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一冊教學設計(新教材).doc_第1頁
高中語文第一冊教學設計(新教材).doc_第2頁
高中語文第一冊教學設計(新教材).doc_第3頁
高中語文第一冊教學設計(新教材).doc_第4頁
高中語文第一冊教學設計(新教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第一冊教學設計(新教材)第一單元:毛澤東詞二首教學目的: 1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理解鑒賞古典詩詞的興趣和能力;2 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知識; 3 教導學生領略毛澤東的革命家風范。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關于詞的文體知識;詞的朗讀和詞語理解;體會詞的煉字妙處。 難點:全詞的意象特征和鑒賞要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導入:毛澤東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 這是作為一個革命領袖的名字為大家所熟悉的。其實,毛澤東的詩詞造詣,也達到了 爐火純青的地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欣賞兩首毛澤東的古典詩詞(板書課題)。這一 課,我們先來學習沁園春?長沙(板書標題)。 介紹詞的有關文體知識:沁園春,詞牌名。它規(guī)定了這首詞的字數(shù)、平仄、押韻等。沁 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后為外戚竇憲所守?!扒邎@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 長沙,標題。揭示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均與詩人當年在長沙求學時有關。 朗讀或放教學錄音:要求學生聽清生字字音和朗讀的語氣及感情,然后完成下列練習: 1 注音:沁( )橘()舸()悵( )寥廓( )()崢嶸()()遒( )遏 ( ) 2 理解下列詞語: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悵寥廓: 蒼茫: 沉浮: 崢嶸: 稠: 風華: 揮斥方遒: 激揚文字: 鑒賞活動: 寫作背景:沁園春 雪作于是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人生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國共合作創(chuàng)造了蓬勃發(fā)展的大好革命形勢。但是,革命應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解說:學生了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簡析: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上片描寫了一幅湘江秋景圖,作者通過寒秋,湘江,橘子洲,萬山,層林,百舸,鷹,魚,霜天,大地這些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提出了由誰來主宰祖國命運的深刻命題。下片抓住“同學少年”這一意象,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都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抒發(fā)了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改造舊中國的英雄氣概。這樣,上片為景,下片為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詞由景到情,由實到虛,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層層推進,步步深入。 意象:在詩歌中,詩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客觀物象。換言之,是詩人內在的思想情感內涵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如“枯藤老樹昏鴉”中的“藤、樹、鴉”在現(xiàn)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并沒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們在作品上被詩人的情感“剪輯”在一起時,就表現(xiàn)出衰敗 凄涼 孤寂的氛圍。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學物象中所蘊含的意義。因而,意象有著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于是“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現(xiàn)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現(xiàn)陽光普照般的母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 “沉舟”也不是現(xiàn)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惆悵而達觀的思想表現(xiàn)。所有這一切,都不能用客觀事物的特性來衡量它們。意象是主體心靈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產物,因此,我們欣賞詩歌,要從物質性的東西中感悟心靈中的東西。 高層鑒賞:詩人獨立在寒秋中的湘江橘子洲頭,看到岳麓山上丹楓如錦,湘江流水似碧。在這山川紅遍與碧透的映襯下,還有雄鷹在長空奮擊雙翅,魚兒在江中活潑地翔游,就連原屬靜物的“萬山”也因楓葉層層染紅而顯示出自然界的生氣來。再加上滔滔流去的江水,往來競駛的百舸,真是火紅絢爛,春意盎然。這種霜秋的嚴酷蕭殺與萬類的活躍自由,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一種辯證對立關系:那就是客觀環(huán)境越險惡,主觀競爭意識越強烈。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大至階級,小至個人,無不以斗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fā)展。于是才有了人類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才有了由誰來主宰人類命運的問題,才有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極有分量的發(fā)問。