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制度匯總資料_第1頁
設備管理制度匯總資料_第2頁
設備管理制度匯總資料_第3頁
設備管理制度匯總資料_第4頁
設備管理制度匯總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下發(fā)機電設備管理制度的通知所屬各單位、機關各部門:為進一步加強機電設備的管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加強密封管理;提高潤滑水平,及時消除跑、冒、滴、漏,有效的消除設備缺陷、隱患;對設備進行標準化考核評比,預防和減少設備事故的發(fā)生;提高設備完好率和設備使用的經濟性,根據設備檢修規(guī)程和設備保養(yǎng)與檢修周期的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廠相關制度,望有關單位認真執(zhí)行。 附:1、機電設備維護保養(yǎng)與計劃檢修管理辦法 2、設備密封管理制度 3、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4、設備防腐管理制度 5、設備評級管理制度 6、設備事故管理制度機電設備維護保養(yǎng)與計劃檢修管理辦法一、 目的為了加強設備管理,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進一步消除跑、冒、滴、漏,提高設備完好率和設備使用的經濟性。依據設備檢修規(guī)程和設備保養(yǎng)與檢修周期的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辦法。二、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1、設備的三級保養(yǎng)1.1日常保養(yǎng):由操作工按照要求對設備進行清掃、擦試、潤滑、緊固和調整等工作。1.2一級保養(yǎng):除日常保養(yǎng)的內容外,操作工在維修人員的指導配合下,對設備的局部進行解體檢查、清洗、疏通、更換等。1.3二級保養(yǎng):以維修人員為主,操作工配合進行,除一級保養(yǎng)工作外,對設備部分解體檢查、清洗、調整和更換,及時修復某些(工作量不太大)已磨損、腐蝕、老化的零件。2、保養(yǎng)管理權限2.1日常保養(yǎng)由操作工執(zhí)行。2.2一級保養(yǎng)以操作工為主、維修工為輔執(zhí)行。2.3二級保養(yǎng)以維修工為主、操作工為輔執(zhí)行。2.4周期性的保養(yǎng)執(zhí)行設備保養(yǎng)和檢修周期表。2.5以上各級保養(yǎng)均填寫保養(yǎng)記錄。3、維護保養(yǎng)內容3.1堅持開展“完好設備”及“無泄漏”等評比活動,切實貫徹包機制,做到臺臺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3.2把教育操作人員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好設備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操作人員必須以嚴肅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正確使用和維護好設備。3.3操作人員必須做到:3.3.1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與停車,嚴禁超溫、超壓、超速、超負荷運行。3.3.2堅守崗位,嚴格執(zhí)行巡回檢查制度,認真填寫操作和運行記錄。3.3.3按潤滑規(guī)程認真做好設備的潤滑工作。3.3.4保持設備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3.4操作人員發(fā)現設備有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反映。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通知值班人員及有關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未處理的缺陷應做好運行記錄,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3.5機、電、儀表維修工人必須認真檢查所包的設備。3.5.1定時、定點上崗檢查,主動向操作工了解設備運轉情況。3.5.2應及時消除所發(fā)現缺陷,不能立即消除的應做好詳細記錄,及時上報,并結合設備檢修予以消除。3.5.3保質保量完成檢修任務。3.6所有備用設備應有專人負責進行定期檢查維護,注意防塵、防凍、防潮、防腐蝕。對轉動設備還應定期盤車、切換。使所有備用設備處于完好狀態(tài)。3.7未經機電科同意,不得將配套設備拆件使用。3.8機電科設備管理人員應對本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不斷改進設備管理工作。