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教案_第1頁
《赤壁賦》教案_第2頁
《赤壁賦》教案_第3頁
《赤壁賦》教案_第4頁
《赤壁賦》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 1 頁 共 16 頁 赤壁賦赤壁賦 教案教案 設計指導思想 赤壁賦 在 像山那樣思考 這個專題中 這 個專題有三個板塊 內涵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這個專 題的教學設計 應引導學生在在文本審美的基礎上欣 賞自然 感悟自然 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本文被 放在 感悟自然 這個板塊中 應側重引導學生把握 由自然景物引發(fā)的人生感慨 教學這篇文章 首先應知人論世 引導學生通過 預習 構建學習文本的知識背景 然后通過指導誦讀 把握韻腳 句式和思路 掌握作者的情感變化 第一 課時的重點是指導誦讀 讀中悟情 讀中明理 第二 課時的教學重點是 研習探討 個性鑒賞 進而準確 把握作者對自然 人生的雙重感悟 教學這篇文章 要有兩個意識 1 專題和板塊 的意識 要把這篇文章放在專題的整體框架中進行教 學 這樣才能上下勾連 逐步深入 2 要有延伸意 識 利用預習 讓學生收集資料 了解作者 利用課 后作業(yè) 要求學生進行比較閱讀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第 2 頁 共 16 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指導誦讀 引導學生掌握作者感情的變 化 2 通過研習探討 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 重感悟 2 通過預習交流 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匯 如 屬 如 等實詞 之 然 等虛詞 同時積累常見的文言句式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如何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2 個性化鑒賞 景 情 理的融合 語言特點 等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赤壁賦 是蘇軾于 烏臺詩案 獲釋后 被貶 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 元豐五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 后兩次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 寫了兩篇游記 后人習 慣稱前一篇為 赤壁賦 或 前赤壁賦 稱后一篇 第 3 頁 共 16 頁 為 后赤壁賦 這里所選的是前一篇 其實 蘇軾 所游的并非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 周瑜破曹是 在湖北嘉魚東北的赤壁 作者在這里只是觸景生情 采用當時的傳說 借題發(fā)揮 以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內 心的苦悶和對宇宙 人生的一種感悟 二 交流課前預習 1 正音正字 2 總結積累 一詞多義 通假字 古今異義 活用 特殊句式 成語典故等 3 作者及 烏臺詩案 三 誦讀指導 本文是一篇 賦 不是純粹的散文 但也不是 詩歌 不是散文詩 賦者 鋪也 鋪采摛文 體物 寫志 它是由比較自由的句式構成的帶有韻腳的散 文 卻又飽含著濃濃的詩意 與漢魏時期的賦相比 本文繼承傳統(tǒng) 又不遵循老路 沒有過多地堆砌辭藻 比起作者本人的其他文章來 文采顯然要豐富得多 本文有許多押韻的字和對偶句 誦讀時要注意語音的 輕重緩急 讀出文章的音韻美 基本方式是 先由教師范讀全文或學生齊誦全文 然后逐段指導學生練習誦讀 可從用韻 句法 層次 思路等方面進行指導 以提高記誦的速度 第 4 頁 共 16 頁 第一段指導要點 1 韻腳 前半段無韻 后半段的韻腳依次是 間 天 然 仙 2 句法 舉酒屬客 少焉 為散句 其余 皆為駢句或近乎駢句 如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 舟 后可斷 為兩個六字句 浩浩乎 一 句中 去掉第一個 而 也可視為寬對 3 層次思路 首句點題 泛舟 赤壁 四 字是下文寫景 議論的依托 次寫泛舟所見景象 而 以風 水 月為主 為下文 蘇子曰 一段張本 寫 景虛實相生 先實后虛 虛景伏下段 樂 字 第二段指導要點 1 韻腳 有兩組 第一組是 光 方 第 二組是 慕 訴 縷 婦 2 句法 這段開頭是散句 次用楚辭句法 客有 其聲嗚嗚然 也是散句 以下都是駢句 3 層次思路 樂 字承上 由 樂 而 歌 歌詞暗寫蘇子胸襟 為下文 蘇子曰 一段作烘托 以下寫簫聲 為 客曰 一段作烘托 兼伏下文蘇子 問客 第三段指導要點 1 韻腳 有五組 第一組是 稀 飛 詩 第 5 頁 共 16 頁 第二組是 昌 蒼 郎 第三組是 東 空 雄 第四組是 鹿 屬 粟 第五 組是 窮 終 風 2 句法 首句及 客曰 中陳述句 順流而東 也 和三個反問句是散句 其余都是駢句 方其 況吾與子 是統(tǒng)領字 不計 3 層次思路 蘇子問乃承上啟下語 客曰 一段有兩層意思 前一層由三 問 組成 先因望月 而問 孟德之詩 次因望地而問 孟德之困于周郎 最后合問 而今安在哉 這是主要的一問 為 下文寫 悲 做鋪墊 后一層轉而說到自己 先著眼 與曹公對比 突出自己的渺小 不禁悲從中來 后寫 幻想不能實現(xiàn) 并以 托遺響于悲風 作結 呼應上 文 何為其然也 第四段指導要點 1 韻腳 有四組 第一組是 往 長 第 二組是 瞬 盡 第三組是 主 取 第四 組 月 與 竭 色 與 適 交叉押韻 2 句法 以散句為主 只有 惟江上之清 風 用之不竭 這一段用駢句 3 層次思路 先借眼前的水和月說明 變 和 不變 的道理 客知其 變 而不知其 不變 第 6 頁 共 16 頁 因而生 哀 與 羨 知其 不變 則何哀何羨 后 以 物各有主 反跌出明月與清風之無主 可以自娛 以 而吾與子 照應上文 況吾與子 第五段指導要點 本段句句皆是承前作結 最后兩句意味雋永 主 客 自在 之態(tài)躍然紙上 四 研習探討 研習第一段 疏通文字之后 提問 1 本段的層次怎樣劃分 明確 可分三層 第一層 第一句 