這里詩人描繪的是一幅宏偉壯麗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湘江秋色圖,提出的是由誰來主宰祖國命運的深刻命題。在這里詩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將自己要表達的題旨要發(fā)表的議論通過一組生動形象和飽含著激情的語言表達出來,因而詩情和哲理達到了完美的結合,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接著,作者用“攜來百侶曾游”一句,過渡到對早期革命活動的回憶。一個“恰”字,統(tǒng)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在那些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正值青春年少,他們才華橫溢,熱情奔放,以天下為己任,表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yōu)楦脑炫f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最后幾句,以設問作結,實際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當年一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風浪中,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重任。 第二課時直接導入:這一課,我們來學習采桑子 重陽(板書)。 題解:采桑子,詞牌名,本為古樂采桑曲。又名丑奴兒、羅敷媚、醉夢迷、伴登臨。重陽,題目。我國農歷的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傳統(tǒng)上有文人登高賦詩的習俗。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陽歷的十月十一日。便呈現(xiàn)出“寥廓江天萬里霜”的壯麗景象,“萬里霜”寫出了秋天的神韻和朝氣,由于詩人的革命樂觀精神,連秋景也“勝似春光”。全詞極大地鼓舞了革命的斗志和信心。 二次備課寫作背景:一九二九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九月來信”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情。 教師朗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感情和語氣。 簡析:首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叭松嗬稀奔词钦f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疤祀y老”所說的“天”是指宇宙,即是說宇宙的發(fā)展是無限的。所以歲歲有重陽。接著一句“今又重陽”給人一種時間易逝的感慨,因此,就要求革命者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積極投身于革命事業(yè)中,體現(xiàn)了革命家雖身處逆境卻心胸開闊,樂觀豪邁的精神,連“戰(zhàn)地黃花”(即剛做過戰(zhàn)場的土地上盛開的菊花),也格外的香氣溢人。下闋“一年一度秋風 勁”與上闋“歲歲重陽”前后呼應,歲歲有重陽,歲歲有秋風。重陽登高,看到戰(zhàn)地黃花,自然聯(lián)想到強勁的秋風。經秋風吹過的大地, 思考:本詞初稿中,上下片的順序曾是相反的,后改定成現(xiàn)在這樣。請問,這樣改有什么好處? 原來的順序使詞的意蘊反而縮小,而現(xiàn)在的順序則由眼前的戰(zhàn)地黃花推及到秋色無限的寥廓江天,使詞的意蘊更顯深厚,韻味也更濃了。 第三課時直接導入:本節(jié)課,我們來做幾道練習。 一閱讀毛澤東、陸游同題詞卜算子?詠梅,完成下列題目: 毛澤東詞: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等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游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毛詞原稿有“梅也不爭春”,后改“梅”為“俏”,這一改好在哪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隱去“梅”字,使全詞處處寫梅而字字無梅,收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 改“俏”字以后,兩個俏字相連,使上下片銜接更緊湊,音韻更和諧。 用“俏”字體現(xiàn)梅花比其它花卉更美麗、嬌艷。 用“俏”字突出梅花謙遜自處的高尚品格。 2陸詞中的“群芳”指什么?毛詞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陸詞中的群芳指打擊作者的政敵抗金主和派。毛詞中的梅象征了堅持、樂觀、謙遜,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人。 3比較“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分析兩句各自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毛詞最后兩句表現(xiàn)成功不居功,勝利不驕傲的謙遜自處的崇高品格,陸詞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不怕挫折,永葆高潔的堅貞意志。 4有人認為毛詞中“己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最有意境;有人認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最有意境。談談你的看法。 二比較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和本課沁園春?長沙的異同。 相同點:詞牌相同,所以句數(shù)、字數(shù)、平仄均相同。題材都與中國革命相關。 不同點:寫作背景不同,題目不同,意境也有所不同。 三請鑒賞毛澤東詞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己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消遁。 【鑒賞】這首詞寫于1928年秋。上闋描寫的是戰(zhàn)前我軍產陣以待的戰(zhàn)斗場景和堅不可摧的英雄氣概。前兩句互文見義,展示的是黃洋界關隘上下紅軍戰(zhàn)士同仇敵愾的戰(zhàn)爭氛圍,為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堅強決心和必勝信念的下兩句作了鋪墊。