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系統(tǒng)檢查與定位診斷,【一般檢查】1、意識(Consciousness):意識是較高的大腦功能,表現(xiàn)在思維活動,隨意運動,意志行為。清醒時意識存在,昏迷時意識消失。(1)意識解剖調節(jié)調節(jié)大腦皮層丘腦非特異性核團腦干網(wǎng)狀上行激活系統(tǒng)增加興奮性激活不同疾病影響了腦干網(wǎng)狀結構,阻斷了它的投射功能,不能維持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或大腦皮層廣泛損害,或二者損害,可造成意識障礙。,(2)意識檢查方法:呼喚壓眶痛刺激(3)意識障礙(disordersofconsciousnesss)類型A意識模糊(confusion):反應遲鈍,注意力、理解力差,各種定向力差。(desorientation)B嗜睡(somnolent):意識障礙的早期表現(xiàn),持續(xù)處于睡眠狀態(tài),輕刺激可喚醒,后又入睡。C深嗜睡(deepsomnolent)比嗜睡重,比昏迷淺的意識障礙。強刺激方可喚醒,醒后意識也模糊,反應遲鈍,很快又進入昏睡狀態(tài)。D譫妄狀態(tài)(delirium):在意識障礙基礎上伴認知障礙。出現(xiàn)錯覺、幻覺(hyllucination)、不協(xié)調的精神運動興奮、躁動不安、活動增多。,E淺昏迷(lightcoma):意識喪失,喚不醒,強痛刺激有反應,生理反射存在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F中度昏迷:對痛刺激反應消失,四肢癱瘓,病理征陽性,生理反射減弱,呼吸循環(huán)功能尚穩(wěn)定。G深度昏迷(deepcoma):眼球固定,瞳孔擴大,各種生理病理反射消失,呼吸循環(huán)功能減弱。,H去大腦皮層狀態(tài)(睜眼昏迷,comavigil):皮層廣泛病變引起皮層功能障礙,皮層下功能尚存,表現(xiàn)睜眼無意識,無反應,有腦干反射如:轉目,吞咽動作,對光的反應,正常的睡眠周期,雙上肢屈曲,雙下肢伸直,病理癥陽性。I慢性植物狀態(tài)(chronicvegetablestatus):大腦皮層、皮層下結構、腦干全部或部分受損,表現(xiàn)同睜眼昏迷,但更重,腦干反射差。,2、腦膜刺激癥:見于顱內炎癥、出血等(1)屈頸試驗:被動屈頸受限;(2)克匿格(Kernig)癥:小腿夾角1350為正常;(3)布魯津斯基(Brudzinski)試驗:屈頸時出現(xiàn)雙側髖、膝部屈曲。,【腦神經檢查與定位診斷(etiologicdiagnosis)】1、嗅神經(olfactorynerve):主嗅覺(1)解剖及生理(圖1):嗅絲嗅球嗅神經雙側嗅皮層(2)檢查:揮發(fā)物質不可用刺激三叉神經的如:酒精、酸(3)定位診斷:雙側嗅覺喪失多為鼻部病變、外傷;單側嗅覺喪失要考慮嗅溝病變如嗅溝腦膜瘤。,2、視神經(opticnerve):主視覺(1)解剖及生理(圖2):視網(wǎng)膜視神經視交叉外側膝狀體視束內囊后肢視放線(枕葉、顳葉深部)枕葉皮層(2)檢查:視力、視野、眼底a視力:視力表,粗試:數(shù)指、手動、光感、失明,b視野:眼球保持固定位置所看到的空間范圍對向法0.5m距離600鼻側600900顳側視野計700c眼底:暗光下看視乳頭、視網(wǎng)膜、血管視乳頭:卵園形,色淡紅,中心凹,邊界清視網(wǎng)膜:有無出血、滲出血管:A:V=2:3動脈硬化時A細,反光強1:3顱壓高時V粗1:3,(3)定位診斷(etiologicdiagnosis)a視野缺損(visularfielddefects)圖2:單眼盲同側視神經病變,如:視神經外傷、視神經腫瘤等;雙顳側偏盲視交叉中部病變,如:垂體瘤、顱咽管瘤;鼻側偏盲視交叉外側病變,如:頸動脈硬化;同側偏盲(homonymoushemianopia):對側視束病變,如:腫瘤上象限偏盲對側視放線下部病變(顳葉深部)如:,腫瘤、血管病;下象限偏盲對側視放線上部病變(頂葉深部),如:腫瘤、血管病;同側偏盲(黃斑回避現(xiàn)象,macularsparing)對側枕葉病變,如:血管??;,b眼底視乳頭水腫:乳頭邊界不清,中心凹消失,見于顱壓高、視乳頭炎視神經萎縮:乳頭蒼白,邊界清為原發(fā)性萎縮,見于視神經炎后,邊界不清為繼發(fā