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常見部位掃描技術基礎ppt課件_第1頁
MR常見部位掃描技術基礎ppt課件_第2頁
MR常見部位掃描技術基礎ppt課件_第3頁
MR常見部位掃描技術基礎ppt課件_第4頁
MR常見部位掃描技術基礎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MR常見部位掃描技術基礎,實習指導,.,主要內容,適應癥與禁忌癥檢查前的準備工作檢查流程基本參數(shù)介紹各部位的具體掃描方法,.,適應癥與禁忌癥,.,適應癥,適應癥:MRI適用于人體任何部位檢查:包括顱腦、耳鼻咽喉、頸部、心肺、縱隔、乳腺、肝脾、膽道、腎及腎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宮、卵巢、四肢關節(jié)、脊柱脊髓、外周血管等,包括腫瘤性、感染性、結核性、寄生蟲性、血管性、代謝性、中毒性、先天性、外傷性等疾病的診斷,.,禁忌癥,禁忌癥:MRI系統(tǒng)的強磁場和射頻場有可能使心臟起博器失靈,也容易使各種體內金屬性植入物移位,在激勵電磁波作用下,體內的金屬還會因為發(fā)熱而造成傷害。因此MR檢查具有絕對禁忌癥及相對禁忌癥(1)絕對禁忌癥:指會導致被檢者生命危險的情況,包括:1、裝有心臟起博器者2、裝有鐵磁性或電子耳蝸者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金屬止血夾,.,禁忌癥,(2)相對禁忌癥:指有可能導致被檢者生命危險或不同程度傷害的情況,通過解除金屬器械后仍可進行檢查的情況,以及對影像質量不利的情況。包括:1、體內有金屬置入物,如心臟金屬瓣膜、人工關節(jié)、固定鋼板、止血夾、金屬假牙、避孕環(huán)等2、帶有呼吸機及心電監(jiān)護設備的危重患者3、體內有胰島素泵等神經(jīng)刺激器患者4、妊娠三個月以內的早孕患者,.,.,投射效應,是指鐵磁性物體靠近磁體時,因受磁場吸引而獲得很快的速度向磁體方向飛行。可對病人和工作人員造成災難性甚至致命性傷害。因此,應禁止將鐵磁性氧氣活塞、推車、擔架、剪刀、鑷子等非MRI兼容性急救設備、監(jiān)護儀器、呼吸器以及鑰匙、硬幣、發(fā)夾、手機、手表等金屬物體帶入掃描室內所以我們在檢查開始前對MRI檢查的安全性一定要引起重視。檢查前必須詳細詢問,弄清楚是否在禁忌范圍,以及禁止將金屬物品帶入掃描室,以確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及圖像的質量保證,安全生產(chǎn)是第一位滴!,.,檢查流程,.,檢查流程,檢查前準備錄入患者信息選擇線圈擺位開始掃描結束掃描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完整!,悟空,馬虎不得!,.,檢查前準備,1、認真核對MRI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要求。對檢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申請醫(yī)師核準確認2、確認病人沒有禁忌癥。并囑病人認真閱讀檢查注意事項,按要求準備。凡體內裝有金屬置入物(如心臟起博器、金屬關節(jié)、固定鋼板、鋼針、電子耳蝸等)的患者,應嚴禁做此檢查3、進入掃瞄室前囑患者及陪同家屬除去隨身攜帶的任何金屬物品(如手機、手表、刀具、硬幣、鑰匙、發(fā)卡、別針、磁卡、推床、輪椅等)并妥善保管,嚴禁將其帶入檢查室,.,檢查前準備,4、給患者進述檢查過程,消除恐懼心理,爭取檢查時的合作。告知患者所需檢查時間、掃描時機器會發(fā)出較大噪聲;囑患者在掃描過程中不得隨意運動;按檢查部位要求訓練患者呼吸、閉氣或平靜呼吸;告知患者若有不適,可通過配備的通訊工具與工作人員聯(lián)系5、嬰幼兒、煩躁不安及幽閉恐懼癥患者,應給適量的鎮(zhèn)靜劑或麻醉藥物(由麻醉師用藥并陪同),提高檢查成功率6、急危重患者,必須做MRI檢查時,應由臨床醫(yī)師陪同觀察,所有搶救器械、藥品必須齊備在掃描室外就近,.,錄入患者信息,錄入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MRI檢查號碼(ID號)、檢查部位、患者體重等信息,姓名:XXX性別:M/F年齡:XXY住院號或門診號:XXXXXXX體重:75KgID:XXXXXXX檢查部位:顱腦(head)平掃+增強(特殊要求),.,選擇線圈,根據(jù)檢查部位選用相應線圈,頸部線圈,頭部線圈,膝關節(jié)線圈,腹部線圈,.,擺位,根據(jù)檢查部位正確擺置患者體位根據(jù)檢查部位及需要放置好呼吸門控或心電門控裝置對好定位坐標線(激光指示燈所發(fā)射的紅線)移床至掃描零點(按下歸零鍵掃描床自動移至零點),.,開始掃描,根據(jù)部位要求選擇相應序列開始掃描例如:head(顱腦)平掃+增強1localizer(定位像)2t1_fl2d_tra_320(flash,T1WI,橫軸位)3t2_tirm_dark-fluid_tra_320(反轉回復序列,抑水,T2WI)contrast(增強掃描標記)增強前注射對比劑4t1_fl2d_tra_320(flash,T1WI,橫軸位)5t1_fl2d_sag_320(flash,T1WI,矢狀位)6t1_fl2d_cor_320(flash,T1WI,冠狀位),.,結束掃描,確認達到相應的檢查要求后,結束掃描掃描結束前再次將申請單仔細閱讀,掃描圖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能夠充分滿足臨床診斷及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所需要了解的信息方能確認掃描結束,否則掃描不能結束。