下闋具體描寫了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及原因?!吧瓏辣趬尽奔戎肝镔|上的準備,如工事的構筑等,也指全軍上下的密切配合,最后兩句以輕松幽默的筆調,描繪了敵人連夜逃遁的丑態(tài),表達了我軍勝利后的喜悅。 這首詞高昂雄壯,輕松明快,充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圍繞“我自巋然不動”這一中心,運用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通過對典洋界保衛(wèi)戰(zhàn)這一具體戰(zhàn)例的描述,小中見大,歌頌了人民戰(zhàn)爭的正義和人民軍隊戰(zhàn)無不勝的英雄氣概。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的有關知識;2初步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技巧;3了解現(xiàn)代詩的基本流派及風格。 二次備課教學重點、難點: 1再別康橋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2死水的象征意義;3贊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一、 導入:在學習了兩首古典詩詞之后,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學習幾首現(xiàn)代詩歌。 二、 檢查預習: 1、注音:荇 篙 溯 斕 笙 漪 羹 綺 酵 佝僂 囂 圮 踟躕 2、辨析組詞:蒿、篙、稿、槁、縞。 讕、瀾、斕。 圯、圯。踟、躊。簫、蕭、瀟踟躕和躊躇 3、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試讀這三首詩。 三、 教師名確: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學習再別康橋(板書)。然后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 序,浙江海寧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遇難19181922年先后在美國、英國留學,旅英期間開始寫作新詩。他創(chuàng)作豐富、成績斐然,被林語堂稱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4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是個個性主義者。他有“單純的信仰”,信仰個性絕對自由的理想,他為理想奮斗,一生都在追求愛與美,追求個性的表現(xiàn),向往英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但是,當時中國社會已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階級斗爭日益尖銳,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階級的人性和自由也好與時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頹廢的懷疑”之中。這四部詩集真實地記錄了他由“單純的信仰”逐步變?yōu)椤邦j廢的懷疑”的過程。 寫作背景:康橋,現(xiàn)通譯“劍橋”,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離開美國到達英國,在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做旁聽生學習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離英返國。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國,重訪劍橋大學,于同年11月6日回國途中在輪船上作再別康橋這首詩。 四、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劃出詩歌中的意象, 五、 提問: 1、這首詩歌有哪些意象? 明確: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輝”“夏蟲”等意象。 2、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 明確:這些意象都遠高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自然景物,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3、這些意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聯(lián)系詩歌標題分析,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是抓住一個“別”字。因此,作者運用這些意象,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離別氣氛;同時,再聯(lián)系正文中“作別”“不帶走”這樣的詞語分析,可以肯定,作者在這些意象中寄托了對康橋深深的依戀和惜別之情。(這個過程,正是把握這首詩的主旨的方法) 六、詩意分析: 全詩共八節(jié),幾乎每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這就是再別康橋的“畫面美”。畫面美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著浮藻的清潭等。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詩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xiàn)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里,做“一條水草”的體驗等。本詩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語音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難人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受。但相似并非相同,“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變成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拔逸p輕地招手”,是向彩云告別;“揮一揮衣袖”似乎是“彩云”依依不舍,拽住了“我”的衣袖,“我”不得不揮之而去。