)性萎縮,見于顱壓高視神經水腫后視網(wǎng)膜滲出、出血:見于顱壓高、糖尿病眼底,3、動眼神經(oculomotornerve):混合神經(1)解剖與生理(圖3、4、)起自中腦上丘水平腳間窩穿出進入海綿竇經眶上裂入眼眶內中止于眼外肌、瞳孔括約肌運動核:(圖3、4)由5個小核組成的核團,受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支配提上瞼肌、上直肌、內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司眼球上視、下視、內收、上旋、提瞼,E-W核:(圖3、5)一神經核組,接受來自雙側中腦頂蓋前區(qū)的光反射通路隨動眼神穿出中腦睫狀神經節(jié)換元(ciliaryganglia)瞳孔括約肌司縮瞳正中核:(圖3)調節(jié)輻輳反射,眼內聚,(2)檢查a瞳孔(pupil):大小自然光下34mm,手電光下23mm形狀圓光反應直接、間接均陽性調節(jié)輻輳眼球內聚、瞳孔縮小b眼球運動:有無眼瞼下垂,眼球上、下、內收運動(3)定位診斷:動眼神經麻痹時眼瞼下垂(ptosis)、眼球上下內運動不能,瞳孔擴大;Argyll-Robertsonspupil:瞳孔小、光反應(-),見于中腦頂蓋病變如梅毒;Adiespupil:單側瞳孔大,見于植物神經紊亂。,4、滑車神經(trochlearnerve)(1)解剖生理(圖4):受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起自中腦被蓋下丘水平向后穿出中腦交叉繞經對側中腦海綿竇眶上裂入眶上斜肌,司眼球內下旋運動(2)檢查:手試不易測出,蠟燭光(3)定位診斷:復視(diplopia),單獨損害少。,6、外展神經(abducensnerve)(1)解剖及生理(圖4):受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起自橋腦被蓋橋延溝穿出經過斜坡海綿竇眶上裂入眼眶外直肌,司眼球外展(2)檢查:角膜外緣達外呲部位(3)定位診斷:復視,外展不能,見于腦干病變,海綿竇病變,顱底病變,顱壓高側凝視(gaze)圖6額中回后部皮質側凝視中樞對側橋側凝視中樞對側外展神經核和經內側縱束到同側動眼神經內直肌核眼球側凝視到對側皮質凝視中樞刺激性病變:兩眼逆向視病灶如:癲癇;破壞性病變:兩眼注視病灶如:腦血管?。粯蚰X凝視中樞病變:兩眼逆向視病灶。,5、三叉神經(trigeminusnerve):混合神經(圖8)(1)解剖與生理:三叉神經中腦核:位于中腦,接受來自面部深感覺的第二級神經元;三叉神經主核:位于橋腦,接受來自面部觸覺的第二級神經元;三叉神經脊束核:位于延髓,接受來自面部溫痛覺的第二級神經元;半月神經節(jié)(三叉神經第一級神經元):周圍支分為三支,第一支進入海綿竇,分部于眼裂以上的皮膚及眼結膜。第二支經圓孔穿出顱,分布于眼裂與口裂之間的皮膚、上齒槽;第三支經卵圓孔穿出顱,分布于下頜皮膚、下齒槽;三叉神經運動核:位于橋腦,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隨第三支走行,分布于翼內、翼外肌,司張口,顳肌、咀嚼肌,司咬頜。,(2)檢查:感覺:三支分別測,角膜反射(cornealreflex)運動:有無肌萎縮,咬頜,張口程度(3指),下頜有無偏斜(3)定位診斷:三叉神經病變出現(xiàn)面部痛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張口小,下頜偏向患側,咀嚼肌萎縮;多見于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腫瘤、腦干腫瘤、腦干血管病。,7、面神經(facialnerve)混合神經(1)解剖與生理:(圖9、10)a運動核:位于橋腦經橋腦小腦角內聽道面神經管面部表情肌、眼輪匝肌、口輪匝肌,司面部表情、閉目、閉口。核上部(支配眼輪匝肌以上肌肉)受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核下部(支配眼輪匝肌以上肌肉)受對側皮質延髓束支配b感覺神經核:位于延髓孤束核分布舌前2/3味蕾,司味覺;c副交感神經核:位于延髓上涎核分部于淚腺、舌下腺。