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龍圓兵變-歷史經濟學視角下的辛亥革命.doc_第1頁
茶葉龍圓兵變-歷史經濟學視角下的辛亥革命.doc_第2頁
茶葉龍圓兵變-歷史經濟學視角下的辛亥革命.doc_第3頁
茶葉龍圓兵變-歷史經濟學視角下的辛亥革命.doc_第4頁
茶葉龍圓兵變-歷史經濟學視角下的辛亥革命.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者:沙梨熊 發(fā)表日期:2011-7-23 11:17:00回復 1樓只看此人屏蔽此人 “當一名倫敦主婦開始享受悠閑的下午茶時,漢口的新軍卻踢翻了湯鍋”。本月開始,維尼開始歷史經濟學專題掃盲,開8歷史真相背后的經濟學潛規(guī)則,第一篇,茶葉革命。有文盲會問,出口倫敦的茶葉和武昌的兵變會有毛個聯(lián)系?維尼從頭開始推導,先簡單梳理一下晚清的財政史(這部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沒興趣的可以跳過。反正維尼向來對文盲讀者群就沒報過多大的希望)晚清財政抓住幾個重點就可以厘清。福壽膏戰(zhàn)爭之前,朝廷最大宗的收入是田賦,皇糧國稅養(yǎng)活衙門官人,這是最標準的封建經濟模式。之后五十年,世局大變,朝廷又多了兩大宗收入,一是外戰(zhàn)帶來多口通商,關稅大增,一是內戰(zhàn)帶來地方自辟財源,厘金大漲。雖然關稅要和洋人協(xié)商,厘金要和地方分肥。但畢竟是新增財源,朝廷國庫多了兩大進項,自然底氣足,可以夸口同光中興。說句題外話,財富這回事,不是藏之于民,就是掌控于官。歷史上所謂中興,盛世之類名詞,無非都是一些偽概念而已。例如日本,明治維新以后,到二戰(zhàn)之前,綜合實力肯定是中國的N倍,可要論國民日常平均生活水平,拿日本農民來說,不要說和沿海一帶的江浙農民比,就連戰(zhàn)亂不斷的四川農民都比他們吃得飽。而民國的小資文人,更是沒事就去游學,因為東洋消費低,下女便宜嘛。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局面,關鍵在于當時的日本是個高度集權國家,典型的國富民窮,而民國就如當今的希臘,雖說政府更迭,黨爭不斷,國家財政吃緊,可因為權力分散,多級制衡,自由度就高,財富多半藏于民間,國民的生活水準自然差不到哪去,于是有了北洋的白銀時代,南京的黃金十年。言歸正傳,繼續(xù)說晚清財政,甲午,庚子兩次戰(zhàn)后天價賠款。朝廷沒錢賠,只好借外債賠款,可外債也是要還本付息的。于是關稅和厘金被拿來做了信用抵押。事情到了這兒,朝廷如果不多事,帳目總體還是平的(田賦支應官人行政開銷,關稅,厘金支應外債本息償還),可朝廷又要搞新政,這就是財政的拐點,新政有兩個火車頭,一是練軍,一是學堂。舊軍的團防營勇,主業(yè)干的是城管,協(xié)警的活,副業(yè)則是靠漕運,里卡之類自主創(chuàng)收,養(yǎng)活自己。好比現(xiàn)在,每當看見黑貓警長們,出現(xiàn)在高速路卡,為淫民服務的時候,大家就知道,春節(jié)快要到了。而舊式的科舉教育,教材大綱都是固定的,最多也就是自己或是宗族出錢,私塾,義塾里雇幾個老家伙來講解一下應試答題技巧。這兩件事,前者朝廷只是象征性的出點兵餉,后者壓根不用國家財政負擔。可到了新政時代,這兩樣都變成了燒錢大戶。要練一支近代化的新式軍隊,一張口就是宣統(tǒng)八年之前,要有48個陸戰(zhàn)師,海軍要恢復榮光,向英,德軍購要開大單,教育更是要建立從初小,高小,到中學,大學,師范,技校等一系列大手筆,全包式的新學堂。這兩筆巨額財政開支從哪來?有兩個新式發(fā)動機。一是福壽膏捐,一是銅元余利。福壽膏稅收,大家都明白。銅元余利稍微解釋一下,晚清貨幣,開始只有銅錢和銀兩,后來外洋流入了銀元(這些都下文細說)。