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語文第三單元提綱答案.doc_第1頁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提綱答案.doc_第2頁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提綱答案.doc_第3頁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提綱答案.doc_第4頁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提綱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補習網(wǎng)廈門家教中心 少走彎路,更多進步2009屆八年級(上)第三單元提綱一、注音。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純粹( chncu)鄙薄(b b ) 一勞永逸( y ) 熱忱(chn) 晉察冀(j )以訛傳訛( ) 攬( ln ) 悲天憫人( mn ) 卸( xi )卻 如釋( sh)重負嗟 ( ji ) 吆喝( yo ) 丞相 ( chng ) 拘囚( qi ) 薄片( bo ) 薄荷 ( b )日薄西山( b ) 狹隘 ( i ) 謚號( sh ) 漫溢( y )拈( nin)輕怕重 粘貼( zhn ) 沾染 ( zhn ) 玷污( din ) 圩堤( wi d )趕圩( x ) 騰飛( tng ) 瓜藤 ( tng ) 滕州( tng ) 編輯( j )通緝( j ) 作揖( y ) 舟楫 ( j ) 修葺( q ) 發(fā)掘( ju )罷黜( ch ) 點綴( zhu ) 輟學 ( chu ) 啜泣( chu ) 拾掇( du )弄巧成拙( zhu ) 純潔無瑕( xi ) 聞名遐邇( xi ) 無暇顧及( xi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派qin ( 遣 ) 以身 xn ( 殉 )職 時mo( 髦 ) ( 斟 )zhn酌 高官厚l( 祿 )恩hu( 惠 ) wi( 娓 )動聽 凍jing( 僵 ) q( 契 ) 約 富貴不能yn( 淫 )二、詞語解釋。殉職:為公務而犧牲生命。派遣:(政府、機關、團體等)命人到某處做某項工作。狹隘:文中指心胸、思想、見識等局限在一個小范圍里,不寬廣。熱忱:熱情。拈輕怕重:接受工作時挑揀輕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兩三個手指夾取東西。冷冷清清:冷寂而凄涼。文章中是冷淡的意思。麻木不仁:原意是肢體麻木,感覺不靈。這里指不關心別人,缺乏熱情。純粹:文中指單純地,單單。漠不關心:不在意,非常冷淡。精益求精:好了還要求更好。益:更。見異思遷: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業(yè)心不強。遷:變動。鄙薄:輕視。不足道:不值得一提。足:值得。一班:文中是一些的意思。實踐:文中指實行。不遠萬里:不以萬里為遠。費解:不好懂。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適得其反:結果跟希望正好相反。七月流火:指夏歷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jié),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黃昏時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開始變?yōu)槠飨蛳?。流:指向下移動。不假思考:不?jīng)過思考。假:憑借,通過。頭頭是道:這里形容說話很有條理。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斟酌:考慮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以訛傳訛: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下去,結果越傳越錯。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是由人們經(jīng)過長期實踐而認定或形成的。一勞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不再費事了。失意:不得志 如釋重負:好象放下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后的輕松愉快。無入而不自得: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莫若:不如。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契約: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 任重道遠:任務繁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拘囚:拘,逮捕或拘留;囚,囚禁。 高官厚祿:古代官吏的俸給。 拍案而起:桌子。 富貴不能淫:惑亂。 貧賤不能移:改變。 威武不能屈:屈服。三、文學常識。(一)議論文常識:所謂議論文,是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是以直接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為主要任務的文章。議論文有三大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是議論文的根本。 論據(jù):就是使論點得以成立的材料。論據(jù)有兩種基本類型,道理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論證: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議論文的閱讀解題方法論點(證明什么)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 1個(統(tǒng)帥分論點)明確: 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方法從位置上找:標題;開篇;中間;收篇。分析文章的論據(jù)。(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敘述作者的一段經(jīng)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論據(jù)(用什么證明)論據(jù)的類型:事實論據(jù)(舉例后要總結,概述論據(jù)要緊扣論點);道理論據(jù)(引用名言要分析)。論據(jù)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次序安排(照應論點);判斷論據(jù)能否證明論點;補充論據(jù)(要能證明論點)。論證(怎樣證明)論證方法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jù) 記敘 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jù) 議論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喻證法 比喻論證分析論證過程論點是怎樣提出的;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聯(lián)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chǎn)生誤解)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形式: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類型: 并列式:總分總;總分;分總。 