,(2)檢查:味覺:酸、甜、苦、咸分測;運動:看額紋、鼻唇溝是否對稱,皺眉,閉目,示齒、鼓腮、吹哨;(3)定位診斷:周圍性面癱:整個半側面癱,見于面神經炎、小腦橋腦角腫瘤、吉蘭巴雷綜合征;中樞性面癱:僅眼輪匝肌以下面癱,見于半球病變。,8、位聽神經(autitorynerve)混合神經(1)解剖及生理(圖11、12):a耳蝸神經(cochlearnerve):內耳蝸神經內聽道橋腦小腦角橋腦耳蝸神經前、后核換元同側對側外側丘系內側膝狀體換元同側顳橫回傳導聽力下丘,司聽反射b前庭神經(vestibularnerve):內耳前庭神經內聽道橋腦小腦角橋腦、延髓部位四個前庭神經核換元大腦、小腦、腦干、脊髓。司平衡,(2)檢查:聽力:音叉128HZ,電測聽音叉試驗:Rinne、Weber試驗,眼球震顫(3)定位診斷:正常:氣導骨導,Weber居中傳導性耳聾:氣導骨導,Weber偏鍵側,見于突發(fā)聾、聽神經瘤前庭神經損傷:平衡障礙、眩暈、眼球震顫(水平、垂直、旋轉),見于美尼爾氏病、腦干缺血,9、舌咽神經(glossopharyngeal)混合神經(1)解剖及生理(圖13):起自延髓頸靜脈孔(jugularforamen)穿出顱副交感神經:下涎核腮腺,分泌消化液感覺神經:孤束核舌后1/3味蕾(司味覺)、頸動脈感受器、咽后壁(司痛覺),運動神經:疑核莖突咽肌,司吞咽(2)檢查:感覺:舌后1/3味覺運動:與迷走神經一起查(3)定位診斷:病變時出現(xiàn)舌后1/3味覺喪失,吞咽嗆,10、迷走神經(vagusnerve):混合神經(1)解剖與生理:(圖14)起自延髓頸靜脈穿出顱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背核內臟平滑肌,司內臟運動感覺神經:孤束核內臟,司內臟感覺運動神經:疑核咽、喉肌肉、軟鄂肌,司吞咽、發(fā)聲,受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2)檢查運動:9、10神經一起查,軟鄂運動,咽反射(3)定位診斷:9、10神經病變出現(xiàn)聲嘶、鼻音、吞咽障礙(dysphagia)、軟鄂活動不能、咽反射消失(球麻痹bulbarpalsy),見于腦干病變、吉蘭巴雷綜合癥、運動神經元病。,11、副神經(accessorynerve)(1)解剖與生理(圖15)上段脊髓從延髓穿出頸靜脈孔出顱斜方肌、胸鎖乳頭肌司扭頸、聳肩,受雙側皮質延髓束支配。(2)檢查:扭頸、聳肩(3)定位診斷:病變時胸鎖乳頭肌、斜方肌萎縮,抬頭無力,見吉蘭巴雷綜合癥。,12、舌下神經(hypoglossalnerve)(1)解剖及生理(圖16)延髓舌下神經核頦舌肌,司伸舌舌骨舌肌,司縮舌對側皮質延髓束支配。(2)檢查:伸舌,有無肌萎縮,有無偏斜,舌肌震顫。(3)定位診斷:舌下神經或核性病變:伸舌偏患側,可見肌萎縮,舌肌震顫。見于運動神經元病、吉蘭巴雷綜合癥(GBS);舌下神經核上性病變:伸舌偏向病灶對側,無肌萎縮,無肌肉震顫。見于大腦病變。,【感覺系統(tǒng)檢查及定位診斷】1、感覺分類(1)淺感覺:來自皮膚、表淺粘膜的感覺,溫、痛、觸覺(tactilesense)由脊髓丘腦束傳導;(2)深感覺:皮下組織壓覺、關節(jié)位置覺、關節(jié)運動覺、骨骼震動覺,由脊髓后索傳導;(3)復合覺:實體覺、定位覺、兩點辨別覺、圖形覺、重量覺,大腦頂葉(parietalobe)感受功能。,2、解剖及生理(圖17、18、19)(1)淺感覺通路:后根神經脊髓后角換元經灰質前聯(lián)合交叉到對側側索脊髓丘腦束丘腦外側核換元中央后回,傳導皮膚粘膜溫、痛覺、部分觸覺(2)深感覺通路:后根神經脊髓后索薄束(fasciculsgracillis)、楔束(fasciculuscunealus腦干薄束核、楔束核換元丘系交叉丘腦外側核換元中央后回傳導肌肉、骨骼、關節(jié)的深感覺、部分觸覺(3)皮層感覺區(qū):中央后回,倒人體分布。