因為當時市場銀價下跌,出現(xiàn)銀賤銅貴。官府看到這點,有了辦法,制作銅元。關鍵在這,材質上看,都是用銅,一個銅錢重1錢2分,一個銅元重2錢7分,可幣值上,一個銅元卻等于十個銅錢。說白了,鑄幣余下六成的銅,成為官府余利,這筆錢可以去套購白銀等等,里頭花樣多多,各級官府的小金庫自然膨脹。起初,兩個發(fā)動機牽引兩臺機車,還能全速前進,可到后頭,困難了,先是福壽膏捐,朝廷和地方官府為了分配份額問題,上下互有心結,彼此屢屢杯葛,而且洋人提出禁煙案,給朝廷施加了巨大壓力。洋人為何這么環(huán)保?因為大清的山寨能力太強,土藥已經壓制了洋藥,還能反過來搶灘英倫市場,逼得洋人只能產業(yè)升級,開發(fā)研究白面去了,所以在禁煙問題上洋人是很高調的。有了地方抗稅與外人禁煙壓力,朝廷在土膏統(tǒng)捐問題上,收入自然大減。后有銅元爛鑄,帶來的通脹。這也很好理解,開始銀賤銅貴,法定100銅元換1銀元,實際市場價格是75銅元換1銀元,這叫升水。官府投放出去的銅元,市場信用高,再加上鑄造過程中抽水的6倍銅元余利,于公于私都是情勢一片大好??墒袌鲂星樽兓?,欲望更是難以抑制。官府看見銅元推行順暢,價值看漲,于是把手頭劫余的那六成銅,干脆也鑄成銅元投放市場,牟取暴利??赏粫r期,國際銀價卻開始回升,這下悲催了,超額投放的銅元加上銀價回升,變成雙鬼拍門的格局,通脹如期而至,要120個銅元換1個銀元,這叫貼水,之后銅元比價一路跌,最后貼水變成跳水,不僅余利泡沫破滅,而且背上更大的財政包袱。福壽膏捐發(fā)動機熄火,銅元余利發(fā)動機著火。那練軍和學堂兩臺機車怎么辦?又不能停下來,只能再想轍開辟新財源,學堂這一塊,推出印花稅,鹽斤加價,田賦加征,厘金加課,雜稅統(tǒng)捐,房屋契稅等等,光聽這些名稱,就知道草民有福了。于是有了宣統(tǒng)二三年間,鄉(xiāng)民反釘戶牌,搗毀學堂的群體性事件(老百姓最直接,曉得人口普查,釘戶牌這類把戲,都是為了確定收稅目標做的前期摸底熱身,新增的賦稅又大都是流向學堂)。而為了練軍,提出的建議更多,有說要用宮中內帑,隆裕太后說這是欺負寡婦,有說要開捐例,要借洋債,清流說這是喪權辱國,侮辱斯文,有說要借用巡警衙門結余的財政預算,善耆說綠衣吃飯憑什么要我們黑皮出錢,有說要郵傳部把火車票提高兩成,盛宣懷說俺們交通部又沒有高鐵,最后不知那位高人想出的辦法,茶葉出口,商戰(zhàn)強國。簡單點說。要靠茶葉為外貿龍頭,出口套匯,既商戰(zhàn)揚我國威,又換回了大筆資金,用以練軍云云。有時候和這些FQ壓根就沒法交流。他們所謂的戰(zhàn)略思維邏輯都是呈單細胞直線發(fā)展,好像洋人都是SB,坐在那等著你來賺他錢似的。茶葉出口了嗎?出了。外匯有了嗎?有了。中國茶商賺了嗎?賺了。洋人喝茶喝傻了嗎?沒傻?那有人問,難道各方都滿意了,就沒人虧嗎?這項貿易里的確所有交易方都滿意了,可和茶葉外貿半點關系都沒有的中國人都虧了。這筆賬的奧妙在哪里呢?首先洋人身上毛多,比孫猴都精,絕對不做虧本生意,買賣的時候都是壓價到比當?shù)爻杀具€低才成交,在外貿環(huán)節(jié),大清茶商一毛錢都賺不到。那茶商都是虧本傾銷?為什么虧本都作?雷鋒投胎,還是有出口退稅?是不是姓雷不好說,退稅,那時的海關是洋人話事,這些小動作還搞不了。關鍵在于銀價匯率。大清是銀本位,宣統(tǒng)時代英國是金本位,1英鎊含7.3幾克黃金,當時國際金銀比價是1比38左右,大清1庫平銀含銀34點幾克,7.3幾乘38再除以34點幾,大概1英鎊等于8兩多銀子。這是理論上的合理匯率。但大清是個匯率操縱國,上手段。英商支付的是英鎊,而外匯洋錢是要先在戶部銀行或是各有官方背景的票號,錢莊結算的,在那兌成能在國內通用的銀元或是銀票交給茶商。朝廷只要把匯率調高幾個價位,也就是人為讓白銀貶值,油水就來了。例如,一箱茶葉的成本是1000兩,英商只肯出100鎊(相當于800兩),錢貨兩訖,拿茶走人。