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特征.doc_第1頁
當前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特征.doc_第2頁
當前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特征.doc_第3頁
當前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特征.doc_第4頁
當前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特征.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前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特征現階段中國的社會問題是在特有的歷史時代背景下出現的,表現出和其他國家很不相同的一些特征。第一是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訴求。 有調查顯示,中國民眾最感興趣的問題,前六位都是民生問題,而且是基礎性的民生問題,一般是社會保障、通貨膨脹、醫(yī)療、公共衛(wèi)生、教育問題、養(yǎng)老保險問題,還有一些地方對環(huán)境生態(tài)特別關注。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長期以來民生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中國現在的主要矛盾問題,80%以上根源于民生問題。民生解決不好的話,會誘發(fā)各種各樣的矛盾。第二是勞資矛盾非第一矛盾。 調查發(fā)現,社會矛盾排在第一位的是官民,第二位是貧富,第三位是勞資,這與馬克思時代很不一樣。那時,勞資矛盾是第一位的。官民矛盾,一個原因是民眾對于政府有一種復雜的態(tài)度:一方面,民眾對于政府有些不滿,另一方面,又離不開政府。民眾對于政府有著一種心理和行為上的慣性依賴,有事不找法院,什么事都找政府。另一個原因是政府定位的錯位、缺位、越位。現代政府的定位應該是公共服務型政府,而我國在毛澤東時代是全能型政府,改革開放后實際上定位為經濟型政府?,F在,無論是胡錦濤總書記還是溫家寶總理,都強調公共服務型政府,但我們政府這個公共服務型組織角色扮演的還不是很好,甚至缺位,民眾的需求得不到一定的滿足。另外,有些官員在具體工作時,直接侵害了民眾的利益。本來民眾對政府就有很多要求,對政府很依賴,現在既滿足不了他的一些要求,還損害他的利益,官民之間肯定會產生矛盾。而且有些地方的政府理念沒有轉過來,甚至有的時候跟民眾對立起來,直接引發(fā)了官民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第三是個案問題容易演變成群體化的矛盾。在實際中,50%的群體事件原本是很簡單的個案問題,但由于處理不好,最終演變成了一種地區(qū)化的、規(guī)?;?、群體化的社會矛盾沖突。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2005年6月,安徽池州的一起普通交通事件,就是因為傳言政府袒護“老板”,進而引發(fā)了一起規(guī)模較大的群體性事件。有調查證明,中國的群體事件有個特點,卷入群體事件的絕大多數人往往與誘發(fā)群體事件的導火索無關。這說明,現在民生問題沒有得到很好改善,主要群體有弱勢化的趨向,人們心里不滿,需要發(fā)泄,找到機會就借機宣泄、借題發(fā)揮。所以,有學者把這種現象叫做無直接利益沖突。第四是利益訴求方式(抗爭方式)總體上相對溫和。和別的國家比,在中國現階段,民眾抗爭方式總體而言以溫和的方式為主,激烈的利益訴求方式只是少見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上訪、靜坐、集體“散步”等方式。馬克思時代工人運動是搗毀機器、搗毀工廠,更進一步的是拿起槍支走上街頭,推翻現有政府,成立了巴黎公社,與政府有激烈的沖突。而現在我們國家不是,這跟民眾的理性行為方式的選擇有關。中國民眾總體上是比較理性的,普遍會考慮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性價比。一方面要擴大影響,引起上級的重視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避開違法的嫌疑,以不被界定為違法行為為出發(fā)點,減小自身的風險,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于是,種種溫和的方式就成為他們的首選。從歷史上看,引發(fā)激烈暴力行為有幾種可能性。一個是極端的生存危機出現,容易引發(fā)暴力事件。而這種情況在大部分國家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除此以外,還有三種容易誘發(fā)激烈沖突的因素,而這三種因素在世界各地仍然存在,在中國或是一去不返,或是壓根沒有歷史基礎和民眾基礎。哪三種因素呢?第一種容易引發(fā)激烈沖突的因素是極端意識形態(tài)。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陷入到極端意識形態(tài)中,那就意味著勢不兩立,不同的群體就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我們國家曾經經過這個時期,即“文革”時期,一個民族陷入了瘋狂。第二種因素是極端的種族主義。中國在這個因素上既沒有意識基礎也沒有現實基礎。史上最典型的極端種族主義代表是納粹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中華民族是一個寬容、包容的民族。在漢族成長的過程中,漢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混血民族,是上百個民族融合而成的。中華民族的包容性也是空前的,他不排斥任何一個民族。當希特勒打擊猶太人時,猶太人往各個國家跑,別的國家都拒簽,可是一個中國領事就發(fā)了幾萬張簽證,一大批猶太人跑到中國來,到上海去了。所以,猶太人對中國非常感恩。第三個因素是極端的宗教意識。極端的宗教意識把異教徒甚至是本宗教中不同的派別視為敵人。中國從歷史上來看,極端宗教意識是沒有基礎的;從現實來看,也沒有民眾基礎。所以,在中國沒有極端宗教意識膨脹的可能性第五是解決問題處兩難境地。 中國復雜的社會矛盾此起彼伏,按下葫蘆浮起瓢。比如,房價太高了,但打得太低也不行,打得太低會讓大批中等收入人群的財富嚴重縮水,而我們很重要的目標是要造就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再比如說勞動權利的維護。如果把勞工標準提得很高,那么企業(yè)成本就會提高,而我們國家現在大多數制造業(yè)利潤都不高,出口產品是微利,人力成本增加,加上人民幣又在升值,那產品怎么能賣得動。尤其企業(yè)一旦倒閉,對民眾影響就更不好了,大批的人會失業(yè),連工資都掙不到,這就是兩難。第六是社會矛盾生長空間較大。 從社會矛盾演化的角度看,現在只能說社會矛盾剛開始不久,生長空間較大。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新的一輪城市化“大躍進”所帶來的新的社會矛盾問題。各個地方正在或準備開展新一輪的城市化“大躍進”,我們中國有一百八十多個地級市提出建立國際化大都市的口號。這是很嚇人的,美國也沒有這么多的國際化大都市。這個“大躍進”一旦開始,大量的征地拆遷,新的矛盾就會形成了,圍繞著強行征地拆遷就會形成新一輪的社會矛盾。二是以往歷史遺留問題的“倒找”。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沒有相應配套法律,就“摸著石頭過河”,很多做法往往沒有法律依據,現在,人們法律意識增強了,倒過來一看不對,這也引起了很多社會矛盾問題。三是勞資矛盾和糾紛將會大幅度上升。勞資矛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城市化在推進,城鎮(zhèn)人口越來越多,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勞資關系覆蓋面越來越大,幾乎覆蓋所有的領域。而且勞資關系的特點是集中程度高,組織紀律性強,在一個地方出現問題,別的地方可能聯(lián)合性地作出反應。另外,現在民眾維權意識、平等意識開始增強,但現有勞動法又有偏差。不出意外的話,勞資矛盾未來幾年將會超過官民矛盾,躍居第一。中國未來是否能夠和諧、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勞資矛盾如何解決。無論是從一個層面還是從主體的角度來講,勞資矛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