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4講 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專題突破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4講 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專題突破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4講 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專題突破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4講 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專題突破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4講 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專題突破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講內 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2 2015 浙江卷 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 圖中 為巖層編號 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第1 2題 3 1 圖中甲 乙兩地有關地質地貌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甲 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b 甲 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c 乙 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d 乙 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2 有人稱丙處山峰為 飛來峰 其巖石可能是 a 石灰?guī)r砂巖b 花崗巖流紋巖c 大理巖石英巖d 安山巖玄武巖 c a 4 2014 北京卷 下圖示意某河谷斷面經歷的一次洪水過程 讀圖 完成第3 4題 5 3 該河谷 a 巖層 比巖層 形成年代早b 巖層 比巖層 易受侵蝕c 是斷層上發(fā)育形成的向斜谷d 呈 v 形 適宜修建水庫4 本次洪水 a 水位上升時 河流搬運作用減弱b 水位下降時 河流含沙量增加c 流量增大時 河流堆積作用增強d 河流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變深 a d 6 一 二 三 一 三類巖石及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例1 2017 天津卷 下圖中地貌景觀顯示的巖石類型和主要的地質構造最可能是 甘肅省張掖某地區(qū)地貌景觀a 巖漿巖 褶皺b 沉積巖 褶皺c 巖漿巖 斷層d 沉積巖 斷層 b 解析 圖中不同巖層礦物質顏色深淺不一 層理構造清晰可辨 可判斷為沉積巖 圖中巖層傾斜 應該為受擠壓彎曲變形形成的褶皺 故選b項 7 一 二 三 歸納提升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及各類巖石的特點 8 一 二 三 二 內力作用與地貌例2 2017 江蘇卷 下圖為某地區(qū)的地質剖面示意圖 讀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 甲 乙 丙b 乙 丙 甲c 丙 乙 甲d 丙 甲 乙 2 在地質演化過程中 形成褶皺的次數(shù)是 a 1b 2c 3d 4 b b 9 一 二 三 解析 第 1 題 考查地質構造及巖層年齡 丙巖漿巖未穿過甲巖層下方的侵蝕面 故其形成時間早于甲巖層 乙斷層上方的侵蝕面未發(fā)生明顯錯動位移 故該侵蝕面形成時間晚于乙斷層 而丙巖漿巖穿過該侵蝕面 故丙巖漿巖形成晚于該侵蝕面 因此 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順序為乙丙甲 第 2 題 考查地質構造 褶皺是巖層的彎曲變形 由圖中巖層的傾斜狀況可推出 乙斷層處的巖層和甲巖層都有巖層的傾斜 故褶皺次數(shù)為2次 10 一 二 三 歸納提升1 板塊運動與大地構造地貌 11 一 二 三 2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2 一 二 三 13 一 二 三 三 外力作用與地貌例3 2017 全國 卷 洪積扇是河流 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 因坡度驟減 水流搬運能力降低 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 下圖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 除甲地洪積扇外 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 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 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4 一 二 三 15 一 二 三 1 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 a 坡度和緩b 巖石裸露c 河流 溝谷眾多d 降水集中 2 與其他洪積扇相比 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較少 山地相對高度較小 河流較長 風化物粒徑較小a b c d 3 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較高b 土層淺薄c 光照不足d 水源缺乏 c b b 16 一 二 三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河流堆積地貌 第 1 題 由于洪積扇是河流 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 因坡度驟減 水流搬運能力降低 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 河流 溝谷越多 則形成的洪積扇越多 結合圖中賀蘭山東麓洪積扇處的河流 溝谷可知選c項 第 2 題 洪積扇堆積物中顆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運能力的影響 圖中顯示 甲地洪積扇所在河流的上游為低山 相對高度較小 河流落差小 流速較緩 加上河流較長 故洪積扇堆積物中的礫石較小 故選b項 第 3 題 圖中顯示 賀蘭山東南部地區(qū)山地落差大 河流短促 搬運能力強 故洪積扇中堆積物以礫石為主 而堆積物中數(shù)量較少 顆粒較小的沉積物主要分布在遠離山口的沖積扇邊緣 形成的土層淺薄 故選b項 17 一 二 三 歸納提升1 侵蝕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18 一 二 三 19 一 二 三 20 一 二 三 21 2013 課標全國 卷 14分 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題 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的湖畔 河邊和海濱 偶見規(guī)模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條件為所在地區(qū)沙源豐富 多風 植被稀疏 下圖所示區(qū)域中 m處發(fā)育了規(guī)模較小的沙丘群 h縣城附近是著名的風口 冬春季節(jié)風力尤為強勁 河流發(fā)源于黃土高原地區(qū) 22 1 分析m處附近沙源較豐富的原因 6分 2 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m處的沙丘群規(guī)模是否會擴大產生了爭論 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 選擇你支持的一種觀點 為其提供論據 8分 觀點a m處沙丘群規(guī)模會擴大 觀點b m處沙丘群規(guī)模不會擴大 23 答案 1 m處附近的 河流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 在河邊 河床沉積 河水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枯水季節(jié)河床裸露 風沙在此沉積 2 觀點a 擴大 論據 該區(qū)域西臨黃土高原 北鄰內蒙古高原 大風可將沙塵吹到此處 河流持續(xù)搬運泥沙 人類活動用水量增加 導致河床裸露期增長 風出風口后 在m地速度降低 風沙在此沉積 觀點b 不會擴大 論據 位于半濕潤區(qū) 降水較豐富 風沙發(fā)生季節(jié)短 主要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 河流源地及流經地區(qū)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使河流搬運的泥沙量減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與河邊 面積較小 不足以形成面積較大的沙丘群 位于山區(qū) 附近有水庫 沙丘群難以向周圍擴展 24 得分要點 1 河流搬運 枯水期河床裸露 西北風吹送的沙塵沉積 各3分 2 只選擇觀點不說明論據不得分 觀點要與論據相一致 若選擇觀點a 風力搬運 流水搬運和用水量大導致的河床裸露 各2分 風力減小 風沙沉積 2分 若選擇觀點b 干濕狀況導致的風沙活動時間短 流域植樹造林使搬運泥沙減少 各2分 水源面積小和山地 水庫對沙丘擴展的限制 各2分 25 解析 第 1 題 從流水和風力沉積兩方面判斷推理 河流發(fā)源于黃土高原 流水和冬季風侵蝕 搬運泥沙 在m處的河床沉積 圖示區(qū)域為溫帶季風氣候 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枯水期河床裸露 第 2 題 先選擇觀點 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