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導管吸氧法的效果觀察.doc_第1頁
改良鼻導管吸氧法的效果觀察.doc_第2頁
改良鼻導管吸氧法的效果觀察.doc_第3頁
改良鼻導管吸氧法的效果觀察.doc_第4頁
改良鼻導管吸氧法的效果觀察.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改良鼻導管吸氧法的效果觀察高紅麗 山東省威海市乳山中醫(yī)院(264500)摘 要 目的 研究兩種吸氧法對病人舒適度的影響。方法 將247例2075歲吸氧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分別進行改良法和傳統(tǒng)法吸氧,比較兩種吸氧方法對病人舒適度、吸氧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結果 兩種吸氧方法舒適度差異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 兩種吸氧方法均能達到氧療效果,而改良法可減少病人吸氧時不適感,提高舒適度及吸氧治療的依從性。 關鍵詞 吸氧 改良 舒適度鼻導管吸氧是臨床上一項常規(guī)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一些需長期吸氧的病人在應用傳統(tǒng)鼻導管吸氧法時,往往因鼻咽部發(fā)干、癢、疼、憋氣等不適而不能堅持,為提高病員對吸氧治療的依從性,本人對鼻導管吸氧方式進行了改革,該法不影響氧療效果又能提高病人舒適度,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2004年8月2006年1月在我院選擇符合條件的長期吸氧病人247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03例,男45例,女58例,對照組144例,男70例,女74例。排除標準:上呼吸道畸形、意識不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口鼻咽部手術的病人及口鼻咽部感覺異常者。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情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1.2 方法1.2.1 舒適評價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吸氧法,實驗組病人給予改良吸氧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表對病人進行吸氧 舒適度調(diào)查。調(diào)查項目包括吸氧管放置的位置、氧氣的溫度、濕度、氣味、有無刺激性、吸氧時的噪音、鼻導管對鼻前庭黏膜的刺激性等方面。調(diào)查時先由調(diào)查者向病人講明調(diào)查內(nèi)容,征得其同意后在每次吸氧開始20 min進行調(diào)查。1.2.2 247例病人吸氧流量均3L/min4L/min,用單鼻孔吸氧 ,常規(guī)吸氧法采用普通吸氧管及濕化瓶,給氧方式按基礎護理教科書1進行。改良吸氧法是通過改造吸氧裝置減輕吸氧護理中引起病人的不適因素,提高吸氧的舒適度。恒溫濕化瓶取代普通濕化瓶,并在普通吸氧管近中央部位加一冷凝水回收器。吸氧管冷凝水回收器由一次性霧化器的霧化藥盒改造后與吸氧管連接,消毒備用。選擇適宜溫度的濕化液,對不同溫度濕化液的濕化效果進行實驗,選擇最佳的溫度,使病人吸入氧氣的溫度與濕度符合生理需求,讓病人處于最佳舒適狀態(tài)。除去吸氧管異味:在氧氣濕化瓶中加入有芳香味的中藥如菊花,并將中藥用無菌紗布包好。濕化瓶中加入的中藥應對人體無害,同時具有潤肺、利咽等功效。經(jīng)細菌學培養(yǎng)浸泡菊花的濕化液無致病菌,符合消毒要求。減輕噪音:取一次性頭皮針塑料管,長78cm,在距其末端約2cm處開始,向末端用清潔針頭在其上扎數(shù)個針孔,消毒后備用。將濕化瓶內(nèi)的通氣管棄去,將扎有針孔的塑料管套入,裝好盛有濕化液的濕化瓶,塑料管有孔的部分沒入水中,然后連接鼻導管吸氧,這樣可有效的減輕吸氧過程中的噪音。由病人選擇自己認為舒適的吸氧管放置位置。將橡膠鼻導管改為去掉針頭的9號靜脈輸液頭皮針,導管插入深度僅2cm。2 結果2.1 吸氧參數(shù)選擇 實驗表明在室溫20、濕度70%時,病人吸氧流量3 L/min。采用60的濕化液時,吸氧管的長度為195cm時,病人吸入氧氣的溫度由原來的20上升到36,濕度由34%上升到78%。2.2 吸氧舒適度見表1表1 兩組病人吸氧舒適度比較項目實驗組對照組X2值P例數(shù)103144吸入氧氣的濕潤度干燥770濕潤967448.9350.000吸入氧氣的溫暖度冷251溫暖1019339.9260.000舒適度 不舒適2472舒適79728.3400.004吸入氧氣有無異味有1865無所謂857920.5960.000吸氧噪音對你有無影響有3062無所謂73824.9850.026鼻導管對鼻部的刺激性不適4368無所謂60760.7270.3942.3 不愿吸氧的原因 調(diào)查表明:44.9%(111/247)的病人不愿意接受吸氧。主要原因是病人認為吸氧是一種不良刺激,可引起鼻部不適、吸入的氧氣冷、干燥等。3討論3.1 氧氣溫濕度對吸氧舒適度和治療的依從性的影響:吸氧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但由于日前臨床上通用的吸氧裝置保溫和加濕功能不夠,使吸氧病人遇冷空氣后出現(xiàn)打噴嚏、刺激性嗆咳,新生兒、嬰幼兒甚至可屏氣以致窒息2。干冷氣體進入呼吸道,可損傷氣道黏膜上皮細胞,黏膜黏液分泌和纖毛活動受影響,氣道自凈能力降低或消失,影響咳嗽功能。持續(xù)吸氧病人易發(fā)生呼吸道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甚至產(chǎn)生呼吸道炎癥。