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大眾與大眾文化.doc_第1頁
孤獨的大眾與大眾文化.doc_第2頁
孤獨的大眾與大眾文化.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孤獨的大眾與大眾文化-編輯整理:www.sodu.so 編輯:王力 來源:sodu小說排行榜新浪在媒介化以及市場化、全球化的影響之外,大眾文化的產生還有其內在的原因,這就是:孤獨的大眾的出現(xiàn)。 一 所謂“大眾”,當然應該是“大眾社會”的產物。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人類社會從彼此之間密切聯(lián)系的社會轉向了彼此之間相互疏遠的社會,或者說,從一個“天涯若比鄰”的社會轉向了一個“比鄰若天涯”的社會。這是人類生存方式的一次空前的大轉型。我們在前面曾把它稱做從生產與消費的直接同一向生產與消費的無窮分裂、從無中介的直接交流方式向多中介的間接交流方式的轉型。大量的人群被批量化地聚集在城市,聚集在以三維切割取代二維切割的懸空的摩天大廈之中,有“居”而無“家”,彼此之間以不同的號碼相互區(qū)別。從特定地理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長起來的自然環(huán)境被以虛擬的方式想象出來然后再加以建構的人工環(huán)境所取代,有機的生命節(jié)奏被無機的生命節(jié)奏所取代,向心的腳踏實地的生活被離心的好高騖遠的生活所取代,天人合一的植物性的生存被天人二分的動物性生存、機器性生存乃至信息性生存所取代,根深葉茂、城鄉(xiāng)結合的縱向的樹形生態(tài)系統(tǒng)被超空間、超時間地汲取生命資源的橫向的網絡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取代這是一個市場的社會,也是一個技術的社會,特尼斯所提示的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涂爾干所驚嘆的無機社會與有機社會,韋伯所區(qū)別的傳統(tǒng)權威與官僚權威、格爾茨所洞察的原始關系與現(xiàn)代關系,顯然都是對此的總結。 對于大眾社會,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一般是從社會的結構和關系兩個方面解釋。從社會結構的角度看,大眾社會是指具有相對高度的城市人口的工業(yè)社會或已工業(yè)化社會,也就是一個相對于傳統(tǒng)社會而言的社會。就社會關系的角度看,大眾社會是指個人與周圍社會秩序的某種特定關系?!按蟊娚鐣母拍畈坏扔诰蛿?shù)量而論的大型社會,世界上有許多社會(如印度)有著巨大數(shù)目的人口,然而就其組織而言仍然是傳統(tǒng)的社會。大眾社會指的是個人與周圍社會秩序的關系。”具體特點為:“個人處于心理上與他人隔絕的疏離狀態(tài);非人格性在人們的相互作用中盛行;個人比較自由,不受非正式社會義務的束縛?!币虼?,不妨以布魯姆與塞爾茲尼克的總結作為大眾社會的定義:“現(xiàn)代社會由大眾組成,其意義是出現(xiàn)了大量隔絕疏遠的個人,他們以各種各樣的專業(yè)方式相互依賴,但缺少中心統(tǒng)一的價值觀和目的。傳統(tǒng)聯(lián)系的消弱,理性的增長以及分工制造了由松散的個人組成的社會。在這個意義上,大眾一詞的含義更接近一個聚合體,而不是一個組織嚴密的社會群體?!?而“大眾”正是脫胎于上述的大眾社會。在傳統(tǒng)社會,我們所習慣于面對的是作為社會中心的“精英”?!八谒樟系耐恋厣稀?,他“本身就是植物,把它的根深深地植在自己的土壤中?!本腿缤欢鋴善G欲滴的鮮花,汲取著天地自然的所有養(yǎng)分,綻放出香氣四益的笑容。因此,“精英”是“孤傲”的,他是一個在“元敘事”中形成的絕對主體、一個蒙在神圣的光環(huán)中的圣詞。并且,盡管在人類理想主義的樂觀圖景中不斷地被改寫,但在事實上他卻始終是一個大寫的“我”即“我們”。