應繼續(xù)增加相應的掃描技術及修改掃描方案來達到檢查要求,.,成像基本參數(shù),.,磁共振常用掃描參數(shù)(parameter),重復時間(TR):脈沖序列的一個周期所需要的時間。單激發(fā)序列TR=無窮大。TR延長SNR提高,層數(shù)越多,T2權重增加,T1權重減少,檢查時間延長回波時間(TE):RF與產(chǎn)生回波之間的時間間隔。TE延長,SNR降低,T2權重增加,反之亦然反轉時間(TI):IR序列中,180反轉脈沖與90激勵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TR(3-4)TI,例如:TI=1800;TR=6000,T2-Flair序列翻轉角(FA):RF激發(fā)下質子磁化矢量發(fā)生偏離的角度信號激勵次數(shù)(NEX):又稱信號采集次數(shù),是指每一個相位編碼步級采集信號的重復次數(shù)。NEX與SNR成根號倍關系。與TA成正比,.,磁共振常用掃描參數(shù)(parameter),回波鏈長度(ETL):每個TR時間內用不同的相位編碼來采樣的回波數(shù),是快速成像序列的專用參數(shù)視野(FOV):指圖像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距離確定的矩形,F(xiàn)OV增大SNR增加,分辨率降低。FOV減小SNR減小,分辨率增加,圖像易發(fā)生卷積圖像采集矩陣(Matrix):代表沿頻率編碼和相位編碼方向采集的像素數(shù)目。例如:256192;384256(頻率編碼次數(shù)相位編碼次數(shù))接收帶寬:指接收信號的頻率范圍,即讀出梯度采樣頻率的范圍,.,.,.,常見偽影及處理方法,偽影分類:包括裝備偽影,運動偽影,金屬異物偽影裝備偽影:是指機器設備系統(tǒng)本身產(chǎn)生的偽影,包括:化學位移偽影,卷褶偽影,截斷偽影,部分容積效應,層間干擾,磁敏感偽影化學位移偽影:改變頻率編碼方向為常用方法,施加脂肪抑制技術卷褶偽影:被檢查部位超出了FOV,超出部分發(fā)生影像位移或卷積到圖像另一端,常用消除方法為:增大FOV,切換編碼方向,相位編碼方向過采樣(抗卷積),施加飽和帶等部分容積效應:層厚較厚時或病變較小時出現(xiàn)的偽影,可以通過減小層厚,或多方位定位來消除影響,.,常見偽影及處理方法,層間干擾:也叫層間污染,是指采集信號時采集層面附近的層面質子也會受到激發(fā),會對采集層面的信號產(chǎn)生影響。對策為:設置層間距或采用間隔采集方式或三維采集技術磁敏感偽影:梯度回波序列更容易產(chǎn)生磁化率偽影,消除方法是做好勻場,使用SE序列代替等運動偽影:指人體生理性運動和自主性運動所產(chǎn)生的偽影,常見的消除方法是生理門控(包括心電門控,呼吸門控,脈搏門控等),切換相位編碼方向,屏氣等金屬異物偽影:指抗磁性物質及鐵磁性物質破壞磁場均勻性導致圖像的變形。消除這類偽影首先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在受檢者進入磁場前要認真檢查,杜絕將金屬異物帶入磁體間,.,常見部位掃描技術,主要部位:頭、頸部(Head+Neck)包括:顱腦(head)、垂體(pituitary)、鼻咽顱底(np&bc)、頸部(neck)腹、盆部(Abodomen+Pelvis)包括:肝臟(liver)、腹膜后(abd)、MRCP、盆腔、直腸(clon)脊柱(Spine)包括:頸椎C-spine、胸椎T-spine、腰椎L-spine四肢(Extremity)包括:手(hand)、上肢、肩關節(jié)(shoulder)、股骨(hip)、膝關節(jié)(knee),.,頭頸部掃描技術,(一)顱腦(head)體位: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并置于顱腦正交線圈內,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或胸前,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頭顱正中矢狀面盡可能與線圈縱軸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成像中心:眉間線位于線圈橫軸中心,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線圈縱、橫軸中點,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頭頸部掃描技術,1掃描方法: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做冠狀、矢狀、橫軸狀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掃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1所示成像范圍:從聽眥線至顱頂(如圖1),圖1.