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 (2)_第1頁
【課外閱讀】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 (2)_第2頁
【課外閱讀】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 (2)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閱讀】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今存,確是一篇奇作。他借了村莊農(nóng)人們的眼光,看出這位“流氓皇帝”的裝模作樣的衣錦還鄉(xiāng)的可笑的情形來。真把劉邦挖苦透了?,F(xiàn)今流行的幾套中國文學史和古代詩歌選本,大都沿用了鄭氏的說法。然而,如果運用現(xiàn)代敘述理論對這篇敘事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的卻會是另外一種全新的解釋?,F(xiàn)代敘述理論認為,在任何敘事作品中,作者總是在有意無意地運用著各種敘述角度來完成作品的創(chuàng)作。敘述角度,又有內(nèi)、外視角之分。所謂內(nèi)視角,指的是作者將作品中的一個人物作為敘述者,讓他以自己的目光來觀察一切,并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他所經(jīng)歷、目擊、感受到的人物、事件和場景。換言之,讀者閱讀作品時,所能直接獲得的僅僅是該敘述者本人的思想、感情和認知能力。因此,較之全知全能的外視角敘述來說,內(nèi)視角敘述帶有無法避免的主觀性和有限性。其“缺憾”正如美國文藝理論家喬納森雷班在其現(xiàn)代小說寫作技巧中所說:“作為讀者,我們不得不附麗于這一人物,不僅通過他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在同樣的半愚昧狀態(tài)下生活,而且還深受因目光短淺、孤陋寡聞而帶來的苦處。”而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獨具匠心的作者卻往往有意識地利用這一“缺憾”進行敘述,從而營造出一種戲劇性反諷效果(),即敘述者所感知到的,同讀者所知道的真實情況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不一致不協(xié)調(diào)。敘述者從他自己主觀局限甚或天真遲鈍的知解能力出發(fā),來講述人物、事件和場景,并表達自己的看法,形諸自己的行動;而讀者對敘述者所述人物、事件和場景的真實情況原本一清二楚,反而感到敘述者的見解、口吻乃至舉止荒唐可笑,從而獲得喜劇性的愉悅。以上述敘述理論返觀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套數(shù),不難看出其過人之處正在于成功地運用了內(nèi)視角的敘述方法。這套散曲之所以當時在同一題材的作品中獨占鰲頭,正是由于它“制作新奇”,沒有采取常見的全知全能外視角用以全景式地展示漢高祖劉邦榮歸故里的盛大場面,而是別出心裁地選擇了一個懵懂憨直、孤陋寡聞的農(nóng)人作為敘述者,讓他以自己主觀有限、天真遲鈍的知解能力來觀察“高祖還鄉(xiāng)”這一事件中的人物和場面,表達他獨有的看法,以至于作出非他莫屬的越軌行為。而讀者們,無論是與睢景臣同時的倡和者,還是后世的傳誦者,對于“高祖還鄉(xiāng)”這一史實以及封建時代皇帝出巡時的儀仗輿服等敘述材料的真實情況都非常了解,從而覺得這位農(nóng)人的見解、口吻和行為實在荒唐可笑。作品敘述者知解能力的有限遲鈍與讀者所了解的敘述材料的真實情況之間的極大反差,營造了良好的戲劇性反諷效果,這也正是這套散曲經(jīng)久不衰的喜劇性藝術魅力所在。我們不妨重新讀一下這套散曲。按照農(nóng)人對“高祖還鄉(xiāng)”這一事件的理解、對皇帝儀仗扈從的觀察和對漢高祖劉邦的態(tài)度,這套散曲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哨遍一曲,寫這位農(nóng)人對“高祖還鄉(xiāng)”這一事件的理解。公元前年,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季布叛亂后,于返回京城長安途中轉(zhuǎn)道故鄉(xiāng)沛縣。他擺設宴席,邀請故人父老飲酒。