然而,進入大眾社會之后,一切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所面對的只是無數(shù)的批量化的倏忽隱現(xiàn)卻又面目模糊的人群。猶如無根浮萍,隨遇而安,四處飄零,尋求著“機遇”這一大眾社會所給予每一個人的唯一饋贈,也猶如一朵朵假可亂真的塑料之花,無根、無脈,無土壤,生長在培養(yǎng)液中,閃爍著技術的光澤,放射著機油的氣息。恩格斯曾經這樣描述世紀倫敦社會和倫敦社會的“大眾”:“像倫敦這樣的城市,就是逛上幾個鐘頭也看不到它的盡頭,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開闊的田野的些許征象這樣的城市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東西。這種大規(guī)模的集中,萬人這樣聚集在一個地方,使這萬人的力量增加了倍這種街頭的擁擠中已經包含著某種丑惡的違反人性的東西,難道這些群集在街頭的、代表著各個階級和各個等級的成千上萬的人,不都是具有同樣的屬性和能力、同樣渴求幸福的人嗎?難道他們不應當通過同樣的方法和途徑去尋求自己的幸福嗎?可是他們彼此從身旁匆匆走過,好像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的地方。好像他們彼此毫不相干,只有一點上建立了一種默契,就是行人必須在人行道上靠右邊行走,以免阻礙迎面走過來的人,同時,誰也沒有想到要看誰一眼。所有這些人愈是聚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每一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的這種可怕的冷淡,這種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是使人難堪,愈是使人可怕?!闭l又能說,這不是一些毫無生氣的塑料花朵?而且,“比鄰若天涯”甚至“比鄰在天涯”,因此,大眾不再是“孤傲”的,但卻是“孤獨”的。 從世紀開始,許多思想家、美學家、藝術家就敏捷地注意到大眾的誕生。盡管在他們不無偏激的筆下,大眾往往毫無美感可言?!按蟊娫僖矝]有什么主題比它更吸引作家的注目了?!庇旯赋觯骸霸谀浅舐斎说膲糁?,雙雙到來的夜晚與人群卻愈見稠密;沒有目光能測出它的疆域,黑暗正隨著人群的增多而越來越深?!辈ǖ氯R爾發(fā)現(xiàn):“病態(tài)的大眾吞噬著工廠的煙塵,在棉花絮中呼吸,機體組織里滲透了白色的鉛、汞和種種制作杰作所需的有毒物質?!比藗兓蛘呤怯萌说乐髁x去批判大眾(例如巴爾扎克),或者是用回歸自然狀態(tài)的方式來揭示大眾(例如雨果),或者是干脆混跡于大眾,“做一個人群中的人”,因為“在人群中的快感是數(shù)量倍增的愉悅的奇妙的表現(xiàn)”。“街道是城市的主要通道,盡日擁擠不堪。但是,每當黑暗降臨,喧囂如海的人頭使我產生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沖動。我終于把所有要照顧的東西都交給旅館,在外面盡情地享受這景象給我的滿足?!比欢谑兰o,大眾畢竟一個還是模糊的觀念,只是“無定形的過往人群”。世紀伊始,大眾的面貌才逐漸清晰起來。我們注意到,大眾開始成為一個橫跨傳播學、哲學、社會的概念,在社會學,大眾“是同質性極高之人群的集合體”,其特點是眾多而質同。日本港臺所謂“新人類”就是這種社會學意義上的“同質人”。而奧爾特加則稱之為“大眾的反叛”,因為“大眾是平均的人。”這種說法,類似于馬爾庫塞所稱的“單面人”或者里斯曼所稱的“他人引導”的人。在傳播學,大眾這個概念不同于社會學所說的團體、人群、公眾?!按蟊娙藬?shù)眾多,一般總是多于上述三種集合體。大眾散布于社會,但彼此之間往往互不了解。他們并不組織起來實現(xiàn)任何目標也不存在著任何固定的成員。大眾的組成是龐雜的,包括所有各個社會階層和各類人口。這就是大眾的對象。”在哲學,霍克海默、阿多爾諾稱之為“自愿的奴隸”,薩特稱之為“他我”:“我是別人認識著的那個我因為他人的注視包圍了我的存在?!焙5赂駹杽t用“常人”來對應大眾,避免了隨便用“我”、“我們”、“他們”這類人稱代詞來指稱大眾的作法。