點明時間 人物 地點 這是 寫賦的筆法 如一首詩歌前的小序 第二層 第二 三句 前句寫景 后句敘事 是 月出之前的情況 第三層 第五 七句 先寫景后敘事 是月出之 后的情況 2 本段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境界 明確 本段展示了一個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 暢 飲美酒 詠詩誦文 迎風賞月的舒暢飄逸 超 然物 外的境界 第 7 頁 共 16 頁 3 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明確 以喜悅為主 研習第二段 疏通文字后提問 1 本段可分幾層 明確 可分兩層 第一層寫作者的歌聲 第二層寫客人的簫聲 2 本段刻畫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 本段刻畫了一個主客之間簫歌互答 悲喜 交集的境界 3 本段的 喜 從何體現(xiàn) 與上段的 喜 有 什么不同 明確 本段的 喜 由主人 飲酒樂甚 扣舷而 歌之 看出 本段的 喜 比上段更甚 這樣可為下 層轉入 悲 形成更大的反差 4 歌詞中的 美人 指代什么 歌詞表達了主 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 美人 指所傾心的對象 代表一種理想 的追求 它表現(xiàn)了作者的政治感慨 是作者在遭受貶 謫之后 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 堅持對朝廷政 第 8 頁 共 16 頁 事關切而不甘沉淪的情懷 5 本段的 悲 從何體現(xiàn) 明確 本段 悲 從客人悲涼的簫聲中體現(xiàn) 6 作者是怎樣描寫簫聲之悲的 明確 借助夸張 想象 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 的比喻 化抽象為具體 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徊的哀音 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 真切 7 本段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明確 轉折過渡 五 課后作業(yè) 1 預習 3 4 5 節(jié) 疏通文字 2 課外自讀 后赤壁賦 將 赤壁賦 和 后赤壁賦 比較閱讀 第二課時 一 交流預習 師生對話 交流第一課時 課后作業(yè) 1 二 研習探討 研習第三段 疏通文字之后提問 1 本段主要寫了什么 明確 本段寫客的回答 闡發(fā)了懷古傷時之情 2 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第 9 頁 共 16 頁 明確 悲傷 3 客 是如何闡發(fā)當時的情懷的 明確 客 之所以悲 在于觸景傷懷 有感于 人生短暫 眼前之景 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 的詩 句 進而聯(lián)想到曹操兵敗赤壁的慘狀 這么一個一世 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 銷聲匿跡 那么默默無聞的 平庸之輩 就更連影子都不曾晃動一下就悄然消失了 表現(xiàn)出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主義的思想 對于封 建社會的文人來說 當他們政治失意或生活遭遇到挫 折的時候 往往就陷入到這樣的苦悶和迷茫之中 雖 為客語 實際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極面 研習第四段 疏通文字之后提問 1 本段主要寫什么內容 感情色彩如何 明確 本段的感情色彩變?yōu)橄矏?主要寫蘇子批 評客的觀點 闡發(fā)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 作者是如何闡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明確 蘇子的回答照應文章開頭的寫景和客的答 話 以明月 江水作比 說明世上萬物和人生 都既 有變的一面 又有不變的一面 從變的角度看 天地 萬物就連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變 從不變的角 度看 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存在的 用不著羨慕長江 第 10 頁 共 16 頁 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 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 應該輕物質而重精神 執(zhí)著于自己的不朽事業(yè) 保持 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研習第五段 疏通文字后提問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 本段感情色彩是 喜 照應了開頭飄然 欲仙的快樂 主要寫客人聽了蘇子的話 身心釋然 主客開懷暢飲 興盡酣睡 2 這樣的結尾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 這種結尾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 我雖然遭 受迫害 貶謫黃州 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 既不寂 寞也不苦惱 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 三 重點探究 1 如何評價作者的觀點 明確 作者的某些語言容易被理解為及時行樂 但這種思想并沒有從文章中直接反映出來 作者表明 的觀點是希望一個人不要發(fā)無病之呻吟 不要去追求 那種看似超脫塵世其實卻并不現(xiàn)實的幻想世界 而適 應現(xiàn)實 在目前這種寧靜恬適的環(huán)境中不妨陶醉在大 自然的懷抱中 作者的這種觀點包含一定的合理性 因為作者不同意看問題絕對化 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 