遞進式。議論文的語言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句序(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記敘文中的記敘和議論文中的記敘的區(qū)別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記敘是為了讓人們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及真實情景;議論文中的記敘是為證明論點提供事實論據(jù)。 詳略不同:記敘文中的記敘要詳盡、具體、生動、突出中心;議論文中的記敘要簡明、概括、扣住論點。(二)本單元作家作品及人物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jīng)_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作品有論持久戰(zhàn)、為人民服務、矛盾論、實踐論等等。毛澤東的詩詞也很有名,例如: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長征七律等。諾爾曼白求恩(18901939),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著名的胸外科醫(yī)生。1936年隨加拿大志愿軍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受加拿大共產(chǎn)黨的派遣,率領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yī)療隊于1938年初來到中國援助抗日戰(zhàn)爭。他以精湛的醫(yī)術搶救了大批傷員,培養(yǎng)了許多醫(yī)務干部。1月間經(jīng)延安到達晉察冀邊區(qū)。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淶源摩天嶺前線醫(yī)院醫(yī)治傷員時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堅持工作,肘關節(jié)又發(fā)生轉移性膿瘍,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逝世,他最后一句話是:“努力吧!向著偉大的路,開辟前面的事業(yè)!”王力先生是廣西博白縣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貧寒,十四歲的時候,僅讀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學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刻苦自學,為他今后在學術界的縱橫馳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憑著自學打下的基礎,王力二十六歲考入清華研究院,師從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四位學術大師。二十七歲自費留學法國攻讀語言學,1931年獲得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從此開始致力于中國現(xiàn)代漢語語言學科大廈的構建工作。1954年,王力教授從廣州中山大學奉調(diào)北京大學。他先后寫作了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史、同源字典、詩詞格律、詩律余論、中國現(xiàn)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漢語音韻學等大量著作和論文。五十多年來,他以淵博的學問,過人的才識,拓荒者的氣魄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在語言學領域里辛勤耕耘,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為我國20世紀最卓越的語言學家之一,當之無愧的一代學術大師。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廣東新會人。早年求學于廣州學海堂。1889年中舉人。1891年至1894年從康有為學于廣州萬木學堂。1895年隨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fā)表變法通論等。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中學總教習,宣傳民權平等學說和變法主張。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先后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保皇,介紹西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學說,在當時有較大影響。晚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著作:少年中國說,飲冰室合集吳晗(19091969)中國歷史學家。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學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講授明史課。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吳晗應聘到云南大學任教授,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9年后,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等職。文革期間因寫海瑞罷官獲“罪”,慘遭凌辱,家破人亡。他是一個悲劇時代的悲劇人物。 四、課文要點。(一)紀念白求恩1結構分析 全文四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贊揚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第二部分:贊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贊揚白求恩同志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同志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第1自然段論述了第一個分論點:每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第2自然段論述了第二個分論點: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第3自然段論述了第三個分論點: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2、主題思想:本文是毛澤東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質(zhì),作者把對白求恩精神的評價提到共產(chǎn)主義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分析為國際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三個方面,賦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豐富的內(nèi)涵,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精神。