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同步輔導教材(第16講).doc_第1頁
高一語文同步輔導教材(第16講).doc_第2頁
高一語文同步輔導教材(第16講).doc_第3頁
高一語文同步輔導教材(第16講).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同步輔導教材(第16講)第六單元 21過秦論學習內容1了解本文借古喻今的特點,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了解本文以鋪張之筆,敘述歷史事實,然后轉入議論的寫法,認識本文以對比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說理透徹有力的特點。3辨析制、亡、利、固、遺、度等多義詞的義項,體會本文詞藻豐富,較多運用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段,語言富于氣勢和文采的特點。學習指導一、賈誼簡介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時以文才顯名,20歲被漢文帝劉恒召為博士,不久遷太中大夫,參與政事,深受器重。因提議改革政治,遭權貴嫉妒、毀謗,貶為長沙王太傅,后又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傷為傅無狀”,一年后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所寫過秦論有上、中、下三篇。其文議論風發(fā),揮灑自如,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頗有文采,感染力很強,對當時和后世都很有影響。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由于此前經過秦末戰(zhàn)爭的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他極力主張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書,評論時政。過秦論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而寫的,通過指出秦的過失勸漢文帝“安民”。二、閱讀課文、注釋及下列補充解釋,讀懂文句。1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之,結構助詞,的。這里的定語和中心詞是同一性關系。固,形容詞作名詞,險固的地方。2以窺周室 窺,義為“覬覦”,希望得到(不應得到的東西)。窺周室,伺機奪取周朝的王位。3務耕織 務,從事,這里是“興辦”之意。4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相與,互相交往。與,結交。5兼韓、魏之眾 兼,同時掌握,引申為聚合、統(tǒng)領。6通其意 通,宣傳。7制其兵 制,指揮。8叩關而攻秦 叩,敲,引申為“攻擊”。9從散約敗 合縱的盟約解散了。約,這里作名詞,聯(lián)盟。敗,破。10追亡逐北 亡,逃竄。北,敗北,潰敗。亡,北,這里作名詞,指逃竄潰敗的諸侯軍隊。11享國之日淺 享國,猶言“在住”。享,享有、占有。淺,短。孝文王在位住三天,莊襄王也不過三年。12國家無事 國家,本指諸侯封地(諸侯國)及大夫封地(家),這里指秦國。事,戰(zhàn)事,秦漢時“事”多指戰(zhàn)事。13士不敢彎虧而報怨 士,指滅亡了的六國統(tǒng)治者。彎,形容詞作使動詞,使彎。怨,仇恨(恨,古指遺憾)。報怨,報仇。14陳利兵而誰何 陳,置,活譯為“攜”。何,通“呵”,大聲喝斥。15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作使動用,使滅亡,推翻。秦族,秦的宗族,代指秦王朝。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復合提起連詞,重提一事時用,相當于“至于那”。17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 然而,表承上啟下的轉折詞,“然”承上,“而”啟下,相當于“雖然這樣,但”成敗異變,成功和失敗發(fā)生不同的變化。18比權量力:較量一下權勢和力量。三、思考下列問題,把握文章內容和特點。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針對性?答: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原因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即:“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币馑际乔貒墓ナ刂畡菀寻l(fā)生了變化,可是秦始皇卻不施行仁義,導致二世而亡。對攻與守,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攻,一說秦為統(tǒng)一天下而攻,一說陳涉之攻;守,一說秦統(tǒng)一天下以后的整個時期都是“守”天下的時期,一說針對陳涉之攻而守。“仁義不施”與“攻守之勢異”的關系,一說前因后果,即:因為秦始皇不施行仁義,所以才使攻守之勢起了變化,由攻勢轉為守勢。一說前者是對后者的轉折,即:秦國攻守之勢已發(fā)生了變化,可是秦始皇卻不施行仁義。比較而言,后者比較正確。攻,指秦為統(tǒng)一天下而戰(zhàn);守,指統(tǒng)一以后的守天下。攻時貴武力,守時應施仁義。攻守之勢已變,可秦帝國卻仍然迷信暴力,實行高壓,這就是“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只有這樣批評秦國政治上的過失,才能為漢文帝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鑒。西漢初期,經歷了春秋戰(zhàn)亂到楚漢相爭500多年的戰(zhàn)爭,社會經濟遭受了大破壞,土地荒蕪,人民流亡,人口減少,經濟凋敝,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賈誼的正是針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而主張“施行仁政”,給百姓以喘息機會,以求得經濟發(fā)展,社會安定。2文章前四段敘述歷史事實,第5段轉入議論,分析秦滅亡的原因,得出結論,結束全文。那么,記敘部分與表達中心思想有什么關系呢?答:文章第1段交代秦的地理優(yōu)勢,政治雄心;概述商鞅變法與張儀連橫的情況以及西河之戰(zhàn)首告大捷的情況??偟氖菍懬匦⒐墓I(yè),他為秦的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2段,主要內容是寫秦惠文王、秦武王與秦昭襄王的功業(yè)。先敘說其擴張地盤的成果,再寫山東諸侯的合縱之盟,極寫六國貴族的禮賢下士,人才云集,合而攻秦的聲勢之大。這里作者用了對比的方法進行敘說,山東九國動用百萬之師用“戮力攻秦”,秦人卻“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進而至于“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以九國的地廣人眾來襯托秦的強大兵力。這樣,一可為下文陳涉與六國之師的對比埋下伏筆,二可作為后文所謂“攻守之勢異也”的張本,這里說的是“攻”(天下)之勢勢如破竹,與后文陳涉起義后秦朝的兵敗如山倒的“守”勢相映成趣,彰示主題。第3段總寫秦始皇的功業(yè),即其統(tǒng)一天下的勢如破竹和鞏固天下的各種措施。這里有兩點應特別注意:其一是作者詳細鋪敘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的至高無上的權威,“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言外之意是秦統(tǒng)一天下之后力量增大了,“序八州而朝同列”,是說秦從諸侯變成了天子,土地、人口從雍州之地發(fā)展到占領整個天下,國力的增強是不言而喻的。