橫斷位定位:實白線,平行于胼胝體膝部和壓部下緣的連線,枕骨大孔至頂骨;冠狀位定位:點白線,平行于腦干,額骨至枕骨;矢狀位定位:虛白線,平行于大腦中線,一側顳骨到另一側顳骨。,.,頭頸部掃描技術,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規(guī)作橫斷面(tra)T1WI或T1-FLAIR、T2WI、T2-FLAIR,矢狀面(sag)或冠狀面(cor)T1WI2增強掃描快速手推注射法或MRI注射器注射方法:對比劑Gd-DTPA用量為0.1mmol/kg(或0.2ml/kg),手推注射完對比劑后即開始增強掃描,或注射器:流速2.0ml/s,注射完對比劑后即開始增強掃描,成像程序一般與增強前TIWI程序相同。注意事項:任何掃描方位上只要出現(xiàn)T1WI高信號病變時,必須在相同位置做T1WI脂肪抑制掃描,以鑒別病變含脂肪或是出血,并且該方位在增強掃描時也要加脂肪抑制。在懷疑腦膜病變或腫瘤位于顱底等部位時,應至少在一個方向的增強掃描時使用脂肪抑制技術。對于病情不允許使用鎮(zhèn)靜劑或基礎麻醉的患者,可以采用快速掃描序列(HASTE、BLADE),.,頭頸部掃描技術,(二)鼻咽&顱底(np&bc)(1)體位設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并置于頭頸聯(lián)合線圈內,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或胸前,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頭顱正中矢狀面盡可能與線圈縱軸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鼻尖部位于線圈橫軸中心,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線圈縱、橫軸中點,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頭頸部掃描技術,(3)掃描方法。l)首先掃定位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做冠、矢、軸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掃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2所示。,圖2.橫斷位定位:白實線;冠狀位定位:白點線,.,頭頸部掃描技術,2)成像范圍:掃描范圍包括垂體平面至舌骨水平,前后覆蓋整個鼻咽部3)成像序列:采用常規(guī)SE序列或快速序列,作橫斷面T1WI、T2WIT2WI加脂肪抑制,冠狀面掃描T2WI加脂肪抑制技術。必要時可根據(jù)病情以及MR設備條件輔以其他的成像序列2增強掃描快速手推注射法或MRI注射器注射方法:對比劑Gd-DTPA用量為0.1mmol/kg(或0.2ml/kg),手推注射完對比劑后即開始增強掃描,或注射器:流速2.0ml/s,注射完對比劑后即開始增強掃描,常規(guī)做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T1WI加脂肪抑制,.,頭頸部掃描技術,(三)垂體(pituitary)(1)體位設計:頭部相控陣線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并置于頭部正交線圈內;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或胸前,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頭顱正中矢狀面盡可能與線圈縱軸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眉間線位于線圈橫軸中心,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線圈縱、橫軸中點,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頭頸部掃描技術,(3)掃描方法。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冠、矢、軸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書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3所示。2)成像范圍:從前床突至后床突。,圖3冠狀位定位:白色實線,垂直于垂體窩底,蝶鞍前緣至蝶鞍后緣;矢狀位定位:白線點線,平行于大腦縱裂,一側海綿竇至另一側海綿竇;橫斷位定位:白色虛線,包括整個病變。,.,頭頸部掃描技術,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規(guī)做矢狀面T1WI,冠狀面T1WI、T2WI薄層加脂肪抑制,也可加做橫斷面。必要時可根據(jù)病情加掃MRS序列以供鑒別診斷。