作為一篇議論文,其中心論點是:每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 3、重點語句分析(1)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分析:這是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從結構上講,這只是一個單句。與一般單句不同的是,它的賓語由一個復句構成。這句話的主語是“列寧主義”;謂語是“認為”;賓語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賓語部分是一個條件關系的復句。(2)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分析:結尾用“就是一個的人”的排比句式,從人格、品質(zhì)、修養(yǎng)、志趣和人生意義五個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紀念”的重要意義,語意豐滿,五彩繽紛,熱情洋溢,氣勢磅礴,如同贊美詩一般,給人以巨大的鼓舞。4寫作特點:(1)夾敘夾議是本文語言表達的特點。本文夾敘夾議,敘得簡明扼要,議得精辟懇切,為議而敘,論從敘出,二者有機結合。其中,一、三、四段都是先敘后議,第二段分三層,每一層都是先敘后議,整個段落夾敘夾議的特點更加明顯。夾敘夾議,既能使讀者由表及里地認識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讀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學習什么,為什么向他學習。(2)對比鮮明。 二、三兩段都有對比。通過對比,白求恩的高貴品質(zhì)更加突出,更加有力地證明學習白求恩的必要性。第二段以白求恩同志“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與“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相對比以白求恩同志“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與不少的人“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相對比。第三段以白求恩同志“對技術精益求精”與一班人“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相對比。通過對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現(xiàn)得非常鮮明,又顯示出學習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用詞貼切,句式講究,語言凝練而生動,富有感染力。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職”一詞,充分說明了白求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勇于獻身的國際主義精神。第二段中的兩個“極端”,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澳檩p怕重”、“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是個人主義思想的生動寫實。多變的句式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如“晉察冀邊區(qū)的軍民,凡親身受到白求恩醫(y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y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一句中,“凡親身的工作的”是“軍民”的定語,為了突出這一定語,把它們的位置后移了?!盁o不為之感動”,這一雙重否定句式加強了語氣。本文只千余字,其中的成語卻有10來個之多,如“拈輕怕重”、“漠不關心”、“麻木不仁”、“見異思遷”等,使語言簡潔凝練。設問句雖然全文只有一個,但是用在關鍵的地方,用得十分精彩:“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chǎn)主義的精神”一個設問,既啟發(fā)讀者的思考,引起對下文的評價的關注,又把文章從對白求恩事跡的介紹自然地過渡到對白求恩精神的評價,文意鮮明,文勢順暢。(4)簡潔的敘事。作為一篇議論性的悼念文章,一般都有敘事的內(nèi)容,這既是表達悼念之情所必要的,又作為展開議論的事實論據(jù)。議論文的敘事不同于記敘文的敘事。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敘事是文章的主體。而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敘事主要是為議論提供事實論據(jù)。因此議論文中的敘事必須簡潔,一般多用概括性的語言。本文敘事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這一特點。比如開頭對白求恩的介紹只用了兩個句子共80多字,卻提供了白求恩的國籍、身份、年齡、來中國的目的、派遣到中國的時間、工作地點和去世原因等8個方面的信息,概括性極強,行文非常簡潔(二)談語言1、篇章結構:文章共12個自然段,闡述的是“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guī)范化”的中心論點。課文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而是化解為兩個分論點:“書面語言不能脫離口語”和“書面語言應當是規(guī)范的”。文章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第二部分(第25段),書面語言不能脫離口語。第三部分(第612段),書面語言應當是規(guī)范的。2、主題思想: 本文談論的是書面語的使用問題,作者談了書面語和口語的關系,談話中闡述了“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guī)范化”(也可以說成:書面語應該是經(jīng)過加工的口語)的觀點。3、寫作特點:(1)大雅似俗的風格。因為本文是一個談話記錄,表面上看信馬由韁,想到哪說到哪,然而所說的內(nèi)容卻是一個語言學家深思熟慮的關于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而且脈絡清晰。(2)平實易懂的語言。因為是談話,所以本文的語言與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多用短句,多用單句,句子結構也比較簡單。文中所舉的例證都是報刊上的報道或是著名散文家的例證,離我們的生活很近,也都很有說服力,平實易懂。(三)最苦與最樂1、篇章結構:全文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論述“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論述“人生當勇于盡責,而不能逃避責任”。 2、主題思想: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這篇文章從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來談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diào)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除兩三歲的孩子外,人人都有應盡的責任。