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人民版ppt課件.ppt_第1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ppt課件.ppt_第2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ppt課件.ppt_第3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ppt課件.ppt_第4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代表人物 孔子 代表人物 孟子 荀子 推行法家 焚書坑儒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董仲舒 應運而生 蔚然大宗 春秋 正統(tǒng)思想 遭到打擊 西漢武帝 秦朝 戰(zhàn)國 魏晉至隋唐 面臨挑戰(zhàn) 宋明 1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 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 課標要求 第3課宋明理學 2 3 專題一第三節(jié) 宋明理學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是什么 宋明理學的發(fā)展過程怎樣 宋明理學與傳統(tǒng)儒學相比 出現(xiàn)了哪些變化 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 4 一 理學興起的背景 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 5 江南春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請思考 這首詩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 這種現(xiàn)象對儒學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佛教興盛 6 隋朝時期 儒學家提出 三教合歸儒 的主張 又稱 三教合一 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 的政策 即 尊道禮佛崇儒 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 此圖繪佛 道 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 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 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 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 三教合一 的社會思潮 畫面中 釋氏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 7 一 理學興起的背景 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 1 理學興起的原因 魏晉時期佛教和道教的興盛 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 2 條件 1 唐代 韓愈和李翱的思想 成為理學創(chuàng)立的先聲 2 北宋的儒學復興運動為理學產(chǎn)生奠定基礎 8 北宋五子將儒家的忠 孝 節(jié) 義提升到了 天理 的高度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 這就是理學 又稱新儒學 道 佛 儒 根本 目的 理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 又繼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 一 理學的創(chuàng)立 北宋五子 2 基本含義 儒學 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是儒道佛教三家融合的產(chǎn)物 二 理學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1 思想來源 9 一天 楊時同游酢一起向程頤請教學問 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 于是兩人靜立門口 等老師醒來 一會兒 天飄起鵝毛大雪 越下越急 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 才赫然發(fā)現(xiàn)門外的兩個雪人 程頤深受感動 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 楊時不負重望 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10 2 主要思想 哲學思想 倫理觀 政治思想 理氣關系論 先有理后有氣 客觀唯心主義 存天理 滅人欲 道統(tǒng)論 正君心 4 評價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 僅次于孔孟 他的思想做為官方正統(tǒng)儒學 對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很大 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 四書 注解 成為理學的經(jīng)典著作 3 成就 1 理論來源 二程 張載 二 理學的成熟 南宋朱熹 理學修養(yǎng)論 格物致知 理直氣壯 11 2 集成大者者 王守仁 陽明先生 三 陸王心學 理學的發(fā)展 1 開創(chuàng) 南宋思想家陸九淵 12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概括陸王心學代表人物的主張 陸九淵 王守仁 13 心 是萬物的本原 心即理也 名言 陸九淵的思想 心學開創(chuàng)者 反對 格物致知 求 理 的方法 內(nèi)心反省 王守仁的思想 心學集大成者 思想核心 致良知 求 理 的方法 強調 知行合一 心 是萬物的本原 心即理也 14 王守仁的門人 夜間在房內(nèi)捉得一賊 他對賊講了一番良知的道理 賊大笑 問他 請告訴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 當時是大熱天 他叫賊脫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說 還太熱了 為什么不把褲子也脫掉 賊猶豫了 說 這 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賊大喝 這就是你的良知 王守仁認為 良知 從何而來 15 王守仁 1472 1529 人稱陽明先生 他以反對正統(tǒng)朱學的姿態(tài)出現(xiàn) 認為 心外無物 心外無理 一切都是從 心 產(chǎn)生出來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 理 所派生出來的 從而肯定意識為第一性 他的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認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人天生具有良知 因此天理在心中 不必去外求 16 共同點 1 內(nèi)容相同 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 都繼承了孔孟 仁 禮 的思想 都認為世界本原是 理 2 影響相同 兩者的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 有助于統(tǒng)治者維護專制統(tǒng)治 壓制 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影響 不同點 1 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 程朱理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 理 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nèi)在的 心 認為本心是 理 是主觀唯心主義思想 2 把握 理 的途徑不同 程朱理學主張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 理 陸王心學提出求 理 就是進行內(nèi)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 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異同 知識點拔 17 賞花 朱子 陽明與友游園 時春風和煦 百花怒放 友問 為何百花如此美麗 朱子說 天生的 陽明說 天生是天生的 但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麗的 世界本原 同 都認為世界本原是 理 異 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nèi)在的 心 認為本心是 理 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 說明它已經(jīng)走到極端 18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以下分析宋明理學的影響 19 朱熹 理比氣更根本 理先于氣 仁是終極源泉 三綱五常正君心 格物致知 理學集大成者 地位僅次于孔孟 其思想作為官方儒學 影響深遠 陸九淵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發(fā)明本心 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 王守仁 心外無物 心外無事 心外無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心學的集大成者 理學家們都強調修身 注重社會倫理規(guī)范 主張從自我做起 從小事做起 以達到齊家 治國 平天下的目的 20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 于謙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 林則徐 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 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jié)和德操 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張岱年 方克立主編 中國文化概論 21 1 翻開歷史一查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 吃人 魯迅 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 2 三從四德 三從 在家從父 出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 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 3 酷吏以法殺人 后儒以理殺人 人死于法 猶有憐之者 死于理 其誰憐之 清人戴震 存天理 滅人欲 禁錮人們思想 4 中國的 節(jié)烈 文化 要求婦女為男子守節(jié) 守得越苦越好 節(jié)得越慘烈越佳 死了以后那些衛(wèi)道士的父母還附掌大叫 死得好 死得好 這樣的社會是變相的婦女屠宰場 22 三 宋明理學的影響 1 積極 1 對于維護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 促進中國古代文化 教育進一步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2 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 注重氣節(jié) 道德 自我節(jié)制 發(fā)奮立志 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凸顯人性的莊嚴 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起到了積極作用 長幼有序 憐貧恤寡 勤儉節(jié)約 恪守本分等 2 消極 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 壓抑 扼殺人們自然欲求 進一步禁錮人們思想 對封建社會后期的變革起了一定阻礙作用 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 在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方面影響極為深遠 23 溫家寶總理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深情地引用理學大師張載的一段話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理學在今天 為社會建立精神價值體系 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 為前圣繼承已絕之學統(tǒng) 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yè) 理學在今天 文化的新生 需要向傳統(tǒng)致意 24 從我做起 從身邊做起 從小事做起西南旱情 捐一瓶水 獻一份愛 節(jié)約一滴水 熄燈一小時 草稿紙的正反面使用 為社會建立精神價值體系 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 為前圣繼承已絕之學統(tǒng) 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yè) 25 THEEND 回去請預習第4課 26 賞花 朱子 陽明與友游園 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