(二)增強掃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對比劑Gd-DTPA用量為0.2ml/kg,注射完對比劑后即開始增強掃描,成像程序一般與增強前T1WI程序相同。常規(guī)做矢狀面T1WI,冠狀面T1WI加脂肪抑制(2)垂體也可行動態(tài)掃描,單次采集時間2030S,動態(tài)采集10次。在第一次數(shù)據(jù)采集后,立即采用注射器以2.0ml/s的速率注射對比劑;同時連續(xù)成像9次,用冠狀面掃描,.,頭頸部掃描技術,(四)顱腦MRA(1)體位設計:頭部相控陣線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并置于頭線圈內;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或胸前。頭顱正中矢狀面盡可能與線圈縱軸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眉間線位于線圈橫軸中心。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線圈縱、橫軸中點,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頭頸部掃描技術,(3)掃描方法。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冠、矢、軸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掃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4所示。2)成像范圍:以腦Willis環(huán)或病灶為中心。掃描區(qū)域近端或遠端設置預飽和帶,以分別獲得靜脈像和動脈像。如行動脈成像要在遠端加預飽和帶。,圖4橫斷位定位:白線所示掃描范圍,矩形框為飽和帶放置位置。后面的血管圖為MIP圖。,.,頭頸部掃描技術,3)成像程序:CEMRA法,2D或3D相位對比法(PC)和3DMRA(時間飛逝法TOF)。2.增強掃描采用對CE-MRA時:高壓注射器注射方法:對比劑Gd-DTPA用量為0.2ml/kg,流速3.0ml/s,注射完對比劑后在監(jiān)視窗口觀察主動脈及頸動脈的強化程度,當頸動脈開始強化時即開始掃描。3.圖像后處理重建方法用MIP或SSD法,多視角重建。,.,頭頸部掃描技術,(五)頸部(neck)(1)體位設計:頸部線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并置于頸部線圈內;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或胸前,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頭顱正中矢狀面盡可能與線圈縱軸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線圈橫軸中心對準甲狀軟骨,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線圈縱、橫軸中點,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頭頸部掃描技術,(3)掃描方法。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做冠、矢、軸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掃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5所示。2)成像范圍:根據(jù)病變部位大小而定。,圖5橫斷位定位:白色實線,平行于下頜骨的連線,胸腔入口至硬腭;冠狀位定位:白色虛線,頸前緣至頸后緣。,.,頭頸部掃描技術,3)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做T1WI和T2WI,矢狀面T1WI,也可以使用體線圈檢查臂叢神經(jīng)病變及上縱隔的頸部病變。必要時可根據(jù)病情以及MR設備條件輔以其他的成像序列2增強掃描:對比劑Gd-DTPA用量為0.2ml/kg,流速0.2ml/s,或手推法注射完對比劑后即開始增強后掃描,成像程序一般與增強前T1WI程序相同,常規(guī)做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T1WI加脂肪抑制,.,腹盆部掃描技術,(六)上腹部(肝臟胰腺腎臟)(1)體位設計:體部相控陣線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或胸前,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2)成像中心:線圈橫軸中心對準臍與劍突連線中點或劍突,移動床面位置,開定位燈,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臍與劍突連線中點或劍突,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3)呼吸訓練:對患者進行吸氣和憋氣訓練,如遇有憋氣較差者可囑其用手捏住鼻子進行憋氣,.,腹盆部掃描技術,(3)掃描方法。