論證了一對姊妹命題: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3、重點語句分析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分析:這是個句式靈活的排比,在第二個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第三個句子中加了“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這樣使句子的表述更準確,更形象。同時,這里用了三個“凡”來表示這些情況的普遍與廣泛,同時也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加以仔細的分類,可見作者對這個大問題的談論多么審慎。4、寫作特點:(1)論點的姊妹命題。以聯(lián)言命題做文章論點的情形比較少見,一般只在議論一對范疇時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最苦與最樂”的指向“負責任與盡責任”不是兩個迥異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兩個階段、兩種狀態(tài)、兩種境界。這種辯證思維所把握的有機聯(lián)系使全文的議論渾然一體。(2)文章語言既凝重又輕靈,既流暢又簡潔。梁啟超是中國頗有影響的大學者、思想家,他的遠見卓識、深厚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他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熱烈情懷共同鑄成了這種莊重的語言風格。本文的關于人生觀的大問題,作者當然要多一份深思熟慮。作者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娓娓道來,語重心長。讀起來使人感到句句教誨。例如:“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薄胺矊傥覒撟龅氖?,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北疚恼Z言凝重,卻輕捷自如。語言的靈活表現(xiàn)在多種句式、多種表達方式、多種論證方法的運用。例如:就句式而言,開頭就運用了設問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后面有反問句“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逃躲?”除此還有陳述句和感嘆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動句和被動句。就表達方式而言,有議論、有敘述、有抒情。就論證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繹論證方法中的選言證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歸納論證,其他許多地方都用了引證法。單就引證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語、俗語、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體表達都不一樣。例如:引用“如釋重負”時,作者說“古語說得好”;引用“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時,作者說“俗語亦說”;引用“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時,作者用了“曾子還說哩”,一個“哩”字,可見其語言之輕靈之氣。排比是形成文章語言流暢之勢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毙形牡牧鲿巢粌H表現(xiàn)在句與句之間,而且也表現(xiàn)在段與段之間,表現(xiàn)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用了“翻過來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間用了“然則”進行過渡使各部分之間銜接非常緊密。本文語言的簡潔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強、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例如:用“海闊天空,心安理得”形容盡責任后的輕松愉快喜悅的心情,接著概括說“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弊髡叩恼Z言運用十分簡練,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可以使讀者展開來聯(lián)想到很多豐富的內(nèi)容。(四)談骨氣1 篇章結構:一、提出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二、分析:1、什么叫有“骨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骨氣”是有階級性的三、從不同角度論述:1、文天祥“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骨氣2、古代窮人“貧賤不能移”的典型事例3、聞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四、總結全文,重申論點2、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解釋骨氣的具體含義。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逐層論證了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3、寫作特點:(1)、層次井然,脈絡分明文章開頭點題,提出中心論點,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解釋骨氣的具體含義。文章在對骨氣作了社會的階級的簡要分析之后,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逐層論證中心論點:舉文天祥鐵骨錚錚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祿收買不的事例,側重從富貴不能淫的角度進行論證;舉饑餓者在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貧窮困苦的折磨,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側重從貧賤不能移的角度進行論證;舉聞一多在國民黨反動派面前正氣凜然、強暴武力威脅不了的事例,側重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進行論。三個例證各有側重,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貼切而又有針對性的解釋了中心論點。文章結尾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一步點出了無產(chǎn)階級的骨氣,從而深化了文章的題旨。全文逐層闡釋,首尾呼應 ,層次井然,脈絡分明。(2)、敘議結合,說理透徹引用的三個例證都采用敘中有議、議中有敘、敘述和議論有機結合的寫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敘后議,先敘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殺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的議論餓者事例是夾敘夾議,敘故事,評價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的意義,繼而聯(lián)想,使故事得以發(fā)展,最后進一步評價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骨氣。