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概論作業(yè)_第1頁
美學概論作業(yè)_第2頁
美學概論作業(yè)_第3頁
美學概論作業(yè)_第4頁
美學概論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美學概論課程期末作業(yè)題目:淺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學生姓名 王博學 號 2學 院 經濟與國際貿易學院專業(yè)名稱 經濟學班 級 14經濟(2)2015年12月淺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摘要:“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提出的一個涉及審美活動本質的極其重要的美學命題。這個命題的提出,既承認了美的客觀存在,又強調了人的主觀感受,對我們現(xiàn)在的美學研究仍有很大的啟示作用?!懊馈笔且粋€復雜的概念??v觀中西方美學史,對“美是什么”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葉朗將“美”歸結為審美意象,這為中國現(xiàn)代美學體系做出了杰出的理論貢獻。本文以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為命題作為理論切入點,具

2、體分析對 “美”的理解關鍵詞:柳宗元;葉朗;審美意象;主觀感受; 唐代柳宗元有一句話:“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修竹,不遭右軍,則蕪沒于空山矣!”。北大葉朗先生對這句話十分推崇。認為這短短的幾個字,深刻揭示了審美活動的本質,勝過厚厚一大本美學書。與這句話的精神相類似的,就是王陽明的那一段話:“你未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方知此花與汝同在?!边@觀點,與西方現(xiàn)象學美學的觀點十分相似,認為,是人的生命將沒有生命的物照亮了,使其獲得了生命,這個照亮過程,就是審美活動,這是一個意向性構建過程,這個照亮活動沒有發(fā)生之前,沒有美,這個過程發(fā)生結束,美也結束了。美不自

3、美,而是你把它照亮了。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fā)現(xiàn)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物變成意象,即一個完整的、有意蘊的感性世界。這與當代美的概念迥然不同,當代美,只是孕育在一個或多個實在物中,認為美是客觀的,并沒有人的審美體驗。對于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這個命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理解。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離不開觀賞者,而任何觀賞者都帶有創(chuàng)造性。當代人之所以認為美是客觀的、實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看到物是客觀的,因此他們覺得物的美也是客觀的。這里 的錯誤在于把“象”與“物”混淆了。“物”是實在的世界,“象”是知覺的世界。“象”是“

4、物”向人的知覺的顯現(xiàn),也是人對“物”的形式和意蘊的揭示。欣賞美的前提具有審美性質的“象”是我們欣賞美的前提之一。為什么我們欣賞自然美會選擇花朵、月亮,欣賞社會美會選擇飛機、摩天大樓,欣賞人體美會選擇身材高挑的美女呢?這是因為這些事物本身具有客觀的審美性質。李斯托維爾曾說:“審美的對立面和反面,也就是廣義的美的對立面和反面,不是丑,而是審美上的冷淡,那種太單調、太平常、太陳腐或者令人太厭惡的東西,它們不能在我們的身上喚醒沉睡的藝術同情和形式欣賞的能力?!彼J為,主體的“情”和“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交融、契合溝通的。那些平凡的、陳腐的、令人厭惡的“象”,根本不可能激起主體的美感,因而主體不可

5、能進入審美活動,當然也就不可能產生“意象”。也就是說,審美主體選擇的“象”不僅不是遏止消解美感的產生,而是會促使美感的發(fā)生,那么這就使得“象”要具有審美的性質。存在于社會文化環(huán)境語境下的主體之“意”是我們欣賞美的另一重要前提。不僅同一對象,不同的審美主體的審美存在個別差異,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也會存在審美差異。杜甫“我昔游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馀,喬木上參天”,而以后對竹子的描寫又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這些都說明了個人的審美經驗的內容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并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皩徝佬睦斫Y構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歷史的產物,它所構成的審美經驗是來

6、自社會文化的,由這種審美經驗提煉而成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理想更直接地與一定的社會生活、一定的社會價值意識相聯(lián)系,因而滲透著這種審美價值意識的審美心理經驗,必然隨著社會生活、文化心理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民族、階級的情調和色彩?!币虼?,在社會歷史文化語境下,當具有審美性質的“象”符合主體之“意”,且主體對之進行審美觀照并達到了景中含情、情中見景的完整的、充滿意蘊的感性世界時,便形成了“意象”。在中國美學界,曾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美”是客觀的。例如,黃山的迎客松是種客觀存在,那么它的美也是一種客觀存在。這是錯誤的。它否定了在歷史環(huán)境下生成的審美情感的豐富性和差異性。不同

