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三周考試題(含解析).docx_第1頁
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三周考試題(含解析).docx_第2頁
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三周考試題(含解析).docx_第3頁
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三周考試題(含解析).docx_第4頁
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三周考試題(含解析).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三周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1.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書于漢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藥學的發(fā)展A. 源于大一統(tǒng)政治體制B. 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經濟繁榮的結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學的推動【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可知,古代中國藥物學著作大都是由國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頒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藥學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藥學發(fā)展的支持,沒有體現政治制度的影響,A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相關信息,C不正確;藥學的發(fā)展與宋明理學沒有必然聯系,D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與時代熱點緊密結合??萍嫉陌l(fā)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代,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支持是科技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2.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文明傳承不僅從未中斷,而且內涵豐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轉輪排字盤;感天動地竇娥冤;王禎農書定窯孩兒枕;萍洲可談;“氣學”天水放馬灘紙質地圖;說文解字;“井渠”架火戰(zhàn)車;謝環(huán)杏園雅集圖;天工開物A. B. C. D. 【答案】C【解析】“轉輪排字盤;感天動地竇娥冤;王禎農書”應該是元朝的成就,“定窯孩兒枕;萍洲可談;氣學”指的是北宋的成就, “天水放馬灘紙質地圖;說文解字;井渠”指的是漢代的成就,“架火戰(zhàn)車;謝環(huán)杏園雅集圖;天工開物”指的是明朝的成就,據此可以判斷C符合史實,故選C;其它選項與史實不符,所以排除。點睛:時間和空間是歷史學習中面臨的重要歷史要素。任何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一定的時間(年代)和一定的空間(地點或者區(qū)域),學習歷史,如果沒有時間和空間觀念,則無從分析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也無從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因此,標志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間(或者地圖)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而這恰恰是目前模塊學習中同學們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處,這一題提醒大家,要關注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空因素。3.中國文化不僅惠及近鄰,而且澤被遠西。下圖關于“中國古代文化外傳”的時間軸,“?”處應填入A. 火器隨蒙古西征傳入歐洲B. 中國絲綢受到古羅馬上層人士喜愛C. 唐三彩隨遣唐使流入日本D. 瓷杯瓷盤隨海禁的開放傳到菲律賓【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們來看材料中給出的時間13-14世紀。這段期間中國處于宋元時期,排除C選項。13世紀末給出了馬可波羅的經歷,說明這件事情發(fā)生在這之前。此事件又發(fā)生在造紙術傳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選項。材料中出現了造紙、印刷術、指南針,說明和四大發(fā)明有關,因此選擇與火藥有關的,而且與時間相符合。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键c: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tǒng)一輝煌的科學技術火藥武器的發(fā)明、使用及其影響【名師點睛】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傳到國外的時間我們需要記?。鹤钤鐐鞯絿獾脑旒埿g,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4世紀傳入朝鮮,7世紀傳入日本,8世紀傳入阿拉伯國家,12世紀先傳入非洲后傳入歐洲,16世紀傳入美洲,19世紀傳入大洋州。其次是印刷術,11世紀中期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 也是這時期傳入朝鮮,日本,埃及,歐洲。 指南針前身是司南,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唐末發(fā)明火藥,火藥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 再由阿拉伯傳入歐洲。4.在一張地圖上,出現了“歐邏巴”、“亞細亞”、“地中?!?、“大西洋”、“尼羅河”等漢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這一觀念被引入了中國。這張地圖的繪制者是A. 沈括B. 馬可波羅C. 利瑪竇D. 徐光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早期西學東漸。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地名信息以及“大地是球形的”的概念,是新航路開辟的成果,因此這幅地圖的繪制者是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的傳教士,所以本題正確答案C項。沈括是北宋科學家,故A項錯誤;馬可波羅是元代來華的意大利商人,故B項錯誤;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是這些地理名詞的接受者,故D項錯誤?!究键c定位】明朝的興亡與清前期的強盛早期的西學東漸西學的傳入5. 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史實結論A宋代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術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發(fā)現唐長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墻唐代城市中普遍實行坊市制C19世紀中期,英國生活資料及生產原料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95%,約50%的工業(yè)產品銷往國外英國已經成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國家D19511955年,蘇聯對農業(yè)的投資由年均200億盧布增長到409億盧布蘇聯工農業(yè)發(fā)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變【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理解、辨析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ABD的史實與結論之間不能形成完整的邏輯關系,史實正確但要得出后面的結論尚顯不足,而且這些結論與史實也不相符。