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t高密度澄清池設計計算書65環(huán)境平臺.doc_第1頁
40000t高密度澄清池設計計算書65環(huán)境平臺.doc_第2頁
40000t高密度澄清池設計計算書65環(huán)境平臺.doc_第3頁
40000t高密度澄清池設計計算書65環(huán)境平臺.doc_第4頁
40000t高密度澄清池設計計算書65環(huán)境平臺.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間總集水槽寬度:B=0.9(1.5Q)0.4=0.9(1.50.463)=0.78m40000t/d高密度澄清池設計計算書一、設計水量Q=40000t/d=1666.7t/h=0.463m3/s二、構筑物設計水的有效水深:本項目的有效水深按6.8米設計。1、絮凝池:停留時間610min,取8min。則有效容積:V=1666.78/60=222.3m3平面有效面積:A=222.3/6.8=32.7m2。取絮凝池為正方形,則計算并取整后。絮凝池的有效容積:5.7m5.7m6.8m(設計水深)=221m3。原水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時間為7.96min2、澄清區(qū)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m/h。斜管面積A1=74.08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m/h。沉淀入口段面積A2=27.78m2;0.4取B=0.9m。從已知條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27.78(X-1.3)(X-X1-0.25-0.5)=74.08可以推出:A=X3-2.05X2-100.885X+36.114=0當X=11時A=9.330當X=10.9時A=-12.0640所以取X=11。即澄清池的尺寸:11m11m6.8m=822.8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時間:t=822.8/0.463=1777.1s=29.6min;斜管區(qū)面積:9.7m7.7m=74.69m2水在斜管區(qū)的上升流速:0.463/74.69=0.0062m/s=6.2mm/s=22.32m/h1從而計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1m2.55m。沉淀入口段的過堰流速取0.05m/s,則水層高度:0.4630.0511=0.84m。另外考慮到此處設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經(jīng)混凝的原水均勻的進入到沉淀段,流速應該比較低,應該以不破壞絮體為目的。因此,考慮一些因素,取1.2m的水層高度。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計算:h=(Q/1.86b)2/3=(0.463/1.8611)2/3=0.08m。則流速為0.45m/s。這么大的流速經(jīng)混凝的原水從推流段進入到沉淀段,則絮體可能被破壞。因此,取1.2m的水層高度。推流段的停留時間35min,取4min。V=1666.74/60=111m3則寬度:1116.811=1.48m,取1.5m。反應段至推流段的豎流通道的流速取0.05m/s,則高度:0.4630.055.7=1.62m。取1.8m,考慮到此處底部要做一些土建結構的處理。見圖紙。3、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統(tǒng)污泥循環(huán)系數(shù)0.010.05,取0.03。1666.70.03=50m3/h,泵的揚程取20mH2O。采用單螺桿泵。系統(tǒng)設置三臺。一臺用于污泥的循環(huán),一臺用于污泥的排放,另一臺為備用。螺桿泵采用變頻控制。污泥循環(huán)管:DN200,流速:0.446m/s。2污泥循環(huán)的目的:1、增加反應池內(nèi)的污泥的濃度;2、確保污泥保持其完整性;3、無論原水濃度和流量如何,保持沉淀池內(nèi)相對穩(wěn)定的固體負荷。污泥排放的目的:避免污泥發(fā)酵,并使泥床標高保持恒定。污泥床的高度由污泥探測器自動控制。4、反應室及導流板管道流速取1.0m/s,管徑為DN750(流速1.05m/s);管道流速取0.8m/s,管徑為DN850(流速0.82m/s);流速取0.6m/s,0.4630.6(3.140.85)=0.29m,取0.3m;回流量:設計水量=10:1,絮凝筒內(nèi)的水量為11倍的設計水量(5.093m3/s)。3筒內(nèi)流速取1.0m/s,則Di=2.547m,取內(nèi)徑:2500mm,筒內(nèi)流速:1.04m/s。流速取0.5m/s,5.0930.5(3.142.5)=1.29m,取1.3m;v=0.5m/s。導流筒的面積與反應筒的面積之比為1/2。則計算出導流筒直徑:1800mm。流速取0.4m/s左右。則DL=(0.46310)/(3.140.4)=3.69取高度:1.0m;錐形筒下部內(nèi)徑:3700mm;流速:0.39m/s。外流速:(0.46311)/(5.75.7-0.78542.52.5=27.58125)=0.185m/s1.0/0.185=5.405筒內(nèi):配有軸流葉輪,使流量在反應池內(nèi)快速絮凝和循環(huán);筒外:推流使絮凝以較慢的速度進行,并分散能量以確保絮凝物增大致密。原水在混凝段的各個流速:反應室內(nèi):內(nèi)徑:D=2500mm,流速:v=1.04m/s;室內(nèi)至室外:流速:v=0.33m/s;室外:流速:v=0.185m/s;室外至室內(nèi):流速:v=0.39m/s;5、攪拌機葉輪直徑:2400mm;外緣線速度:1.5m/s;攪拌水量為設計水量的11倍(5.093m3/s);軸長按照目前設計的要求,有5.36m。螺旋槳外沿線速度為1.5m/s,則轉速n=60*1.5/3.14*2.4=11.94r/min;葉輪的提升水量按5.093m3/s,提升水頭按0.10m提升葉輪所消耗的功率N1N1=Q提H/102=11005.0930.10/(1020.75)=7.32(KW)攪拌機的型號及具體參數(shù)以廠家的設計為準。6、集水槽澄清水面的尺寸為2塊,單塊尺寸:4.85m7.7m;在7.7m的長度方向上布置三道集水槽,間距:800mm1200mm1200mm1200mm1200mm800mm。4集水槽寬度:b=0.26m集水槽高度:0.6m則單副集水槽的尺寸:260mm600mm4950mm(伸入100mm),共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