首節(jié)寫“彩云”告別,尾節(jié)斬釘截鐵地宣告“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了詩人個人的自由天性,詩意又深了一層。 七、提問:怎樣理解再別康橋一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即藝術特點) 解析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告別對象由人間轉向天空的云彩,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其次,詩人為別離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見機器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特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八、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一第1小題。 第二課時一、導入:同學們,當你看到臭水溝里的一溝污水、死水時,你會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寫成詩來諷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嗎?1925年,著名的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就以“死水”為題,寫了一首詩歌死水(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著名學者、詩人、民主戰(zhàn)士。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曾參加新月社,與徐志摩創(chuàng)辦新月雜志。1946年7月15日遭國民黨特務暗殺。他的詩風沉郁凝重,語言絢麗精煉,對仗工整,為開創(chuàng)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詩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同時還提出“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歌主張,曾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作品有詩集死水、紅燭。 二次備課三、教師范讀或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畫出詩中描寫“死水”的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 四、提問: 1、詩人是怎么描寫“死水”的? 明確:詩人是這樣描寫“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綺”和燦爛的“云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詩人又是這樣揭示“死水”的內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里霉爛、發(fā)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銹,羅綺是油膩的光,云霞是霉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見“死水”的外表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霉變。華美的外表下面是污穢的罪惡。 2、詩人為什么把“死水”描寫得如此美麗? 明確:這是一種“反諷”手法。詩人借鑒西方現(xiàn)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華麗詞語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一詩中的“死水”究竟象征著什么? 明確:一般研究認為,這首詩從創(chuàng)作、發(fā)表到結集出版,因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象征意義:(1)從其創(chuàng)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征。此詩后面所署創(chuàng)作時間是1925年4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準備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的聞一多有兩個突出的情緒,一是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因此,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 死水正是這種情緒的反映?!八浪辈徽欠比A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的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嗎?(2)從死水的發(fā)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死水雖創(chuàng)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但到了1926年月月已身在北京的決一多先生,才特意拿它出來發(fā)表,是有其新的做含意的。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fā)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滿腔痛恨。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態(tài)度是這樣的決絕、激烈?。?)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1928年,他編成了他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把封面設計成通盤的黑紙,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死水”正是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的象征,這樣,從死水一詩到死水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五、關于新月詩派: 新月詩派是活躍于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新月詩派分前后兩期,前期以1926年4月創(chuàng)刊的晨報?