3.9機電科每月要對各車間的包機制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包機制不健全的單位要提出批評或酌情扣分。三、設備檢修管理1、設備的三級檢修1.1小修:就是對設備進行局部修理,根據日常維護、點檢等設備維護中發(fā)現的設備缺陷,針對一些在交接班時不能處理的問題,進行時間不長的處理,如更換或修復少量的磨損零件,清洗潤滑系統(tǒng),檢查、調整和緊固某些零部件等,以保證設備能正常使用到下次計劃修理。小修一般結合工藝性停產時間進行。1.2中修:就是工作量介于小修和大修之間的設備修理,一些較長時間才能處理的設備缺陷和隱患,不可能在時間較短的小修中得到解決,但又不允許拖到下一次大修時再處理。中修通常要更換或修復一部分主要零件和磨損件,對整個設備的機構、電氣系統(tǒng)進行檢查,以保證設備達到應有的標準和技術要求,中修一般包括小修的工作內容。1.3大修:就是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轉后,設備某些關鍵部位受到損壞,必須安排較長的停產時間,對設備進行全面的修理。大修要對設備全部折卸,更換和修復主要機構,校正和調整整個設備,修理設備基礎,對設備外表進行防腐處理等,以使設備功能達到全面恢復性能,指標達到設備或廠標準或根據實際情況規(guī)定的標準。大修理包括中修工作內容。結合大修對設備某些工藝性能落后、能耗大、維修性差、可靠性差等缺陷進行改造,使設備結構更合理、性能更先進。2、檢修管理工作2、檢修的管理權限2.1小修由設備所屬車間編制計劃,并報機電科審批,由設備所屬車間落實。2.2中修由機電科編制計劃,下達到設備所屬車間執(zhí)行。2.3大修由廠會議決定,機電科編制計劃,設備所屬車間執(zhí)行。個別大、中修周期的變更由機電科根據設備狀況決定。2.4系統(tǒng)停車檢修、全廠停車檢修由相關廠領導負責組織實施。3、計劃編制的依據:3.1設備實際運轉狀況及存在缺陷。3.2本廠的設備保養(yǎng)和檢修周期表。3.3各項檢修規(guī)程。3.4有關的單體設備檢修工時定額。4、檢修內容4.1實行科學文明檢修,認真執(zhí)行檢修技術規(guī)程,提高檢修技術水平,逐步延長設備使用周期。4.2設備大修必須有大修方案,方案由設備所在車間編制,審批按廠審批程序執(zhí)行。設備所在車間負責:材料、配件、工具計劃、人員組織、檢修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施工安全措施、規(guī)程的學習落實。4.3各車間依據下達的大修計劃和審批后的大修方案,向機電科及主管領導審批材料配件計劃,辦理大修任務書。4.4設備大中修過程中改變原設計維修時,應由實施單位提出報告,并附圖紙說明,經廠有關領導批準后方可施工。4.5設備檢修必須高度重視質量,要采取自檢和專業(yè)組檢查相結合的辦法保證檢修質量。重要備件、材料要有質量合格證。大修完之后,由機電科組織相關部門及使用車間進行試車驗收和費用結算。交工時要有完整的檢修記錄,并記入設備檔案。檢修組要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4.6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規(guī)程或方案執(zhí)行外,還必須執(zhí)行國家壓力容器的有關規(guī)定。4.7檢修組必須節(jié)約材料、配件,開展修舊利廢工作。檢修后的余料,剩余配件必須按項目退庫,不得進入大修結算,盡力節(jié)約檢修費用,不得移作它用。四、驗收結算各級保養(yǎng)情況的檢查和小修后的驗收由設備所屬車間負責,消耗的材料、配件攤入車間費用。大、中修的驗收由機電科組織相關科室及設備所屬車間共同驗收,消耗的材料、配件依據大中修計劃金額給予核減,攤入廠大修理費用。五、監(jiān)督各車間必須按時認真填寫保養(yǎng)記錄,建立健全大、中、小修項目的檢修方案、記錄、技術檔案,接受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設備密封管理制度一、目的跑、冒、滴、漏是密封管理的重點,為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減少污染,降低對職工身體損壞,努力達到 “無泄漏工廠”標準,實現安全文明生產,特制定本制度。二、內容(一)密封點管理辦法1、凡投入運行的生產裝置、設備、管道都必須建立動、靜密封檔案和臺帳,密封點統(tǒng)計應準確無誤。密封檔案內容包括: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設備靜、動密封點登記表,設備管線密封點登記表,密封點分類匯總表。臺帳應包括:按時間順序的密封點分布情況、泄漏點數、泄漏率等。2、機電科及各車間指定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密封管理。每月檢查,統(tǒng)計報表上報。3、堅持開展建立無泄漏工段、車間活動,把消漏、堵漏工作經?;?、制度化。