這100鎊進了大清銀行,銀行把100鎊外幣落袋,然后按1比11的自定匯率,折合成1100兩的銀票,支付給茶商?,F(xiàn)在來看,英商拿到了低于成本200兩的好茶葉,清廷拿到100鎊外匯,茶商扣去成本,每箱能賺100兩。表面上皆大歡喜??蓪嶋H上,茶商多賺得不是洋人的錢,而是戶部銀行根據虛擬匯率多印的銀票而已。在茶商的角度,銀票就是銀票,賺了就拿出去花,這多印的銀票投入市場流通,票子多了,貨幣貶值,等于全體國民要來分攤這多出的100兩銀票造成的通脹。以上這套戲法,即所謂賤賣中國。洋人獲得源源不斷,物美價廉的MADE in china,出口商雖說賺不到洋人錢,可由朝廷的銀票貶值,操縱匯率政策,一樣可以獲得利潤,于是擴張式上馬,瘋狂出口,至于朝廷,巨額英鎊外匯到手,在海外當然牛氣十足,凱子外交,散財童子什么角色都扮演的游刃有余,就算在倫敦股市,橡膠金融風潮中虧得一塌糊涂,眉頭也都可以不眨一下。當事三方全贏,自然也有苦主,內外都有,內部由于出口套匯政策帶來白銀的持續(xù)貶值,銀票超限發(fā)行,市場上的通脹如期而至,外部則有印度茶商的反彈。阿三是英屬地,印度茶商算半個英國人,大吉嶺紅茶原先在成本,關稅等方面,比清茶更有優(yōu)勢,可他再低的成本也不可能虧本買賣,而大清是賠本賺外匯,可以把大清子民拋進通脹的苦海。阿三只是商人,無論如何不可能和朝廷這種七傷拳的戰(zhàn)法對抗。怎么辦?投訴。他們向倫敦有關當局申述,要求保護海外領的英籍商戶。英國政府里也不都是大清淫民的老朋友,就有一股勢力要求大清不能再操控匯率,白銀被低估了,逼大清銀元升值,要讓匯率回到1鎊比8兩的合理價位上去云云這時的大清朝廷,左右為難,外貿是要保的,匯率是要守的,不然大筆英鎊外匯收入怎么來,還有那么多阿哥,格格在海外的花銷要從這支出,但是國內市場的通脹壓力,洋人狗拿耗子的壓力都很大。開始可以從小處用技術彌縫,例如,可以加息控制貨幣流通,各口岸都在微調,寧波6.2厘,上海7.1厘,幅度不大,重慶,京師動作大,一下子拉到12厘,漢口9.3厘,宜昌11厘,長沙11厘等等。但慢慢的,光是加息這類小手段,也吃不住勁,通脹這匹野馬眼看要變奔馬了。朝廷于是決定祭出大殺器,貨幣改革計劃浮出水面。表面上是要推出新版的龍圓,號稱要取代之前市場上不規(guī)范發(fā)行的各種金屬貨幣,實際上是要主打不可匯兌的紙幣制度。點解?紙幣這回事,本質只是一種貨幣符號,支撐他市場價值的,其實是發(fā)行方,也就是政府的信用額度。政府的信用擔保是什么呢,是國庫里壓倉的貨幣發(fā)行保證準備金,即貴金屬以及國際承認的有價證券等等。例如美元,70年代之前,美國人拿著35美元就可以去美國銀行兌換1盎司黃金,所以美元又叫做美金。這就是紙幣與硬通貨的可匯兌制度,這是國家商業(yè)信用,如此國家發(fā)的紙幣,淫民才情愿接受,使用的放心,幣值穩(wěn)定。還有一種是紙幣不兌換制,這是演化到一定階段,已經有了成熟穩(wěn)定,透明公正的自由金融市場,淫民拿了紙幣,可以投入金市,股市,匯市在完全自由公平的環(huán)境下進行硬通貨交易,這也行。最怕是碰上那種,強迫你用金銀細軟兌換他的紙幣,又不可逆向兌換,再建幾個虛擬網模式下的所謂股市之類,設套逗你玩的超級莊家。碰上這樣的莊家,淫民也只能自求多福。大清朝廷很有超前意識,提前百年就想玩這套把戲。龍票欲出,首先還要有一個穩(wěn)定的市場環(huán)境,可這時通脹已經初露鋒芒,新軍也是拿軍餉養(yǎng)家糊口的,先軍政治的主體思想,朝廷也是懂得,于是有一系列先軍政策的出臺。