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狼 教學設計.doc_第1頁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狼 教學設計.doc_第2頁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狼 教學設計.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預習,能梳理文本并提出自己的疑惑。2.能通過朗讀,能積累一定的文言字詞和文學常識,翻譯部分句子。3.通過交流學習,能解決自己的預習疑惑。4.通過研讀文本,能說出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二、教學重點能通過朗讀,能積累一定的文言字詞和文學常識,翻譯部分句子。三、教學難點通過交流學習,能解決自己的預習疑惑。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課前預習課文,并完成預習稿作業(yè)。(預習稿見附件)(二)導入1.學生活動:說出帶狼字的成語。2.教師導入: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等成語,大多都是含貶義的,因為狼留給大家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文中用哪一個字來概括了這種動物的品性?學生回答:黠狡猾。(三)人狼對峙狼究竟狡猾在哪里呢?1.學生活動:齊讀第1-4段。2.第一段:(1)PPT出示文段和學生預習問題: 一屠晚歸 為什么要寫屠夫“晚歸”呢?(孫瀟遠) 如果屠戶不那么晚回去會遇到狼嗎?(王舒藝) 擔中肉盡(呂思怡、張佳雯) 止有剩骨 綴行甚遠(姚德成)(2)請學生回答。(3)兩位同學很有閱讀意識,問到作者為什么要寫“晚歸”?預設:“晚歸”點明了時間,由狼趁夜人少行動,可見狼的狡猾。3.第二段:(1)深夜遇到兩只狼,屠戶此刻的心情是什么?預設:懼。(2)PPT出示文段和學生預習問題: 投以骨 得骨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周婷) 并驅如故(楊雨霏) 狼為什么不向另一只狼搶骨頭?(曹林玲)(3)從狼的“得骨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驅如故”,還可以看出狼的什么特性?預設:貪。(4)曹林玲同學還提問說,為什么狼不搶另一只狼的骨頭呢?預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于動物的了解狼是群居動物中最有秩序、最有紀律的族群。4.第三段:(1)面對兩狼的步步緊逼,屠戶又是什么感覺?預設:“大窘”。(2)PPT出示文段和學生預習問題: 敵:威脅、攻擊。 顧野有麥場(周婷) 顧:往旁邊看。 場主積薪其中(譚鵬飛)(3)學生解答。(4)教師解答:鄭美玲同學問,為什么“薪”的意思是柴草?PPT出示甲骨文的“新”:“薪”的本字是“新”?!靶隆钡募坠俏娜缟纤?,表示用斧頭等劈木頭所成的柴火。(5)討論:面對屠戶的刀,你會怎么辦?狼為什么不逃跑?為什么不直接撲倒?結合狼的天性,到嘴邊的肉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但也不會貿然行動。聰明而狡猾。5.作品簡介:就前三段,有問題提出了幾個問題,很值得探討:作者為什么要寫兩只狼?(呂思怡)為什么要寫麥場?(呂思怡)為何荒郊野外的有一個麥場?(湯旭輝)小說是為情節(jié)發(fā)展而設定的,引出聊齋志異。6.第四段:湯旭輝同學問,聊齋志異是志怪小說,為什么這篇文章沒有提到任何的妖魔鬼怪?這個故事究竟“奇”在哪里?(1)“犬”:齊讀“其一犬坐于前”,劃斷句,明意思。(2)坐著的狼是什么神情? “目似瞑,意暇甚”(3)哪個字最能看出狼的狡猾。 “似”(4)屠戶是什么反映? “暴起”(5)為什么屠夫在“以刀劈狼首”之后還要“又數(shù)刀斃之”?(沈偉偉) 屠戶非常謹慎,怕一刀不能斃命。(6)殺完一狼后,屠戶為何還要“轉視積薪后”?a.警覺 b.聽到有聲響(7)看到了什么景象?a.解釋“意”、“隧”、“止”、“自”、“股”b.“尻”字釋義,見PPT甲骨文:(四)觀點評述1.PPT展示兩位學生的初讀感受。2.作者蒲松齡是什么態(tài)度? 學生齊讀最后一段。3.深入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