只有C項史實與結論能夠形成相對準確的邏輯關系?!究键c定位】古代中國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技成就(四大發(fā)明)印刷術;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yè)的發(fā)展古代中國的市場管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工業(yè)革命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赫魯曉夫改革的重點(農業(yè));史學常識和方法史論結合充分的史實與準確的史論。6.昆曲在明朝萬歷年間被視為“官腔”,到清代被譽為“雅樂”“盛世元音”,宮廷重要活動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區(qū)“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戲必請昆班,以示府城中廟會之高雅”。這些史實表明,昆曲在明清時期的流行是因為A. 陸王心學廣泛傳播B. 吸收了京劇的戲曲元素C. 社會等級觀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官腔”、“雅樂”、“盛世元音”等詞匯,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貴族所重視,所以在重要的宮廷活動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宮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賞層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動也以昆曲顯示“府城中廟會之高雅”,這說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這體現了社會等級的分明,故選D而排除C;心學強調本心體悟和致良知,主張內心反省和自我領悟,與題意不符,故排除A;京劇形成于道光年間,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名師點睛:本題體現出來命題趨勢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戲曲集中國民族藝術之大成。自誕生以來,先輩藝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歷經以元代的雜劇、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劇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當一段時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幾乎獨霸中國舞臺。作為一種綜合性的以程式化為主要特征的藝術,它在世界藝術之林占有獨一無二的地位。這就是說,戲曲不僅只屬于東方,而且只屬于中國,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土特產品”。既是“土特產品”,它必定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風格、中國魅力和中國氣派。我們不應只把它看作一種藝術形態(tài),透過它,可以看到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經驗之演變;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中國人審美趣味、審美經驗的產生、發(fā)展、變化中,看到戲曲形態(tài)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必然趨勢。7.下圖是西周與戰(zhàn)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fā)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頻繁使用B. 書寫材料的不同C. 各國變法的實施D. “書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從圖片材料可以看出,從西周到戰(zhàn)國漢字的演變特點是由繁到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私學的不斷興起,同時各諸侯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為了方便交流,出現了漢字這一變化,故選A。戰(zhàn)國時期,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fā)生了變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與材料無直接關系。D是秦統(tǒng)一后推行的?!究键c定位】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漢字的演變和書畫的發(fā)展古代漢字的演變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以中國古代漢字的演變?yōu)榍腥朦c,考查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及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戰(zhàn)爭的影響。小切口,但需要學生有大范圍的知識體系,且本題以圖片的方式呈現考查了學生獲取圖片信息的能力。本題學生易選D項,原因是受圖片信息的誤導和學生思維定式的局限性的影響。8.如圖是我國出土的古代雜劇磚雕圖案。據此可知,元雜劇A. 已經有明確的角色分工B. 演變?yōu)楹髞淼木﹦. 以歌舞為主要藝術形式D. 基本取材于宮廷生活【答案】A【解析】認真觀察圖片信息,第一個人物,頭戴軟巾諢裹,著長衫,腰扎帶,腳穿襪,口中含著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當為副凈色;第二個人物,頭戴軟巾,著長衫,敞胸露腹,腰系帶,裹腿穿襪,左手托一鳥籠,當為副末色;第三個人物,頭戴幞頭,身著圓領長袍,腰系帶,手拿一幅立軸畫,上身微俯,似在講述劇情,當為末泥色;第四個人物,頭戴東坡巾,穿圓領長袍,前襟掖起,露出雙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著戴展腳幞頭的人,作對話狀,當是引戲色;第五個人物,頭戴展腳幞頭,身穿圓領大袖袍,左手執(zhí)笏,右手握笏,正在傾聽他人說話,當為裝孤色。由此可知,圖中的圖案體現了雜居中的不同角色,說明此時已經有了明確的角色分工,故A正確;京劇是由徽劇和漢調演變而來,故B錯誤;雜劇是以文學、戲劇、詩歌、音樂為一體的藝術表演形式,故C錯誤;雜劇主要取材于民間生活,故D錯誤?!究键c定位】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古代文學的發(fā)展元雜劇點睛:本題以古代雜劇磚雕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古代文學藝術的認識,意在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考查到了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yǎng)。本題圖片資料來源于河南偃師縣宋墓雜劇磚雕拓片,都城紀勝中說:“雜劇中,末泥為長,每四人或五人為一場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凈角發(fā)喬,副末色打諢,又或添一人裝孤?!睋擞涊d,與雕像磚五個角色形象相印證,可以看出宋代雜劇藝術中的角色裝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況。9.如圖為三國曹魏三體石經的殘片,經文中的每個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這三種字體反映了A. 當時統(tǒng)一文字的努力B. 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C. 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情況D. 