7、時代、階級、民族的人們對美的看法是千差萬別的,這就使得人們無從考證“美”。而葉朗提出的“美在意象”則解決了這一問題。葉朗對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及其觀點1.葉朗 葉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兼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高校美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全國政協(xié)常委。個人作品中國小說美學、中國美學史大綱、現(xiàn)代美學體系、世界詩學大詞典、中國美學史、胸中之竹-走向現(xiàn)代之中國美學、中國文化導讀、中國文化讀本(與朱良志合著)、美學原理、美在意象

8、美學的雙峰朱光潛、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主編)。2.主要觀點 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離不開觀賞者,而任何觀賞者都帶有創(chuàng)造性。葉朗認為,美離不開人的審美活動,美在意象。這個意象世界不是一種物理實在,也不是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個完整的充滿意蘊的感性世界。用宗白華先生的話就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辈浑y看出,葉朗將自然界存在的物理之“象”(物)與情景交融形成在主體頭腦中的抽象的“意象”之“象”做了嚴格的區(qū)別。“象是物向人的知覺的顯現(xiàn),也是人對物的形式和意蘊的揭示。當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實在中去時,實在就有可能升華為非實在的形式象”

9、。2美并不是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葉朗認為,美是客觀的,美沒有變化,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觀點是錯誤的。這說明不同的觀賞者由于個體審美理想、審美趣味的差異,即使面對同一“象”時,也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意象”。同樣是秋天的楓葉,在不同人的眼里,則有著不一樣的情懷。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辈浑y想象,杜牧以一種悠然閑適的心情欣賞這隨風飄灑的楓葉時,心中的楓葉早已變了模樣,比那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呢!此時的楓葉在杜牧眼里,是一個充滿著收獲與歡樂的意象世界。而在西廂記中則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鼻锾靵砹?,萬物凋落,鶯鶯因愛而感傷,在她的眼里,秋天的楓葉像是被淚水染過一般,是一個充滿傷感心

10、碎的意象世界。而在戚繼光那里則是“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边@又是另一種意象世界。3.美帶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階級,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異性。不同文化教養(yǎng)的人,不同格調和趣味的人,不同心境的人,在同樣的事物面前會產生不同的美感,如果再擴大一點,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階級的人,美感的差異更大。很多人只看到美感的普遍性、共同性,并從美感的普遍性、共同性推出美的客觀性。其實,只要把我們觀察的范圍擴大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到,美感不僅有普遍性、共同性,而且有特殊性、差異性。我眼中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我的看法是,如果承認神是存在的,神造萬物,賦

11、予萬物以美,那么,人就不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而只是發(fā)現(xiàn)者,人在萬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上帝之光。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觀點則是:人不僅僅是美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且是創(chuàng)造者、照亮者,人取代了上帝的位置。這樣一來,如果假設神是存在的,其實又回到了柏拉圖,普羅丁,奧古斯丁,黑格爾。若要承認“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合理的,首先要宣判上帝的死亡??隙ㄉ系鄣牟淮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假設,否則后面的理論無法進行。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尼采的重要了。這也是把尼采作為西方現(xiàn)代美學開山鼻祖的原因。他的一句“上帝死了”,給后便的海德格爾,薩特等打造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前提。但尼采又覺得,上帝不在了,誰來統(tǒng)一標準呢?總不能大家都說了算吧?于

12、是,超人出現(xiàn)。超人是比常人超凡的人。這些人為世界制定各種規(guī)則和標準,包括審美活動。但尼采過高估計了人類的善良,過低估計了人類的邪惡。尼采可能沒想到,希特勒這樣的人會利用尼采的理論,把自己樹為超人,來為世界規(guī)定法則。當然,不止是希特勒。結語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當我們如此欣賞這句話的時候,其實證明了我們對這句話背后的假設是毫無懷疑的。我們潛在地就認為:神是不存在的。這也是儒家思想的傳統(tǒng)。這是否說明,當我們如此地肯定一個哲學觀點的時候,并不是這個觀點有多合理,而是我們多么堅定地在信仰某個東西,這種堅定程度是深入骨髓,是我們很難意識到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反思這些前提的時候,也是我們思維開始飛躍的時候們只有以史為鑒,吸取歷史中有利于現(xiàn)實生活的東西,才能真正發(fā)揮歷史的價值。參考文獻1. 李斯托維爾.近代美學史評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2322. 楊恩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