聞一多事例首尾是議,中間是敘,先議聞一多被害的事跡,最后引用毛澤東同志的話高度評價聞一多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敘議的緊密結合,使材料和觀點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論據(jù)能說明論點,論點能統(tǒng)帥論據(jù),敘議結合,說理就更為實在、充實而透徹。 五、語言的積累(1)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 高尚 的人,一個 純粹 的人,一個 有道德 的人,一個 脫離了低級趣味 的人,一個 有益于人民 的人。本句分別從 人格、品質(zhì)、修養(yǎng)、志趣和 人生意義 五個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2)要把語言裝飾得“華麗”一點,把語句表達得“文雅”一點,把文章寫得“美妙”一點。于是總想造一些時髦的句子,東拐西纏多繞一些彎子。實際呢?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本句中“華麗” 是指 寫文章總想造一些時髦的句子;“文雅”是指不樸實;“美妙”是指寫文章不能夠樸素自然、平易近人。(3)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4)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5)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操之在己。(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六、語法與名著閱讀。1、找出詞性完全相同的一組(B )A寶貴光榮驕傲戰(zhàn)友 B制造報答提高尋求C角色語文經(jīng)常興趣 D非常偶爾清楚風景2、對加點詞的詞性判斷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為了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十分需要人們了解,關心和重視它。A名詞副詞 動詞 連詞 B名詞名詞 形容詞 連詞C代詞介詞副詞 介詞 D動詞形容詞 動詞 介詞3、下列對文學名著的評點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格列佛游記是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作者用虛構的情節(jié)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當時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與罪惡。 B、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說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C、魯濱孫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孫熱衷于航海,性格堅毅。他在小人國、大人國歷險多年,吃盡千辛萬苦,終于得到了可觀的財富。 D、水滸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義”這一點上卻是共同的。晁蓋劫取生辰綱是“義”,宋江私放晁蓋是“義”,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也是“義”。七、課內(nèi)語段閱讀。(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受加拿大共產(chǎn)黨和美國共產(chǎn)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后來到武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chǎn)主義精神,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1 這段文字的論點是什么?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D )A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動機。B 白求恩同志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自己的事業(yè)。C 白求恩同志具有國際主義精神。D 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共產(chǎn)主義)精神。 2 指出文中的三個“這”字,一個“這種精神”各指代什么?答:_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當作自己的事業(yè);共產(chǎn)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3 這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A )A 例證法 B 引證法 C 對比論證法 D 比喻論證法4 用橫線將文中論據(jù)畫出來,并指出是什么論據(jù)。答:_“白求恩同志當作自己的事業(yè)”。 事實論據(jù) 。5 指出文中劃線句子的作用。答: 運用設問句,提出疑問,引起讀者的思考,強調(diào)突出論點 (二)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xiàn)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請,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chǎn)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chǎn)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qū)的人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y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y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chǎn)主義者的精神。白求恩是個醫(yī)生,他以醫(yī)療為職業(yè),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yī)務系統(tǒng)中,他的醫(y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于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于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1、 文中,正面介紹白求恩同志的語句是第 句,側面介紹白求恩同志的語句是第 句。2、 敘”和“議”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第一段文字夾敘加議的特點十分明顯,這段文字中“議”的句子是第 句。