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材料顯示了三種字體,圖片中也按照順序表現出三種字體的演變,因此本題選B項。材料給出的時間是三國曹魏時期,當時的文字已經基本統(tǒng)一,故A錯誤。漢代時,隸書已經成為主要字體,C說法錯誤。自秦朝將文字統(tǒng)一為小篆之后,漢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體系,D項說法錯誤??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fā)展?jié)h字的發(fā)展10.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雖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時期,他的思想和文學成就均得到極高評價。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現后,世人則多將他視為文學家,對其思想成就關注較少。據此得出的認識,正確的是A. 對其思想評價受明代通俗文學左右B. 政治成敗決定了對其文學成就評價C. 對其成就評價受制于特定歷史條件D. 明代對其成就的評價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宋時期,我國的思想和文學領域相對活躍,思想文化領域成就突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程度遠沒有明朝高,到了明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程度較高,對思想文化領域控制加強,所以出現了題中的現象,這說明,對柳宗元成就的評價受制于特定的歷史條件,故C正確。A說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學的影響,排除;B說法中的“決定”的說法錯誤,排除。D說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說法不符合史實和題意。【考點定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明朝的思想文化狀況點睛: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確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明朝比唐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程度更深,然后再結合宋明時期的思想文化政策,我們不難得出答案。11.中國古代有一部文學作品集,如圖是其作品來源地域示意圖,下列詩句出自這一作品集的是A.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B. 長門獻賦漢相如,東籬賞菊陶元亮C. 漢代李將軍,奪得匈奴馬D.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文學成就的掌握。依據圖中諸侯國名稱,以及圖中顯示的十五個國家名稱,結合所學知識,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來自十五個諸侯國和地區(qū),被稱為“十五國風”,因此可知該作品為詩經。與其時間相對應的詩句只有詩經國風周南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符合條件。B項詩句涉及到的時間為漢代和東晉,出自元代費唐臣的蘇子瞻風雪貶黃州;C項詩句涉及的時間為漢代,化自宋代辛棄疾的卜算子千古李將軍;D項詩句涉及的時間為秦代,出自唐代李顯的幸秦始皇陵。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键c: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文學成就詩經【名師點睛】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與社會存在的關系時期時代特征文藝成就春秋戰(zhàn)國社會大變革,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詩經教化德行,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抒發(fā)情懷秦漢大一統(tǒng)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詞藻描繪恢弘時代隋唐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科舉制度最終形成唐詩繁榮宋元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興起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發(fā)展明清封建社會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fā)展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12.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稱:“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边@反映了A. 元代文學不為后世所重視B. 厚古薄今的觀念影響深刻C. 士大夫對市民文化的排斥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學形式【答案】C【解析】每個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都有其獨特性,詩在唐朝、詞在宋朝發(fā)展到頂峰。元曲源于民間通俗文學,開始時文學地位比較低下,元曲在明清兩朝沒有得到正史和學者承認和重視。而元曲在當時屬于社會地位低下的戲子們(戲曲演員)演唱的曲目,在當時屬于市民文化(當時宋詞不屬于市民文化,我們現在認為宋詞也是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碩)的排斥。二、非選擇題(共26分,其中13題12分,14題14分)1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在中國古代,天文和歷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天文學家和君主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是官方政府機構不可或缺的人員。至公元1851年,歷代政權頒行了100余部歷法。夏小正是中國最古老的歷書,形成于公元前5世紀左右,包含了許多關于氣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敘述,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排列。古代的歷法,現在名為“農歷”或“陰歷,仍決定人們歡度“春節(jié)以及“中秋”、“端午”等節(jié)日的具體日期。天象觀測有助于制定更為準確的歷法。古代史書中有著連續(xù)的有關日食、月食與星象變化的記錄,并從政治角度解釋這些現象。史書明確記錄了公元前186年呂后當政時發(fā)生了一次日食,但現代天文學研究表明,所記日食絕不可能發(fā)生。日食記錄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減:統(tǒng)治者殘暴,記載的日食現象就多;統(tǒng)治者開明,El食便很少發(fā)生。_摘編自李約瑟中華科學文明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國古代重視天文歷法的表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中國古代天文學科學性的因素?!敬鸢浮浚?)多種天文觀測儀器制造與改進;豐富的天象觀測記錄;不斷完善的歷法;中央政府支持、組織,設置專門機構。(2)將天象變化與現實政治相聯系,天人感應思想;注重實用性,理淪探討不足?!窘馕觥勘绢}考查的知識點是古代中國的天文歷法成就。古代中國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社會,農耕文明比較發(fā)達,因此,那一時期的絕大多數的歷法或者天文成就,都是為了服務于經濟發(fā)展的需求,注重實用性,以總結性經驗為主,而不是真正為了探尋科技本身的發(fā)展和進步。第(1)問表現的回答,需要依據材料中的第一段,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煉,考生可從天文儀器的改進、天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