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第22課《大道之行也》同步練習(I)卷.doc_第1頁
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第22課《大道之行也》同步練習(I)卷.doc_第2頁
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第22課《大道之行也》同步練習(I)卷.doc_第3頁
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第22課《大道之行也》同步練習(I)卷.doc_第4頁
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第22課《大道之行也》同步練習(I)卷.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第22課大道之行也同步練習(I)卷姓名:_ 班級:_ 成績:_一、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共8題;共41分)1. (7分)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內容。雖有嘉肴選自_,禮記是儒家著作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_編纂的。儒家經典著作是“四書”“五經”。“四書”是_。“五經”是_。雖有嘉肴中的成語是“_”,大道之行也中有兩個成語,它們分別是“_”和“_”。所謂“大同”,用現(xiàn)代漢語回答即是_。2. (2分)下列句子中,加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 .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修(崇尚、培養(yǎng))C . 是故謀閉而不興 是故(因此)D .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大家一樣)3. (2分)下列句子中劃線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B .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C . 齊諧者,志怪者也D .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4. (2分)選出與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項( )A .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B . 今雖死在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C .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D .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居于今六十歲矣。5. (2分)下面劃線字的意義有誤的一項是( ) A . 雖有嘉肴 雖然B . 不獨子其子 扶養(yǎng)C . 選賢與能 同“舉”,推選D . 教學相長 增長6. (9分)名著閱讀。童年這部小說不僅描繪了作者苦難童年的悲慘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紀末期俄國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畫了俄羅斯底層人民種種生動的形象。請寫出小說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及其性格特點:人物_性格特點_人物_性格特點_7. (2分)(2015浙江紹興)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詞語。(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2)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日(_ ) 信(_ ) 2)道(_ ) 食(_ ) (3)固(_ ) 以(_ )8. (15分)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2)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論述了大同社會的特征? (3)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大同社會的理解并說說今后應怎么做。 二、 翻譯 (共1題;共15分)9. (15分)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2)求之地中,不更顛乎?三、 文言文閱讀 (共4題;共64分)10. (16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 , 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蜀之鄙有二僧)【注】鄙:邊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h東的海上。恃:憑借。瓶:水瓶。缽: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1)結合語境,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懲:苦于B .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C . 貧者語于富者曰 語:語言D . 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 懼其不已也 其一貧,其一富B . 而山不加增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C . 以殘年余力 以告富者D . 吾欲之南海 已而之細柳軍(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 甲文愚公移山的行動還是有外界阻力的,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從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B . 甲文寫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為深得人心;寫愚公與智叟的辯論,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堅。C . 就刻畫人物手法而言,甲文除了使用語言和神態(tài)等手法外,還借助遺孀遺男和智叟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刻畫愚公的形象。D . 甲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乙文通過窮和尚、富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人要立志,并付諸行動。(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5)有人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擋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傻,為什么還叫子子孫孫去吃這苦頭呢?繞山開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對此,你怎么看? 11. (16分)閱讀課文,回答問題。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日“學學半”,其此之謂乎?。?)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弗食,不知其旨也_教學相長_雖有至道_知困 , 然后能自強也_(2)翻譯下列句子。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日:教學相長也。(3)課文集中論述了什么問題?說明了什么道理? 12. (14分)(2013江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v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從賓客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可與易也。南面之君,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鄙饺诵廊欢υ唬骸坝惺窃?!”(蘇軾放鶴亭記有刪節(jié))【注釋】放鶴亭:位于今江蘇徐州市云龍山上。陂(bi):水田。傃(s):向,向著,沿著挹(y):通“揖”,作揖。(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念無與為樂者( ) 相與步于中庭( )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故名之曰“放鶴亭”( )(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 欣然起行大道之行也B .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C . 作亭于其上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D . 好之則亡其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可與易也。(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甲文中的“閑人”包含兩層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B . 乙文是詩人被貶徐州時所作,記述了他拜訪云龍山人時的一番問答。C . 乙文指出,好鶴與縱酒兩種嗜好,君主因之敗亂亡國,隱士卻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為君不如隱居之樂。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爭失敗后豁達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D . 乙文的著眼點不在“亭”,也不在“鶴”,而在贊頌它們高雅的主人。蘇軾以極其欣賞的態(tài)度摹寫了張山人隱居生活的無窮樂趣。13. (18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狼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顧野有麥場_止露尻尾_狼亦黠矣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禽獸之變詐幾何哉?(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現(xiàn)了狼的狡猾。B . “暴起”“劈”“轉視”“斷”等動詞表現(xiàn)了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C . 文章主要告訴我們,對待狼一樣的惡勢力,我們先作讓步,如果其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就應該勇敢地進行斗爭。D . 最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點明了全文的主旨,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