(只填寫序號即可)3、 “無不為之感動”中加點的“為”可換用的一個詞是 被 ,“之”指代的是 白求恩(或白求恩的精神) ;“這對于一班見異思遷的人”中的“這”指代的是 白求恩對技術精益求精,且醫(yī)術高明 。4、 二段文字中,作者將 白求恩同志 與 那些見異思遷,鄙薄技術工作的人進行了對比,運用對比方法的好處是 使白求恩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突出,更難能可貴,更令人敬佩 。5、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時刻在鞭策著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白求恩這種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請舉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加以說明。(要求:先敘后議,60字以內(nèi)) 略 (三)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報刊上的語言_要被讀者仿效,_更應該強調(diào)準確性,規(guī)范化。否則,會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制造混亂。比如,我曾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過意見,認為“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而在報刊上運用就不對了?!八健保馐撬钠矫?,水的平面永遠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此,說“最好水平”,是違背事理的。但是,至今報刊還在使用“最好水平”這個詞。1上面兩個段落中,作者的觀點是_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2第二段的論據(jù)屬于_事實_論據(jù)。3第一段中空格處應填的關聯(lián)詞是( C ) A既然就 B因為所以 C往往因而 D不僅而且4第一段中的詞語“否則”在這是要表示的意思是_ 報刊上的語言不準確不規(guī)范 _。(四)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逃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1按已給空格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_ 知足 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 安分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 達觀 _。2請從最后一段中找出與“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內(nèi)涵相符的一句。_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_3你認為,文章最后所說的“卸卻”責任與“解除”責任有何不同?(1)“卸卻”責任指_未盡責任,丟開不管(“推卸責任”和“逃避責任”亦可)_。(10字以內(nèi))(2)“解除”責任指_盡了責任,再無負擔_。(10字以內(nèi))4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10字以內(nèi))_人人必須盡責任(或“人必須對生活負責”“盡責雖苦卻樂”)_。5讀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認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對“責任”是怎樣看待的?_應盡的責任沒有盡(或“該做的事沒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須含有以下3個要點: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盡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盡責任,就會快樂,否則,就會陷入痛苦。( 五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行為,表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我國經(jīng)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后,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币馑际侨丝偸且赖?,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他選取了后者,要把這片忠心紀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于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孟子說的幾句話,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現(xiàn)出來了。他寫的有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古代有骨氣的人的英雄氣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號召人民繼續(xù)起來反抗。另一個故事是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骨氣。還有個例子。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告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jīng)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备叨鹊刭潛P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xiàn)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無產(chǎn)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shù)米?,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建設的勝利,人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1)作者吳晗是著名的 歷史學家 。(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語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其中“淫”的意思是 迷惑 ,“移”的意思是 改變 ,“屈”的意思的是 使屈服 。(3)第一段文字作用是 提出中心論點 。(4)第二段文字通過引用古語來闡釋 “骨氣”的含義 。(5)第三段主要從 歷史 的角度指出 有骨氣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 ,從論據(jù)的角度考慮,是事實論據(jù)。(6)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指代 史冊 ,用的是 借代 手法。