頂葉為復合覺形成區(qū),(4)體表的感覺支配:呈節(jié)段性,體表標志C4、T4、T7、T10、T12(5)周圍神經:含多個節(jié)段尺神經:尺側一個半手指皮膚橈神經:手背皮膚正中神經:手掌皮膚坐股神經(sciatic):大、小腿后側皮膚股神經:大腿前皮膚,3、檢查:閉目,左右對稱檢查(1)淺感覺觸覺:棉絮,毛發(fā)上痛覺:針刺,溫覺:冷水0100,熱水40500(2)深感覺震動覺:128HZ音叉放在骨隆起處,與正常比較運動覺:小、大關節(jié)位置覺:小、大關節(jié)壓覺(piesesthesia):鈍物壓皮膚復合覺a兩點辨別覺:指尖2-8mm,手2-3cm,上臂和大腿6-7cmb圖形覺:簡單數(shù)字或圖形c實體覺:園、方、軟、硬d重量覺:能辨別出重量相差50%以上的重量,4、感覺障礙(sensorydisorder)的表現(xiàn)感覺減退(hyposthesia):感覺閾升高感覺過敏(hypersthesia):感覺閾降低感覺倒錯(dysesthesia):感覺過度(hyperpathia):感覺異常(paresthesia):蟻走感、針刺感疼痛(pain),5、感覺障礙(sensorydisorder)的定位(圖20)(1)末稍神經:呈手套襪子型感覺障礙,見于末稍神經炎(2)周圍神經:其所支配的皮膚區(qū)出現(xiàn)感覺障礙如: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腓總神經、坐骨神經(3)后根神經:神經根分布區(qū),如頸錐病神經根型(4)灰質前聯(lián)合:馬褂型淺感覺障礙,深感覺好,見于脊髓空洞癥(syringomyelia)(5)半側脊髓:病變以下同側深感覺、對側淺感覺障礙(6)脊髓橫斷:損害平面以下深淺感覺障礙(7)延髓背外側(圖26):交叉型淺感覺障礙,見于小腦后下動脈閉塞(8)丘腦(thalamus):對側偏身感覺障礙(9)內囊:對側偏身感覺障礙(10)皮質:單肢感覺障礙,【運動系統(tǒng)(motorsystem)檢查及定位診斷】1、運動系統(tǒng)組成及生理: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下運動神經元、錐體外系、小腦系統(tǒng)(1)上運動神經元(錐體系統(tǒng)pyramidalsystem)(圖21、22):指揮隨意運動人體各部在中央前回的定位(圖22):呈倒人體大腦中央前回錐體細胞幅射冠內囊皮質延髓束、皮質脊髓束皮質延髓束經過腦干大部分到雙側顱神經運動核大部分延髓腹側交叉到對側脊髓側索前角細胞皮質脊髓束經過腦干小部分不交叉在同側脊髓前索下行交叉,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特點:癱瘓(paralysis)肌肉張力增加(hypertonia)、腱反射亢進(hyperreflexia)、淺反射消失、有病理癥、無肌肉萎縮、肌電圖(EMG)示神經傳導正常。(2)下運動神經元(lowermotorneuron):(圖21)執(zhí)行隨意運動顱神經運動核及軸突、脊髓前角細胞及軸突骨骼肌接受來自上運動神經元、錐體外系、小腦等各方面來的沖動的最后通路損害特點:癱瘓(paralysis)肌張力低(hypotonia)、腱反射減弱(hyporeflex)、肌肉萎縮(amyothophia)、無病理癥、肌電圖(EMG)示神經傳導速度異常。,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鑒別診斷(圖23)體癥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癱瘓分布整個肢體為主(單癱、偏癱、節(jié)癱)肌群為主肌張力增高,呈痙攣性癱瘓減低,呈松弛性癱瘓腱反射增強減低或消失病理反射有無肌萎縮無或輕度廢用性肌萎縮明顯肌束震顫無可有肌電圖神經傳導正常,神經傳導異常,無失神經電位有失神經電位,有失神經電位,(2)錐體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圖23):保證肌肉運動時的張力,組成:尾狀核新紋狀體病變出現(xiàn)肌張力降低、運動過多,如舞蹈病(chorea)殼豆狀核蒼白球(舊紋狀體)病變時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如帕金森氏病紅核黑質丘腦底核紅核脊髓束脊髓前角細胞,維持、調節(jié)身體的姿勢,保證肌肉運動時的必須張力,擔負那些刻板的反射性的運動網(wǎng)狀脊髓束,(3)小腦系統(tǒng)(cerebellarsystem)圖25:司肌肉協(xié)調運動小腦半球:新小腦,大腦皮質橋腦小腦,同側肢體的共濟吲部:舊小腦,接受來自脊髓丘腦束的纖維,維持軀體平衡絨球小結葉:維持軀體平衡及眼球運動小腦上腳:小腦皮層齒狀核結合臂交叉對側紅核紅核脊髓束交叉到對側側索前角細胞,肢體協(xié)調運動小腦中腳:額、顳皮層額橋束橋腦橄欖核橋臂交叉對側小腦皮層小腦