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17《古詩五首》教案語文版.doc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17《古詩五首》教案語文版.doc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17《古詩五首》教案語文版.doc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17《古詩五首》教案語文版.doc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17《古詩五首》教案語文版.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 古詩五首漫步在古詩苑中,那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渺的意境、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每一首詩,就像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一支美妙動聽的歌,一顆執(zhí)著跳動的心;如同奔涌的熱血,棱角分明的臉龐。欣賞五首古詩,感受“這邊風景獨好”!1.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各自的特點。2課時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先播放周華健的朋友,后講述友情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也是許多文人墨客歌頌的對象。今天學的五首詩就是這樣的。二、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一)學習雜詩1 作者簡介王維(約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2 解題“雜詩”是指寫一些零星感想的詩。不只是說詩作偶然,還流露詩人來自生活、發(fā)于心底的情思。3 內(nèi)容分析詩歌一開頭,詩人以近似講話一樣的語氣,不加修飾地表現(xiàn)了一個久住他鄉(xiāng)異地的人,一旦見到自己家里的親友,便欲知家鄉(xiāng)事的分外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異地的異客,最想知道什么樣的事呢?最令詩中主人公親切懷念的卻是花窗前那枝梅花開了沒有。用梅花作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詩化了最普通的家務事,同時又體現(xiàn)了詩人獨鐘情梅花那種清高超脫的品性。全詩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4 小結詩人以白描手法來寫,于平淡無奇中簡潔而形象地抒發(fā)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二)學習夜雨寄北1 作者簡介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2 內(nèi)容分析一、二句:詩人從對方來信寫起,對方問“歸期”,而詩人只能以“未有期”作答,無奈之中轉而寫巴山秋水蕭瑟之景,寄托離別愁緒。三、四句:詩人在巴山夜雨中想象:終會有一天回家與親人重逢的,同時也道出了離愁別恨。這兩句詩是由當時的苦況所激發(fā)出來對于未來歡樂時光的憧憬,詩人想象日后與親人重逢,共話巴山夜雨的情景,不免因現(xiàn)在的形單影只而感到孤寂與痛苦。用相聚的歡樂襯托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余味無窮。3 小結這首詩抒發(fā)了游人羈旅他鄉(xiāng)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作者把情與景緊密結合,把現(xiàn)實與想象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構思獨特,耐人尋味。(三)學習淮上與友人別1 作者簡介鄭谷(約848約909),唐代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2 解題詩人在揚州與友人分手時所作。“淮上”即揚州,“別”在這里不是送別,而是握別,即友人去“瀟湘”,詩人自己去長安。3 內(nèi)容分析一、二句:交代與友人握別的時間、地點,表達彼此分別時愁上心頭的心情。三、四句:寫兩位好友在笛聲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風中傳來數(shù)聲笛聲,好像在說著別離時刻就要到來。離亭送別,愁緒萬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別,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織,深切感人。4 小結本詩通過詩人與友人握別于淮上渡口情景的敘述與描寫,表現(xiàn)了友人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三、板書設計四、拓展延伸搜集關于友誼的名言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紀伯倫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華盛頓摯友如異體同心。亞里士多德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愛因斯坦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紀伯倫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復習舊課、檢查背誦二、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一)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王勃與“初唐四杰”王勃(約650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2 內(nèi)容分析首聯(lián)點出了送別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兩個好朋友即將分別兩地,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diào)。詩人出于對朋友的依戀和關心,借描寫兩個地方的地勢與風貌,在展現(xiàn)雄渾開闊的境界中隱含著依依惜別之情。頷聯(lián)寫勸勉友人,不作哀傷之別,同時也是自勉,既蘊含著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現(xiàn)了他曠達的胸懷。頸聯(lián)抒寫真摯的友情,勸慰杜少府不要為遠離朋友而傷感,因為山高水遠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語言形象凝煉,飽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的傷感,代之以豁達的感情,給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尾聯(lián),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互勉。勸友人要心情舒暢的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樣哭哭啼啼,沾濕佩巾。3 小結這是一首贈別詩,寫詩人對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摯的友情,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樸素無華,自然流暢,用質樸的語言寫壯闊的胸襟,于質樸之中蘊含警策,在豪語之中飽含關懷體貼,讀來親切感人。(二)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2 內(nèi)容分析首聯(lián):直抒對二十三年來被朝廷“棄置”在“凄涼”之地的憤懣與蒼涼。點明自己在巴山楚水這荒涼之地度過了二十三年之久。這兩句是承詩人白居易詩尾“二十三年折太多”而來,詩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他被貶之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一句,飽含詩人無限辛酸,流露出他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頷聯(lián):借用典故,表達對亡友的悲痛和對歲月蹉跎的感慨。借用兩個典故,暗示因被貶時間長久和因人事變遷而產(chǎn)生的生疏、悵惘心情及對當時生活的不滿。表現(xiàn)了詩人十分復雜的心情。頸聯(lián):以“沉舟”“病樹”自喻,表示堅信新事物終要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這聯(lián)突然振起,一改憂傷低沉的情調(diào)。尾聯(lián):照應白居易贈詩一事,表示自己要振作精神,積極進取,同時也是激勵友人。此詩是詩人對二十三年來被貶生活的總結,也是詩人對友人贈詩的一首和詩。表達了詩人雖被貶多年,但仍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引用歷史典故貼切,是本詩的一個成功之處。巧用對比,將人生哲理寓于自然事物之中,創(chuàng)作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千古名句。本詩寫得起伏跌宕,沉郁之中見豪放。3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千年流傳,你是怎么理解的?“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他貶謫之后那些佳作得意的新貴們。這一聯(lián)本是劉禹錫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由于它客觀上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其意義就不僅局限于詩人的身世之感。白居易稱贊這一聯(lián)“神妙”,就是從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景、情、理相結合的角度來評價的。后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可以不必以“沉舟”和“病樹”相比,則只采取這一聯(lián)所表達的哲理來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自然是無限美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