據(jù)調(diào)查拒絕吸氧的病人中有25%的是因為吸氧給自己帶來不適感3。理想的吸氧裝置要求病人吸入的氧氣除保持適當?shù)臐舛群土魉偻?,還要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一般吸入氧氣的溫度要保持在36左右,濕度在80%左右,近于生理上的要求4。現(xiàn)醫(yī)院使用的氧氣瓶和中心供氧管道釋放的氧濕度很低,相對濕度約4%。經(jīng)過氣泡式濕化瓶,在20標準室溫下,如果流量為1L/min8L/min,氧氣濕化后的濕度最高可達到33.2%39.1%,如果室溫較低,氧氣的濕度則更低,在10室溫下僅為21.4%。這種低濕度的氧氣進入呼吸道后加重了呼吸道的水分丟失,使病人呼吸道干燥,最后導致排痰困難并可繼發(fā)和加重呼吸道炎癥,這是長期臥床吸氧病人繼發(fā)肺內(nèi)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實驗采用恒溫濕化瓶,60的濕化液,使吸入氧氣的濕度與溫度由常規(guī)吸氧法的34%、20上升到78%、36,這樣通過溫化給氧,不僅病人自我感覺舒適,更有利于增強氣道黏膜纖毛運動,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同時改善了因長期吸氧造成的呼吸道干燥不適的狀況。3.2 氧氣氣味對吸氧舒適度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藥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并具有被大多數(shù)人所樂意接受的芳香味。由于菊花的芳香味掩蓋了塑料吸氧管的異味,從而提高了病人吸氧的舒適度。經(jīng)過細菌培養(yǎng)浸泡菊花的濕化液符合微生物學要求。據(jù)研究菊花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七種革蘭氏陰性腸內(nèi)致病菌完全有抑制作用,并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抗菌作用,對結核桿菌呈抑制作用。菊花水浸劑(1:4)在試管內(nèi)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還有一定抗病毒作用5。如何能在吸氧護理中充分發(fā)揮菊花的抑菌作用,解決濕化液普遍存在的污染問題有待于今后進一步研究。3.3 吸氧時噪音對吸氧舒適度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改進后的濕化瓶通氣管,減小了病人吸氧時的噪音,有利于病人休息,明顯提高了病人吸氧的舒適度。但對長期吸氧者鼻導管對鼻前庭的刺激性,兩組比較無差異,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3.4 鼻導管的粗細及插入深度對吸氧舒適度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傳統(tǒng)法使用的鼻導管是橡膠品,其組織相容性比乳膠靜脈頭皮針差,對鼻腔黏膜的刺激相對要大,因此,在傳統(tǒng)法給氧過程中,有44.9%的病人感到鼻咽部有發(fā)癢、憋氣等不適,直接影響了病人的舒適度,因不舒適,有少數(shù)病人趁醫(yī)護人員或陪伴不在場時,擅自外拔給氧導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病人接受吸氧治療的依從性。在吸氧導管的插入深度上,傳統(tǒng)法操作給氧導管插入深度為7-9cm,該深度已超過鼻腔總長度,使給氧導管到達了鼻咽部,給氧導管插入如果超過鼻腔,就會降低鼻腔對吸入氧氣的正常溫化、濕化、清潔過濾作用,出現(xiàn)氧氣吸入時鼻咽部的干、癢、疼痛等不良刺激。而改良法鼻導管插入深度僅2cm,給氧導管在鼻前庭位置。由于鼻前庭面積大,鼻黏膜內(nèi)富有靜脈血管構成的海綿狀組織,故可供熱,且具有靈敏的舒縮性,能迅速改變其充血狀態(tài)。同時鼻前庭的鼻粘膜內(nèi)含有豐富的漿液腺、粘液腺和杯狀細胞,能產(chǎn)生大量分泌物,并且黏膜表面有經(jīng)常覆蓋一層隨纖毛運動而不斷向后移動的粘液毯,粘液毯和纖毛對吸入氧氣都能起過濾清潔作用,可以保護下呼吸道不受刺激或感染。另外,通過腺體和杯狀細胞的分泌,組織間淋巴的滲透作用,鼻黏膜在24h內(nèi)分泌近1000ml水分,其中大部分水分用以提高吸入空氣的濕度。所以,當吸入鼻腔的空氣濕度一般只有35%左右時,而到達鼻咽部時卻能增至79%。而鼻咽部對吸入氣體的溫化、濕化和清潔過濾作用是很微弱的,因此,用改良法吸氧時,導管插入深度在鼻前庭位置,有利于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對吸入氧氣發(fā)揮濕化、溫化及清潔過濾作用,減少不適反應。在應用改良法前我們測試不同給氧流量通過9號頭皮針時的實驗發(fā)現(xiàn),給氧流量2L/min時,軟頭皮針就會發(fā)生震動旋轉,分析原因是靜脈頭皮針管徑小,氣流速度快形成的湍流現(xiàn)象所致。體外實驗:用膠布固定頭皮針,固定點距離頭皮針遠端越近,頭皮針發(fā)生震動放置的幅度就越小。固定點距離頭皮針遠端越遠,頭皮針發(fā)生震動旋轉的幅度就越大;導管震動旋轉幅度過大,也容易造成病人鼻腔不適,故改良法鼻導管插入深度限于2cm。同時,為防止管徑小,可能出現(xiàn)給氧導管阻塞率高的問題,我們采用縮短更換鼻導管時間(4-6h)的方法解決了該問題。參 考 文 獻1 殷磊,主編.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71-273.2 王素梅,田玉艾.吸氧的溫化改進J.齊魯護理雜志,2002,18(12):9483 劉洪英.臨床病人拒絕吸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