下腳:脊髓小腦束繩狀體吲部前庭神經核前庭脊髓束同側前角細胞,軀干共濟,2、檢查(1)肌肉張力:肌肉松弛時被動運動所遇到的阻力肌肉張力低:過伸見于小腦、錐體外系病變肌肉張力高:折刀樣(clasp-knifephenomenon),見于錐體系損害鉛管樣(lead-piperigidity或齒輪狀(cog-wheelrigidity),見于錐體外系損害(2)肌力:主動運動時所呈現(xiàn)的收縮力0級:毫無肌肉收縮1級:輕微收縮,不能產生動作2級:所產生的動作不能勝過自身重力3級:能完成抗地心引力的動作,但不能勝過一般阻力4級:能勝過一般阻力,但比較弱5級:正常肌力,(3)共濟:肌肉協(xié)調運動,障礙時稱共濟失調(ataxia)步態(tài)、指鼻試驗(finger-to-nosetest)、輪替試驗、跟膝脛試驗,小腦病變出現(xiàn)共濟失調(ataxia)閉目難立試驗(Rombergtest):脊髓后索病變出現(xiàn)感覺性共濟失調(sensoryataxia)(4)反射(reflex)淺反射:刺激不同部位皮膚或粘膜引起肌肉快速收縮,腹壁反射(abdominal)、提睪反射(cremasteric)、肛門反射(anal),上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均減弱或消失深反射:叩擊肌腱或骨膜引起肌肉的牽張反射肱二頭肌反射(biceps)、肱三頭肌反射(triceps)、橈骨膜反射(radialperiostealreflex)、膝腱反射(patellartendon)、跟腱反射(achillestendon)、臏陣孿(kneeclonus)、踝陣孿(ankleclonus)上運動神經元病變時反射活躍,下運動神經元病變時反射減弱(5)病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壓高強免燒壓磚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錦綸高速紡絲油劑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避雷器漏電流及動作記錄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補給水裝置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聚酯纖維紙復合材料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立式瓷殼線繞電阻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腦天線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煤氣管材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潔具掛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梨形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稅務講座課件
- 2025年暑假實踐作業(yè)模板【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報告范文二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應用能力測試卷
- 學校食堂暑假前收尾工作指南
- 休閑車零部件回收再利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滴灌帶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
- 消防系統(tǒng)維護保養(yǎng)方案
- 骨科護理實習生小講課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國汽車散熱器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商業(yè)模式與投融資發(fā)展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