靜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2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3以下,暫不能消除的泄漏點上三定表,做出消除計劃,報機電科;存在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安全隱患的泄漏點,則納入“兩帳”管理辦法執(zhí)行。4、對老大難問題組織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密封新技術、新材料。(二)密封管理區(qū)域劃分1、生產裝置所屬機械設備設施、煤氣管線及附屬給水支管線、工業(yè)蒸汽支管線等靜、動密封管理,由所在區(qū)域的各單位負責管理。2、生產裝置內的電氣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等工藝管線上的壓力溫度、流速表類和閥門的密封管理,由維修車間負責。3、儀器儀表、專用伴熱管線(包括一次閥門及閥后所屬引入管線)的密封工作,由行政科負責,維修車間輔助。4、消防栓及其管線的密封管理,由安監(jiān)處負責。5、給水主管、工業(yè)蒸汽至連接通向各使用單位支管的第一道閥門止,采暖主管至入戶各支管及行政區(qū)域的各種管線的密封管理由行政科負責。6、水處理范圍內生產裝置所屬機械、電氣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等工藝管線和附屬給水支管線、工業(yè)蒸汽支管線的密封管理由水處理車間負責。三、密封點的分類動密封:各種機電設備連續(xù)運動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于動密封。靜密封:設備及其附屬管線、附件,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沒有相對運動的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于靜密封。四、密封點的計算方法1、動密封點:一對連續(xù)運動(旋轉或往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算一個動密封點。2、靜密封點:一個靜密封結合處算一個靜密封點,如:一對法蘭,不論直徑大小均算一個靜密封點;一個閥門一般算四個密封點,若閥后有絲堵,或閥后緊接放空管,則應各多算一點;一個絲扣活接頭算三個密封點。3、泄漏點的計算方法: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一個焊縫裂紋、砂眼、腐蝕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算一個泄漏點。4、泄漏率的計算方法 靜(動)密封點泄漏率()五、靜密封點檢驗標準1、設備及管線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不結焦、不冒煙、無滲跡、無污垢。2、儀表設備及氣管焊接及其它連接部位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3、電氣設備:變壓器、油開關、油浸紙絕緣電纜頭等結合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滲漏。4、乙炔氣、煤氣、CO、氨、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系統(tǒng)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5、氧氣、氮氣、空氣系統(tǒng),用10mm寬,100mm長薄紙試漏,無飄動現象,亦可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6、蒸汽系統(tǒng)用肉眼觀察不漏汽、不滴水、無水垢。7、酸堿等化學系統(tǒng)用肉眼觀察無滲漏、不冒煙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8、水路系統(tǒng)用肉眼觀察或用手摸無滲漏、無水垢。9、各種機床的各種變速箱、立軸、變速手柄,宏觀檢查無明顯滲漏,沒有密封的部位,如滑動導軌等不進行統(tǒng)計和考核。六、動密封點檢驗標準1、各壓縮機曲軸箱蓋,鼓風機軸端、軸封處允許有輕微滲油,但要經常擦凈。2、齒輪油泵允許有微漏,每2分鐘不超過一滴。3、各種傳動設備采用油環(huán)的軸承不允許漏油;采用注油器的軸承允許有微滲,并隨時擦凈。4、水泵填料允許泄漏范圍:初期每分鐘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鐘不多于40滴。5、使用機械密封的各類泵初期不允許有泄漏,末期每分鐘不多于5滴。6、各類往復壓縮機填料(鼓風機的氣封)使用初期不允許有泄漏,到運行間隔期末允許有微漏。對有毒、易燃、易爆介質的填料狀況,在距填料外蓋300mm內取樣分析,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過安全規(guī)定范圍,填料函不允許漏油,而活塞桿應有油膜。