的。18b四幅圖片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宋太祖和明太祖的畫像。建立中朝是漢武帝的統(tǒng)治措施,其他幾位都沒有實行這一制度。19b材料描繪的是中央機構的運行情況,據(jù)此可直接排除a、c兩項。明朝內閣制度實施時,已不存在“相權”問題,據(jù)此排除d項。 20a西漢設置中朝,唐朝實行三省制,都起到了分散相權的作用;內閣、軍機處則是在廢除丞相制度后設立的,它們只是為皇帝的專制統(tǒng)治服務。21c征辟制指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會征聘人才。22b隋唐時期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選拔人才而設置的一種考試制度,是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是學而優(yōu)則仕的一種制度。23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有兩對基本矛盾:一是中央與地方,二是皇權與相權。兩者斗爭和發(fā)展的趨勢是中央權力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加強。丞相地位的變化恰恰反映了這一趨勢。24d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旨意擬寫成文,經(jīng)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zhí)行。軍機處的設置不僅強化了皇權,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25d解答本題可采用否定法。北宋沒有完成國家的統(tǒng)一,a項錯誤;明朝廢除丞相制度,相權和皇權的矛盾才基本解決,b項錯誤;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據(jù),但不可能最終消滅割據(jù)勢力,c項錯誤;因此只有d項是正確的。26(1)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地方實行郡縣制。西周的分封制。(2)a:中書省;b:尚書?。籧:門下省。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3)乙。因為材料反映了對丞相制度的不滿,認為丞相制度不利于長治久安,這符合明太祖廢除丞相的史實。影響:專制皇權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解析第(1)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先審清題意,注意提示語“反映了唐朝”,然后可結合教材知識回答?;卮鸬?3)問一定要弄清材料隱含的信息,材料三反映了對丞相制度的不滿,認為丞相制度不利于長治久安,這符合明太祖廢除丞相的史實,因而乙觀點正確,“影響”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即可。27(1)秦始皇不給丞相以兵權,讓御史大夫牽制丞相;漢武帝設置“中朝”決策機構,剝奪了宰相的決策權;唐太宗規(guī)定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宋太祖以樞密使、參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權。共同點:相權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權加強。(2)明太祖認為秦朝以來宰相的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