按照海德格爾的看法:“這個常人不是任何確定的人,而一切人(一切不作為總和)都是常人,就是這個常人指定著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薄爸行缘娜恕睙o處不在,但又“從無其人”。首先,“常人”即“無此人”,其次,“常人也不是像漂浮在許多主體上面的一個一般主體這樣的東西?!逼淙?,他分散、消解主體?!耙蛔鳛槌H俗约?,任何此在就分散在常人中了,就還得發(fā)現(xiàn)自身。上述分散就標志著這種存在的主體的特點?!辈贿^,總的來看,上述看法又有其一致之處。這就是:所謂大眾,就是失去了抽象本質支撐的零散的小寫的“我”。在這里,大眾不同于“群眾”、“人民”、“勞苦大眾”、“人類”。顯然,這是對于傳統(tǒng)的人的本質的定義的改寫,是一個具有世紀特定文化背景的概念。(霍克海默就批評過阿德勒把大眾抽象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的作法) 具體來說,在傳統(tǒng)社會,小寫的“我”沒有出現(xiàn),也不可能出現(xiàn)。這正如尼采在快樂的知識中所說的:在人類極為漫長的生命里程中,沒有什么比孤獨更可怕了。成為一個個體并非一種樂趣,而是一種懲罰。人們是被罰而成為“個體”的。在中國也在中過就更是如此了。所有的人都要為皇帝而獻身,既沒有感到個體被剝奪的痛苦,也沒有感到個體被幸福的“權利”。答案十分簡單。不論西方抑或東方,作為個體的小“我”還根本就不存在。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逐漸側重于對于另外一個“我”的強調,不過,這里的“我”仍舊是被大寫的,仍舊是“精英”的范疇,仍舊是本質、理性、必然性在起作用。唯一的區(qū)別在于:這里的“我”,已經不再是正常之人,而是他的反面不正常之人。 大眾則有所不同。假如說傳統(tǒng)的“精英”是只有同,沒有異,那么“大眾”就是只有異,沒有同。對于異質性的重視,使得“大眾”不再是一個統(tǒng)一體,而是人心各如其面的零散的群體。它代表著在當代社會條件下誕生的公共群體,但又是無名的存在;是最實在的群體,但又是查無此人的存在。出身、血統(tǒng)、種族、種姓、階級的區(qū)別在這里不再重要。每個人都失去共性而成為原子;每個人的心靈都成為“他人”的摹本,但這里的“他人”又并非共同本質,而只是多數(shù)常人(常人不是具體的人,而是一切人都是常人),只是怯懦、虛幻的別名。局部的高度組織化和整體的無政府狀態(tài),就成為“大眾”的最大特征。這樣,所謂“大眾”,就是失去了抽象本質支撐的零散的“我”。他的一切都完全裸露出來,一切遮掩都不復存在,因此既不是正常之人也不是不正常之人,而是非常之人。在這里,“非?!本褪恰按蟊姟钡淖詈脤懻?。 不難看出,“大眾”的出現(xiàn)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上帝死了,人應運而生。從此,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選擇。所以謝暉喝著佳得樂說:“我有,我可以”;瞿穎穿著李寧牌服裝說:“我運動,我存在”;張惠妹則舉著雪碧說:“我就是我,晶晶亮”(甚至連紅旗轎車的廣告都是:“我選擇,我自豪”)。不過,上帝一旦死去,人自己也就無所依傍。最終,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成為孤兒。在此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世紀就是人類的百年孤獨??娙P下的“世紀病”、波德萊爾詩歌中的“憂郁”以及上世紀就開始蔓延于西方的“世紀末情緒”,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做“大眾”。一個憑借著本質、理性、必然性而屹立千年的精英,一旦倒下,就是所謂大眾。這意味著:人類已經置身于本質、理性、必然性之外。既不是時代、民族的結晶,也不是組織、集團的代表,他就是他自己??鞓?、放縱、平凡、平庸;虛無、怯懦、自私、無聊;既拒絕著生命中不可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