席間,劉邦擊筑,唱出了激昂慷慨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召集百余青年,教他們唱這首歌,自己隨歌起舞,不禁“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史記高帝本紀)。劉邦在家鄉(xiāng)逗留了十余日,“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同上)。臨行時,劉邦頒沼永遠免除故鄉(xiāng)人民的徭役賦稅,人們感激不盡,“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同上),去為劉邦送行。這年四月,劉邦即病故于長安。對于劉邦故鄉(xiāng)的人民來說,“高祖還鄉(xiāng)”無疑是一件值得隆重對待的盛大慶典。而作為散曲敘述者的這位農(nóng)人,雖然舊時同劉邦曾交往密切,他的感受卻僅僅是“這差使不尋俗”。聽到鄉(xiāng)親們奔走相告:“又言是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xiāng)故”,自己不僅無動于衷,反而認為鄉(xiāng)親們整飾衣裝,執(zhí)盤備酒,吹笛擂鼓,是“妝么”,“胡踢蹬”。其懵懂遲鈍的知解能力初見一端,為下文的進一步渲染奠定了格調(diào)。第二部分包括耍孩兒、五煞、四煞三支曲子,寫的是這位農(nóng)人對漢高祖劉邦儀仗輿服的觀察。封建時代帝王出巡時,儀仗車輿,彪炳顯明;扈駕侍從,前呼后擁。這一套擺設,在當時自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含義。而經(jīng)過這位農(nóng)人的觀察和講述,如此盛大威嚴的儀仗輿服卻呈現(xiàn)出極為有趣的變形。二十八宿旗中的房宿旗和畢宿旗,在他看來,前一面是“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后一面是“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鳳凰旗是“雞學舞”,飛黃旗是“狗生雙翅”,黃龍負圖旗,是“蛇纏葫蘆”。這位農(nóng)人以其天真懵懂的知解能力來觀察皇帝的儀仗輿服,只能用他自己生活范圍內(nèi)所能接觸到的事物來比擬描繪這些“不曾見”、“大作怪”的物品。他既感嘆皇帝乘輿上的傘柄“天生曲”,更詫異“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讀到此處,這位農(nóng)人大惑不解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真令人忍俊不禁。對威嚴盛大的儀仗輿服極盡粗俗鄙陋的描寫,表面上看來似乎不無戲謔調(diào)侃意味,但它出自這位農(nóng)人認真仔細的觀察和講述,其深層含義卻在于充分顯示農(nóng)人知解能力的天真遲鈍與所敘述材料真實情況之間的極大反差。從三煞至尾四支曲子為第三部分,寫的是農(nóng)人對漢高祖的態(tài)度。劉邦這次榮歸故里,與眾父老故人的相處是極為融洽的。套曲中也透露出這一信息:“眾鄉(xiāng)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著手扶?!钡谶@位農(nóng)人看來,“那大漢虛頁得人如無物”,仍然是太無禮了。因此,當他“虛頁多時認得”,原來是昔日家境、身份和地位還不一定勝過自己的舊相識時,“險氣破我胸脯”。他對劉邦這些年來的發(fā)跡變態(tài)全然不知,更不明白劉邦和自己的地位身份早已是天壤之別,徑自尋根究底,清算起陳年舊賬來。他理直氣壯地聲稱:“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和當今皇帝當堂對質(zhì),并毫不含糊地要求:“少我的錢,差發(fā)內(nèi)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痹谒男哪恐?,漢高祖劉邦仍然不過是個躲債在外多年的亭長。尾煞末幾句:“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直接稱呼劉邦死后的謚號,雖然于事理不符,但卻將農(nóng)人不識進退、懵懂憨直的性格特征與知解能力和盤托出,不惟算不得破綻,竟可謂神來之筆。在這一部分中,農(nóng)人的知解能力與敘述材料的真實情況之間的反差達于極限,作品的戲劇性反諷效果也隨之達于極致。元代散曲中,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