這一點又成為下文“攻守之勢異也”的張本,“攻”是以雍州之地為本?!笆亍眳s是以整個天下為本,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大,而結果卻走向反面,豈不更引人深思!其二是作者極力鋪敘秦始皇鞏固政權的一系列措施,從政治、軍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勢各方面詳細敘述,正面的鋪敘中已出現(xiàn)出暴政的魔影,為下文的“仁義不施”又埋下伏筆。始皇帝一切辦法都想到了,只是忘掉一樣:仁義。第4段總寫陳涉起義的情況及其亡秦的結果。本段詳述陳涉出身之低下,起義之倉促,士卒之弱少,兵器之劣鈍;卻又詳述天下人風起云涌,響應陳涉的形勢。前者是秦的暴政使得百姓困苦不堪,起義軍不像一支軍隊;后者又是秦的暴政使得人心失盡,苦秦恨秦,整個天下都是秦的敵人,秦安得不亡?這些又都成為結尾“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張本。仁義不施乃使天下人戮力抗秦,終使秦王朝的守勢狼狽不堪,為主題的昭彰作了鋪墊。3試根據(jù)文章所述的九國、秦國、秦朝、陳涉等相互之間的力量對比關系,填寫下面的不等式,并根據(jù)文中的語句加以說明。答:陳涉 九國 秦國 秦朝 陳涉 六國 正面寫:“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對比寫:“陳涉之位,非尊于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九國 秦國九國“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秦國 從版圖看,秦孝公時,“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惠文、武、昭襄時,“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朝時,擁有整個天下,“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睆拇胧┛?,“筑長城”,“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殺豪杰”“銷鋒鏑”,致使天下之民既“愚”且“弱”,不敢“報怨”。從始皇心理看,“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弊顝姶蟮那爻瘏s滅亡于最弱小的陳涉,這就充分提示了不施仁政的苦果,十分令人深思。4從用詞和修辭手法的運用等方面的情況來看,本文語言有什么特色?答:本文的語言獨具特色。從語言的運用看,文章如辭賦一般,詞彩華麗,千變萬化,同一個意思往往采用多個多義詞表達,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使文章的思想內容更加突出、強烈。文章多用對偶句與排比句,又多用對偶與排比渾然揉合的句子,如:“孝公既沒,惠文、武、昭囊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薄凹爸潦蓟剩瑠^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而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等等。這些句子短長相間,讀來瑯瑯上口,處處重復卻不給人以累贅之感,句句相似卻又沒有雷同之嫌。四、本文活用的詞語較多,試完成下面的練習,掌握詞語的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點名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B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C春風風人,夏雨雨人D然陳涉甕牖繩樞之了,氓隸之人2下列句中加點形容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下列句中加點動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追亡逐北,伏尸百萬B外連橫而斗諸侯C序八州而朝同列D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五、賈誼過秦論共有上、中、下三篇,下面一段文字也是其中的內容,試認真閱讀,解答后面的問題。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頸而觀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xiāng)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xiāng)里,發(fā)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jié)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卿之尊,奮臂于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于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殺者,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帑(tng):國庫;國庫里所藏的金帛。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 ( )(2)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 ( )(3)以振孤獨窮困之士 ( )(4)塞萬民之望 ( )(5)是以牧民之道 ( )(6)不藉公卿之尊 ( )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活用情況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 A輕賦少事以佐百姓 B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C虛囹圄而免刑戮 D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3下列句中的“安”字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 A咸不安于其位 B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C故曰安民可與行義 D既來之,則安之 4翻譯下列各句 (1)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2)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卿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5如果說這段文字有兩層意思,那么各是寫的什么內容?試作出簡要概括。 一層:_ 二層:_ 6作者為二世設想的治國之道全都正確嗎?試談談自己的看法。答案四、1 C(名作動;A、B、D項,俱名作狀)2 D(形作名;A、B、C項,俱作使動)3 A(動作名;B、C、D項,俱作使動) 五、 1(1)象聲詞,形容哀號或喊叫聲 (2)任用 (3)即“賑”,救濟 (4)滿足,充滿 (5)治理,管理 (6)借助,憑借 2B(意動用法;A、C、D項俱使動用法) 3A(安定,形容詞;B、C、D項俱使動用法) 4(1)寒冷的人能穿上粗布短衣就很舒服,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