詩鐫為陣地,詩人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劉夢葦、饒孟侃等;這是一個在胡適為代表的寫實派白話和郭沫若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詩創(chuàng)作處于衰退、停滯狀態(tài)下,涌現(xiàn)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詩藝、潛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詩歌流派。本派詩人以“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作為詩藝目標,各自又能騰挪變化,斟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大量內容與形式臻于雙美的詩作,對新詩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其中聞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為突出。 六、作業(yè): 1、徐志摩是中國資產階級文學流派“ ”的代表詩人,著有詩集 、 、 等。 2、聞一多,現(xiàn)代詩人,作為“ ”詩派的領袖和一代宗師,第一本詩集是 ,第二本詩集是 ,較第一部在藝術上更為成熟。 3、課后練習一第2小題。 第三課時一、導入: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首新詩中的新格律詩,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大家再來學習一首新詩中的自由詩贊美(板書課題及作者)。 說明概念:新詩是指“新文化”運動后出現(xiàn)的白話詩,包括新格律詩和自由詩。新格律詩以聞一多和徐志摩為代表,主張新詩的格律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三美”主張。自由詩則不講究格律的要求,形式較為自由,只講究思想內容的表達,不注重語言形式的整齊和韻律。 二、簡介作者: 穆旦(19181977),原籍浙江海寧,生于天津。本名查良錚,筆名梁真。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開始習詩。1935年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外文系??箲?zhàn)爆發(fā)后,隨校遷長沙又轉昆明。1940年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留校。1949年赴美國,入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系。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任南開大學副教授。著有詩集探險者(1945)、穆旦詩集(1947)、旗(1948)等。他是40年代我國“九葉詩派”(這是活躍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詩壇的一個流派)詩人中最具有現(xiàn)代詩風的一位。寫有贊美、詩八首等有影響的詩篇。 三、寫作背景: 四、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領會詩人感情。 二次備課五、簡析: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此詩雖以“贊美”為題,但描寫的重點卻是祖國的苦難現(xiàn)實和悲愴歷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民族的憂慮之情。在詩人筆下,祖國“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是在天空飛翔的鷹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著泉涌的熱淚”;“在恥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受難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許多孩子期待著饑餓,而又在饑餓里忍耐”;在路旁仍是一樣的“不可知的恐懼”。面對此情此景,詩人的心在流血,在為祖國的貧窮、落后、凄涼、蕭條而痛心,為祖國人民的苦難生活而悲傷,并“踟躕著為了多年恥辱的歷史”而憂慮。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沉淪,也不希望人民因此而沉淪,他讓讀者從詩中看到了希望,他帶著鼓勵和期盼再三詠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痹谶@帶血的呼喊里,昭示了中華民族振興的力量。這才是“贊美”的根源之所在。 2、詩題為贊美,作者究竟要贊美什么? 明確:全詩盡管流露了低沉悲愴的情調,但貫穿全詩的是一種強烈的愛。作者從恥辱里生活的人民從佝僂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詩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國、義無反顧的農夫身上,他是單個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全詩表達了作者對“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堅定信念。是對民族生存力的謳歌和贊美。 3、閱讀詩歌第二節(jié),完成下列問題: (1)“一個農夫”有何象征意義? 明確:既是單個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2)從“他永遠無言地跟在犁后旋轉”到下面的“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變化?一個“只”字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表現(xiàn)了“他”的覺醒?!爸弧北憩F(xiàn)了“他”還只限于“關注”的階段。 (3)“他看著自己融進死亡里”這一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意念? 明確:“他”是一個正在覺醒中的“我”,而“自己”則是一個“麻木無知”的“我” 而這個“麻木無知”的“我”正在走向“死亡”。 (4)“而他是不能夠流淚的”這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態(tài)? 明確:因為“他”必須是強大的,“他”承擔著實現(xiàn)“希望”的責任。 4、詩中每一節(jié)都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有怎樣的意味? 