7、輸送物料介質填料,每分鐘不多于15滴。設備潤滑管理制度一、 目的為了提高設備潤滑水平,降低動力消耗,減緩磨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設備安全運轉和正常生產,特制定本制度。二、內容(一)機電科負責全廠設備潤滑工作的業(yè)務指導工作。1、 負責組織制訂全廠設備潤滑管理制度,貫徹執(zhí)行潤滑的“五定”和“三過濾”,每月檢查潤滑情況。2、負責監(jiān)督全廠設備潤滑油(脂)的選用、貯存、使用管理工作,對不合格油提出處理意見。3、負責組織交流推廣先進潤滑技術和潤滑管理經驗,審批潤滑油代用。(二)車間主任對全車間設備潤滑負領導責任,工段長及班組長具體組織操作工人嚴格執(zhí)行潤滑制度,做好以下工作:1、設備潤滑的“五定”1.1定點:按日常潤滑部位注油,不得遺漏。1.2定人:設備的日常加油部位和定期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負責,檢修后由檢修工負責。1.3定質:按設備要求選定潤滑劑品種,質量必須合格,清潔無雜物。1.4定時:按照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加油,清洗換新油。1.5定量:按照設備標準的油位和數量,加足潤滑劑。2、設備潤滑的“三級過濾”2.1一級:大桶到固定貯油箱透平油、機油、壓縮機油為60目。2.2二級:貯油箱到加油桶透平油、機油、壓縮機油為80目。2.3三級:油到潤滑部位透平油、機油、壓縮機油為100目。3、經常檢查煤氣鼓風機的潤滑油的部位、油壓、油溫,若發(fā)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在用潤滑油每三個月取樣分析一次,分析結果記入潤滑檔案。若油質不合格應立即更換。4、經常檢查各潤滑部位的溫度。5、常用閥門絲桿和螺母要定期注油,不常用的閥門絲桿和螺母要用油封死。6、定期組織操作工學習潤滑知識。7、對精心做好設備潤滑的人員要表揚獎勵,對潤滑不良造成設備事故的要追查責任。8、新購入的油品必須有合格證。各車間庫存三個月以上者,應逐桶分析,質量合格者方可使用,不同種類和牌號的油要分別存放,寫上標記,庫房應干燥清潔,并有防火裝置、滅火器材及“嚴禁煙火”的標牌。9、根據設備要求,正確合理地選用潤滑油(脂),嚴禁任意濫用混用,改變油品必須由機電科批準。10、固定式油箱每半年清洗一次,粉塵環(huán)境下每三個月清洗一次,其余器具每周清洗一次,過濾網要經常檢查清洗,破了要及時更換。 11、各車間建立設備潤滑臺賬,并報機電科備案,填寫潤滑記錄,接受有關部門監(jiān)督檢查。設備防腐管理制度一、 目的為了加強設備管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美化環(huán)境,創(chuàng)建標準化崗位,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特制定本制度。二、內容(一)機電科負責全廠防腐技術業(yè)務管理工作。(二)凡易于受到生產介質或大氣腐蝕的設備管道、金屬結構均應采取先進有效的防腐措施。已有的防腐措施不得無故取消或修復,確系不合理的,由車間提出新方案,經機電科審批后執(zhí)行。(三)凡需防腐的設備、管道,由施工單位根據施工內容,技術要求編寫施工方案、材料計劃、項目預算報機電科審批,施工過程中機電科對施工質量、進度進行監(jiān)督??⒐ず笥蓹C電科和設備所在車間共同驗收,在工程量鑒證單上簽字認可。(四)機電科對受腐蝕嚴重、影響生產或嚴重污染環(huán)境的設備管道,應列為研究課題,查明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腐措施。(五)機電科應積極采取防腐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并及時總結經驗推廣使用。(六)機電科應結合大、中修項目及實際使用情況編制設備、管道、構筑物和總年度防腐計劃,設備、管道外表粉刷涂色,應按化工部有關管道用途分色規(guī)定執(zhí)行。(七)檢修工作中,盡量不損壞設備防腐層,如有損壞,檢修后予以修復。設備評級管理制度一、目的為了正確地反映和掌握全廠設備狀況,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設備缺陷、隱患,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必須定期嚴格按照部頒標準進行檢查評級。二、內容(一)設備完好標準1、設備運行正常,并達到銘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設備運轉達到預定的周期。3、設備零部件完整齊全,質量符合要求。4、設備運轉記錄、技術資料齊全正確。5、設備整潔,無跑、冒、滴、漏,防腐、防凍、保溫的設施完整有效。(二) 設備等級評定分為完好設備和不完好設備兩級。未達到上述任一項標準者均屬不完好設備,所有在用運行設備都應參加評級,待檢修的設備均為不完好設備,并計算待修率。