(7)五、六兩段印證了孟子的話 “富貴不能淫” ,進而證明 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8)第七段寫了 古代窮人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的事實,從 貧賤不能移 的角度證明論點。(9)從論證方法上看,七段先 擺事實,后 講道理,接著用第八段這一 議論 段加以小結。(10)用橫線劃出“貧賤不能移”中“移”的后果。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11)九段中對聞一多之例的敘述采用了倒敘的記敘順序,是為了突出聞一多不畏強暴的光榮結局。(12)九段先敘述 聞一多怒對敵人的暗殺的事實,再 引毛澤東的評價,使說理充分。 (13)五到九段列舉的三個事例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不能。這三個事例依次論證了孟子的三句話(14)末段是對全文的總結,主要闡述了無產(chǎn)階級所謂骨氣的具體表現(xiàn) 。 (15)就整個文章來看,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也穿插了記敘,主要是為了為議論服務。 八、課外語段閱讀。常存善念善念就是善良的念頭。念頭,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惡之分。善念,是萬善之門,從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點;惡念,是萬惡之源,從這里可以滑入惡的深淵。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思想支配行動,這是一條定律。善念支配行動,則能使良好的道德行為通過善念的心理活動得以實現(xiàn)。 二是。善念是一種思維活動,一種心理狀態(tài),一種思想感情,也是一種道德意識。因此說,善念是道德行為建設的內(nèi)在動因,是指導人們?nèi)バ袆拥臒o形內(nèi)驅力。三是。道德認識的提高和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積累。從中國倫理道德發(fā)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積累對于個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環(huán)境熏陶和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善念來源于崇高的信念。我們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這樣的信念一經(jīng)在自己的頭腦里生根,它就會成為自己的善念之源。善念來源于正確的善惡現(xiàn)。一個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善惡觀,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才能抑惡揚善,走向光明。善念來源于后天的實踐善惡觀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們在后天的實踐中形成的。只有經(jīng)過實踐把善念轉化為善行的時候才能實現(xiàn)善念的社會價值,因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經(jīng)常自思內(nèi)省,排除邪念。明代楊繼盛在其遺囑中有一段深刻的論述:心以思為職?;颡氉鴷r,或夜深時,念頭一起,則自思曰:“這是好念?還是惡念?”若是好念,便擴充起來,必見之行。若是惡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論述令人深思,耐人尋味。我們應該是惡當驚,是善則喜。去惡揚善,唯善是舉。常存善意,是一個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個人的崇高美德。有了這種美德,就可以樂善不倦,以善為寶,嫉惡如仇,從善如流。16.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人要常存善念。17.本文是寫“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惡念”,試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通過善惡對比,闡明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惡念。18.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請依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試著將“推動作用”、“積累作用”、“導向作用”三個詞語恰當?shù)靥钊胛闹挟嬀€處。 導向作用 推動作用 積累作用19.上文中,從“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钡健叭簱P善,唯善是舉?!边@一部分可以分成三層,請概括每層的意思。第一層:從“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睂右馐牵簩懮颇钤谛奚碇械闹匾饔谩5诙樱簭摹吧颇畈皇窍忍臁钡牡健吧菩惺枪?。”層意是:寫善念的形成與來源。第三層:從“要做到常存善念”到“去惡揚善、唯善是舉?!睂右馐牵簩懭绾巫龅匠4嫔颇?。 20.本文引用明代楊繼盛的遺囑中的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警示人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要時常反思,以便做到棄惡揚善,唯善是舉。語言如鏡 語言是一面鏡子,( )是人用口吐出來的,還是人用筆寫出來的,( )能照出他的思想。 比較明顯的是胡屠戶這一類“粗人”,在他口里,中舉前的范進是個“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鵝肉”的“現(xiàn)世寶”,中舉后的范進則是“才學又高”、比城里張府周府里的紳士還“體面”的“賢婿老爺”。這方面較“雅”的例子,則是蘇學士從和尚那里享受的“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級別不斷提高的待遇。一個是胸口長毛滿臉橫肉的屠夫,一個是慈眉善目淡泊名利的出家人,語言卻照出了他們的共同點勢利。 當然,人只有 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澀之分一樣,在所難免,只要“言為心聲”倒也能讓人接受。若用語言裝飾門面、掩蓋本質(zhì),則是可笑可嘆可憎了。劉阿斗所謂“此間樂,不思蜀”,雖然“數(shù)典忘祖”,倒也憨態(tài)可掬,而后來鸚鵡學舌般地說“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則讓司馬氏笑掉大牙了。 更有甚者,有時“粗”的語言能照出人的真成率直,如魯達、焦大?!把拧钡恼Z言則照出人的虛偽貪婪,如蔡京、賈珍之輩。政治家中,彭德懷的罵娘不也比陰謀家的口號動聽多了? 近來報上“自我解剖”類的文章頗多,其主題多是對功名利祿嗤之以鼻,雖然發(fā)表了數(shù)十萬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國性的大獎,但仍然“很不夠”,“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每每讀到占有相當篇幅的這一類內(nèi)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種吃魚吃到一半才發(fā)現(xiàn)另一半還沒有熟的感覺。這些文字照出來的形象,總令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