第 11 頁 共 16 頁 的辨證關系 但這種觀點并不科學 他是沿襲了莊子 的相對主義觀點 否認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 抹殺事 物質與量的區(qū)別 總之 在當時的背景下 作者的觀 點還是積極的 2 本文多次寫到主客問答 這種安排有什么作 用 明確 第 2 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作者飲酒樂極 扣舷而歌 以抒發(fā)其思 美人 而不 得見的悵惘 失意的胸懷 客人一曲洞簫 倚船而 和之 凄切婉轉 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 致 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 由歡樂轉入悲涼 文脈也因 之曲折流轉 曲流中躍起浪花 第 3 段主人以 何為其然也 設問 客人以赤壁 的歷史故事作答 文理轉折自然 客連用了兩個問句 這兩次發(fā)問使文章又泛起波瀾 客的回答表現(xiàn)了一種 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 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 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 通過主客的問答 使 文中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 第 4 段是蘇軾針對客的人生無常的感慨而陳述自 己的見解 以寬解對方 實則也是寬慰自己 這里表 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他傾向從多角度看 第 12 頁 共 16 頁 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 因此 他在身處逆境中 也能保持著豁達 超脫 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 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 對人生有大視野 和大境界 而后 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 個 人不能強求予以進一步的申說 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 化 心胸從此而更開闊 文章又一次再涌波瀾 第 5 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 轉悲為喜 開懷暢飲 相與枕藉乎舟中 不知東方之既白 照應開頭 極寫游賞之樂 而進入忘懷得失 超然物 外的境界 這里的景和情猶如長江在經歷了蜿蜒曲折 波涌浪疊 驚濤拍岸之后 遼闊而祥和地匯入大海 總之 運用主客問答的方式 使行文結構波瀾起 伏 搖曳多姿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層層展現(xiàn) 深層揭示 三 個性鑒賞 就文章的構思 表達方式或語言特點作個性化鑒 賞 提示 1 構思精湛 縝密 寫景 抒情 議論緊密結 合 散文貴在以意貫穿全文 本文抒情脈絡清晰 明 了 由月夜泛舟的舒暢 到懷古傷今的悲咽 再到超 第 13 頁 共 16 頁 脫人生的歡快 整個情緒的轉換由喜轉悲為樂 線索 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瀾 作者由游起興 由景生情 由情入理 文章開始的寫景 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 相映成趣 也為下文的抒情 議論奠定了基礎 而哲 理的簡述 則畫龍點睛 道明本文的主旨 表達了蘇 軾曠達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 2 善用比喻 語言優(yōu)美形象 作者寫江上以風物之美 給讀者以無盡的藝術享 受 如開篇 作者筆下的清風 白露 高山 流水 再加上月色 天光 交織成了一個 羽化而登仙 的 澄清境界 使讀者陶醉其中 作者還借助夸張 想象 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 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回 的哀音報表縣得十分形象 真切 使人如聞其聲 幾 乎也要凄然落淚 再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惋 其聲嗚嗚然 如怨 如慕 如泣如訴 余音裊裊 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 蛟 泣孤舟之嫠婦 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 情 寫得具體可感 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 3 名家點評示例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 章說 所見無絕殊者 而文境邈不可攀 良由身閑 地曠 胸無雜物 觸處流露 斟酌飽滿 不知其所以 然而然 豈惟他人不能模仿 即使子瞻更為之 亦不 第 14 頁 共 16 頁 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 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 法表現(xiàn)自己坦蕩的胸襟 他只有忘懷得失 胸襟坦蕩 才能撰寫出 文境邈不可攀 的 赤壁賦 來 四 課外閱讀指導 指導學生將 赤壁賦 和 后赤壁賦 比較閱讀 提示 兩賦寫于同一年 中間相距三個月 是各 有千秋的姊妹篇 前賦所寫 限于舟中 后賦則主要 寫岸上 前賦字字秋色 后賦句句冬景 前賦主要談 玄說理 后賦則側重敘事寫景 前賦主調曠達樂觀 后賦略為虛無縹緲 兩賦同是蘇軾得心應手的力作名 篇 古人的評點甚多 不無借鑒之處 茲轉錄數(shù)條如 下 古文觀止 評語 前篇寫實情實景 從 樂 字領出歌來 此篇作幻境幻想 從 樂 字領 出嘆來 一路奇情逸致 相逼而出 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