明確:從修辭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反復。盡管詩人為祖國人民的苦難生活而而悲傷,但詩人沒有因此而沉淪,也不希望人民因此而沉淪,他用“一個民族已經起來”反復作結,就是讓讀者從詩中看到希望,在這帶血的呼喊里,昭示了中華民族振興的力量,表達了對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的堅定信念,是對民族生存力的謳歌和贊美。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三。中國當代詩三首自讀導言 語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術大師。它形成不同的組合,就能傳達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圍,營設不同的環(huán)境。錯誤把我們帶入清新加婉約、思婦盼歸人的氛圍中,調子是輕倩柔美的;致橡樹讓人感覺的是對愛的誠摯、堅貞、和熾熱追求,更表達了對愛的理解和信念,調子是抒情流暢的;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則給人一種歡快活潑、幸福爛漫的語言氛圍,調子是歡快幸福的。 自讀要求: 1、感受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美好意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喚起我們對生活的美好感覺。 2、通過誦讀、欣賞不同風格的當代詩歌,培養(yǎng)我們對當代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分析三首詩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解說:學習本課要把前面讀過的詩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較,既加深印象,又要善于運用系統(tǒng)的思維和比較的方法總結學過的知識,并把學習的內容與語言聯(lián)系起來,強調文化與藝術綜合素養(yǎng)熏陶。本課的詩文字障礙不大,語言淳樸,學習要求重在學會在自然淳樸中發(fā)現(xiàn)其美的韻味,喚起美的體驗和美的共鳴,起到熏陶的作用,培養(yǎng)我們熱愛自然、人生、生活的感情。) 自讀程序 1放聲誦讀,充分感受詩歌的各種情調。 2感受詩歌意象,欣賞三首詩情景交融、意味雋永的藝術特點。 3感受詩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試把三首詩或其中一首的意境用散文表現(xiàn)出來,比較一下詩和散文表現(xiàn)形式的異同。 1、錯誤是怎樣抒情的? 點撥:首先是采用“現(xiàn)實-想象-現(xiàn)實”的思路,把一個游客的思念表達的如泣如訴;其次,用含蓄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這首詩的意象“江南”、“蓮”、“三月柳絮”是古典詩詞中的古老意象)。如用“蓮花的開落”這個變化的意象,暗示“我”與她分別的時間之長,同時又引為她的容顏在等待中憔悴。 2、如何理解致橡樹一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點撥:象征,是詩歌重要的形式和特點本詩不是從整體上孕含象征意義,而是在具體的形象上直接表達,橡樹和木棉分別象征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陰柔,這正是意象詩大顯神通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詩。木棉的紅碩的花朵,正是陽剛和陰柔的具體形象。 二次備課(對偶手法的使用:對偶是詩歌語言形式的核心內容,本詩就秉承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大量使用對偶句。如13句和46句,7、8句和9、10句,11句和12句,16句和17句,2224句和2527句,28句和29句,30句和31句,他們在字、音、義上嚴格對應,在行上寬泛對應,既有古典詩歌的整齊劃一,又有新詩的自由奔放,說明詩人既繼承傳統(tǒng)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詩風。) 3、怎樣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詩? 點撥:這句詩泄露了詩人內心的秘密:他還是習慣于遠離人群,繼續(xù)沉湎于自己的心靈,站在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永遠做一個孤獨的人。詩人雖然在詩中介紹了幸福的內容(自由:“喂馬,劈柴,周游世界”;自食其力:“關心糧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并且環(huán)境優(yōu)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保?,而且就在這句詩的前面寫了幾句被世人用濫的祝詞,但在海子的筆下卻有一中特別的意味,因為這時的海子更象一個站得遠遠的旁觀者,一個為別人的幸福祈禱而自己卻遠離幸福的圣者。這使海子“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的主體發(fā)生了轉移:從一開始的自己變成了他所祝福的“陌生人”。海子非常清楚自己的宿命,“面朝大?!本褪潜畴x塵囂,他雖然渴望“塵世”的“幸?!?,卻還是只能習慣曠遠的氣息。其實,從一開始的詩句中,便充滿了極為浪漫的“桃花源”的意味:“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明顯是對世俗的退避而不是擁抱。海子是一個沉湎于心靈的孤獨之旅的詩人,因此他在對塵世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瞬間的感觸和虛構的想象。但是,這就是海子簡單而又浪漫的精神家園。 另外,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兩種風格:一是意象空曠,二是以實顯虛、以近顯遠?!懊娉蠛!?,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面朝大?!笔菍嵕?,“春暖花開”是虛景。僅有“面朝大?!本土饔诳菰飭握{,有了“春暖花開”就更靈動、更溫暖明麗。“面朝大?!毕∷善匠?,“春暖花開”卻是神來之筆?!按号ㄩ_”是詩人夢想中的溫柔之鄉(xiāng),寄托著詩人無限的情思遐想。 4、詩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點撥:主要區(qū)別是,詩的跳躍性更強,語言更簡潔;抒情散文更重細節(jié),善抓一瞬間的感受,并把它放大、渲染。詩講外在韻律,也講內在韻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視內在韻律,外在韻律較自由。