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音聽力測試操作流程;_第1頁
純音聽力測試操作流程;_第2頁
純音聽力測試操作流程;_第3頁
純音聽力測試操作流程;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純音聽力測試操作流程1、概述:職業(yè)性噪聲聾系指勞動者在工作場所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而發(fā)生的一種漸進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害。根據(jù)職業(yè)性噪聲聾診斷標準(gbz 49-2007)中的相關規(guī)定,可用氣導和骨導測定法測定聽閾,分別測定雙耳在語頻(500hz,1000hz,2000hz)和高頻(3000hz、4000hz、6000hz)上的聽閾值,并比對gb/t 7582將聽力測試結果進行年齡性別修正。氣導測聽法是用耳機將測試信號發(fā)送給受試者。骨導測聽法是用位于受試者乳突或額部的骨振器給信號。宜先做氣導聽閾級測定而后作骨導聽閾級測定??捎脦讉€固定頻率的測試音(固定頻率測聽法),或用按預定速率隨時改變頻率的測試

2、信號(掃頻測聽法)測聽聽閾級。在氣導和骨導的測試中,兩耳的聽閾級應分別測定。在規(guī)定條件下,非測試耳(對側耳)應加掩蔽噪聲。經(jīng)壓耳式,罩耳式或插入式耳機給屏蔽噪聲。目前尚無罩耳式耳機的校準標準。2、校準測聽設備的基準零級:校準氣導聽力計的基準等校閾聲壓級(retspl)載于gb/t 4854.3-1998(本標準取代gb/t 1166989。),基準等校閾力級(retfl)載于gb/t 4854.3-1998中。骨振器在不同位置(即乳突或額部)有不同的基準等校閾力級。gb/t 1166989中列出骨振器在乳突位置的值,并在該標準的附錄a中列出在前額和乳突兩部位間的差值。3、對測聽設備的要求:聽力

3、計應按照gb/t 7341的要求制造并按gb/t 4854 和gb/t 11669的要求校準。4、合格的測試人員:合格的測試人員應理解為曾受過有關測聽檢查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教學課程培訓的人員。由國家主管機構認定這一資格。在本標準中,檢查都是由合格測試人員親自進行的,或在其指導監(jiān)督下進行的。檢查人員應對本標準中未詳細規(guī)定的測聽檢查的以下方面作出抉擇:(1) 先檢查哪一耳(通常是先查較靈敏耳);(2) 需否加掩蔽;(3) 受試者的反應是否與檢查信號相應;(4) 有無任何外部噪聲、事件或受試者的任何行為或反應會影響檢查結果;(5) 對全部或部分檢查需否中斷、終止或重復。5、檢查時間:不要使受試者過度

4、疲勞,檢查進行20min如不讓受試者休息,時間越長就越難得到可靠的結果。6、對測聽檢查環(huán)境和條件的要求(1) 測聽檢查室中的環(huán)境聲壓級不應超過gb/t 7583-87規(guī)定的環(huán)境噪聲最大允許級;(2) 在測聽檢查中受試者和檢查人員都應坐得舒適,不受任何不相關的事物或附近人員的干擾或分散注意力;(3) 測聽檢查室的氣溫應在當?shù)赜嘘P機構規(guī)定的范圍內;(4) 測聽檢查室應能充分通風換氣;(5) 測試人員應能清楚的看到受試者,但受試者應看不到聽力計按鈕的操作。記錄 聽力計結果時,記錄表也不應倍受試者看到。(6) 當檢查是在測聽檢查室的外面進行時,應從一觀察窗或通過閉路電視系統(tǒng)對受試者監(jiān)視和監(jiān)聽。7、受試

5、者的準備:新近暴露于噪聲可引起聽閾級暫時性上升,因此因避免在測聽檢查前有明顯的噪聲暴露,如有,應在測聽報告中加以注明。為了避免應過度緊張而導致的錯誤,受試者應在檢查前5min來到檢查室。鑒于職業(yè)性聽力損失有暫時性閾移,故應將受試者脫離噪聲環(huán)境12h-48小時后作為測定聽力的篩選時間。若篩選測定結果已達觀察對象或噪聲聾水平,應進行復查,復查時間定位脫離噪聲環(huán)境后一周。一般在測聽前由一合格人員耳鏡檢查,如發(fā)現(xiàn)外耳道中堵塞耳垢,應將其除去。此外,還應檢查外耳道是否被耳機壓癟,如被壓癟則應放一短管于外耳道口,最好還應簡單地詢問病人病史。8、對受試者的指導:(1)為獲得可靠的檢查結果,必需對受試者說明檢

6、查程序和有關事項,使其有充分的了解。適用于受試者的語言講解,正常情況下應包括:a. 怎樣做出反應;b. 在任一耳聽到不管多么細微的純音時,受試者都應作出反應;c. 在聽到純音時應立即作出反應,當不再聽到純音時應立即停止反映;d. 聲音的一般音調次序;e. 要先檢查哪一耳。(2)受試者作出的反應,應能明確的看出是在表示聽到的純音和不再聽到純音。常用的反映的例子如:按下和放松信號鈕;舉起和放下手指或手;口述“有”或“無”。(3)還應指導受試者避免不必要的活動,以防發(fā)出不應有的噪聲。在作了知道后,應詢問其是否已明白,應讓受試者知道在有任何不舒適時刻提出中斷檢查。如有任何疑問,應再次指導。9、換能器的

