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shù)學期末復習指導(??疲第1頁
離散數(shù)學期末復習指導(??疲第2頁
離散數(shù)學期末復習指導(??疲第3頁
離散數(shù)學期末復習指導(專科)_第4頁
離散數(shù)學期末復習指導(??疲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離散數(shù)學期末復習指導(??疲┲醒腚姶罄砉げ坑嬎銠C教研室 離散數(shù)學是中央電大計算機應用專業(yè)信息管理方向開設的必修統(tǒng)設課。該課程使用新的教學大綱,在原有離散數(shù)學課程的基礎上削減了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群與環(huán)、格與布爾代數(shù)這兩章及圖論的后三節(jié)內(nèi)容),使所學的知識達到必需、夠用,更加適合大學??茖哟蔚慕逃?。目前該課程沒有新教材,借用原教材。使用的教材為中央電大出版的離散數(shù)學(劉敘華等編)和離散數(shù)學學習指導書(虞恩蔚等編)。離散數(shù)學主要研究離散量結構及相互關系,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數(shù)學訓練,提高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為從事計算機的應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論基礎。其先修課程為:高等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后續(xù)課程為

2、:數(shù)據(jù)結構、數(shù)據(jù)庫、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網(wǎng)絡等。 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本課程分為三部分:集合論、數(shù)理邏輯和圖論。1、 集合論部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運算、關系及其性質);2、 數(shù)理邏輯部分(命題邏輯、謂詞邏輯);3、 圖論部分(圖的基本概念、樹及其性質)。 學習建議離散數(shù)學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習離散數(shù)學的關鍵是對離散數(shù)學(集合論、數(shù)理邏輯和圖論)有關基本概念的準確掌握,對基本原理及基本運算的運用,并要多做練習。一、各章復習示例與解析第一章 集 合例1,將“大于3而小于或等于7的整數(shù)集合”用集合表示出來。解析 集合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列舉法,一種稱為描述法。 列舉法將集合的元素按任意順序逐一列在

3、花括號內(nèi),并用逗號分開?!按笥?而小于或等于7的整數(shù)”有4、5、6、7,用列舉法表示為4、5、6、7; 描述法是利用集合中的元素滿足某種條件或性質用文字或符號在花括號內(nèi)豎線后面表示出來。上例用描述法表示為x| xZ并且3x7,其中Z為整數(shù)集合。答:4、5、6、7或x| xZ并且35。 在解釋I下求公式$x(F(x)G(x)的真值。5、 化簡下式:(ABC)(AB)-(A(B-C)A)6、 已知A=1,2,3,4,5,B=1,2,3,R是A到B的二元關系,并且R=(x,y)|xA且yB且2 x+y 4,畫出R的關系圖,并寫出關系矩陣。7、 畫出下面偏序集(A,)的哈斯圖,并指出集合A的最小元、最

4、大元、極大元和極小元。其中A=a,b,c,d,e,=(a,b),(a,c),(a,d),(a,e),(b,e),(c,e),(d,e)IA。8、 求命題公式的析取范式與合取范式。9、給定解釋I如下: 定義域D=2,3; f(2) f(3) F(2,2) F(2,3) F(3,2) F(3,3) 3 2 0 0 1 1求。10、求下面帶權圖的最優(yōu)支撐樹,并計算它的權。 4 7 8 20 12 8 9 10 15(四)證明題1、證明等價式。 2、 利用形式演繹法證明:蘊涵Q。3、 A,B,C為任意的集合,證明:4、 利用一階邏輯的基本等價式,證明: 練習題參考解答(一)填空題1、列舉;描述;2、5

5、;5,2,5,3,5,2,3,5;83、s1=(a,1),(b,1);s2=(a,2),(b,2);s3=(a,1),(b,2);s4=(a,2),(b,1)4、(1,0,1); (1,1,1); (1,0,0)5、 28; 76、5;f,5;1,3,47、笛卡爾積(或直乘積);(x,y)|xA且yB;二元關系8、并且(或合?。换蛘撸ɑ蛭鋈。?;蘊涵9、(L(a,a)L(a,b)L(a,c)(L(b,a)L(b,b)L(b,c)(L(c,a)L(c,b)L(c,c)10、點;連接某些不同點對的邊;一對不同點之間最多有一條邊(二)選擇題(選擇一個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入括號中)1、C 2、A 3、C

6、 4、A 5、C6、A 7、B 8、D 9、C 10、A(三)計算題1、解:(1) (2)=(1,2),(3,4) =(1,1),(1,2),(1,3),(2,3),(2,4), (3,4),(4,4) =(1,1),(3,1),(3,2),(4,3) =(2,1),(4,3) 2、解: R1和R2的關系圖如下: R1的關系圖 R2的關系圖由關系圖可知,R1是等價關系。R1不同的等價類有兩個,即a,b和c,d。由于R2不是自反的,所以R2不是等價關系。3、解 :(1) 真值表P QP PP (PP)Q0 01 0 10 11 0 01 00 0 11 10 0 0 因此公式(1)為可滿足。(2

7、) 真值表P QPQ (PQ) (PQ)Q0 01 0 00 11 0 01 00 1 01 11 0 0 因此公式(2)為恒假。 (3) 真值表P Q RPQ QR PR (PQ)(QR)(PR)0 0 0 1 1 1 10 0 1 1 1 1 10 1 0 1 0 1 10 1 1 1 1 1 11 0 0 0 1 0 11 0 1 0 1 1 11 1 0 1 0 0 11 1 1 1 1 1 1 因此公式(3)為恒真。 4、解: $x(F(x)G(x) (F(-2)G(-2)(F(3)G(3)(F(6)G(6) (10)(10)(01) 1 5、解: (ABC)(AB)-(A(B-C)

8、A)=(AB)- A (利用兩次吸收律) =(AB) A =(A A)(B A) = f(B A)= B- A 6、解: R=(1,1),(1,2),(1,3),(2,1),(2,2),(3,1) 1 1 2 2 3 34 5 R的關系圖為關系矩陣7、解: (A,)的哈斯圖為: e b c d a a為A的極小元,也是最小元; e為A的極大元,也是最大元。 8、解: (PQ)(PQ)(PQ)(PQ)(PQ)(PQ)(PQ)(PQ)(PQ)(PQ)(PQ)(PQ)上面結果為合取范式。利用對分配得:(PQ)(PQ) (PP)(PQ)(QP)(QQ) (PQ)(QP)上面結果為析取范式。9、解: x

9、y(F(x,y)F(f(x),f(y) x(F(x,2)F(f(x),f(2)(F(x,3)F(f(x),f(3) (F(2,2)F(f(2),f(2)(F(2,3)F(f(2),f(3)(F(3,2)F(f(3),f(2)(F(3,3)F(f(3),f(3) (01)(01)(10)(10) 0 10、解: 帶權圖的最優(yōu)支撐樹如下,權和為28。 4 7 8 9(四)證明題1、 證明: 2、證明: (1) 規(guī)則P(2) 規(guī)則P(3) 規(guī)則Q,根據(jù)(1)、(2)和基本蘊涵式(12)(4) 規(guī)則P(5) 規(guī)則Q,根據(jù)(3)、(4)和基本蘊涵式(11) (6) 規(guī)則P(7) 規(guī)則Q,根據(jù)(5)、(6)和基本蘊涵式(12)(8) 規(guī)則P(9) 規(guī)則Q,根據(jù)(7)、(8)和基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