停用一年以上的設備應按封存、閉塞、待報廢等狀況進行分類管理,可不參加評級,計劃檢修周期內在修設備也可不參加評級。(三)設備“七率”考核指標1、全部設備完好率90;2、主要設備完好率953、關鍵設備運轉率904、計劃檢修完成率955、密封點泄漏率5;其中靜密封點泄漏率2,動密封點泄漏率36、設備待修率57、設備故障停機率0.98、防爆設備失爆率為零(四)設備“七率”統(tǒng)計公式1、全部(主要)設備完好率2、關鍵設備運轉率3、計劃檢修完成率4、綜合密封點泄漏率 動(靜)密封點泄漏率5、設備待修率6、設備故障停機率7、防爆設備失爆率設備事故管理制度一、目的為防止和減少各類機電設備事故,并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再發(fā)生,以達到消滅事故和安全運行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二、適用范圍及分類適用于所有生產設備(包括化工生產、動力、儀器、儀表、設備、管道、廠房、建筑物、構筑物、電訊、起重運輸設備等),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損壞而停車,損失達到規(guī)定數額的事故。機電設備事故按其影響生產時間、造成損失成度和性質分為: 微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四類。三、內容(一)、機電設備事故分類1、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特大事故:1.1生產車間供電中斷72小時或造成全廠性停產24小時以上。1.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值達50萬元以上。1.1三類壓力容器爆炸、膠帶、電纜或電氣著火或6Kv級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造成經濟損失超過重大事故者。2、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重大事故:2.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2萬元至50萬元。2.2生產車間供電中斷4小時以上至72小時或造成全廠性停產30分鐘至24小時。2.3三類壓力容器爆炸、膠帶、電纜或電氣著火或6Kv級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造成經濟損失超過一般事故者。2.4設備損壞,影響多系統(tǒng)裝置產品(成品或半成品)產量日作業(yè)計劃損失50以上;大型單系列裝置日作業(yè)計劃產品量損失100,修復費用達3萬元以上。3、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一般事故:3.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0.5萬元至2萬元。3.2生產車間供電中斷1小時至4小時或造成全廠性停產10分鐘至30分鐘,造成設備停運影響生產1小時以上。3.3 6Kv級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3.4三類壓力容器爆炸、膠帶、電纜,造成經濟損失達到一般事故者。3.5設備損壞,影響產品產量日作業(yè)計劃損失20以上;大型單系列裝置日作業(yè)計劃產品量損失50以上, 修復費用達0.8萬元至3萬元。4、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微小事故:4.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0.1萬元至0.5萬元。4.2設備損壞,影響產品產量日作業(yè)計劃和大型單系列裝置日作業(yè)計劃,修復費用達0.2萬元至0.8萬元。(二)、設備事故損失計算1、修理費用即損壞部分修理費,包括人工、材料、配件及附加費。2、減產損失減產數量工廠年度計劃單位成本。3、損失成品(半成品)費用損失量計劃單位成本。 注:其中未使用的原材料等一律不扣除,以便計算,無核算的半成品可估計。(三)、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1、設備事故的調查要嚴格執(zhí)行“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受到教育不放過,周圍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2、發(fā)生機電設備事故應進行登記、調查、分析、統(tǒng)計和報告,因機電設備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按有關規(guī)定上報。3、發(fā)生微小、一般事故,由事故單位機電負責人立即向廠機電科、調度室匯報,機電科組織派人參加調查, 并在一日內寫出情況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