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_第1頁
淺談低年級“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_第2頁
淺談低年級“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_第3頁
淺談低年級“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低年級“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安排在教材中的各個知識模塊后,是為了增強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意在鞏固所學知識,提升知識的應用意識。解決問題完全改變了以文字敘述為主的表現(xiàn)方式,問題的表現(xiàn)方式豐富多彩,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有情景,有實物照片或圖片,有卡通漫畫或對話等。雖然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非常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但在具體的教學中又出現(xiàn)了很多困惑:類型太大,學生掌握不了;低年級學生不會識別有用信息,不會聯(lián)想信息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往往是學生最易出錯的等等。根據(jù)這些情況,我在教學中嘗試了以下一些策略: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景,激發(fā)學生提問。心理學研究表明:

2、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持續(xù)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把數(shù)學知識融入學生喜愛的情景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激起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愿望,對協(xié)助學生解決問題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一年級(上冊)教材第73頁第10題,表現(xiàn)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場景。在教學中,我問學生:“你們理解圖中這些可愛的人物嗎?聽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嗎?”學生都很喜歡白雪公主,高興地告訴我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我接著問:“你能從這幅圖中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我讓學生四人一組實行觀察討論,因為學生對圖畫感

3、興趣,他們興致勃勃地實行討論,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符合圖意的問題。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更貼近自身的思維實際,更能引發(fā)其探究。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觀察生活和周圍事物,從而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如在學完“26的乘法口決”后,我編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情境:兔媽媽和三只小兔去森林里采蘑菇,每人采了六個蘑菇然后問學生:“根據(jù)這個故事里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學生聽后很感興趣,眼睛里都閃著興奮的光芒。馬上,下面就舉起了很多只小手。我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了兩個有代表性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三只小兔一共采了多少個蘑菇?”“2、

4、兔媽媽和三只小兔一共采了多少個蘑菇?”然后對學生說:“你們認真讀讀這兩個問題,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很快,學生就得出:這是兩個不一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求的是3只小兔采的蘑菇總數(shù),而第二個問題求的是4只(包括兔媽媽)兔子采的蘑菇總數(shù)。從而讓學生明白了一個情境能夠提幾個不同的問題。二、收集有用信息,提升解題水平。數(shù)學課程標準下的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信息表現(xiàn)上“給”的特點,它在學段目標“數(shù)學思考”中對第一學段的信息表現(xiàn)都有明確的指導:學生能“選擇有用信息實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收集有用信息”“收集、選擇、處理數(shù)學信息”。這就要求教師、教材只對信息實行粗加工甚至不加工就表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去主動尋找、選擇有

5、用信息,為我所用。培養(yǎng)學生收集有用信息的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從低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中讓學生聯(lián)想信息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方法。如:一年級下冊第15頁一題:雞有11只,鴨有8只,鵝有7只(1)鴨和鵝一共有多少只?(2)公雞有5只,母雞有幾只?我在教學時并沒有直接出示兩個問題,而是問:“看到以上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看到雞有11只,鴨有8只這兩條信息,就能聯(lián)想到“雞和鴨一共有19只,雞比鴨多3只”;看到雞有11只,鴨有8只,鵝有7只的信息就能聯(lián)想到“雞鴨鵝共有26只”;看到鴨有8只,鵝有7只的信息就能解決“鴨和鵝一共有多少只?鴨比鵝多多少只?鵝比鴨少多少只?”等問題

6、;再解決問題(2)學生就會去選擇“雞有11只”這個有用信息。再如在二年級的解決實際問題中:常有類似于“美術組的有32人,參加合唱組的有18人,參加舞蹈組的比參加美術組的少6人”等信息,提出:“參加舞蹈組的有多少人?”或“參加美術組的比參加合唱組的多多少人?”這時,學生便必須對這些條件實行分析、評價,哪些條件是有聯(lián)系的,哪些條件之間沒有聯(lián)系,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多實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頭腦中自然地建立了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根據(jù)問題選擇有用信息的水平就增強了,避免了學生不去理解題意,隨意拼搭數(shù)字的弊端。三、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題策略。課改新教材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重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境,

7、重視素材的現(xiàn)實性與趣味性,強調知識的靈活應用,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基礎解決問題。很多教師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忽視了基本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認為這是傳統(tǒng)的東西,有違新課程理念,理應予以拋棄。其實,任何新事物都根植于傳統(tǒng)的土壤,任何改革都是一種“揚棄”。事實上,重視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是傳統(tǒng)小學應用題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之一,完全可以借鑒于新教材的“解決問題”的教學?;镜臄?shù)量關系,是學生形成解決問題模型的基礎,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與綜合的方法,積累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和結構,才能使學生在獲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加減法中抓住“部分與整體”

8、的關系, 讓學生學會找出“部分與整體”。如一年級下冊第49頁的例題:已經(jīng)采了23個桃,樹上還剩5個桃,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可以這樣想:還剩的是部分,采了的是部分,樹上原有的就是這兩部分合起來是全部,求全部用加法。再如紅花片有20個,黃花片比紅花片多5個,紅花片有多少個?可以這樣想:紅花片比黃花片多5朵,“多”是什么意思?指紅花片的個數(shù)與黃花片一個對一個,對完了,紅花片還有5個,就是把紅花片分成了兩部分,即20和5,紅花片的個數(shù)是總數(shù),求總數(shù)用加法。如果是黃花片比紅花片少5多,怎樣想?從“少”這里想,紅花片與黃花片一個對一個,對完了,黃花片不夠,紅花片20是總數(shù),黃花片個數(shù)與5是部分,求部分用減

9、法。抓住了以上關系,即抓住了本質,不管題目怎么變化,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教師教學時不能把力量放在一個一個題目的解答上,尤其一年級的教師不能滿足于學生解對了,套路子的教學上,如有一些蘋果第一天吃掉3個,第2天吃掉4個,吃了幾個?盡管是吃掉,用的卻是加法,所以不能套模式,要抓本質,真正讓學生學會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四、重視答句訓練,明晰解題思路。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學校使用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跟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新了,題型活了,問題的提出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展開,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但低年級學段的教材中,解決問題中的“答句”不見了。這也就是說解決問題中的“答句”不要寫了。于是

10、,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從而忽略了對解決問題中“答句”的書寫和指導。這種做法的確給低年級的老師和學生們帶來了不少方便,避免了因低年級學生識字較少而給寫“答句”造成的許多麻煩,著實也讓低年級的老師們在教學中節(jié)省了不少力氣。然而,隨著教學實踐的逐漸深入和年級的升高,這種做法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漸漸凸顯出來,具體表現(xiàn)在:審題不細心,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單位找不準,解題能力下降等,出錯率明顯提高。例如有道題:一枝鋼筆要6元錢,小明買3枝鋼筆需要多少錢?解答后不少學生所帶的單位為“錢” ,“張”等,這樣的單位都是錯誤的。再如有類似這樣的題:二(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8人,每6人分一組,可以分幾組?結果有的學生答非所問,寫出了這樣的“答句”,“答:每組有8人?!薄按穑阂还灿?4人?!钡?。會出現(xiàn)這些錯誤,我覺得這主要是平時缺乏訓練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從一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養(yǎng)成寫“答句”的習慣,相信是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所以我從二年級開始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寫單位,寫答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和強調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寫單位,寫答句逐漸形成了習慣,慢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