以下先來曬一曬當時一個普通新軍士兵的月薪,與日常用度(維尼舉例不取軍官,而取軍曹以及普通士兵,因為正式軍官都屬于已經上岸了的人群,不在考察范圍之內)正目(班長)5.1兩,副目(副班長)4.8兩,正兵(上等兵)4.5兩,副兵(列兵)4.2兩再看常態(tài)下,相對穩(wěn)定的市場貨幣兌換以及物價(宣統(tǒng)3年正月,漢口)1兩白銀約等于1.2塊(銀元),1銀元約等于116枚(銅元),1銅元約等于10文(銅錢)食,1升米60文,1斤豬肉74文,1斤紅糖35文,1只雞48文,1只雞子4文,1兩豬油120文,1兩茶50文,1兩福壽膏1400文,1兩旱煙200文,1兩水煙16文,1只鴨100文,2根蒜苗1文,5根蔥1文,1斤米酒40文,1斤菜油70文,衣,1匹白布700文,洋布1匹1200文,住,漢口河街買屋300兩,正街店面房500兩,漢口河街買屋300兩,夾街買屋100兩,后湖土地一方40兩,武昌,漢陽房價比漢口便宜三分之一,行,租界洋車一次30文,江上小劃子擺渡來回10文一個軍曹(士兵)自己日常在營中的三餐食宿,是朝廷全包。有人統(tǒng)計過,一個普通軍人年純收入為4555兩白銀,而當時各階層收入(養(yǎng)活五口之家為基準),最低生存額度1533兩(佃農以及城鎮(zhèn)雇工),自耕農到富農為4060兩。因此新軍軍人一個人可以賺出一家五口的1年花銷,相當于小康階層了。以上是通脹初露鋒芒時的情況,朝廷也知道,如果通脹奔馬出現(xiàn),湖水就不會這么平靜。朝廷有未雨綢繆的準備。先軍政治的核心就是要優(yōu)先保障軍人的利益不因通脹縮水。于是在軍餉的發(fā)放上,朝廷有了精心的安排。當時理論上是有四大貨幣單位(銀兩,銀元,銅元,銅錢)。新軍軍餉的賬面結算,用的是標準的銀兩單位。但在實際生活中,銀兩不是常用單位,銀元,銅元,銅錢才是市場單位。朝廷知道有通脹,故而在發(fā)軍餉時,已經預先把貼水也算入內,實際就是財政補貼。而且規(guī)定軍餉的發(fā)放要按7銀3銅的比率發(fā)放.例如一個正兵,一月軍餉是4.5兩,按常規(guī)理論牌價,1兩銀比1.2銀元,1銀元比116銅元,1銅元比10文銅錢,那么他的月工資折合5.4銀元,或是510.4銅元,或是5140文銅錢??砂闯⑾溶妰?yōu)惠政策,就不是這么算了,而是按通脹狀況下的黑市牌價來發(fā)放。此時,1兩銀比1.6銀元,1銀元比170銅元,1銅元比16銅錢,再加上硬性規(guī)定軍餉必須按照銀幣七成,銅幣三成來發(fā)放,那么他可以領取的數(shù)目是5塊多銀元,以及370余枚銅元。按理朝廷已經夠體恤了,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又有新問題,一是市場的通脹幅度每天都有新變化,以米價和豬肉價格為例,漢口的米價從5月開始,沖破了1升80文的大關。60文是米市的穩(wěn)膽,在這個價位上浮動,哪怕漲個十幾文,雖屬通脹,但還在市場可以消化應對的范疇之內,可如果走高到80文,這就是觸到了紅線,過了這個價位,市場自動調補的臨界點就被突破了,之后的漲幅,過九破百,那是分分鐘的事。好比美女泡小熊,抱住維尼才是60文,之后前戲雖然她可以上下其手,可維尼的心智還在,還能守住底線,可如果她就勢把維尼推倒,也就是過了80文,有了第一次,再往后,維尼就是她案板上的肉,一夜十三郎,精盡人也亡,悲劇就誕生了。再來看豬肉價格,年初74文一斤,可到十月初已經向每斤300文挺進,這是市場通脹方面,還有軍餉的問題,按理朝廷連發(fā)多少,按什么比例發(fā)放都規(guī)定了,不會有什么爭議,可大清的事情就那么回事,不管什么政策,具體的經手人,才是關鍵。本來應該發(fā)放的是銀元和銅元,可各級軍官們卻發(fā)放銀元票和銅元票,理論上銀元票和銅元票是銀元,銅元的紙幣單位,有相同的價值??蓪嶋H上官錢局印的紙幣那里會和叮當響的金屬貨幣是一回事,里頭的抽水也不是小數(shù)目。菜市場通脹,薪水被吃紅,一月賺的那45兩銀子,折耗下來,不要說養(yǎng)活家人小康,還可能會跌回低保線下,軍心不穩(wěn),如果是私底下個人內心想法,牢騷抱怨一下,還不算大事。關鍵是還有一個寄生性的傳銷組織文學社在。前文已經說過文學社是個什么樣的結構組織模式,人家是搞教會傳銷出身,每個月按連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