7、佩戴:進行檢查前,要先去掉眼睛、頭飾和助聽器,在換能器(即耳機和骨振器)和頭之間盡可能把頭發(fā)撥開。換能器應由測試人員為受試者佩戴在正確的位置,并知道受試者此后不要碰換能器,在戴好和調整好換能器后不要立即開始檢查,耳機的聲孔應面對耳道入口,骨振器的佩戴應使其接觸部有盡可能大的面積與透露接觸。如在乳突上,應在耳后最接近耳廓處而又不接觸耳廓。10、測試音輸出:測試音的輸出應連續(xù)給1-2秒,當有反應時,在給音之間不間歇期應是不規(guī)則的,且不應短于測試音持續(xù)時間。12、測試音頻率順序:給測試音的次序是先從1000hz開始,而后依次向上測較高的頻率,接著以下降的順序測較低的頻率,對先測試耳應復查一次1000

8、hz。在低頻高強度級時可有振動觸覺感,病人常做出聽到聲音的反應,故應注意勿將這種感覺誤當成聽覺。13、純音聽力測試步驟: 1)初步熟悉:在測聽閾前應先用一足夠強的信號引起肯定的反應,使受試者熟悉應如何能配合作出反應,建議用以下的熟悉方法:(1) 給能清晰聽到的聽力級(如聽力正常的受試者給40db)1000hz的純音;(2) 每20db一檔地降低純音級直至作出反應;(3) 每10db一檔地加大音級直至作出反應;(4) 在最低聽力級重復一次;(5) 如反應和給音一致,則已熟悉;如不一致,則應重復;如再次失敗,則應重復說明知道。2)不加掩蔽檢查的步驟(此處只介紹上升法):用在熟悉階段受試者作出反應的

9、最低純音級開始,每10db一檔地下降,降至聽不到;5db一檔地上升,升到聽到又10db一檔地下降,如此繼續(xù)檢查,直至在最多五次上升中有三次是在同一純音級開始作出反應的。在簡短法中,以三次上升中有二次在同一強度級得出反應代替五次上升中有三次反應的在同一強度級。注:對任何頻率,可重復(或簡化)熟悉步驟。最后應復查1000hz,如該耳復查1000hz的結果和(同一耳)開始測得的結果相差不超過5db,就可進行另一耳的檢查。如聽閾比開始測得的要好或相差10db以上,則應按相同頻率次序重復檢查直至兩次測試結果相差少于5db。按照測試頻率順序繼續(xù)進行到兩耳都檢查完。3)掩蔽條件及掩蔽測試過程:(1) 為避免

10、非測試耳(不是正在檢查的耳)聽到測試音,有時需要在非測試耳側加掩蔽噪聲。(2) 不加掩蔽分別測的兩耳的氣導“聽閾”(ac)。(3) 如果測試耳(te)ac比非測試耳(nte)的骨導聽閾(bc)40db,則需加掩蔽。(4) 于nte氣導加等于nte ac(非測試耳氣導聽閾)的有效掩蔽級nb(經(jīng)過校準后的聽力計有效掩蔽級nb等于聽力計所示的db值),通常未經(jīng)過校準的聽力計,一般在聽力計所示的db值加5db。(5) 5db一檔地加大nb,直至聽不到純音;nb加至與teac相等還能聽到純音。如果是則這一teac就是te的純音聽閾級。(6) 如果nb加大到還小于teac時就聽不到純音,則5db一檔地加大

11、純音,至再度聽到純音。(7) 再度聽到純音,加大5db nb聽到純音加nb聽不到純音加大純音聽到純音如此重復至,在不再加大純音級的情況下,連續(xù)加了10db以上的噪聲還能聽到純音,這一純音級就是te的聽閾級(此謂平臺搜索法)。4)骨導聽閾測聽法(1)在精確地測定單側的骨導聽閾級,做骨導測聽時,都應在非測試耳加掩蔽。此外,做骨導檢查的耳不應堵住,以避免堵耳效應,如耳被堵住,應在聽力圖中注明。(2)對骨振器的乳突位置,以聽力級表示的震動觸覺閾平均相當于:250hz約40db,500hz約60db,1000hz約70db,然而可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應注意不要把振動觸覺誤斷為聽覺。(3)在以下情況可

12、考慮不測骨導:氣導聽力正常,佳于15db hl;除高頻3k或4khz凹陷外,其他頻率氣導聽力正常。5)加掩蔽骨導測聽檢查的步驟(1)戴好骨振器和給噪聲的壓耳式耳機;(2)不加掩蔽先測測試耳的骨導聽閾(tebc);(3)在非測試耳(nte)給相當于該耳的氣導聽閾的有效掩蔽級的掩蔽噪聲復查bc;(4)加大nte的噪聲級,直到噪聲級超過tebc40db(氣導耳間衰減為40db,骨導1a為10db,nb加到大于40db就可以傳至對側掩蔽tebc。在nb越邊過掩蔽前,nte的nb掩蔽傳至te的bc)真實的tebc。如純音被掩蔽,則增加噪聲級在過掩蔽前,進行平臺搜索。注意:不要使受試者過度疲勞,檢查應在20分鐘內完成,若進行20分鐘應讓受試者休息,時間越長就越難以得到可靠的結果。用聽力圖表示聽閾級時,應采用表中給出的符號,對氣導相鄰點用直線連接,骨導用虛線連接。10、計算聽閾級:(1)純音聽力檢查時,若受檢者在聽力計最大聲輸出值仍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