詩的篇幅限制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則可以不拘一格,可長可短。 自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散文,思考后面的問題。 藍天可讀 (何亮) 我喜歡仰望藍藍的天空。天空藍藍的喲,你是一首激情的詩,一首不老的歌。 小時候,獨自到河邊嬉戲。只見,水藍藍。我捧起一捧水。怎么還是透明的?我一抬頭,哦,天藍藍。我像只歡樂的小鹿撒腿赤足奔跑在小路上,高興得說不出話來。藍藍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簾,鑲嵌在我幼小的心靈上。沒有母親的童年里,我常常與藍天作伴。我倚在大樹旁對著藍天唱歌、流淚、說悄悄話,說我的幻想和憧憬。天空一片湛藍。明凈而悠遠。我久久地凝視著,不敢出聲。我似乎被感應著,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激動和美好,止不住滾燙的淚流下來。這天空,藍得多么純、多么美。我為之而震撼。我覺得她神圣而不可冒犯。她向我敞開一扇天真、浪漫、長青的心靈,我在努力破譯它深邃而神秘的語言,去接近她,與她交流。 凝望碧藍、干凈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祿遮蒙的雙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顏色的這藍色。于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覊m。污垢的心靈不配享受這純美的天空,亦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時,我被世俗的藩籬圍困,我感到是這藍色的天穹讓我突圍,不要貪戀紅塵。 先哲說,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信。 遠眺天空可調整視力,而藍色天穹可調整人的心靈。她又像一面奇妙的鏡子,照透你的五臟六腑。你擁有干凈而青春的靈魂嗎?你敢面對這藍色天宇發(fā)誓嗎? (選自中國青年報1990年10月28日) 1比較這篇散文與詩歌在抒情上的異同。 2假如讓你以這篇散文為素材寫一首詩,你怎么寫? (解說:意在遷移,引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 課外作業(yè):練習四。外國詩三首自讀導言: 我國是詩的國度,當我們徜徉在唐詩宋詞優(yōu)美的詩境中時,也不妨調轉藝術的輕舟,揚起思維的雙漿,馳向外國詩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領略到另一番藝術的優(yōu)美風光。這三首外國詩,致大海是詩人的一篇浪漫主義代表作,借自然景物寄托詩人對自由和解放的熱烈追求和對暴力統(tǒng)治的憎惡、反抗;籬笆那邊卻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了耐人尋味的深意;我愿意是急流則寫得情真意切,情趣盎然,洋溢著詩人強烈的情感。 自讀要求: 1、 體會三首詩或象征性強、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鮮明的特點。 2、 理解三首詩歌的意象及其蘊涵的意義。 3、 通過誦讀、欣賞不同特點和風格的外國詩歌,培養(yǎng)我們對外國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次備課自讀程序: 1、 通過誦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感情:誦讀致大海時,注意把握全詩感情基調和變化,感受詩歌濃厚的抒情氣氛和強烈而又深沉的感情;誦讀籬笆那邊時,注意整體把握詩意,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其境,感同自身;誦讀我愿意是急流時,要感受詩中纏綿的傾訴,還要理解并讀出詩人堅定美好的信念。 2、 理清詩歌的內容線索和感情線索。 3、 分析和理解外國詩歌的生動、鮮明的意象,并對這些意象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 4、 理解詩人將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鮮明意象中的表達方法及其作用。 自讀點撥: 1、致大海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點撥:首先表達了對大海的禮贊,贊嘆大海的坦蕩多姿、無拘無束、傲岸不羈,其實這正是詩人性格的寫照。其次,作者還借謳歌大海來表達自己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2、如何理解籬笆那邊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點撥:“草莓”在詩中首先是觸發(fā)詩人回到童年感覺的具體事物,同時,它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而“上帝”象征著權威,代表著正統(tǒng)思想,是人們追求理想的強大阻力,象征著行為約束、思想禁錮;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講他又何嘗不是一個被禁錮者,一個不能按自己本性行事的人? 3、我愿意是急流中運用比喻和對比等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點撥:本詩通篇采用了博喻手法(用一連串豐富多采的事物,來比喻同一個意思),并把每一個比喻都加以展開,并同對比結合運用包含了更豐富的意義,有民歌的風格。詩人以“急流、小河、荒林、廢墟、草屋、云朵、破旗”等一系列荒涼冷落的形象自比,以“小魚、小鳥、常青藤、火焰、夕陽”等美好的形象比喻心中的愛人,兩組比喻形成鮮明的對比。但他們的含義是一致的,就是不管自己的命運多么坎坷,多么險惡,只要同“愛人”在一起,就能化險為夷,幸福無比,從而歌頌了愛情的強大威力。這幾組比喻和對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完整地勾勒出男女主人公的豐滿形象,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從細處看,比喻和對比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各有新意:“小河”要穿越“崎嶇山路”,意味著愛情的歷程將百折千回,艱難曲折;“荒林”要同狂風惡戰(zhàn),表明可能遇到的挫折和打擊這一切都含蓄地體現(xiàn)了主人公剛毅不屈的性格和對愛情堅貞不逾的追求。而詩人對愛人的比喻也富有變化,如浪花里的“小魚”,取其活潑自由;鳴唱枝頭的“小鳥”,喻其歡樂天真。 自讀思考:(根據(jù)時間決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