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做冠、矢、軸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掃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6所示。2)成像范圍:從隔頂?shù)礁蜗戮墸ǜ闻K),膈頂?shù)脚枨唬ǜ鼓ず螅?圖6橫斷位定位:白色實線,包括肝臟或根據(jù)檢查要求;冠狀位定位:白色虛線,肝臟前緣至肝臟后緣。MRCP定位:虛線矩形框所示,平行于目標膽管,.,腹盆部掃描技術,3)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橫斷面T1WI、T2WI和T2WI脂肪抑制成像;冠狀面T2WI成像,特殊情況是可加掃同反相位來區(qū)分脂肪和水的信號(脂肪肝,平滑肌脂肪瘤,腺瘤),如遇膽管系統(tǒng)病變時需加掃平衡式穩(wěn)態(tài)自由進動序列(如西門子的True-FISP序列),做MRCP時可用三種成像方法,呼吸觸發(fā)或屏氣三維采集、二維厚層塊一次投射法。掃描層面必需平行于目標膽管走行方向,每次掃描需間隔7s鐘以上。2增強掃描:MRI注射器注射方法:對比劑Gd-DTPA用量為0.2ml/kg,流速2.0ml/s,注射完對比劑后15s即開始增強動脈期掃描,55s后門脈期掃描,3min后平衡期掃描,成像程序一般使用三維容積內插擾相GRE脂肪抑制T1WI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T1WI。部分病例如肝海綿狀血管瘤可根據(jù)需要在增強后加延遲掃描,延遲530min掃描。,.,腹盆部掃描技術,(七)盆腔(pelvis)(1)體位設計:體部相控陣線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2)成像中心: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臍和恥骨聯(lián)合連線中點。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腹盆部掃描技術,(3)掃描方法。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時做冠、矢、軸三方向定位圖,在定位片上確定掃描基線、掃描方法和掃描范圍。如圖7,8所示。2)成像范圍:第五腰椎恥骨聯(lián)合下緣(直腸應包括肛門),圖7橫斷位定位:白色實線所示,直腸時范圍從骶2、3水平至肛門;矢狀位定位:白色虛線所示;小FOV掃描:下段直腸癌時,掃描層面與腫瘤所在腸管長軸垂直,.,腹盆部掃描技術,成像范圍:前列腺檢查時需根據(jù)病變的范圍來進行掃描,圖8橫斷位定位:白線所示,包括整個前列腺;矢狀位定位:白色點虛線;冠狀位定位:白色虛線所示,.,腹盆部掃描技術,3)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規(guī)做矢狀面T2WI,橫斷面T1WI、T2WI和T2WI加脂肪抑制為主要檢查序列;若為直腸癌時,發(fā)生在下段時需加掃與腫瘤長徑垂直的斜橫軸位,必要時可根據(jù)病情以及MR設備條件輔以MRS,DWI等序列2增強掃描:手推快速注入Gd-DTPA,用量為0.2ml/kg。注射完畢后即行增強掃描,成像程序一般與增強前T1WI程序相同,常規(guī)做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T1WI加脂肪抑制,.,脊柱掃描技術,(九)脊柱spine(1)體位設計:脊柱線圈,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頭先進;雙腿屈曲,置在三角形墊子上(使患者舒適);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頭顱正中矢狀面盡可能與線圈縱軸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雙手雙腳避免交叉形成環(huán)路。(2)成像中心:頸椎:下頜聯(lián)合下緣;胸椎:胸骨中心;腰椎:臍上3cm(兩橫指)定位成像:以矢狀面和冠狀面面為基本掃描方位,需要時加做橫斷面掃描。如圖10所示,.,脊柱掃描技術,3)成像范圍:頸椎:C2-T2;胸椎C7-L1;腰椎:T1-L1;4)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SE,常規(guī)做矢狀面T1WI、T2WI及脂肪抑制,冠狀面和橫斷面T1WI。必要時可根據(jù)病情以及MR設備條件輔以其他的成像序列。矢狀面掃描范圍應包括椎體兩側緣結構,冠狀面掃描范圍應包括椎體附件和部分椎體,橫斷面范圍視病灶大小決定。椎間盤橫斷面應采用多平面、多角度,切面方向與各椎間盤平行的掃描,圖10a頸椎C-spine:矢狀位定位:白色虛框所示;冠狀位:如圖白色實框所示,.,脊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